傲雪含芳破五花,水村山郭傍诗家。
本为金鼎调羹物,寥落山林老岁华。
傲雪含芳破五花,水村山郭傍诗家。
本为金鼎调羹物,寥落山林老岁华。
金朋说

金朋说

金朋说,字希传,号碧岩,休宁(今属安徽)人。曾从朱熹学。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初为教官,后于知鄱阳时值庆元党禁,归隐于碧岩山,时人比之陶潜。有《碧岩诗集》二卷,明万历间裔孙金袍曾刊刻。事见本集卷首宋范宽、明金大绶序。 金朋说诗,以清抄《碧岩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明显舛误酌作校正。 ▶ 1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rù)¹²所务³,驱牛向东阡。
译文: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注释:¹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²徇:从事,尽全力去做。³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译文: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札札耒(lěi)(sì)¹声,飞飞来乌鸢²
译文: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注释:¹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²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¹兹筋力事²,持用³岁年。
译文: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注释:¹竭:尽。兹:这个。²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³持用:拿来取用。⁴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译文: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译文: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lí)¹隔烟火²,农谈四邻夕。
译文: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注释:¹篱落:篱笆。²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¹秋虫²鸣,疏麻³寂历
译文: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注释:¹庭际:院落边。²虫:一作“蛩”。³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⁴方:正。⁵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蚕丝尽输税¹,机杼(zhù)²空倚壁³
译文: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注释:¹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²机杼:指织布机。³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里胥(xū)¹夜经过,鸡黍(shǔ)²(yán)席。
译文: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注释:¹里胥:乡村小吏。²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各言官长峻¹,文字²多督责³
译文: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注释:¹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峻:严厉。²文字:指文书。³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东乡后租期¹,车毂(gǔ)²陷泥泽。
译文: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注释:¹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²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公门¹少推恕²,鞭朴³(zì)狼藉
译文: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注释:¹公门:官府。²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³鞭朴:鞭打。⁴恣:肆意,指肆意鞭打。⁵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¹
译文: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注释:¹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迎新¹在此岁²,唯恐踵(zhǒng)前迹³
译文: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注释:¹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²在此岁:在这个时候。³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古道饶¹(jí)(lí),萦回古城曲²
译文: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注释:¹饶:盛多。²曲:角落。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liǎo)¹²堤岸,陂水寒更绿³
译文: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注释:¹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²被:遮盖。³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译文: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译文: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¹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译文: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注释:¹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翁笑相念¹,昏黑慎原陆²
译文: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注释:¹念:关心。²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译文: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春光都在柳梢¹头,拣²折长条³插酒楼。
译文: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
注释: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¹柳梢:柳条比较细的一头。²拣:挑选、选择。³长条:指长柳条。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便作在家寒食¹看,村歌社舞²更风流。
译文: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注释:¹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²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宿xīnshìgōngdiànèrshǒu--yángwàn

chūnguāngdōuzàiliǔshāotóujiǎnzhézhǎngtiáochājiǔlóu

便biànzuòzàijiāhánshíkàncūnshègèngfēngliú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井邑(yì)¹(fù)²上,客亭³云雾间。
译文: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注释:¹井邑:人家,居民的房子院落。²傅岩:山岩名,地势险峻,一称傅险,传说商代贤臣傅说未仕前曾版筑于此。³客亭:亭驿,供旅人休息的小亭子。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高城眺落日,极浦(pǔ)¹映苍山。
译文:站在高高的城池上观赏落日的景象,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
注释:¹极浦:远处的水滨。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岸火城舟宿,渔家夕鸟还。
译文:岸上有零星的火光,有几只小船孤零零地停在水面,一些渔家与夕鸟相伴而归。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¹闲。
译文: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心绪也跟那宽广的河水一般闲适。
注释:¹广川:广阔的河流。此指黄河。

  首联“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诗人把全诗的布景放到云雾之间,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这样设景,既拉大了人与景的距离,使之不至于太过清晰切近而失去朦胧美感,又给之后要展现的实在的物体布置了一个较为虚空的背景。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城舟宿,渔家夕鸟还”两联,前面两句,从大处着笔,显示出高、远、壮、阔之感,后面两句则从细节上加以点缀。正如绘画中“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的章法,颔联结构的布置也具有绘画般的技艺:高处的城楼,略低的夕阳,遥远的水边及更远一些的苍山倒影,错落参差,具有画面的美感。

  颈联两句,诗人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宿”是静,“还”是动,动静结合,展现了水面的遥远与闲静。而“岸火”则消解了“城舟”的寂寞之感,给有些寂寞清冷的画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让全诗的写景不显得呆板与死寂。

  两句“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自由快乐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

  这首诗中,诗人将村镇、客亭作一层远景;落日、苍山作一层中景;城舟、渔家作一层近景,由远到近,由点到面再到点,构成了一幅层次错落,虚实结合,点面清晰的山川风景图。

参考资料:
1、 马玮.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32-34页
2、 (唐)王维著;李俊标疏解.王维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42-43页
3、 (唐)王维.王维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69页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金卮(zhī)¹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xiè)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蟹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译文: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蟹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蟹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只要白头偕老。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蟹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注释:¹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¹之邻人亡²羊,既³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又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又多歧(qí)路。”既反,问:又获¹⁰羊乎?”曰:又亡之矣。” 曰:又奚(xī)¹¹亡之?”曰: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¹²,吾不知所之¹³,所以¹⁴反也。”
译文: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注释:¹杨子:对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的尊称。²亡:丢失。³既:不久。⁴率:率领,带领。⁵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⁶竖:小僮,小听差。⁷追者之众:一作:追之者众。众:众多。⁸歧:岔路,小道。⁹既反:已经回去。既:已经。反:通又返”,返回,回来,返还。¹⁰获:找到,得到。¹¹奚:怎么。这里指为什么。¹²焉:语气词。¹³之:到……去。¹⁴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杨子戚(qī)¹变容,不言者移时²,不笑者竟日³。门人怪之,请曰:又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译文: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注释:¹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²移时:多时,一段时间。³竟日:终日,整天。⁴怪:对 感到奇怪。⁵损:减少。⁶命:教导,告知。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 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弟子孟孙阳¹出,以告心都子²。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又昔有昆弟³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 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又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qiú),操舟鬻(yù),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nì),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译文: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注释:¹孟孙阳:杨朱的学生。²心都子:杨朱的学生。³昆弟:兄弟。⁴齐鲁:均为春秋时期诸侯国名,指今山东一带。⁵伯:兄弟排行第一,老大。⁶仲:兄弟排行第二,老二。⁷叔:兄弟排行第三,老三。⁸泅:浮水,游水。⁹鬻渡:渡船谋生。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心都子嘿(mò)¹而出。孟孙阳让²之曰:又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又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³。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注释:¹嘿然:默然。嘿:同又默”。²让:责备。³丧生:丧失本性。又生”字,不能够机械地只理解为又生命”,而还要理解为又性”字,当又本性”讲。⁴归同反一:回到相同的道路,返回一致的道路。⁵况:比喻。

  列子这篇寓言在结构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从这个寓言引出另两个寓言,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评论。一些寓言选本,对这篇寓言往往只选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选从这个故事引出的后两个寓言故事,更不选最后的心都子的评论。但这种节选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只从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领会到,至少是很难领会到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让我们先来分析歧路亡羊故事本身。在这个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逃跑了,已经有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还觉得人不够,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助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为什么呢?因为岔路太多,岔路中间又有岔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路去追,所以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追不到。杨子对这事感触很深,很长时间不言不笑,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杨子竟然没回答。

  从整篇寓言看,当时杨子没有回答学生们的疑问,是因为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感触很深,一时难以对学生们解释清楚,需要采取譬喻的形式,特别是寓言这种高级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们明确无误地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寓意,这也就是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这篇寓言最后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话“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返一,为亡得丧。”表达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对“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学者以多方丧生”既是对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对三兄弟学儒术领会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这里“丧生”的“生”字,不能够机械地只理解为“生命”,而还要理解为“性”字,当“本性”讲,“丧”生也应当作“丧失本性”。理解前一个故事和后两个故事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前一个“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学者以多方丧生”的,意思是: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寓言中心都子的话“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曾被西晋人卢谌用为典故,写在他的《给司空刘琨书》中:“盖本同末异,杨失兴哀。”这两句话中“本同末异”是心都子的话“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的浓缩;“杨朱兴哀”是歧路亡羊故事本身中杨朱听说此事后心里难过,长时间不言不笑的心情概括,毫无疑问,这两句话是出自列子的这篇寓言。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卢谌这两句话出自《列子》,而是伪作《列子》者,以卢谌的这两句话为素材,并根据这两句话伪造出歧路亡羊的寓言故事。乍一看,卢谌引用《列子》和伪作《列子》者根据卢谌的这两句话敷演成歧路亡羊寓言,两种可能都有。这两种可能互相矛盾。一种是真的,另一种就必定是假的,究竟哪一种是真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或当时古书已有比章(伪)作《列子》者用之也”,这是一种“想当然”“也许有”的说法,从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世文献看,歧路亡羊故事以及心都子的评论,均仅见于《列子》而不见于他书,如卢谌当时已有此事,也只能是《列子·说符》中记载了歧路亡羊故事和心都子的评论的这一章,但持《列子》伪书说者,却偏偏不甘心承认,说什么也许有别的古书有此章,伪作《列子》者引用了这个故事,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没有根据却硬要这样说,只不过是“遁辞知其所穷”罢了。

  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的。

  由这篇寓言凝炼而成的成语“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说:“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指出:“而诸儒之言,故为纠纷,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