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似乌梅裂,啼如豉汗流。
笑似乌梅裂,啼如豉汗流。
眉间粘帖子,已上是幞头。
眉间粘帖子,已上是幞头。

chīrénmiànhēi--chén

xiàoshìméilièshìhànliú

méijiānzhāntiēzishàngshìtóu

陈亚

陈亚

陈亚(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所居。亚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其中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颇为人所称。药名词如生查子,称道之者亦多。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 ▶ 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危桥¹²幽径³,缭绕穿疏林。
译文: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注释:¹危桥:高桥。²属:连接。³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¹(tuò)²分苦节,轻筠(yún)³抱虚心
译文: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注释:¹迸:裂,开。²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³筠:竹皮。⁴虚心:空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俯瞰(kàn)¹涓涓流,仰聆²萧萧吟³
译文: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注释:¹瞰:望,俯视,向下看。²聆:听。³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差池¹下烟日,嘲(zhāo)(zhā)²鸣山禽。
译文: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注释:¹差池:参差不齐。²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¹无要津²用,栖息有馀阴。
译文: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筏,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¹谅:料想,实在。²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xùngōngyuànyǒng··zhúqiáo--liǔzōngyuán

wēiqiáoshǔyōujìngliáorào穿chuānshūlín

bèngtuòfēnjiéqīngyúnbàoxīn

kànjuānjuānliúyǎnglíngxiāoxiāoyín

chàchíxiàyāncháozhāmíngshānqín

liàngyàojīnyòngyǒuyīn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湖中居人事舟楫(jí)¹,家家以舟作生业。
译文:镜湖边居民擅长划桨行船,家家户户都把船作为生产工具。
注释:¹舟楫:船和桨。泛指船只。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译文:船家女儿粉面如荷花般娇美,头顶翠荷小伞忙着采菱。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译文:傍晚归来时一弯新月初升,采菱女子的歌声随着烟波荡漾。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到家更(gèng)¹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译文:回到到家里再约西邻女伴,明天去湖桥看赛会迎神。
注释:¹更:再、又。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轻盈照溪水,掩敛(liǎn)¹下瑶台²
译文: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
注释:¹掩敛: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样子。²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¹雪聊²相比,欺³春不逐来。
译文: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
注释:¹妒:嫉妒。²聊:姑且。³欺:超越。⁴逐:随着。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偶同雪客¹见,似为冻醪(láo)²开。
译文: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
注释:¹雪客:指诗人。²冻醪: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酒。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若在秦楼畔(pàn),堪为弄玉媒¹
译文: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注释:¹“若在”二句:秦楼、弄玉:《列仙传》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文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风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堪:能。

  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这两句主要描写梅花的姿态优美。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作者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始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由于梅花太美了,所以雪花嫉妒,但却又不能同它相比;春天被欺,也不敢再迈动轻快的脚步。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动人。“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当作者偶然同客人一起去观赏梅花时,他发现如斯艳丽的梅花仿佛是为了冬酿的酒而开,因为赏梅花,饮美酒乃人生之一大快事,故有“似为冻醪开”的遐想。

  最后两句“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假设梅花长在秦楼的旁边,它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美做弄玉的大媒人,而不会为他人所见笑的。这两句进一步突出梅花的美。

参考资料:
1、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11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6-57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lěi)¹。馀(yú)²犹峭(qiào)³,红日薄侵罗绮(qǐ)。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sū)黄金蕊。莺啭(zhuàn)上林,鱼游春水。 
译文:秦楼耸立在这寒冷的东风中,燕子从南方归来还在寻找去年的巢穴。春天来了,剩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愿离开,风还是一样的尖厉,红色的太阳懒懒的照耀着衣服,丝毫感受不到暖意。户外的嫩草,刚刚抽出白色的小芽儿,妩媚的柳树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黄莺在林中欢唱,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注释:¹旧垒:去年的巢穴。²馀寒:剩下的寒意。³峭:尖厉。⁴罗绮:衣服。⁵玉茵:刚出的小芽儿。⁶媚柳:柔媚的柳条。⁷窣:突然钻出来。⁸啭:形容鸟婉转地叫。⁹鱼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几曲阑(lán)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¹。佳人应怪归迟,梅妆²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lǐ)³。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译文: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楼的阑干,看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佳人应该责怪迟迟未归的意中人,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意中人离开之后,就渺无音讯,看这清澈的水中,也没有一对恩爱的锦鲤。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注释:¹新桃李:新花嫩叶。²梅妆:脂粉。³双鲤:谓书札也。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都显出相当的功力;而且互相映衬,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片全是写景。“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一开头就点出“秦楼”,使描写的环境带有确定性,这对读者理解词意大有好处。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李白《忆秦娥》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皆指闺楼。由此可知,词中所写,景是“秦楼”中景,人是“秦楼”中人;于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社会性,就有了明白的着落。“东风”轻拂,“燕子”归来,这都是春回大地的显著特征。但是,我们不要轻轻放过了“燕子还来寻旧垒”这句话,要注意它和其他地方的联系,它是为人的不归作反衬的,我们读到后面自会明白。词人手笔,总是这样地一箭双雕。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这里使用了两个借喻:以“碧玉茵”(像碧玉一样青绿的毯子)喻嫩草,以“黄金蕊”喻新出的柳条,都借联想而增加了景观的魅力。四句的动词也用得很好:嫩草是“抽”出的,“媚柳”是“窣”(从穴中突然冒出来)出的,黄莺在鸣“啭”,鱼儿在“游”动,可谓各尽其妙,各得其所。“上林”、“春水”,为鸣莺、游鱼布置了适宜的活动环境,相得益彰。

  下片转入写人。“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方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古代传说: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将女儿弄玉嫁给他,数年后二人升天而去(见《列仙传》)。这里借用这一故事,以“凤箫声绝”指男子的离去。“孤雁”、“双鲤”都用了典。前者出《汉书·苏武传》,汉使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苏武捎来的帛书。后者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这两个词都是寄书的代称。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的。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以后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结云:“云万叠,寸心远”,殆出于此。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词采取以春景的明媚来反衬离人的愁思的手法。“嫩草方抽”,“媚柳轻窣”,“莺啭上林,鱼游春水”这是当日佳人与所欢行乐时所见的美景,如今这一美景又已重现,但是所欢却已不在身边;去年的燕子还懂得回来寻找旧垒,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这怎能不令她阑干倚遍,泪洗梅妆呢。这样写,效果是动人的。词的语言明白、朴素(有些地方略显粗糙),表达方式显豁;虽有用典,但却是常见的:具有民间词的特点。它的作者,估计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读书人。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45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鸣昼已昏¹,渔梁²渡头争渡喧³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注释:¹昼已昏:天色已黄昏。²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³喧:吵闹。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¹亦乘舟归鹿门。
译文: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注释:¹余: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¹,忽到庞公²(qī)隐处。
译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注释:¹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²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fēi)¹松径长寂寥(liáo),惟有幽人²自来去。
译文: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¹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²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中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81
2、 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3、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guī鹿ménshā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shānzhōngmíngzhòuhūn liángtóuzhēngxuān 
rénsuíshāànxiàngjiāngcūn chéngzhōuguī鹿mén 
鹿ményuèzhàokāiyānshù dàopánggōngyǐnchù 
yánfēisōngjìngchángliáo wéiyǒuyōurén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