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无日不怀归,又是春山听子规。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旌旗。
相逢无日不怀归,又是春山听子规。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旌旗。
那从薄俗求青眼,还向高堂念白眉。南望孤云应目断,殊方岁月易推移。
那从薄俗求青眼,还向高堂念白眉。南望孤云应目断,殊方岁月易推移。

zhāngzhòngzōngyǒushī怀huáiguīyīnyùnmiǎnzhī--shěnqiú

xiāngféng怀huáiguīyòushìchūnshāntīngziguīxiūtàncháilángdàoshìwénjīng

cóngbáoqiúqīngyǎnháixiànggāotángniànbáiméinánwàngyúnyīngduànshūfāngsuìyuètuī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身世¹酒杯²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diàn)³秦宫
译文: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度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注释:¹身世:平生。²酒杯:借酒浇愁。³汉殿:汉代宫阙,代指刘邦。⁴秦宫:秦朝宫阙,代指秦始皇。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梦入¹少年丛²,歌舞³匆匆。老僧(sēng)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mián)不得,卷地西风。
译文:英雄年少种种,身世经历全都在梦中显现。结果老僧在半夜时分错误地鸣钟,惊醒后难眠,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
注释:¹梦入:梦境。²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³歌舞:身世。⁴误:错误。⁵西窗:思念,代指抱负。⁶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代指身世悲凉。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此词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上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

  上阕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有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沉郁。“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下阙:"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看当时严酷的现实。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参考资料:
1、 辛更儒.辛弃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10月:1263-1265
2、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37-1241

làngtáoshā ·shānbànwénzhōng

xīn sòngdài 

shēnshìjiǔbēizhōng wànshìjiēkōng láisānyīngxióng fēngchuīchùshì hàndiàn殿qíngōng 
mèngshàoniáncóng cōngcōng lǎosēngbànmíngzhōng jīng西chuāngmián juǎn西fēng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¹,试有司,辄(zhé)²不利。遂输粟(sù)³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zhóu)(lú)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yì)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xī)(xū)。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jiǎn),特耕而不获耳,藨(biāo)(gǔn)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译文:我的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年少时不愿意刻苦练习书法,字体丑陋笨拙,去应试官职,总是不被录取。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灾难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下梯子,用轴轳传送食物,三年都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来到越州,凭吊曾祖父,曾祖父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邓文洁拉着枝条哭泣,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在驿馆为他送行,邓文洁面对祖父闷闷不乐,因为邓文洁听到嫉妒祖父的人说的话,谣传祖父打算开酒馆,不从事读书写作已经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长吁短叹。这一日将要分别,(邓文洁)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侄儿命运坎坷,只是耕耘却没有收获罢了,读书学习不敢不勤奋。”邓文洁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挥笔疾书,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邓文洁惊喜地赞赏道:“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哪里只是登科留名啊?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
注释:¹丑拙:丑陋笨拙。²辄:就。³输粟: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⁴淹蹇:艰难窘迫,坎坷不顺。⁵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⁶轴轳: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⁷藨蓘:耕耘。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甲午正月朔¹,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²,病目眚,下帏(wéi)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sāi)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dú)³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huì)(fèn)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qì)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译文: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秀,又一次呈上,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李公挑选他呈上的文章(发现)少了七卷,询问教谕,教谕说:“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顺,只能留下来当作笑料罢了。”李公说:“赶紧取那些所谓的笑料来!”李公一见(祖父的)文章,拍手称赞,认为文章写得很妙,洗掉原来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打分。《易经》这一科目把祖父划作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划归高等。
注释:¹朔:农历每月初一。²辍:停止。³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⁴亟:屡次。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译文: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清江令,调任广昌,同僚中有很多享有盛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戏谑嘲弄,轻视祖父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巡抚刚下达了疑难案件,下令让五县会同审讯此案。黄贞父告诉诸位同仁说:“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几千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黄贞父惊讶地称赞说:“奇才啊!奇才啊!”于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祖父在广昌任职满六年,考察政绩出众,名列第一。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¹头上,袅(niǎo)花枝。
注释:¹玉儿:南齐东昏侯潘妃小字玉儿。古因称女子小字玉奴。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¹笑语参差。争向彩幡(fān)成队去,看朱衣²
注释:¹红妆:指女子。彩幡:古代春节剪彩成幡,做庭户装饰或妇女头饰。²朱衣:相传宋代欧阳修知贡举,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逢其点头者文章便入格。此借指春闱中式者。
这首迎春词章法别致,构思新颖。春已悄悄来到人间。来是何时?却无人知。词中不言陌头杨柳,枝上杏花,却说年轻女子头上先已花枝袅袅。她们一边打扮,一边说笑,成群结队地争着去看那些新考中的青年才士。此词以欢快而又含蓄、热闹而又风雅的情趣,烘衬出春已降临人间。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
龚子栖(qī)¹闲地,都无人世喧。
译文:龚处士居住的隐居之地,没有一点人世间的喧哗。
注释:¹栖:居住。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柳深陶令¹宅,竹暗辟疆²去。
译文:好像是陶渊明的住宅柳阴深深,又仿佛是顾辟疆的园林竹径幽幽。
注释:¹陶令:陶渊明。²顾辟疆:字不传。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顾辟疆家有名去。此为史载第一例苏州私人去林。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译文:我马上要过黄牛峡了,逆流非常困难,连白帝猿都为担忧。
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
赠君卷葹(shī)¹草,心断竟何言。
译文:赠君一把卷葹草,我的心也如草心断裂,什么也话说不出。
注释:¹菤葹:即菤葹,草名。

liúbiégōngchùshì--bái

gōngzixiándōurénshìxuānliǔshēntáolìngzháizhúànjiāngyuán

huángniúxiáyáochóubáiyuánzèngjūnjuǎnshīcǎoxīnduànjìngyán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jiàng)(què)¹遥天霁(jì)²开,金明³高树晚风回。
译文:在深红的城阙登临眺望,雨后的远空景朗天开,金明池畔高耸着排排绿树,傍晚的寒风吹得它左右摇摆。
注释:丹凤门:汴京(今开封)宫城北门。¹绛阙:深红色的城楼,这里指丹凤门楼。绛,深红色。阙,城楼。²霁景:雨后的睛朗景色。³金明:即汴京宫苑中的金明池。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长虹下饮¹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译文:长虹向两边垂头暴饮,大海快要被一口吸干,离群的老雁呼唤着侣伴,在秋空更显得无限悲哀。
注释:¹长虹下饮:既是描写雨后虹霓垂拱天际的景色,又是用来象征蒙古军的肆虐中原。古人认为虹霓是一种不祥的两头怪物,常探头到溪涧中饮水。故,诗中用它来比喻蒙古军。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劫火¹有时归变灭,神嵩(sōng)何计得飞来²
译文:即使是毁灭人间的劫火,有时也是会变化熄灭的;而险峻的嵩山,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飞来眼前,障护汴京呢?
注释:¹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也用来指乱世的灾火。²“神嵩”句:意思是说汴京地处平原,四无屏障,因而幻想嵩山飞来护卫汴京。神嵩,即嵩山。武则天曾改中岳嵩山为神岳。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¹
译文:处身这亡国的穷途末路,自觉已流不出更多泪水,且莫再倚傍落日的余晖,怅然地眺望旧时的吹台。
注释:¹吹台:在河南祥符县东南六里,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奏乐之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三十一首有“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之句,悲叹魏亡。诗人化用阮籍诗意,感于国之将亡,发出了穷途无泪,莫望吹台的深痛感慨。

  这首诗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眼前的长虹、孤雁与内心的愁思溶合在一起,描绘出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海欲竭”“秋更哀”的苍凉景象,既喻衰亡中的金朝国势,又喻孤独忧伤的诗人。末句中的“残阳”与首句的“霁景”相应,愈显沉郁、凄凉。全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30-133页
2、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7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