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戚。念我平生时,人道多拘役。
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戚。念我平生时,人道多拘役。
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随和乏良聘,枝骈或鸩毒。
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随和乏良聘,枝骈或鸩毒。

wǎn--

zàiliángbēihúnwǎngniànpíngshēngshíréndàoduō

chángqīnguǐqiānhuīsuíliángpìnzhīpiánhuòzhèn

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1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译文:青天上的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译文: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皎如飞镜临丹阙(què)¹,绿烟²灭尽清辉发。
译文: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注释:¹阙:朱红色的宫殿。²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但见¹宵从海上来,宁知²晓向云间没(mò)³
译文:人们只能看见这月亮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它早晨在云间隐没。
注释:¹但见:只看到。²宁知:怎知。³没:隐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白兔捣药¹秋复春,嫦娥²孤栖与谁邻?
译文: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注释:¹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²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译文: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译文: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唯愿当歌对酒时¹,月光长照金樽(zūn)²里。
译文: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¹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²金樽:精美的酒具。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一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一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9-37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24

jiǔwènyuè ·rénjiǎchúnlìngwènzhī

bái tángdài 

qīngtiānyǒuyuèláishí jīntíngbēiwènzhī 
rénpānmíngyuè yuèxíngquèrénxiāngsuí 
jiǎofēijìnglíndānquè 绿yānmièjìnqīnghuī 
dànjiànxiāocónghǎishànglái nìngzhīxiǎoxiàngyúnjiān 
báidǎoyàoqiūchūn chángéshuílín 
jīnrénjiànshíyuè jīnyuècéngjīngzhàorén 
rénjīnrénruòliúshuǐ gòngkànmíngyuèjiē 
wéiyuàndāngduìjiǔshí yuèguāngchángzhàojīnzūn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长夜¹生寒翠幕(mù)²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译文:夜幕低垂的长夜只觉格外寒冷,琵琶别调又是在为谁哀凄。
注释:¹长夜:漫长的黑夜。²翠幕:这里指夜幕。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译文:飘忽不定的君心就像那明月,才照着楼东又转向了楼西。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xiè)(hòu)承际会¹,得充²君后房³
译文:我意外地同您邂逅,因此有幸住在您的闺房中做您的妻室。
注释:¹际会:机遇。²得充:能够。³后房:妻子。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情好新交接,恐栗(lì)若探汤¹
译文:虽然与丈夫新婚感情很好,可我事事恐惧小心,如临热水。
注释:¹探汤:把手伸进滚开的水中,这里比喻诫惧之意。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译文:我虽没有什么才能但我努力尽心,愿意成为您家族的一员。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chóu)(móu)¹主中馈²,奉礼助蒸尝³
译文:整顿好仪表主管厨房飨客的菜肴,遵循礼仪辅佐举办祭祀。
注释:¹绸缪:系好衣服的带结。比喻整顿好仪表。²主中馈:主管厨中飨客的菜肴。³蒸尝:祭祀。冬天祭祀叫蒸,秋天祭祀叫尝。
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思为莞蒻(ruò)¹席,在下蔽匡床²
译文:又愿意变成蒲草做成的席子,在下面遮蔽方正安适之床。
注释:¹莞蒻:细嫩的蒲草,可以做成席子。²匡床:方正安适的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愿为罗衾帱(chóu)¹,在上卫风霜。
译文:又愿意变成绸做的被子和帐子,在上面挡住寒冷的风霜。
注释:¹罗衾帱:绸做的被子。帱,床帐。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洒扫清枕席,鞮(dī)¹芬以狄香²
译文:每天贤惠地把枕席清扫干净,并用上“鞮芬”或“狄香”熏香。
注释:¹鞮:古代一种皮制的鞋。²狄香:外国来的香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重户结金扃(jiōng),高下华灯光。
译文:我把重重的门户都关好,屋里上下都点起装饰美丽的灯。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译文:解衣就寝,铺好枕头并挂好帐子,陈列素女、天老的图像。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素女¹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译文:我要以素女为师,像她那样,仪态形容要呈现万种美姿。
注释:¹素女:天上的仙女。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众夫希所见,天老¹教轩皇²
译文:这是多数男子没有见过的,还有天老黄帝阴阳导养术图像。
注释:¹天老:皇帝的辅臣。²轩皇:指黄帝。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译文:快乐莫过于夜晚的快乐,一辈子也难忘和丈夫共度的时光。
“同声歌”,有“同声相应”之意。这首诗写女子自幸得嫁给令她满意的丈夫,表示愿意尽妇职,希望能够与丈夫长久恩爱。
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送客饮别酒,千觞(shāng)¹无赭(zhě)²
译文:满怀凄苦饮酒送别朋友,千杯下肚脸上醉形不留。
注释:¹觞:古代酒器。²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¹
译文:什么东西最教伤心痛苦?马行环佩叮当人将分手。
注释:¹金环:马络头上的铜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野色浩无主¹,秋明空旷间。
译文:荒野景色浩渺无人管束,天高地远秋来气爽风柔。
注释:¹浩无主:因友人远去而感到原野也像失去了主宰般的惆怅。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坐来¹壮胆破,断目²不能看。
译文:茫茫原野好像失去主宰,只剩下空寂旷远的黄秋。
注释:¹坐来:顷刻,顿时。²断目:目断。一作“新月”。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zǎn)¹
译文:官槐排列引向西行的道路,簇集的青青树梢望不到尽头。
注释:¹“青梢”句:一作“青松稍长攒”。青梢,指槐树。攒攒,聚集的样子。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韦郎好兄弟,叠玉¹生文翰²
译文:韦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笔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锦绣。
注释:¹叠玉:联璧意。²生文翰:文章有光彩。文翰,文章,文辞。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hāo)(qiāo)¹
译文:荒山上有我寒酸简陋住处,一亩薄田蓬蒿丛生稻麦无收。
注释:¹蒿硗田:田之多石者。蒿,碻之误也。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夜雨叫租吏,春声¹暗交关²
译文: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与舂米声交错相杂吵扰不休。
注释:¹春声:一作“舂声”。²交关:交错。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谁解念劳劳¹?苍突²唯南山³
译文:韦郎远去谁了解我的酸楚?只有突兀的南山与我同苦忧。
注释:¹劳劳:忧怆的心情。一作“劳苦”。²苍突:苍翠而突兀。³南山:终南山。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作者与韦仁实兄弟的情谊,写得很有感情。

  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十二句写伤离别。开篇迅即点题,写“送客”。送别时心情凄苦,故饮千杯而面无红色,“何物最伤心”句,唤起下文,载着韦氏兄弟的马匹已经驰去,马络头上的铜环鸣响,最能使送别人伤心。“野色浩无主”以下六句,描写送别地之景物,秋时天高气爽,野色辽阔,无人管领,斯人已去,空留旷野。目断远处,不胜惆怅,顿时使人心碎胆破。此时只有一行行官槐的青树梢簇聚着,伸向西去的官道上。景物描写中饱含着诗人送别时凄苦的心绪和眷恋的情思。“韦郎好兄弟”已经远去,回想起他们文笔精妙,字字如积叠的美玉,很觉惋惜,不能再和他们说诗论文,徒增伤感。

  “我在山上舍”以下六句突然运用转笔,转写自己,慨叹自己困守不遇。先写家园土地之贫瘠,次写催租吏之困扰,夜雨中,催租吏的叫骂声和舂稻声交织在一起。“夜雨叫租吏,春(舂)声暗交关”二句刻画出催租吏雨夜上门催逼租税,农家被迫连夜舂米的辛苦景象,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影。最后二句说,有谁能像韦氏兄弟那样经常怜念我忧怆的心情呢?唯有苍翠突兀的南山陪伴着我。用问语收结,给人以悠然不尽的想象空间,更具含蓄美。结尾与开篇遥相呼应,韦氏兄弟与自己交谊深厚,所以离别时倍感伤心。

  全诗由饮别到送行,到惜别,到思念,并同自己的困境结合起来,真挚,凄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
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1

sòngwéirénshíxiōngguān--

sòngyǐnbiéjiǔqiānshāngzhěyán

zuìshāngxīnshǒumíngjīnhuán

hàozhǔqiūmíngkōngkuàngjiān

zuòláizhuàngdǎnduànnéngkàn

xínghuáiyǐn西dàoqīngshāozhǎngzǎnzǎn

wéilánghǎoxiōngdiéshēngwénhàn

zàishānshàngshěhāoqiāotián

jiàochūnshēngànjiāoguān

shuíjiěniànláoláocāngwéinánshān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望夷(yí)¹中鹿为马²,秦人半死长城³下。
译文: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注释:¹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²鹿为马:比喻长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³长城: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避时¹不独商山翁(wēng)²,亦长桃源³种桃者。
译文: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注释:¹避时:逃避乱世。²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³桃源:代指桃花源。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此来种桃经几春¹,采花食实枝为薪(xīn)²
译文: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注释:¹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²薪:柴火。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长父子无君臣。
译文: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渔郎漾(yàng)¹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译文: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注释:¹漾舟:泛舟。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世上¹那知古长秦,山中²岂料今为晋。
译文: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注释:¹世上:指渔人。²山中:指桃源中人。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闻道长安¹吹战尘²,春风回首一沾巾。
译文: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注释:¹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²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长“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重华¹一去宁²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¹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²宁:岂。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平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平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125页
2、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7:第106页

táoyuánx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wànggōngzhōng鹿wéi qínrénbànchángchéngxià 
shíshāngshānwēng yǒutáoyuánzhòngtáozhě 
láizhòngtáojīngchūn cǎihuāshíshízhīwéixīn 
érsūnshēngchángshì suīyǒujūnchén 
lángyàngzhōuyuǎnjìn huājiānxiāngjiànyīnxiāngwèn 
shìshàngzhīyǒuqín shānzhōngliàojīnwéijìn 
wéndàochángānchuīzhànchén chūnfēnghuíshǒuzhānjīn 
chónghuánìng tiānxiàfēnfēnjīngq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