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湖上,梅柳得春多。
新正十日雪,重阴压微和。
皓洁混泥途,轻盈赴寒波。
危桥驴失脚,不如坐吟哦。
推窗无杰句,奈此玉峰何。
今年西湖上,梅柳得春多。
新正十日雪,重阴压微和。
皓洁混泥途,轻盈赴寒波。
危桥驴失脚,不如坐吟哦。
推窗无杰句,奈此玉峰何。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一点残红¹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wéi)²。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译文: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注释:¹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²屏帏:屏风和帷帐。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¹宝瑟²,拨金猊(ní)³。那时同唱鹧(zhè)(gū)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译文: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注释:¹调:抚弄乐器。²宝瑟:瑟的美称。³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即狮子。⁴西楼:指作者住处。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此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满满,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这首词亦复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满满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满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满满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换头“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联系着这段美妙往事的纽带是这支鹧鸪词,仍然是音响,不过这是回忆中的歌声和乐曲声,并非现实中的秋雨声。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真是袅袅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长恨了。

  结末“如今”两句,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如今”两字,由“那时”折回眼前。那时同唱小调,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不听清歌也泪垂”,以未定语气呼应上片末句,显示了词人心头的波涛起伏;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记忆中的美妙歌声无时不萦回耳际,而在今夜那风雨凄凄、“万满千声皆是恨”的情况下,即使不听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泪下而不能自止了。这里转折词意,也是为深化词意,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周紫芝在另一首《鹧鸪天》词的小序里指出:“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可以拿晏几道的《鹧鸪天》来作一比较:“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上片写昔年相逢于豪筵之前,下片叙别后思念。末两句先直说今夜重逢,本为久别再见,应该十分欢欣,只因以往失望次数太多,反而相对而不敢相信。一个“恐”字,转折词意,把惊喜怀疑的神情表现无遗,不仅道出相逢前相思之苦,而且通过疑真为梦,反映了目前的相逢之乐更是不同寻常。这种写法是直说而仍有转折,有感情起伏。

  两者相比,这首词所采用的手法,如昔与今、喜与悲、正面说与反面说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确乎从小晏词变化而来。特别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易引人深思。

zhètiān ·diǎncánhóngjìnshí

zhōuzhī sòngdài 

diǎncánhóngjìnshí zhàliángqiūmǎnpíngwéi tóngshàngsāngēng shēngshēngshìbié 
tiáobǎo jīn shítóngchàngzhè jīnfēng西lóu tīngqīnglèichuí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茂苑¹城如画,阊(chāng)²瓦欲流³
译文:那丰茂的苑囿,把京城装点得像一幅画图,宫门上的屋瓦,鳞次栉比,就像不息的水流。
注释:¹茂苑: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宫苑。²阊门:即闯阖门,是神话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³瓦欲流:形容琉璃瓦色泽光艳欲滴。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还依¹水光殿,更起月华楼²
译文:水光殿,在这儿观赏到水光波影,却还要再起一座月华楼,让皇上欣赏到月色的温柔。
注释:¹依:依傍。²水光殿、月华楼:均泛指为游乐而建的宫殿。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¹夜鸾(luán)开镜²,迎冬雉(zhì)献裘³
译文:刚刚入夜,妃子们已经打开了装饰着鸾鸟的妆镜,冬天才刚刚降临,侍臣们就献上了用雉羽制成的毛裘。
注释:¹侵:渐近。²鸾开镜:即“开鸾镜”,指梳妆。鸾镜,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³雉献裘:即“献雉裘”。雉裘,即雉头襄,以雉鸡头上羽毛制成的裘。雉,雉鸡,野鸡。裘,皮衣。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¹
译文:每一个侍臣都饮得半醉了,我们的皇上,也和大家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忧愁。
注释:¹正无愁:北齐后主高纬昏庸荒淫,曾作《无愁曲》自弹自唱,被称为“无愁天子”。

  这首诗歌借南朝陈后主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史实讽喻晚唐的统治者,体现了李商隐的政治远见。

  首联“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总写陈后宫的外观:华美的茂苑城如画般豪奢,阊门闪耀着釉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釉彩如水般恍惚迷离。此联主要用意在于描写当初陈后宫的富丽堂皇,从侧面来暗示陈后主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如画”是实景的特点,也与最后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颔联“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景物由总体到局部,由长镜头到特写镜头,对准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建筑:靠着水光殿的一旁又建起了供贵族们游赏玩乐的月华楼,俨然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繁华热闹的景象。“还依”“更起”有承上更进一步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们无穷的享乐主义,表明这些统治者的欲望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也就必然导致亡国亡身。

  颈联“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考虑对仗平仄,使用了倒装的句式,正常语序是:侵夜开鸾镜,迎冬献雉裘。这两句从外部宫殿的高大华美精致写到日常生活的两个典型场景,由外到内,由建筑到生活,可以说更深入一步,目的是讽刺陈后主骄奢浪费,不知勤俭。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论昼夜冬夏,一味淫乐奢靡,讽刺了陈后主的奢侈生活。这两句以点带面,揭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在享乐,批判力度更进一层。

  尾联“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用漫画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臣“半醉”而君“无愁”的享乐图景,抒发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此句中的“醉”在这里一字双关,除了指众臣因喝多了醉得东倒西歪,亦指群臣精神麻木,不明国政。看到这幅情景,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无动于衷,无忧无虑,可见他从不把国事当作一回事。作者借此讽刺陈后主荒淫昏庸,不可救药。

  这首诗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昼夜玩乐的情景。全诗以全景式的华丽建筑开篇,以君臣醉卧的场景煞尾,大开小合,由外到内,描写逐步进入到统治者腐糜生活的核心,如同层层剥笋,将赤裸裸的奢侈骄纵、不务国政的乱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布局堪称精妙。这是典型的铺陈手法,意在极写豪奢。作者之所以旧事重提,当然是别有用意的。李商隐生活时代的晚唐统治者,也一直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活极度奢华,导致朝政混乱,这番情景与当年殊无二致,与所有朝代堕落的统治者殊无二致,这都是历史的教训,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的清醒和对少年袭位的当朝执政者的深深忧虑,同时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李商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54-256

chénhòug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màoyuànchénghuà chāngménliú 
háishuǐguāngdiàn殿 gèngyuèhuálóu 
qīnluánkāijìng yíngdōngzhìxiànqiú 
cóngchénjiēbànzuì tiānzhèngchóu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¹重阳。今又重阳²,战地³黄花分外香。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注释: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¹岁岁:年年。²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³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⁴黄花:指菊花。⁵分外:格外。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又年又度秋风劲(jìng)¹,不似²春光。胜似春光³,寥(liáo)(kuò)江天万里霜。
译文: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¹劲:强劲。²不似:不类似,不像。³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⁴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⁵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怊怅切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参考资料:
1、 何振华主编. 中学教材标准学案 高一语文 上[M].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5.04.第6-7页
2、 甘其勋主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阅读 语文版 九年级 下[M]. 郑州:文心出版社, 2006.01.第26-27页

cǎisāng ·chóngyá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rénshēnglǎotiānnánlǎo suìsuìchóngyáng jīnyòuchóngyáng zhànhuánghuāfènwàixiāng 
niánqiūfēngjìn chūnguāng shèngchūnguāng liáokuòjiāngtiānwànshuāng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百战¹一身在,相逢²白发生。
译文:总是在不停的征战,再次相逢时已添白发。
注释:¹百战:多次作战。²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何时¹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家人的书信,每日都在计算归去的路程。
注释:¹何时: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走马¹登寒垄(lǒng),驱羊入废城。
译文: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只见羊群正被驱赶回荒凉城中。
注释:¹走马:骑马疾走;驰逐。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译文: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只能用羌笳为你吹奏几曲助兴,一醉方休。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咸阳¹宫阙(què)郁嵯(cuó)(é)²,六国楼台艳绮罗。
译文:秦国咸阳的宫殿高峻巍峨,座落重重;仿作的六国亭台楼阁比绮罗还要艳丽华美。
注释:¹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²嵯峨:高峻的样子。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自是当时天帝醉¹,不关秦地有山河²
译文:秦能一统天下,只因为当初天帝喝醉了胡乱把秦地赐给了穆公,并不是由于它据有险固山河。
注释:¹天帝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²“不关”句:反贾谊《过秦论》而用之。贾曰:“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这首诗前两句写秦灭六国的煊赫气势:灭诸侯国,每每依照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将掠夺来的美人钟鼓放置于其中;后两句专就秦事发议论,作翻案文章。此诗通篇使事用典,翻出新意。虽不尽铺陈尽致,然用笔曲折,意蕴丰富,启人深思。

  前两句“咸阳宫阙郁鹾峨,六国楼台艳绮罗”都是写实。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官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秦统中国后,大肆营造宫室,著名的“阿房官“便是这样的产物。尽管秦国拥有地势高峻的“宫阙”和艳于绮罗的“六国楼台”,但它毕竟是掠夺人民的财产肆意建造的。因此天下人敢怒不敢言。不堪其压榨与掠夺的人民终于“揭竿而起”,推翻了他们残忍的统治,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无论是六国的灭亡,还是秦国被推翻,都是因为他们“日益骄固”而自食其果。诗人在这里明言秦国“宫阙”和“六国楼台”的艳于绮罗,实质是在暗示他们难以逃脱的灭亡命运,这是一层;既然六国与秦国的大建宫室难逃其灭顶之灾,那么,唐敬宗的大建宫室也同样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第二层。如果说第一层意思是作为唐敬宗的一面历史镜子的话,那么第二层的弦外之音,简直就是在向唐敬宗发出严重警告,诗人的此番苦心,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这就是此诗的含蓄蕴藉、“用意深微”之处。

  后二句“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这里,诗人是在暗里忠告唐朝君主,不要走秦朝掠夺百姓财产的老路。倘若不信,重蹈秦国灭亡之覆辙,即使有像秦地那样坚固险要的山河也是无救的,哪怕是皇权神授也是没有把握的。后来,黄巢起义攻入长安,正应了诗人的逻辑推论。在这里,诗人不说秦王的残暴和昏聩,更不说唐敬宗的巧取和豪夺。而只是说天帝之“醉”,错赐秦地,但等天帝一醒,天帝又要收回原来的赐予的土地。再说,“醉”酒的时间过程毕竟是短暂的,这就意味着秦王占有山河的时间也是不会长久的。一个“醉”字,包蕴着深刻的警策之意,给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想象余地。

  此诗专咏古事,发人所未发。含蕴深折,寄讽深婉,立意精深, 构思巧妙,达到了寓讽于史事之中,寄意于言语之外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1148-1149.

xiányáng

shāngyǐn tángdài 

xiányánggōngquècuóé liùguólóutáiyànluó 
shìdāngshítiānzuì guānqínyǒu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