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晓迷天仗归春苑,
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晓迷天仗归春苑,
暮送鸾旗指洛宫。一自烟尘生蓟北,更无消息幸关东。
暮送鸾旗指洛宫。一自烟尘生蓟北,更无消息幸关东。
而今只有孤根在,鸟啄虫穿没乱蓬。
而今只有孤根在,鸟啄虫穿没乱蓬。

chéngxiàn西dàozhōnghuáishù--róng

língluòxiézhōngshèngshícéngshítàipíngfēngxiǎotiānzhàngguīchūnyuàn

sòngluánzhǐluògōngyānchénshēngběigèngxiāoxìngguāndōng

érjīnzhǐyǒugēnzàiniǎozhuóchóng穿chuānméiluànpéng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2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山村病起帽围宽¹,春尽江南尚薄寒。
译文:山村生着病的人面容消瘦,帽围顿宽,江南的春天已过仍然有一点寒意。
注释:¹帽围宽:形容面容消瘦,帽围顿宽。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志士凄凉闲¹处老,名尚零落²雨中看。
译文:有志之士凄凉地在闲居中老去,看着名贵的花在雨中凋谢。
注释:¹闲:原作“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²名尚零落:犹言好尚凋谢也。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断香¹漠漠便支枕²,芳草³离离悔倚(yǐ)
译文:空气中余香缭绕,我无所事事便倚靠着枕头;看到繁盛的香草后便后悔倚栏远望。
注释:¹断香:犹言余香缭绕。便,合适。²支枕:倚枕也。³芳草:香草。⁴阑:一作“栏”。
收拾吟牋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收拾¹吟牋(jiān)²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³
译文:放下酒碗整理诗笺,近年来遇到的事情引发了我的忧愁!
注释:¹收拾:整理。²吟牋:诗笺也。牋:一作“笺”。³忧端:忧愁之意绪。

  陆游的作品有其独特风味,总是能将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融于一炉,而本首诗就是其代表作,尽管“闲”的意味跟足。

  这首律诗的主旨可以用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诗词作品中的“闲”常常和“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最苦的万种“闲愁”。

  无论是“帽围宽”,“尚薄寒”,还是“香漠漠”,“草离离”,更不必说“志士凄凉”,“名花零落”,无不构成了“闲愁最苦”,虽然诗人用闲适的口吻,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悲愤苦闷的愁绪。

  钱钟书先生认为,南北宋交替时的许多爱国诗人,只表达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缺乏陆游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上述见解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只要“触事”就会“动忧端”,不只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更不会“收拾吟笺”,否则就没有此诗。

bìng--yóu

shāncūnbìngmàowéikuānchūnjǐnjiāngnánshàngbáohán

zhìshìliángxiánchùlǎomínghuālíngluòzhōngkàn

duànxiāng便biànzhīzhěnfāngcǎohuǐlán

shōushíyínjiāntíngjiǔwǎnniánláichùshìdòngyōuduān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¹底青青²无限春,落红³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似前见在身。
译文:鬓发浓黑,春光无限,但时间转瞬即逝,落花飞雪便会纷纷飘落。菊花盛开,但很快也要随着秋尽而凋零,不如趁身体健康及时行乐,痛快饮酒吧。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¹发(fà):头发。一说指草木。²青青:浓黑貌。³落红:落花。⁴谩(màn):同“漫”,徒然。⁵黄花:指菊花。⁶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⁷何似: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⁸尊:同“樽”,酒杯。⁹见(xiàn)在身:谓至今健在的身体。唐代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斗”字在此处有“受用”之意。见,同“现”。
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书万卷,笔如神¹。眼看同辈上青云²。个中³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译文:虽有满腹经纶、一身才气,却被弃置不用,只能眼看着那些会钻营的同辈青云直上。这其中的玄机不应该让孩子们通晓,但功名之事实在太诱惑胁迫人啊。
注释:¹“书万卷”二句:化用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²“眼看”句:北宋张元干《陇头泉·少年时》:“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眼看,眼见,目睹。同辈,犹同列,同僚。上青云,青云直上,喻显达。³个中:其中,这里面。⁴会: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⁵功名:功业和名声。⁶逼人:给人以威胁。

  这首词是写人生感慨的,表现了对仕宦的失望。上片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惜春及珍惜青春之意,并说人随着时光流逝也会衰老,不如多饮美酒,及时行乐。下片写自己读书善文,希望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退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表达出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叹。全词不事雕琢,明白如话,却写出了过来人经历的个中滋味,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上阙写珍惜现在身。开头两句写青春易逝。其中“发底青青无限春”写人,言其鬓发浓黑,春光无限;而“落红飞雪谩纷纷”写物,言飞雪满天,落红遍地,冬去春来,时光迅速逝去。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词人不仅惜春也要珍惜青春之意。“黄花”二句写珍惜现在身,其中“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落红”二字,暗示人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用以衬托下句。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说:“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意思是少谈政事,多饮美酒,就能避免祸患。此处化用其意,言伴随时光而老的黄花和人目前的身体相比如何,同样也会衰老,含蓄地表明应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之意。

  下阙写功名逼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头三句化用杜诗,言其多读书,善为文,想立朝从政,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闲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跻身显宦,自己内心自然不能平静,从而表达出对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慨与叹息。结尾二句写功名逼人。言个中原因儿童还不能理解,只有过来人方解其中味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只恐功名更逼人”,使词人现在也难以“受用”,照应“发底青青”,含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M]. 北京:中国书店, 2006:1062-1063.

zhètiān··qīngqīngxiànchūn--xīn

qīngqīngxiànchūnluòhóngfēixuěmánfēnfēnhuánghuābànqiūguānglǎoshìzūnqiánjiànzàishēn

shūwànjuǎnshényǎnkàntóngbèishàngqīngyúnzhōngértónghuìzhǐkǒnggōngmínggèngrén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风雨飘摇¹日,余怀范爱农。
译文: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注释: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¹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¹²(liáo)³,白眼看鸡虫
译文: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注释:¹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²萎:枯萎。³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⁴白眼:表示藐视。⁵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世味秋荼(tú)¹苦,人间直道²³
译文: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注释:¹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²直道:正直的道路。³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奈何三月别,竟尔¹失畸(jī)²躬。
译文: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注释:¹竟尔:竟然。²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寥”,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é)¹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²名。
译文:我时常通过吟唱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饮酒来忘却世间的名利得失。
注释:¹哦吟:吟咏。²身后名:世代相传的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但愿¹长闲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译文:只希望能有终日闲暇的生活,可以伴清风,随明月,泛舟溪上,饮酒诵诗。
注释:¹但愿:只希望。²长闲:终日闲暇度日。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作者在诗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的襟怀。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是一种超然物外、啸傲山林的志向的体现。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今日良宴会¹,欢乐难具陈²
译文: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注释:¹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良,善也。²难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具,备也。陈,列。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弹筝¹奋逸(yì)²响,新声³妙入神
译文:这首筝曲的声调是多么地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入化。
注释:¹筝:乐器。²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³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⁴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令德¹唱高言²,识曲听其真³
译文: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知音者能体会出音乐的真意。
注释:¹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令,善也。²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³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齐心同所愿¹,含意俱未申²
译文: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注释:¹“齐心”句: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同,一致。²申:表达出来。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寄一世,奄忽¹若飙(biāo)²
译文: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注释:¹奄忽:急遽也。²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何不策(cè)高足¹,先据要路津²
译文: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注释:¹策高足: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高足,良马的代称。²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路,路口。津,渡口。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无为守穷贱¹,轗(kǎn)(kē)²长苦辛。
译文: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注释:¹“无为”句: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²轗轲:指困顿,不得志。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诗歌看似简朴,实则却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

  此诗开头六句说: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完,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这里,诗人首先就讲了宴会及其音乐的美妙。通过宴会音乐,引出了懂得音乐的人。

  接着抒情主人公说: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大家都能体会,但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不但突出了“新声妙入神”,而都是能“识曲听其真”,为后面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基础,做了坚实的铺垫。

  后面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诗人在此是说,人生短暂的,但漂泊不定,长年累月,浪费光阴,人生的价值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既然“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那么“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这样不但安享富贵荣华,而且也不再浪费生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最后主人公说: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要守贫贱”就是劝诫士人不要死抱贫贱不放。可以说,诗人在劝诫士人,这与“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应,更好地强调了“策高足、踞路津”的迫切心情。也就是说,人生应该有所作为,要说出来,要行动。人具备了“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的能力,就要表现出来。

  主人公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整个诗歌就借音乐之美妙,告诉士人们,或者有志之士们,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勇于奋斗而“先踞要路津”,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对于人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7-138

jīnliángyànhuì

míng liǎnghàn 

jīnliángyànhuì huānnánchén 
tánzhēngfènxiǎng xīnshēngmiàoshén 
lìngchànggāoyán shítīngzhēn 
xīntóngsuǒyuàn hánwèishēn 
rénshēngshì yǎnruòbiāochén 
gāo xiānyàojīn 
wéishǒuqióngjiàn kǎnchá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