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作品有其独特风味,总是能将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融于一炉,而本首诗就是其代表作,尽管“闲”的意味跟足。
这首律诗的主旨可以用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诗词作品中的“闲”常常和“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最苦的万种“闲愁”。
无论是“帽围宽”,“尚薄寒”,还是“香漠漠”,“草离离”,更不必说“志士凄凉”,“名花零落”,无不构成了“闲愁最苦”,虽然诗人用闲适的口吻,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悲愤苦闷的愁绪。
钱钟书先生认为,南北宋交替时的许多爱国诗人,只表达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缺乏陆游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上述见解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只要“触事”就会“动忧端”,不只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更不会“收拾吟笺”,否则就没有此诗。
这首词是写人生感慨的,表现了对仕宦的失望。上片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惜春及珍惜青春之意,并说人随着时光流逝也会衰老,不如多饮美酒,及时行乐。下片写自己读书善文,希望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退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表达出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叹。全词不事雕琢,明白如话,却写出了过来人经历的个中滋味,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上阙写珍惜现在身。开头两句写青春易逝。其中“发底青青无限春”写人,言其鬓发浓黑,春光无限;而“落红飞雪谩纷纷”写物,言飞雪满天,落红遍地,冬去春来,时光迅速逝去。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词人不仅惜春也要珍惜青春之意。“黄花”二句写珍惜现在身,其中“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落红”二字,暗示人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用以衬托下句。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说:“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意思是少谈政事,多饮美酒,就能避免祸患。此处化用其意,言伴随时光而老的黄花和人目前的身体相比如何,同样也会衰老,含蓄地表明应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之意。
下阙写功名逼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头三句化用杜诗,言其多读书,善为文,想立朝从政,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闲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跻身显宦,自己内心自然不能平静,从而表达出对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慨与叹息。结尾二句写功名逼人。言个中原因儿童还不能理解,只有过来人方解其中味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只恐功名更逼人”,使词人现在也难以“受用”,照应“发底青青”,含有深刻的意义。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诗歌看似简朴,实则却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
此诗开头六句说: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完,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这里,诗人首先就讲了宴会及其音乐的美妙。通过宴会音乐,引出了懂得音乐的人。
接着抒情主人公说: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大家都能体会,但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不但突出了“新声妙入神”,而都是能“识曲听其真”,为后面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基础,做了坚实的铺垫。
后面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诗人在此是说,人生短暂的,但漂泊不定,长年累月,浪费光阴,人生的价值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既然“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那么“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这样不但安享富贵荣华,而且也不再浪费生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最后主人公说: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要守贫贱”就是劝诫士人不要死抱贫贱不放。可以说,诗人在劝诫士人,这与“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应,更好地强调了“策高足、踞路津”的迫切心情。也就是说,人生应该有所作为,要说出来,要行动。人具备了“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的能力,就要表现出来。
主人公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整个诗歌就借音乐之美妙,告诉士人们,或者有志之士们,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勇于奋斗而“先踞要路津”,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对于人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