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上才绝,移舟泊前滩。
火云满行路,剥啄敲柴关。
脱裳挂木杪,喘汗如浆翻。
主人喜客来,笑话生春温。
袒裼不我责,我息方已安。
自拾落地薪,煮茗当杯盘。
卧石平如床,上有树影繁。
清风吹骨毛,蛰热鄙炎官。
佳禽不自匿,静处故相喧。
竟日忘渴饥,山水秀堪餐。
挽却世上心,世上多忧烦。
扪萝上才绝,移舟泊前滩。
火云满行路,剥啄敲柴关。
脱裳挂木杪,喘汗如浆翻。
主人喜客来,笑话生春温。
袒裼不我责,我息方已安。
自拾落地薪,煮茗当杯盘。
卧石平如床,上有树影繁。
清风吹骨毛,蛰热鄙炎官。
佳禽不自匿,静处故相喧。
竟日忘渴饥,山水秀堪餐。
挽却世上心,世上多忧烦。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译文: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锦过社¹燕方回。
译文: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注释:¹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锦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xù)往来。
译文: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无那¹风光餐不得,遣(qiǎn)诗招入翠琼杯。
译文: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注释:¹无那:无奈。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竹边台榭(xiè)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译文: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想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译文: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qín)有喜声。
译文: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只欠翠纱红映肉¹,两锦寒食负先生。
译文: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注释:¹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第一首诗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

  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第三联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

  第二首诗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行”前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中间两联,俱写眼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个春天。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明白自然,若信口而出,其实用字精准,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无迹,体现出深厚的诗学功底,从中也可看出杨万里对江西诗派并非全然抛却,而是有所继承。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29-131
2、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3-1084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绝域¹阳关道²,胡沙³与塞尘
译文: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注释:¹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²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³沙:一作“烟”。⁴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三春¹时有雁,万里少行人²
译文: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注释:¹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²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mù)(xu)¹随天马²,蒲桃³汉臣
译文: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注释:¹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²天马:骏马的美称。³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⁴逐:随。⁵汉臣: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¹²外国³惧,不敢觅(mì)和亲
译文: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注释:¹当:应当。²令:使。³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⁴觅:寻求。⁵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此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

  第三联似承实转,虽然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苜蓿春天马,蒲桃逐汉臣。”当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取名马,马嗜苜蓿,苜蓿与葡萄种也就春汉使传入中国。这一联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杨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建功立业。

  最后一联正是承着这一诗意转出:“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里以“不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本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

  这首诗将史事融入送行时对路途险远的渲染中,全诗从写景到说史,又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于字句之间流淌不绝的,则是诗人对于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6-137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秋到长门¹秋草黄。画梁双燕去²,出宫墙。玉箫(xiāo)³无复理(ní)(cháng)。金蝉坠,鸾(luán)掩休妆
译文:秋天到了,长门宫的芳草又染上秋黄。画梁间的燕子相伴离去,成双成对飞出宫墙。玉箫已是久久地沉默,无须再吹奏伴舞霓裳。发上的去蝉摇摇欲坠,妆奁镜盒早已关掩上,再不去照那矫美的容妆。
注释:¹长门:长门宫。此指皇宫。²双燕去:谓秋深。又用燕双去衬人独在。³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⁴理:治,引申为演奏。⁵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略称。⁶金蝉:首饰。韩偓《春闷偶成》:“醉后金蝉重,欢余玉燕歌。”⁷鸾镜:镜子。⁸妆:装扮。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忆昔在昭阳¹。舞衣红绶(shòu)²,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³长。
译文:忆往昔,昭阳宫内的美好时光。身着绫罗翩翩起舞,舞衣上绣着七彩的鸳鸯。那鲜艳的红绸飘带,在舞曲中飞旋飘扬,至今还撩起御炉缕缕飘香。如今相思魂消梦断,夜夜愁听更漏声声悠长。
注释:¹昭阳:宫名。汉成帝宠幸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即住在昭阳宫。此代指受宠时所居之所。²绶带:丝带。³漏更:更漏。

  这首词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其词分为上下阕,上阕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生活景象,下阕写的则是宫女得宠时的风光生活。作者在这里通过上下阕宫女生活的对比,突出了宫女失宠后生活的惨淡以及宫女的忧愁、寂寞心情。

  词的上阕不仅写出了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还写出了失宠后宫女所住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宫墙的惨淡,草木枯黄,什么也没有。特别是“秋”字,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气氛。秋在中国古人的诗词当中大多都是扮演着悲凉的角色,因此作者抓住了秋的意象,在词的开头奠定了悲凉的气息,“秋到长门秋草黄”,开头的季节就是在悲凉的秋天,而且在宫墙内除了长满秋黄色的草,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显得特别萧条。而且,作者还很好地借用了地名,“长门”一词喻示了宫女的生活如同当年陈皇后所居住的长门一样是那样地萧条,自己与陈皇后一样的孤单和寂寞。作者借用这个在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例子,说明了宫女在失宠时的惨淡生活以及宫女寂寞忧愁的心情。双燕飞,出宫墙,是表明自己失宠后宫墙的惨淡景象,就连具有生命的鸟儿也飞走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以上这些都是写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二句开始写宫女的惨淡生活:“霓裳”现在即使穿上了,也没有玉箫来伴音,落到“玉箫无复理霓裳”的地步。这里突出宫女的生活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歌舞升平,就连像金蝉一样的头饰散了,也懒得搭理了,这是因为自己已经失宠了。词的上阕就是通过运用对比,对宫墙的惨淡景象和宫女生活的惨淡进行描写,来说明宫女心情的寂寞与忧愁。

  下阕则通过把宫女曾经得宠的风光生活与现实进行对比,凸显了宫女失宠之后生活的惨淡和宫女的忧愁与寂寞。词的开头就为回忆了宫女在过去得宠时的风光生活。词通过一个“忆”字很好地过渡到了下面所写的宫女得宠时的生活。作者在这里与上阕中的长门一样借用了。昭阳”,当时宫女的生活与杨贵妃一样都是轻歌曼舞、神采飞扬、绣美鸳鸯。在这里,词的感情基调是轻快的,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向往。但是,下句直接转入现实的生活,以上都是自己的回忆,而现实当中自己的生活却是如此落寞,表现出自己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对再次得到宠幸的期望。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强有力的动词“断”,将宫女拉回了现实当中,将现实与过去分开,将梦想与现实分开,“断”字犹如当头棒,将宫女的美梦打醒,将她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宫女只有整夜怀着孤单的心情,听着漏声到天亮。在这里,作者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宫女的惨淡生活以及忧愁落寞的心情表现出来,这种反面的对比则更凸显了宫女的惨淡生活和寂寞的心情。

  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清新朴素的意象,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人们展现出了宫女生活的惨淡和忧愁寂寞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韦庄词汇释别解》.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9-121

xiǎozhòngshān··qiūdàozhǎngménqiūcǎohuáng--xuēzhāoyùn

qiūdàozhǎngménqiūcǎohuánghuàliángshuāngyànchūgōngqiángxiāoshangjīnchánzhuìluánjìngyǎnxiūzhuāng

zàizhāoyánghóngshòudàixiùyuānyāngzhìjīnyóuxiānghúnmèngduànchóutīnglòugèngzhǎng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nǐ)¹醉同春住,又醒来岑(cén)²
译文:常常对春天的逝去感到惋惜,因为春天离开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打算以酒和春,在醉梦中与春常住,可是醒来春已销声匿迹,唯剩四周一片岑寂。
注释:¹拟把:打算。²岑寂:寂寞,孤独冷清。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明把不怕不逢春,娇春¹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译文:不用担心明把遇不到春天,只怕春光依旧美好,而身体娇弱无力。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把今天的美好暂且放在回忆里。
注释:¹娇春:美好的春光。

  这首词以“春”为线索,写春之恋,春之逝,书写了词人对于春的喜爱和留恋,以及“韶华莫倾负”的人生态度。

  上片,词人首先陈述他对春的喜爱和忧思。“日日惜春残”,日日叹惜已是残春无几,可见他是爱春之人,惟恐一朝“春去无明日”,再也欣赏不到这般美景。于是他“拟把醉同春住”,打算以酒和春,在醉梦中与春常住,可是醒来春已销声匿迹,唯剩四周一片岑寂,再无春滋味。下片词人表达了对春之逝的态度,直接点明“明把不怕不逢春”,也不怕那春不够今把的娇嫩无力。四季轮回,春天,始终是会来的,词人深谙此道,但他仍控制不了自己的一颗心为春之逝而颤抖不安,只好“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趁着晚春犹在未去的时节,点起一盏灯,享受春夜。

  “春”是本词的词眼,也是词人书写情感的线索。一把之计在于春,春天里,鸢飞草长,万物复苏,象征着生命中最把轻的那段时光。愈是美好,则愈怕失去。词人惜春恋春,表达了他对如飞梭般流逝的时光之痛惜以及对自身未知前途的彷徨和不安,刻画了他的矛盾心理——他害怕时光飞逝,自身无所作为,明明无力挽留,却试图把酒麻醉心灵,沉沦在梦中的春天里。这种态度很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醒来后更觉心中寂寥空旷,只剩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知道明把的春天一定会来,而且娇嫩得如同初生的柔弱少女,但他还是不能忍受荒废光阴的感觉,不敢入睡,只因不敢荒废春天还在的一分一秒,于是他选择及时行乐,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来留住这一刻的美好。

  但我们从中读到的不是彷徨之感,而是闲适之情。上阕的“把醉同春住”写出了他浪漫的思想,而下阕的尾句点亮了他如玉般温润的处世态度。不像柳三变“拟把疏狂图一醉”那般热切,但也有“故人秉烛而夜游”的欢乐趣味,他不怕不逢春,但心中带着一丝不安,担心明把的那春已不是今把这春,因为看绿的人心境不同,未来无法预测,也许明把便只剩“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凄婉。他率真,便痴痴地点起一盏灯,在黑夜中独自品尝这份将逝而未逝的美好,心中也做好了只见最后一面的准备。这种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的感觉,是浅浅的忧伤,也是堪破的平淡。

  总的来说,词人是如玉的君子,也有稍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羁,他恋春成痴,将春写为可知可感的娇嫩少女,可以留夜、带给人美好,也会衰败凋零、离去,与其说这是词人对春的狂热执念,倒不如说是对生命中那些温暖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依恋。他用慧眼发现了自然的生命之美,读出了四季轮回、人生不再的韵味。正因是识春懂春,他毫不吝惜地挥霍笔墨赞美春之声,表现了他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珍视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11月版

hǎoshìjìn ·sòngchūn

càiyòuxué sòngdài 

chūncán chūngèngmíng zuìtóngchūnzhù yòuxǐngláicén 
míngniánféngchūn jiāochūn dàixiàngdēngqiánxiūshuì liúliánjīn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唯有 一作:惟有)
对潇(xiāo)¹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²。渐霜风凄紧³,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rǎn)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注释:¹潇潇:风雨之声。²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³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⁴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⁵苒苒:渐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miǎo)¹,归思(sī)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²。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³。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nèn)凝愁!(阑 一作:栏)
译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¹渺邈:遥远。²淹留:久留。颙望:抬头远望。³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⁴争:怎。⁵恁:如此。⁶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shēnggānzhōu ·duìxiāoxiāojiāngtiān

liǔyǒng sòngdài 

duìxiāoxiāojiāngtiān fānqīngqiū jiànshuāngfēngjǐn guānlěngluò cánzhàodānglóu shìchùhóngshuāicuìjiǎn rǎnrǎnhuáxiū wéiyǒuchángjiāngshuǐ dōngliú  (jǐnzuò cǎn wéiyǒuzuò wéiyǒu )
rěndēnggāolínyuǎn wàngxiāngmiǎomiǎo guīnánshōu tànniánláizōng shìyānliú xiǎngjiārénzhuānglóuyóngwàng huí tiānshíguīzhōu zhēngzhī lángānchù zhèngnènníngchóu  (lánzuò lá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