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
爱闲却道无官好,信僻如嫌有客多。
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
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著短莎。
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
爱闲却道无官好,信僻如嫌有客多。
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
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著短莎。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有狙(jū)¹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²³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¹⁰(kuì)¹¹焉,将限¹²其食,恐¹³众狙之不驯(xùn)¹⁴于己也。先诳(kuáng)¹⁵¹⁶曰:“与¹⁷¹⁸(xù)¹⁹,朝²⁰三而暮四,足²¹乎?”众²²狙皆²³起而怒²⁴。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²⁵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¹狙公:养猴子的老头。²解:了解,理解,懂得。³狙:猴子。⁴意:心意。⁵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得:懂得。⁶损:减。⁷口:口粮。⁸充:满足。⁹欲:欲望,要求。¹⁰俄而:一会儿,不久。¹¹匮:缺乏。¹²限:限制。¹³恐:恐怕。¹⁴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¹⁵诳:欺骗。¹⁶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¹⁷与:给。¹⁸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¹⁹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²⁰朝:早上。²¹足:够,足够。²²众:所有的。²³皆:都。²⁴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²⁵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zhāosān

míng xiānqín 

sòngyǒugōngzhě ài yǎngzhīchéngqún néngjiězhī gōngzhīxīn sǔnjiākǒu chōngzhī éérkuìyān jiāngxiànshí kǒngzhòngzhīxùn xiānkuángzhīyuē  ruò zhāosānér   zhòngjiēér ééryuē  ruò zhāoérsān   zhòngjiēér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万古仇池¹穴,潜(qián)通小有天²
译文:万古留传的仇池穴,暗中通连着小有天。
注释:¹仇池:山名,在唐成州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西,因山上有仇池而得名。²小有天:道家所传洞府之名。在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府山。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神鱼¹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译文:池中的神鱼虽然已经不见,但其为一方福地则是真实的传言。
注释:¹神鱼:世传仇池穴出神鱼,食可成仙。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译文:仇池在秦州西南,两地相近,我总是怀念那里的十九孔名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译文:何时才能建座茅屋,在那白云之上度过余年?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阅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称多者,吾岂敢;言拙,则信而有徵。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其辞曰:
岳读《汲黯¹传》至司马安²四至九卿,而良史³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¹⁰其人也。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¹¹,为河阳、怀¹²令,尚书郎¹³,廷尉平¹⁴。今天子谅闇¹⁵之际,领太傅主簿¹⁶,府主¹⁷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¹⁸,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阅自弱冠¹⁹涉于知命之年²⁰,八徙官而一进阶²¹,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²²²³有遇,抑亦拙之效也。昔通人²⁴和长舆²⁵之论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称多者,吾岂敢;言拙,则信而有徵。方今俊乂²⁶在官,百工惟时²⁷,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太夫人²⁸在堂,有羸老²⁹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³⁰,而屑屑³¹从斗筲³²之役乎?于是览止足³³之分,庶浮云之志³⁴,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³⁵足以代耕。灌园鬻³⁶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³⁷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其辞曰:
译文:我曾经读《汲黯传》,看到司马安四次进入九卿中称他善于钻营为宦时,没有不放下书而感慨叹息的。说:唉!确实有人善于钻营为官,也有人拙笨不善为宦。可是我常常认为士人活在世上,不像道德高尚的人一样,不露行迹,精微灵通,而一定要建功立业,将一生为世所用,因此凭借忠诚,履行信义以增进仁德,外修文教内修诚实,以居家立业。我少年时在乡里就有声誉,得到司空右尉府的任命,所奉侍的主人,就是太尉鲁武公贾充。后来被举秀才做了郎。待到世祖武皇帝时,又被任命为河阳、怀县的县令、尚书郎、廷尉平。在天子居丧之际,任太傅主簿。府主杨骏伏诛后,被除名为民。不久又复官,任长安令,升迁为博士,因母亲病重,未来得及向皇帝谢恩就走了,而被免官。我从少年时步入仕途,到现在已经进入知命之年,其间曾八次调动官职,一次升级,两次免职,一次被除名,又有一次授职而未谢恩,三次升迁。虽能使仕途通畅并获机遇,也不过是一个不善为宦者努力争取的结果罢了。从前博学多才的和峤曾议我,坚持说我“虽不善于为官,却多有才华”。说我有才华,我岂敢接受;说我笨拙不善为官倒是确有实证。如今贤俊之士为官,众官都赶上好时候,像我这样笨拙之人,便不再企念恩宠仕宦的事情了。太夫人在堂上,年老体弱,我又怎么敢不孝顺父母,因卑微的官职而忙碌呢?因此,我恪守知止知足的本分,收敛起富贵的念头,在乡间盖房植树,过起逍遥自在的生活。池塘的鱼,足以供我垂钓,舂米为税足以使我耕田,灌园卖菜,用以供给早晚的饭食;牧羊囊乳用以供给伏腊祭祀的费用,孝顺父母,友善兄弟,这也是不善为政者之为政啊。于是我作《闲居赋》,用以歌咏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其内容为:
注释:¹汲黯:汉代大臣。字长孺,濮阳人。被汉武帝誉为社稷之臣。²司马安:汲黯姊子。《汉书·汲黯传》谓其“为人谗佞,善事上下,故四至九卿之位”。³良史:指班固。⁴巧宦:善于钻营谄媚的官吏。出自《史记》。⁵无轨:没有痕迹。⁶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⁷效:致力。⁸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⁹司空、太尉:均为官名,此指贾充。¹⁰太宰鲁武公:指贾充。贾充封鲁公,死后赠太宰,谥武公。¹¹世祖武皇帝:指晋武帝司马炎。¹²河阳、怀:均为古县名。¹³尚书郎:官名。¹⁴廷尉平:为廷尉属官。¹⁵谅闇:指帝王居丧。¹⁶太傅主簿:太傅属官。¹⁷府主:指杨骏,时为太傅,委任潘岳为太傅主簿。¹⁸博士:官名,西晋时负责国子学的教学。¹⁹弱冠:指二十岁时。²⁰知命之年:指五十岁。²¹一进阶:指由怀令升为尚书郎。²²通:指处境顺利,做官显达。²³塞:指时运不济。²⁴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²⁵和长舆:和峤,字长舆,晋武帝时累迁中书令,惠帝时官太子太傅。²⁶俊乂:有才德贤能的人。²⁷百工惟时:言政无非。百工,百官。时,善。²⁸太夫人:潘岳对他母亲的尊称。²⁹羸老:老弱。³⁰色养:以愉悦的容颜,尽孝养侍奉之道。亦泛称尽孝。³¹屑屑:忙碌不定貌。³²斗筲:此指微薄的待遇。³³止足:谓知止知足,不求名利。出自《老子》。³⁴浮云之志:谓鄙视不义而富贵。出自《论语》。³⁵舂税:晋朝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³⁶鬻:卖。³⁷伏腊:古代在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举行的两种祭祀。
遨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倍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究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炮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雍,清穆敝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秪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胡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遨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倍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究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炮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雍,清穆敝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秪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胡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译文:自豪地诵读古代的典籍,遵循圣贤的大道前进。虽说我厚颜,但还是内心有愧于宁武子和蘧伯玉。邦有道我没有出仕,邦无道我也不肯装愚,真是四智不足而笨拙有余。因此,我退官闲居在洛水之滨。寄身于逸民,名列于下士。这里靠近京城,上溯伊水,面向城郊而背靠集市。浮桥连结两岸,可以直接跨越洛水。灵台雄伟地耸立着。它观测天象的奥秘,推究人间的变化。西边有兵车和禁军的营房,黑色的帐篷和绿色的旗帜。有豁子、巨黍这样的良弓,也有用一个板机引发的连弩。炮石在雷鸣般的响声中抛起,同时射出无数的飞蛊箭。它们可以随时开赴战场,显示了皇家的威武。东边有明堂辟雍,清明庄严,宽敞安静。四周树林掩映,流水环绕。追遵孝道从孝敬父亲作起,遵奉晋文王以配祀上天。尊敬祖先和上天以阐明顺应天道,扶养三老五更以表示崇敬老人。至于冬去春来,寒冷的阴气消除,温暖的阳光遍及大地,天子则将举行柴燎,郊祀祭天敬祖以展示孝义。张设钧天之乐,准备千乘万骑。人们都穿着整齐的黑色的祭服,管笛奏起响亮的音乐。多么辉煌!多么盛大!这便是壮观的礼容和无比富丽的王家制度。国学和太学也都设在这里,两处的屋宇规模一致。右边的国学延请的是贵族子弟,左边的太学接纳的是贤良的士人。两处都生徒众多,身通儒术的人,济济一堂。有的已经有所成就,有的更进入了高深的境界。他们学无常师,以学道为是。因而使得俊杰之人弃官读书,王侯们怀揣印玺前来就学。这里的教化犹如吹过的风,被感召的人如同风中的草,即刻倾心而倒。这里便是最可居住的仁义之乡,也就是孟母三迁所要寻找的地方。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译文:于是我定居在这里,建筑了房屋,开掘了池塘。杨树的倒影映到池水里,芬芳的枳树结成篱墙。游鱼在水中出没,荷花盛开。竹木繁茂,挂满名贵的果实。有大谷的张公梨,有梁侯的乌稗柿,有周文王的弱枝枣,有房陵仙人朱仲的李子。三种桃分别是樱桃、山桃和胡桃,还有红白两色的沙果。珍贵的石槲、葡萄,果实磊落,长蔓曼延。梅、杏、郁李之类,繁茂的枝叶点缀着美丽的花朵。鲜花与果实互相映照,真是用言语无法形容的美。菜则有葱、韭菜、大蒜和芋头,青笱和紫姜。堇、荠香甜可口,辛菜香菜多么芬芳。背阴地生着囊荷,向阳处长起豆慧。绿葵沾着露水,白避带有寒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译文:每当暑气消退的凉爽秋日,或是寒风过后和煦的春天,一场小掰之后,天朗气清。太夫人坐上轻车,可以在家园周游,也可以到远处去观赏京城的近郊,身体由于行走而舒适,吃的药物也因为活动丽发挥了效力。饭量确。所增加,旧病也痊愈了。摆上长长的筵露,子孙们列坐。车子停在柳阴下。采摘了园中的精美水果,打捞了池里的红色鲤鱼。有时候在树林中摆宴,有时候在水边举行禊祭。头发花自的兄弟,和年幼的孩子们,都举杯敬祝太夫人万寿。大家为老人的长寿而欢喜,也为老人的年迈而担心,举杯祝寿之后,太夫人面色和悦。于是,丝竹演奏,大家劝酒痛饮。顿足跳起舞来,高声唱歌。真是“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回过头来自己反省,的确是才识低下没有什么作为。于是,我却遵奉古人周任的名言,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官。结果是连自身都几乎不保,还哪里谈到与古代的明哲相比。现在只好信仰道家的众妙玄虚,断绝官场的思念,闲居游乐而度过平庸的一生。

  这篇赋作者总结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表现了闲居的乐趣。全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

  作者总结自己做官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潘岳投身政治,“卷入党争”泥足深陷,是由他的家世和社会关系所决定。门阀士族、婚宦关系,潘岳入仕,势所必然。投身权臣、贾充门下、贾充死后、依附杨骏。“骏败亡”,侥幸免。贾氏故吏、权过贾谧。作者从个人三十年的宦海浮沉中看到自己是个拙者。

  这篇赋开头写道:“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背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回想三十年的官场沉浮,便觉索然无味,而闲居的生活则充满了亲情友情。作者幻想有这样一个生活环境:“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居所有池塘,池边有杨树,池中有鱼儿出没,还有荷花荡漾,庭院中竹木郁郁葱葱,各种灵果参差不齐,各类蔬菜茂密生长。在这样的庭院里,住着四季融洽的人家:“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得上此种快乐,这样的生活谁人不向往,但是,它只能是一个梦。梦醒之后还得回到现实,所以在作了《闲居赋》之后作者继续在官场上周旋。作者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充满在字里行间,不能说他的这种情感是假的,做出来的。他在官场拼了几十年,累了倦了的时候,幻想有这样一种美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认为他言行不一的观点,是对他心态的考虑过于简单化的一种判断。其次,这样的生活也算不上高情千古。赋中更大段地对灵果菜蔬的一一罗列,多少可以窥探到作者对世俗之物的难以忘怀。

  此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表达了作者闲居的乐趣。潘岳善于描绘景物,以景托情。此篇通过绚丽而鲜美的景物描写,来表现他的乡居情趣和对闲居的向往,情韵显得轻敏、流利而清秀。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541-547
2、 巨 才.辞赋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84-86
3、 梁晓云.魏晋散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3-104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给,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 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秃秃¹,高密²孙齐儿也。齐明法³,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dài)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huì)齐给,告县。齐赀(zī)谢得¹⁰释。授歙(shè)州休宁¹¹县尉¹²,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¹³,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¹⁴¹⁵杜氏。” 祝发以誓¹⁶。周氏可之。
译文:秃秃,是高密县人孙齐的儿子。孙齐考中明法科,因而得到嘉州司法参军的职务。他先前已经娶有妻子杜氏,将杜氏留在家乡高密,孙齐却将这事隐瞒起来,用欺骗的手段又娶周氏,与周氏一起到蜀中赴任。任期满后,一块儿回高密,周氏才知道孙齐已有妻室,怨恨孙齐骗了她,于是告到县里,孙齐向县官送钱财,说好话,事情便就这样了结了。孙齐又被任命为歙州休宁县县尉,连杜氏一起带去上任。过了两年,孙齐请假回老家获得批准,周氏还为这事愤愤不平,要求离婚。孙齐急了,说:“为了你,我可以与杜氏和离!”并且剪下头发,立下誓言,周氏才答应了他。
注释:¹秃秃:高密人孙齐的儿子。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²高密:县名,在今山东省。³明法:贡举科目名,在“诸科”中地位最低。⁴嘉州:州名,今四川乐山市。⁵司法:即司法参军的简称,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⁶绐:欺骗。⁷罢归:罢职回乡以后。⁸恚:愤怒、怨恨。⁹赀:同“资”,钱财。¹⁰得:被授予官职。¹¹歙州休宁:地名,在今安徽省休宁县。¹²县尉:官名,位在县令以下。¹³再期:两年以后。¹⁴若:你。¹⁵出:遗弃,休弃。¹⁶祝发以誓:断发为誓。祝:断绝、削去。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 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¹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 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²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³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zuó)挽置庑(wǔ)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¹⁰转运使¹¹,不听¹²。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¹³,行道上乞食。
译文:孙齐假满后独自一人到休宁县任上,遇到妓女陈氏,又将她纳为妻。任满,县尉另有人替代,他接受了抚州司法参军的任命,回高密与周氏分开,不再与她相见,却派人偷偷地将她所生的儿子抱了来,同杜氏、陈氏一起带到抚州,于明道二年正月到任。这个月,周氏也与她弟弟来到抚州,想要进入并占据孙齐的官署,被吏人拦住,并把这事报告了孙齐。孙齐正在宝应佛寺里收租米,听后立刻赶回去,揪起周氏放到走廊上,拿出假造的文书说:“你是我的佣人,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于是一起到州里去辩理,周氏没能申冤。周氏上诉到江南西路转运使,也不听她的。过了好久,周氏无可奈何,只好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经过,流落路上讨饭。
注释:¹抚州:地名,在今江西省,治所在临川。²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年)。³入据:进入并住到。⁴趋:快走。⁵捽:揪。⁶庑:堂四周均廊屋。⁷伪券:伪造的卖身契约。⁸佣:受雇之人,佣人。⁹不直:没有得到公平的裁决。¹⁰江西:即江南西路。宋真宗天禧四年(1029年),分原江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江东、江西。江南东路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江南西路在洪州(今南昌)。抚州属江南西路。¹¹转运使:官名,经管财赋、监察等事。¹²不听:不予受理。¹³联诉事: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 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甕水中,乃死, 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萧贯¹守饶州,驰告贯。饶州²,江东也,不当受诉³。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xiàn)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 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甕(wèng)水中,乃死, 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yuán)下为坎,深四尺,瘗(yì)¹⁰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xǐ)¹¹(háo)¹²,八月也。
译文:这时,萧贯任饶州知州,周氏到他那里去向他申诉。饶州属江南东路,按规定不应该接受她的诉状,但萧贯并不推辞,仍然受理。转运使这才派公吏祝应言前往调查,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方政的屋子里。随后仍怕被发现,又将儿子带回家来掐住他的咽喉,没有死,陈氏从旁边抓住小孩的双脚,倒提起来,把头按进一大瓮水中,小孩才死,这就是秃秃。孙齐于是叫来差役邓旺,让他在寝室后面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深有四尺,将尸体埋在里面,秃秃这年只五岁。萧贯将孙齐的罪案报上去,恰遇大赦,但还是停了孙齐的官职,流放到濠州去管制起来,这是明道二年八月的事。
注释:¹萧贯:字贯之,临江新榆(今江西新喻县)人,为官敢作敢为。²饶州:地域主要在今江西上饶地区,治所在鄱阳县(今江西波阳)。³不当受诉:因抚州在当时属江南西路,而萧贯是江南东路饶州的官员,按理不应当受理此案。⁴贯受不拒:萧贯仍然受理,没有推辞。⁵覆:回复,意即说明情况。⁶见事得:事实被别人知道。见:同“现”,被发现、被看见。⁷抑:摁、按。⁸甕:大水缸。⁹垣:墙。¹⁰瘗:埋葬。¹¹徙:流放。¹²濠州:州名,在今安徽凤阳东。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毕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¹改作寝庐,治地得坎²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jié)³之,合狱辞,留州者毕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kuàng),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译文: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抚州司法参军张彦博改建寝室,挖地发现了坑中的孩子的尸体,查问知道情况的人,有个叫熊简的小吏回答如上。又叫来邓旺盘问,又核对了当年办案的供词,凡是保存在州里的都这么说,只是杀死秃秃经过的材料没有看到。张彦博向我谈到这件事,为秃秃的惨死而悲痛,于是用棺材丧服收敛了他的遗骸,并设置酒肉祭奠。又出钱给僧人升伦,叫他买砖砌成墓穴,在城南五里处一家姓张的树林下埋葬,时间在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注释:¹张彦博:作者友人。字文叔,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县)人。²坎:墓穴,墓坑。³诘:查问、查究。⁴棺:棺材。⁵敛:成殓。⁶浮图人:僧人。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陀”、“浮屠”,即佛。⁷圹:墓穴、坟墓。⁸治地后十日也:指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呜呼!人固择于¹禽兽夷狄²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³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译文:啊!人本就区别于禽兽野蛮人。禽兽野蛮人对与他结合生育的,知道不互相祸害,相互祸害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像孙齐这样的人该怎样评价呢?买来石碑,刻上这件事,放到坟中,用来祭奠秃秃,并且用来告诫世人。事件的整个过程,只有杜氏全没有一句违忌的话。二十九日,南丰曾巩写。
注释:¹择于:区别于。²夷狄:对少数民族的泛称。³不相祸:不加伤害。

  文章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死于父亲孙齐之手的原因和改葬过程,严厉谴责了禽兽不如的司法官孙齐,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法律政令的本质。文章于琐屑记载中,刻画了官吏的丑恶灵魂,形象逼真,语言生动。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先看孙齐的婚姻行为,他是先娶杜氏,留在家乡,而后又假称未婚,骗娶了周氏,去蜀上任。真相大白后,纠纷一场。前车之覆未远,又故恶重演,独自去休宁上任,又纳娼妓陈氏。这些都说明孙齐是个奸诈好色、无信无义之徒。再看孙齐的言论,被骗的周氏不甘心继续保持这种尴尬的婚姻局面,决心与孙齐断绝关系。孙齐急了,说:“我为你赶走元配杜氏”,也不顾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圣人之训,剪断头发发誓。这番“情义”也真打动了周氏。但是后来,这些话也都不算数了。他回家休假,连见见周氏都不提了,还派人偷走了周氏所生的儿子。周氏远去任所找他,他竟是亲手“捽挽置庑下”。捽挽,连拉带拽,可见其凶暴。孙齐还拿出一个假的契约,说:“你不过是个婢佣,怎么敢这样闹!”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作者让人物语言在人物行为的陪衬下,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使读者看到了孙齐阴险奸诈的性格。“虎毒不食子”,言畜类之残暴者也具备亲子间的基本道德。但孙齐则不然,为了怕官府戳穿他诬妻为佣的丑行,竟不惜残忍地杀害了亲生儿子,毁灭证据,保全自己。作者对于杀儿过程中,孙齐及其帮凶陈氏的动作写得十分仔细:“扼其喉”、“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这些行为描写,更加暴露出他们的阴毒残忍。作者让事实来说话,他对人物的臧否,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刻画出来的。

  作者实录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内幕,语虽平钝,但深蕴着批判的锋芒。在周氏几次告状中,孙齐先是能够“赀谢得释”,后来“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封建社会里,官吏贪脏枉法,官官相护,老百姓到难以伸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特别指出主人公孙齐“明法”,而其授职亦屡为各州“司法”。“明法”、“司法”而“犯法”,可见官吏的佞巧无信。结尾的议论也深化了主题。作者以对比议论手法一扬一抑,欲擒故纵。先言人区别于禽兽,是为一扬,一纵,既而,又言禽兽不伤亲子,“如齐何议焉?”言外之意,孙齐禽兽不如,是为一抑一擒,鞭辟入里。

  这是一篇记实性的叙事散文,它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遭生父庶母残酷杀害的故事。这篇作品很像短篇小说。情节曲折,叙速简洁,在不长的篇幅中把一桩惨案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鲜明,无论是灭绝人性弃妻杀子狡诈残忍的孙齐,还是始而被骗,继而遭弃,坚持上诉斗争的周氏,都跃然纸上。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抓住细节,着力刻画。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八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103-106页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¹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pāng)传》,慨(kǎi)²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³,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zhì)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zhé)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年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采因当让贤于这个人,(因为他的文采比我)高出一截!”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注释:¹洵:苏洵,苏轼父亲。²慨然:感慨地。³滂: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⁴磔裂:分割;割裂。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xǐ)知徐州¹。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²,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³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běn)(chā)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¹⁰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¹¹以守,卒全¹²其城。
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城墙六尺高度(三版高度)的地方才没有被水没过。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事情过后,他又请求点拨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修筑堤岸,年防来年出现类似情况。朝廷同意了苏轼的做法。
注释:¹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²败:倒塌。³谁与:与谁。⁴诣:拜访。⁵卒:终于。⁶虽:即使。⁷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⁸畚锸:箕畚铁锹。⁹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¹⁰庐:搭起茅屋。¹¹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¹²全:保全。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初,祖宗时,差役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póu)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xū)²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译文: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年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注释:¹差役:旧时在官府里当差的人。²猾胥:刁滑的小吏。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年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译文: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年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