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云鬟照水和花重,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云鬟照水和花重,
罗袖抬风惹絮迟。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罗袖抬风惹絮迟。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shànghuāxiàxiánkàn--róng

shíxiāngchénfēiliánfēngxiàqīngshíyúnhuánzhàoshuǐhuāzhòng

luóxiùtáifēngchí便biànxīnyāomèiháiyīngyǒulèiyuán

yānmèngzhēngxúnliǔhuítóuwànwàn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2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¹(jiè)²吾胸。
译文:看尽江、湖、河、海,阅过千万山峰。小小的云梦泽薮,哪里会芥蒂在胸?
注释:东林寺:庐山著名古刹,晋高僧慧远所建,为我国古代著名寺院之一。自唐代开元以来,是诗人墨客歌咏题名处所。¹云梦:楚国泽名。其址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地区。²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戏招西塞山¹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译文:借得一点天真,请来了西塞山前的月亮;与我一齐倾听东林寺的钟声。
注释:¹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山临长江,是古代水战的要塞。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远客岂知今再到¹,老僧能记昔相逢。
译文:没有想到我今天能够再次故地重游,老僧却记得八年前相逢的情景。
注释:¹今再到:陆游曾于1171年(乾道七年)入蜀中途来东林寺游览。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虚窗¹熟睡谁惊觉,野碓(duì)²无人夜自舂。
译文:我敞开窗儿睡了,是谁把我惊醒?原来远处的村野,还有水碓夜舂。
注释:¹虚窗:敞开窗。²野碓: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装置一块圆石,以足连续踏木杠的另一端,石连续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连续的声响。野碓,山野间的水碓。

  首联以议论入诗。颔联写邀月闻钟,涤除尘虑,表现对游宦的厌倦。颈联用转折含蓄的笔法,写与老僧的话旧,表现出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感情。尾联写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点明题旨。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诗的起势突兀,好似千里归来,有说不尽的心意。事实也是如此。诗人由临安到夔州,再由夔州到南郑,然后调往成都府,又在蜀州、嘉州任官。最后顺江东下,来到九江。他宦游八年,不仅阅尽巴山蜀水;就是汉中、云栈、剑阁,也无不跋涉;至于长江、汉水,浩渺的洞庭湖也尽在游赏之中。诗人行程万里,真可以说是“看尽江湖”,阅尽了“千万峰”。

陆游的“不嫌云梦芥吾胸”句,既用了司马相如的句意,也含有苏轼诗句的意思。这句是说,云梦虽大,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它岂能梗塞在我的心中,言外之意,云梦在我心目中也不过是小小的水泽罢了,既能容纳它,也能忘却它;至于宦海沉浮,人间的恩怨,更算不得什么。这首诗以议论开始,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行程,抒发了胸臆,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情怀。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再次表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的胸怀。这本是写实之笔。诗人留宿在东林寺,眼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耳听着寺里悠扬的钟声,这境界确实很清幽,但不免又想起一段往事。那是乾道六年八月中秋节。诗人曾记述过当时的月景:“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平生无此中秋也。”(《入蜀记》)这优美的中秋夜景,是诗人入蜀途经西塞山,在大江对岸留宿时所见到的。自此以后,那如紫金盘的明月似乎一直伴随着自己,今日在庐山脚下,又看到她,何不邀来共听古寺钟声。月下闻钟,当然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诗人对钟声那样感兴趣。但用佛教的说法,寺院的钟声可以发人深省。这两句诗写得洒脱而含蓄,反映诗人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远客”是诗人自谓。诗人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真是喜出望外,而且老僧还曾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这两句虽似浅近,但含意丰富,从中可见诗人倦于仕途,委心任运的思想。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从这句透露出诗人喜出望外的心情。“虚窗”指敞窗,敞窗入睡,而且睡得很熟,说明诗人心情坦然,忘怀一切。“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虚窗熟睡”点明题旨,全篇诗意尽蕴含其中。结句以野碓夜春的田园生活把诗人沉寂的心带进一个新的境界。

  从全诗来看,首联以议论入诗,这是宋人常用手法。此诗意境高旷超脱,得庄生委心任运之旨至于“野碓无人夜自舂”,虽说是化用唐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句法,但别出新意。前者写静,后者写动,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89-91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雪入¹春分省²见稀³,半开桃李不胜威
译文:春分时节,春雪纷飞的景象真罕见;一半绽放的桃花、李花都承受不住它的寒威。
注释:¹入:过了。²省:回省。³稀:少,少见。⁴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译文:雪花应该感到惭愧,怕落地之后被梅花识出来;就只好化作漫天飞舞的轻薄柳絮。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不分¹东君²专节物,故将³新巧发阴机
译文:雪花不管司春之神专门负责春天之事;所以才将新奇精巧发挥成机谋。
注释:¹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²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³故将:却又。⁴阴机:机巧,机谋。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从今造物¹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译文:从今以后,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更加难以预料;即便天气越发暖和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衣物啊。
注释:¹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暗指皇帝。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¹红墙²入望遥(yáo)
译文: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注释:¹银汉:银河。²红墙:女子的闺房。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chén)¹非昨夜,为谁风露²立中宵(xiāo)
译文: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望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注释:¹星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²风露:高启《芦雁图》“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chán)绵思¹尽抽残茧(jiǎn),宛转心伤剥后蕉。
译文: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
注释:¹思:丝。心,芯。皆双关语。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译文: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huái怀shíliùshǒu ·shí

huángjǐngrén qīngdài 

huíhuāxiàzuòchuīxiāo yínhànhóngqiángwàngyáo 
xīngchénfēizuó wèishuífēngzhōngxiāo 
chánmiánjìnchōucánjiǎn wǎnzhuǎnxīnshānghòujiāo 
sānniánshísānyuè liánbēijiǔcéngxiāo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银字¹(shēng)寒调正长,水纹簟(diàn)²冷画屏凉。玉腕³重因金扼(è),淡梳妆。
译文:清寒的夜里,银字笙吹出悠扬绵长的曲调,水纹竹席渐渐寒冷,画屏也越来越凉。雪白的玉腕上带着沉甸甸的金镯子,她梳理起淡淡的妆容。
注释: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片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¹银字:乐器名,管笛之属。古人用银作字,在笙管上标明音阶的高低。²水纹簟:水纹席。³玉腕:洁白的手腕上带着金圈。⁴金扼臂:手臂上所带的金圈、金镯之类的饰物。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几度试香¹纤手暖,一回尝酒绛(jiàng)²唇光。佯(yáng)弄红丝蝇拂子³,打檀(tán)
译文:几次伸手试香,纤纤玉手又暖又香;一回尝酒,脸庞像朱唇一样泛起红光。她假装嗔怪,舞弄起红丝蝇拂子,作势要打她心爱的情郎。
注释:¹试香:以手试探香炉。²绛:深红色。³蝇拂子:扑打蝇蚊的器物,用丝或马尾制成。⁴檀郎:晋潘安小字檀奴,姿仪秀美。后以檀郎为美男子的代称。
这首词描摹淡妆美人与心上人共度良宵的情景,上片写其如怨如诉的弹奏,生动传神的描绘出女子与情郎相见时的浓情惬意。用寒、冷、凉三个字,形容管笛声与睡席、画屏。因景及人将她对深秋环境的感受写了出来,通过清凉环境的描写,引出一位淡妆美人的婉雅形象。下片写其强欢作乐的痛苦。用几度、一回、纤手暖、绛唇光来写试香、尝酒,颇为生动传神,进行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其娇媚动人的情态。女子感觉到丝丝寒意,就几次伸出纤手,试着在香炉上取暖;她还微微地尝了一回酒,红色的嘴唇上轻泛着醇酒的晶莹光泽。然后,她玩起了爱情的小把戏,“佯弄”二句实则是爱意的流露和撩拨。细节刻画极为生动、传神,如此精细的观察令人身临其境,恍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见和凝填词时的专情与兴致。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70页
2、 (后蜀)赵崇祚著;墨香斋译评.典藏文化经典 花间集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7:第160页

shānhuāzi··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níng

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shuǐwéndiànlěnghuàpíngliángwànzhòngyīnjīnèdànshūzhuāng

shìxiāngxiānshǒunuǎnhuíchángjiǔjiàngchúnguāngyángnònghóngyíngzitánláng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男儿作健¹向沙场²,自爱登台不望乡。
译文: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却不是为了望乡。
注释: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题名。内容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¹作健:振作强健之气。²沙场:战场。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太白¹高高天尺五²,宝刀明月共辉光³
译文: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迸射寒光。
注释:¹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²天尺五: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³共辉光:相映生辉。

  此诗描写英姿勃勃的青年形象,抒写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是作者七绝中以豪放胜者。光芒辐射,眩人心眼。

  前两句诗人以一个少年入手,认为男儿应当奋发有为、奔赴战场。“男儿作健向沙场”一开篇诗人便直吐胸臆“男儿作健向沙场”。好男儿应去从军,在沙场上逞英豪,建功立业。这句化用乐府歌辞《企喻歌》,写得激昂慷慨,雄姿英发。接着写男子愿意为国捐躯,义无反顾之决心。“自爱登台不望乡”,要登的是单于台,受降台,而不是望乡台。十分有“出不入兮往不返”的气概。

  后两句写男儿登临高台之上,勇武的形象光彩照人。“太白高高天尺五”用古谣《三秦记》以形容山高,另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形容豪门的势焰高张。这句是活用古谣的这两种意义,表示自己少年意气之盛,如太白高山,离天很近。末句再用宝刀来比喻自己的豪情,“宝刀明月共辉光”宝刀的寒光闪闪,足以令敌人胆寒。一个顶天立地的少年壮士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全诗语言豪壮,刻画的少年男儿的英武形象光彩照人,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振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光,在这时期“作健向沙场”,让“宝刀明月共辉光”,即拿起武器戍守边防,建立功业,无疑十分光荣。

shǎoniánxíng··nánérzuòjiànxiàng--huángjǐngrén

nánérzuòjiànxiàngshāchǎngàidēngtáiwàngxiāng

tàibáigāogāotiānchǐbǎodāomíngyuègònghuīg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