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执梅枝不执鞭,涉溪穿竹过林烟。
景纯梦里经行处,宜到青溪古洞天。
各执梅枝不执鞭,涉溪穿竹过林烟。
景纯梦里经行处,宜到青溪古洞天。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3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手爇(ruò)¹寒灯向影频²,回文机³上暗生尘。
译文:点燃了灯烛频频回顾身影,织布机上已经暗生灰尘。
注释:¹爇:烧,点燃。²频:频繁,多次连续,此处作不停地回头讲。³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这里用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自家夫婿¹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²人。
译文:丈夫至今还没有消息,那卜卦竟然没有应验,真该怨恨桥头那卖卜人。
注释:¹夫婿:丈夫。²卖卜:占卜、算卦。

  施肩吾是位道士,但他写的诗却很有人情味,像这首诗人间烟火味就很浓。这首诗写女子的丈夫出征在外,大约是头年秋天出发,整整一年没有音信,眼看又是北雁南飞的时候,所以倍添思念。

  “手爇寒灯向影频”以描写女子长夜不寐的情景发端。“寒”字略带孤凄意味。“手寒灯”,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有盼人未至的情态。其心情的急切不安已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里已暗示她得到了一点有关丈夫的信息,为后文作好伏笔。

  “回文机上暗生尘”用了一个为人熟知的前秦窦滔妻苏蕙织璇玑图的典故,以暗示“望夫”之意。“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近来无心织布。这与“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虽同样表现对丈夫的苦苦思恋,但又不同于那种初别的心情,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忧。

  前两句写不眠、不织,都含有一个“待”字,但所待何人,并没有点明。第三句才作了交代,女子长夜不寐,无心织作,原来是因“自家夫婿无消息”的缘故。诗到这里似乎已将“望夫”的题意申足,但并不够味。直到末句引进一个“卖卜人”的角色,全诗的内容才大大深化,突见精彩。

  “却恨桥头卖卜人”中“卖卜人”角色的加入,给读者暗示了一个生活小故事,诗意便深有味。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了一卦。诗中虽未明说“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杜牧《寄远人》),但读者已经从诗中默会到占卜的结果是如何。要是占卜结果未得“好音”,女子是不会后来才“恨桥头卖卜人”的。思妇从卖卜人那里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这话自会叫她深信不疑。因此她在寒灯下一心一意地等候,每有动静便疑是夫归,以致“手寒灯向影频”(至此方知首句之妙)。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问卜,可见盼夫之切;而卖卜人欺以其方,一旦夫不归时,不能恨夫,自然恨卖卜人。

  此诗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彻夜思念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丈夫的情景。全诗构思精巧,婉转别致,后两句以长夜未眠的思妇对曾给她好音讯的卖卜人的怨恨来反衬她对丈夫的思念之切,尤具神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9-940

wàng

shījiān tángdài 

shǒuruòhándēngxiàngyǐngpín huīwénshàngànshēngchén 
jiā婿xiāo quèhènqiáotóumàirén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吏舍跼(jú)¹终年,出郊旷清曙(shǔ)²
译文: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注释:¹跼:拘束。²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dàn)吾虑¹
译文: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注释:¹澹吾虑:澹,澄净。虑,思绪。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依丛适自憩(qì)¹,缘涧(jiàn)还复去²
译文: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注释:¹依丛适自憩:丛,树林。憩,休息。²缘涧还复去: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微雨霭(ǎi)¹芳原,春鸠(jiū)鸣何处。
译文: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注释:¹霭:迷蒙貌。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jù)¹
译文: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注释:¹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shù)¹
译文: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注释:¹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处处写得自然生动。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如此诗中的“蔼”字。但平心而论,韦应物写景,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3-185

dōngjiāo

wéiyìng tángdài 

shèzhōngnián chūjiāokuàngqīngshǔ 
yángliǔsànfēng qīngshāndàn 
cóngshì yuánjiànhuán 
wēiǎifāngyuán chūnjiūmíngchù 
yōuxīnzhǐ zūnshìyóu 
zhōngjié táozhíshù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译文:高达百尺的树木,挖空为舟,乘之直航吴楚。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译文: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译文:昨天告别时熨吹脸上的酒酡红色还没有消退,我身已经吹千里之外的他乡。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译文:刚刚离别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绿,平添愁绪。
此诗大约是李白出川时候写的,估计在三峡下游,已经体验到了水急浪涌的滋味。有船行如箭的感觉,根据《秋下荆门》的描写,大约是在春天出的三峡,水流正急速的季节。“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很好的诠释了快速旅程的感觉,时空感特别好。

jiāngxíngyuǎn--bái

chūchǔwēichábǎichǐ

fēngchuīpiànfānqiān

biéshíjiǔyóuzàiwèixiāng

jūnchóujiànjiāngshuǐ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¹入虎狼²
译文:易水边壮歌唱罢送行的人们举杯告别,一腔热血孤身入秦向虎狼。
注释:荆卿:战国末的刺客荆轲。酒千行:送行的人们举酒告别。¹生戴吾头:指荆轲抱着决死之心入秦。戴,带着。²虎狼:虎狼之国,指秦国。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力尽自堪(kān)¹酬太子²,魂归何忍见田光³
译文:力气用尽固然能够报答太子的重恩,谋刺未成魂归怎么对得起田光?
注释:¹堪:能够。²太子:燕太子丹。³田光:燕国义士,他向燕太子丹推荐荆轲行刺秦王,临行前,又自杀以示不泄露谋刺的机密。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英雄祖饯(jiàn)¹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译文:似见当年饯行时英雄的悲泪,如今过客衣冠还凝上一片清霜。
注释:¹祖饯:饯行。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¹刺咸阳²
译文:匕首无灵荆轲你莫要抱憾,看乱山如剑万古都直刺咸阳!
注释:¹终古:自古以来,一直。²咸阳:秦国的都城。

  此诗的首联追忆荆轲在易水边别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决死入秦时的情景;颔联言荆轲刺秦王事败而殉身,自谓可以报答太子却不忍见田光之灵;颈联写荆轲的大无畏气概受到古今之人的赞颂和景仰;尾联言荆轲刺秦之举虽未遂,然已感天动地。这首咏怀之作格调高昂,毫无迟暮、悲凉之感;用典自然圆熟,无斧凿别,联想奇特。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人虎狼。”两句概括易水悲歌送别,写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因为从当时情势看,荆轲无论行刺成功与否决无生还之理,所以易水之歌自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不还却义无反顾,所以为壮士。段秀实入郭晞乱军中自言“吾戴吾头来矣”,戴头就用这个典故。这两句写荆轲出发时的英雄气概,是扬。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两句概括荆轲的失败,有无限惋惜之情,好像辜负了田光的举荐。以上四句写当日情事,先扬后抑。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一句写当时,遥应“水边歌罢”的祖饯场面;一句写今天,衣冠上被霜沾白了,使人想象当时“白衣冠送之”的场面,今天的霜源于当年之白。

  “匕首无灵公莫恨,乱山终古刺咸阳。”这两句安慰荆轲,却是前人所未道,特别是结句非常聪明,把当地的山形和荆轲事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好像山川有灵,都像荆轲刺秦王一样刺向咸阳。写荆轲的失败前人都是叹惜剑术之疏,认为是千古恨事,袁枚却从另一角度来安慰荆轲,因为“乱山终古刺咸阳”,足以弥补“匕首无灵”的失败。这首诗概括古事简练形象,把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一结尤其出人意表,在前期七律中是较好的作品。

  《荆卿里》是袁枚诗歌创作中比较成功的一首。他在这首诗里倾注了自己诚挚的感情,用寥寥数语,为读者勾勒出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个是为报王恩,视死如归的英雄荆柯的形象;另一个则是诗人本人。前者通过“生戴吾头入虎狼”和“魂归何忍见田光”的白描手法的刻面,荆柯的性格骤然成形;匕首无灵人有情,虽然事败人殁,但荆柯的伟大精神却与日月同辉,永耀后人。作者论人不论事,主张精神至上的性格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 元明清名诗鉴赏[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00-1001.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1083.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¹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译文: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注释:¹酌:斟酒,倒酒。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南园露葵¹朝折,东谷²黄粱夜舂(chōng)³
译文: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注释:¹露葵:莼菜。²东谷:一作”西舍“。³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tiányuánshǒu ·

wángwéi tángdài 

zhuójiǔhuìlínquánshuǐ bàoqínhàochángsōng 
nányuánkuízhāozhé dōnghuángliángc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