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山空人静,梦断碧窗烟冷。幽香何处消沉,留得一梢寒影。
月落山空人静,梦断碧窗烟冷。幽香何处消沉,留得一梢寒影。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雄气堂堂贯斗牛¹,誓将直节²报君仇³
译文: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
注释:青泥寺: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境。¹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斗(dǒu)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划若干区域以与地面区域相照应。²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³君仇: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斩除顽恶¹(huán)²车驾³,不问登坛万户侯
译文: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注释:¹顽恶:指金人。²还:迎回来。³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宋钦二帝。⁴不问:不追求,不图谋。⁵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⁶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官。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指获厚禄。

  读该诗,自然想到作者《满江红》词中“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描写,两相比较,皆直抒胸臆,气势健举,可互为诠解。本诗中作者表达必将一雪靖康之耻,迎接君王车驾还朝的忠君之情,是一种报效祖国,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之情。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忠君与爱国在一般人眼里是同一的,岳飞也不例外,这是时代的局限。

  该诗开头“雄气”之“气”,即为诗眼,诗人之怨气、将军之怒气、爱国者的浩然正气,直冲云霄,通平天地气之所生,在“君仇”未报,如何报仇?作者要斩除敌人迎回君王,为民族大义,非一己利益。末句掷地有声,震聋发聩,凸现出诗人的形象与品格。结合诗人的人生行事,鉴赏者读此诗自不会因其平直显露,而否认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句是全诗的主旋律,这种直冲霄汉的英雄之气,使岳飞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第二句的“君仇”,指金兵掳掠徽、钦二帝北去一事,他鞍马征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因此接下来,第三句表示要迎接二帝还朝。最后一句展示了岳飞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员战将,出生入死,不为拜将封侯、高官厚禄,只是为了忠君王,一雪国耻。这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理想,是中国古代高尚士人们的人生追求。

  文学史上,岳飞的诗名不显,但这首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375页
2、 侠名.《诗词精品 名家编注 宋诗 2》.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156

qīngshìxiāo

yuèfēi sòngdài 

xióngtángtángguàndǒuniú shìjiāngzhíjiébàojūnchóu 
zhǎnchúwánèhuánchējià wèndēngtánwànhóu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¹委地²时。
译文: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
注释:¹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²委地:即落地。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若是有情争¹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译文: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
注释:¹争:即怎、怎么。

  这首“哭花”的小诗,以落花自比,借哭落花以抒发身世之感,悲愁、愤懑之情一贯到底,读来感人肺腑。

  首句写花儿迟开。“香结”,即香气凝结。“破颜”,把花比作美人,指花开。全句意思是;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起笔便言愁,为全诗定下了愁的基调。

  第二句写花儿很快就凋落了。“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委地”,即落地。全句意思是: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通过花儿凋落的惨象,写花儿既迟开又早落的悲惨命运,承接第一句的愁,进一步言悲。

  第三句直接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争”,即怎、怎么。全句的意思是: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我们知道,心情愉快的人见到落花,并不会产生伤感的心情。作者之所以因花迟开而愁,见花早落而悲,完全是因为作者因不肯附“逆”而遭忌后满怀悲愁愤懑之情的缘故。落花触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作者带着身世之感看落花,便更觉落花之悲惨,因此便按捺不住发出了“若是有情争不哭”的呼声。

  第四句进一步抒发身世之感。“西施”是越国的绝色美女,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嫁给吴王,功成后随范蠡泛舟五湖,传为千古佳话。作者以西施比喻花,极言花之美丽、高洁。全句意思是: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这一句是对花儿凋落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承接第三句,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自然界的风雨,象征着政治上的腥风血雨。对自然界风雨的愤恨,也是对政治上邪恶势力的控诉。白热化的激情,通过精巧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就使这句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宋代大词人周邦彦就化用这句诗的诗意,在《六丑》一词中写道:“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这首诗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主观感情和客观描写高度统一,写得深婉感人,催人泪下。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¹未出郡斋²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注释:¹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²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棹影斡波¹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注释:¹斡波:划水。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鼓声渐急标¹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注释:¹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¹
注释:¹桡:桨板。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¹心似烧。
注释:¹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¹请书上。
注释:¹文身:刺花的身体。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前四句“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交代节令、天气、环境,渲染赛前热闹的气氛。

  第五、六句写州郡长官前去观看竞渡。第七、八句用“罗衣”、“银钗”借代观看竞渡的女士,从味觉、视觉两方面形容观看比赛的人多。

  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绘第一次竞渡的情景,所用比喻特别多,例如以: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以“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以“霹雳惊”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以“虹霓晕”形容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写竞渡双方的情绪,“两岸十舟五来往”写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使竞渡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中的“各东西”意思是塞外以后各自分开,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的意思是刚赛完,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

  最后四句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感慨,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译文: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何期¹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译文: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
注释:¹何期 :哪里想到。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野旷(kuàng)云连树¹,天寒雁聚沙。
译文: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
注释:¹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译文: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jiǔ

wénsēn míngdài 

sānzǎichóngyáng kāishízàijiā 
jīnjiǔ duìyuánhuā 
kuàngyúnliánshù tiānhányànshā 
dēnglínxiàn chùwàngjīnghuá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huàn)¹山市²,邑(yì)³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与同年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¹⁰近中无此禅院¹¹。无何¹²,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¹³,始悟¹⁴为山市。未几¹⁵,高垣(yuán)(pì)(nì)¹⁶,连亘¹⁷六七里,居然城郭¹⁸矣。中有楼若者¹⁹,堂若者²⁰,坊若者²¹,历历在目²²,以²³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²⁴,城市依稀²⁵而已。既而²⁶风定天清,一切乌有²⁷,惟危楼²⁸一座,直接²⁹(xiāo)³⁰。楼五架,窗扉³¹³²洞开³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注释:¹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²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³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⁴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⁵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⁶同年:共事的年或志同道合的友年。⁷饮:喝酒。⁸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⁹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¹⁰念:想。¹¹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¹²无何:不久,不一会儿。¹³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¹⁴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¹⁵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¹⁶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¹⁷连亘:连绵不断。¹⁸居然城郭:竟然变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¹⁹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²⁰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²¹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²²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²³以:用。²⁴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²⁵依稀:隐隐约约。²⁶既而:不久。²⁷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²⁸危楼:高楼。危,高。²⁹直接:连接。³⁰霄汉:云霄与天河。³¹窗扉:窗户。³²皆:都。³³洞开:敞开。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¹。又其上,则黯然缥(piāo)(miǎo)²,不可计其层次矣。而³楼上年往来屑(xiè),或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如拳如豆,遂¹⁰不可见。
译文: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仅仅如星星一般大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注释:¹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²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³而:然后。⁴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⁵或:有的年。⁶凭:靠着。⁷不一状:形态不一。⁸逾时:过了一会儿。⁹倏忽:突然。¹⁰遂:终于。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年烟市肆¹,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¹年烟市肆:年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铺。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初生阶段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高潮阶段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

  消退阶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1、悬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一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融情入景

  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动静互变

  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