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
近得麻姑音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
近得麻姑音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

dàoshìshānfáng--kuàng

shuǐbiānchuíliǔchìlánqiáodòngxiānrénxiāo

jìnyīnxìnfǒuxúnyángjiāngshàngtōngcháo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北望燕云¹不尽头,大江²东去水悠(yōu)³
译文:举目向北方望去,白云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滚滚江水向东流,永不停歇。
注释:¹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²大江:指长江。³悠悠:形容水滔滔。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夕阳一片寒鸦(yā)外,目断¹东西四百州²
译文:斜阳渐沉,一群归巢的寒鸦划过天际, 望穿茫茫四极啊,何处是故园神州?
注释:¹目断:看不到。东西:一本作“东南”。²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与被俘人众怀着凄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维艰,却后退不得。举目北望,哪里是个尽头?眼中所见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国风物,头顶天空再也不是故国的天空。“不尽头”,是指北国的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这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前程未卜、追怀故国、难舍难休的心态。第一句就以沉缓迷惘的语气奠定了全诗缠绵惆怅、凄神哀肠的感情基调。

  第二句写大江东流的壮阔之景。面对浩大之物,人们往往感到宇宙时空宏大永恒,人生渺小短暂,既而或看破红尘,游戏人生,或情动于中,积极奋进。诗人正处此境,面对这永不停歇的江水,感慨万千。“水悠悠”似乎说诗人的痛苦永无断绝,象悠悠的东流水一样。孔子指着江水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而诗人心中的亡国之思随时间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样滔滔不停永无尽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诗人或许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荣辱之变,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却是故国之思,是对国事变迁的沉痛追怀。故国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时光之水是否真能冲刷掉心头的哀伤愁绪?诗人以“大江东去水悠悠”的壮阔之景衬托心中难耐的孤凄无助、恍然如梦的思绪,传达出哀怨、惆怅、悲凉的心境。

  “夕阳一片寒鸦外”,化用秦观的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见,真情实景,便自然无痕,不觉生硬。画面很简单,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但那种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却深入人心。这动人心弦的画面与前两句所述是同一双忧郁眼睛所见,同样都折射出诗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目断东西四百州”,读至此处,我们仿佛听到了一声喟然长叹。环顾四野,高天长云,大江东流,夕阳寒鸦,暮色暝暝,故国神州何处?我身何处?“目断”是思而望,望而不见。从诗的第一句起,诗人就开始了寻找,东西南北望断,只落得心中一声无奈的叹息。“四百州”说明了魂牵梦绕的故国曾经是地大物博、国强民盛,而今再也寻不见了。国势衰微至此,连皇帝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想想真是泪眼望穿,愁肠寸断。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这不同于苏轼的,苏轼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评价:读后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缓缓四顾的身影,他那忧郁渴念的目光,听到他那失望无奈的叹息。他曾有诗“书生空有泪千行”,说的就是这种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国之音,寄托“亡国之苦,去国之戚”。李钰的《湖山类稿跋》评汪元量诗:“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从此诗可见一斑。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我观文忠公¹,四子²皆超越。
译文:我看欧阳修, 他一个人就超越了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和陈子昂。
注释:¹文忠公:指的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文忠是他的谥号。²四子:指的是蜀中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译文:仲也珠径长一寸,光耀黑夜中如皎洁月光。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译文: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知音如周郎¹,议论亦英发。
译文: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
注释:¹周郎:指的是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周郎是美称。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译文:死为长白山主,有楼名为书绛。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译文:(熙宁末年,仲纯之父在京城东面会见我,说:“我梦到道士拿着委任官职的文凭对我说,上天任命我为长白山主,这是什么征兆?”第二年,仲纯之父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译文:伤心望见颍河,已经伴随着白鸥远去。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¹
译文:欣喜之余遇三少年,都是难得的贤才。
注释:¹千里骨:出自典故: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骨马。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千里不难到,莫遣(qiǎn)历块蹶(jué)¹
译文:再远的地方也不难到达,也不要把这些不羁之才遣回。
注释:¹历块蹶:引申指不羁之才。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译文:临别时再三相告,但愿你以笏记下。
文忠周郎皆为难得一遇的贤才,东坡以其自比,对其持激赏之意,无论是著文还是作诗,应如若同文忠周郎一般怀有真性情,此二人乃真正的性情中人。苏轼在《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也有言:“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从中可见一生执着于道义,正是秉持了此种感情。同样,“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常为后人称道,这个知音即指佳友,也许亦指数朝之后,他之欣赏周瑜“言论英发”的一文一武隔代知音。甚或有怀才不遇之感。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钟鼎(dǐng)¹山林²都是梦,人间宠辱(rǔ)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³
译文: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休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
注释:浮梁:县名,宋属饶州。¹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²山林:指隐居乡野。³裁冰:作诗。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译文: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休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寂寞亭基¹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qiān)²
译文:故亭的遗址残破萧条,野渡边上一派寂寞景象。春水满溢,堤上青草茂盛。
注释:¹亭基:故亭遗址。²芊芊:茂盛的样子。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译文:夕阳普照着整个原野,空旷寂寥。诗人独立桥头,身上落满了柳絮,杜鹃鸟凄哀的叫声不断传来。

qiáowǎnxìng--zhèngxié

tíngbiānchūnliúpíngàncǎoqiānqiān

chuānwǎnzhàorénxiánmǎnxiùyánghuātīngjuān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结茅¹临水石²,淡寂³(yì)闲吟
注释:¹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²水石:犹言山和水,有泉水又有岩石。³淡寂:淡泊宁静。⁴益:增加。⁵闲吟:随便吟诗。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危楼乘月上¹,远寺听钟寻²。
注释:¹危楼句:乘着月光爬上高高的楼顶。危楼,高楼也。²远寺句:循着钟声去寻找远处的寺庙。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昨得江僧(sēng)¹信,期²来此息心³
注释:¹江僧:指乘船在江河上漂泊的僧人。²期:希望。³息心:排除杂念。
秘演所隐居之地是一座幽静美丽的山,这首诗写出了秘演于此山中静修的种种情景。

shānzhōng

yǎn sòngdài 

jiémáolínshuǐshí dànxiányín 
jiǔhánchánshǎo kōngshānluòshēn 
wēilóuchéngyuèshàng yuǎntīngzhōngxún 
zuójiāngsēngxìn lái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