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淼淼七百里,蒹葭飒飒西风起。
玉轮辗出琉璃宫,碧落空明无表裹。
几峰森列青崔嵬,不知人世皆尘埃。
夜深丝笔递清响,疑是楚王曾归来。
长波淼淼七百里,蒹葭飒飒西风起。
玉轮辗出琉璃宫,碧落空明无表裹。
几峰森列青崔嵬,不知人世皆尘埃。
夜深丝笔递清响,疑是楚王曾归来。
叶茵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¹?夜来风叶²已鸣廊³。看取眉头鬓(bìn)。(秋凉 一作:新凉)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凉,鬓边生出了白发。
注释:¹新凉:一作“秋凉”。²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⁴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酒贱¹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fáng)²。中秋谁与共孤光³。把盏(zhǎn)凄然北望。
译文: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¹贱:便宜。²妨:遮蔽。³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⁴盏:酒杯。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凉》,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凉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秋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凉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凉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可见“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是自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这里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特点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凉·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总结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 吴慧娟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28-629 .

西jiāngyuè ·shìshìchángmèng

shì sòngdài 

shìshìchángmèng rénshēngqiūliáng láifēngmíngláng kànméitóubìnshàng  (qiūliángzuò xīnliáng )
jiǔjiànchángchóushǎo yuèmíngduōbèiyúnfáng zhōngqiūshuígòngguāng zhǎnránběiwàng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陆上¹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pàn)默默香。
译文:生长在陆地上的百花竞相开放,莲花则独自在湖边散发着淡淡清香。
注释:¹陆上:生长在陆地上。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译文:莲花并没有与桃花李花同争春色,而是在炎热的七月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元和¹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xī)²
译文:元和天子禀赋神武英姿,可比古来的轩辕、伏羲。
注释:¹元和:唐宪宗年号。²轩、羲:轩辕、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誓将上雪列圣¹耻,坐法宫²中朝四夷³
译文:他立誓要洗雪历代圣王的耻辱,坐镇皇宫接受四夷的贡礼。
注释:¹列圣:前几位皇帝。²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³四夷:泛指四方边地。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淮西有贼¹五十载,封狼²生貙(chū)貙生罴³
译文:淮西逆贼为祸五十年,割据一方世代绵延。
注释:¹淮西有贼: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²封狼:大狼。³貙、罴:野兽,喻指叛将。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huī)¹
译文:自恃强大,不去占山河却来割据平地;梦想挥戈退日,胆敢反叛作乱。
注释:¹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帝得圣相相曰度¹,贼斫(zhuó)不死神扶持。
译文:圣君得到贤相名叫裴度,逆贼暗杀未成,自有神灵卫护。
注释:¹度:裴度。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腰悬相印作都统¹,阴风惨澹(dàn)天王旗²
译文:他腰悬相印,统兵上战场,天子的军旗在寒风中飘扬。
注释:¹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²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sù)武古通¹作牙爪,仪曹外郎²载笔随。
译文:得力的将官有、武、古、通,仪曹外郎任书记随军出征。
注释:¹愬武古通:愬,李愬;武,韩公武;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²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行军司马¹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pí)²
译文:还有那智勇双全的行军司马韩愈,十四万大军,龙腾虎跃陷阵冲锋。
注释:¹行军司马:指韩愈。²虎貔:猛兽。喻勇猛善战。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入蔡¹(fù)²献太庙,功无与让³恩不訾(zī)
译文:攻下了蔡州,擒住叛贼献俘太庙,功业盖世皇上加恩无限。
注释:¹蔡:蔡州。²贼:指叛将吴元济。³无与让:即无人可及。⁴不訾:即“不赀”,不可估量。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¹²宜为辞³
译文:天子宣布裴度功劳第一,命令韩愈撰写赞辞。
注释:¹从事:州郡官自举的僚属。²愈:韩愈。³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愈拜稽(qǐ)¹蹈且舞²,金石刻画³臣能为。
译文:韩愈在朝堂拜舞行礼接受诏命说歌功的文章他能够胜任。
注释:¹稽首:叩头。²蹈且舞: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³金石刻画: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古者世称大手笔¹,此事不系于职司²
译文:从来撰述都推崇大手笔,此事本不属佐吏的职司。
注释:¹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²职司: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qì)屡颔(hàn)天子颐(yí)¹
译文:既然自古有当仁不让的箴言,韩愈欣然领受圣上的旨意。天子听完这番言辞,频频点头大加赞许。
注释:¹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¹退斋(zhāi)²坐小阁,濡(rú)³大笔何淋漓。
译文: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笔蘸饱墨挥洒淋漓。
注释:¹公:指韩愈。²斋戒:沐浴更衣。³濡染:浸沾。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点窜(cuàn)¹《尧典》《舜典》²字,涂改《清庙》《生民》³诗。
译文: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化用《清庙》《生民》的庄严笔意。
注释:¹点窜、涂改:运用的意思。²尧典、舜典:《尚书》中篇名。³清庙、生民:《诗经》中篇名。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文成破体¹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chí)²
译文:一纸雄文,别具一格,朝拜时铺展在玉陛丹墀。
注释:¹破体:指文能改变旧体,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²丹墀:宫中红色台阶。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表曰臣愈昧死¹上,咏神圣功²书之碑。
译文: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览”,歌颂圣君贤相的功业,刻写在石碑之上。
注释:¹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²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áo)¹(pán)以螭(chī)²
译文: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灵鳌驼负,螭龙盘围。
注释:¹灵鳌:驭负石碑的,形似大龟。²蟠以螭:碑上所刻盘绕的龙类饰纹。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句奇语重喻¹者少,谗²之天子言其私。
译文:文句奇特语意深长,世俗难以理解;有人便向皇上进谗,诬蔑此文偏私失实。
注释:¹喻:领悟,理解。²谗:进言诋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长绳百尺拽(zhuài)¹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²
译文:百尺长绳把韩碑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
注释:¹拽:用力拉。²磨治:指磨去碑上的刻文。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公之斯文¹²元气³,先时已入人肝脾。
译文: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
注释:¹斯文:此文。²若:像。³元气:无法消毁的正气。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汤盘¹孔鼎²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译文:正象那汤盘孔鼎的铭文,古器虽早就荡然无存,世间却永远流传着文辞。
注释:¹汤盘:商汤浴盆,《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²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¹烜赫²流淳熙³
译文:啊,圣王与贤相的不朽功勋,显耀人寰辉煌无比。
注释:¹相与:相互。²赫:显耀。³淳熙:鲜明的光泽。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¹与三五相攀追。
译文:韩公碑文倘不能昭示百代,宪宗的帝业,又怎得与三皇五帝遥相承继!
注释:¹曷:何,怎么。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愿书¹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zhī)²
译文: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是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茧皮!
注释:¹书:抄写。²胝: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称老茧。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¹
译文:让它流传千秋万代,好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基石。
注释:¹明堂基:明堂的基石。

  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愬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

hánbēi

shāngyǐn tángdài 

yuántiānshén姿 rénzāixuān 
shìjiāngshàngxuělièshèngchǐ zuògōngzhōngcháo 
huái西yǒuzéishízǎi fēnglángshēngchūchūshēng 
shānpíng chángmáohuī 
shèngxiàngxiàngyuē zéizhuóshénchí 
yāoxuánxiàngyìnzuòtǒng yīnfēngcǎndàntiānwáng 
tōngzuòzhǎo cáowàilángzǎisuí 
xíngjūnzhìqiěyǒng shíwànzhòngyóu 
càizéixiàntàimiào gōngràngēn 
yuēgōng cóngshìwéi 
bàishǒudǎoqiě jīnshíhuàchénnéngwéi 
zhěshìchēngshǒu shìzhí 
dāngrényǒuràng yánhàntiān 
gōngtuì退zhāijièzuòxiǎo rǎnlín 
diǎncuàn yáodiǎn  shùndiǎn  gǎi qīngmiào  shēngmín shī 
wénchéngshūzàizhǐ qīngchénzàibàidānchí 
biǎoyuēchénmèishàng yǒngshénshènggōngshūzhībēi 
bēigāosānzhàngdǒu língáopánchī 
zhòngzhěshǎo chánzhītiānyán 
chángshéngbǎichǐzhuàibēidǎo shāshíxiàngzhì 
gōngzhīwénruòyuán xiānshíréngān 
tāngpánkǒngdǐngyǒushùzuò jīncún 
shèngwángshèngxiàng xiàngxuǎnliúchún 
gōngzhīwénshìhòu sānxiàngpānzhuī 
yuànshūwànběnsòngwànbiàn kǒujiǎoliúyòushǒuzhī 
chuánzhīshíyǒuèrdài wéifēngshànjiǎnmíngtáng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lí)¹四顾,阿(ē)²一炬(jù)³,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yíng),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注释:¹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²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³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⁴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⁵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
1、 钱海水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文学出版社,2010
2、 毛佩琦.《元曲三百首》: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

shānyáng ·shānhuái怀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shān ēpáng dāngshíshēchǐjīnchù zhǐjiàncǎoxiāoshū shuǐyíng 
zhìjīnhènyānshù lièguózhōuqínhànchǔ yíng dōubiànzuòliǎo shū dōubiànzuòliǎo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芳草平沙¹,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²愁不去将人去。
注释:¹平沙:旷野。²将:送。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suōxíng ·fāngcǎopíngshā

zhāngzhù yuándài 

fāngcǎopíngshā xiéyángyuǎnshù qíngtáojiāngtóu zuìláishànglánzhōu jiāngchóujiāngrén 
lièdōngfēng yāoxiéluò míngzhāochóngchuīshēng yúnhóngxiǎolóukōng chūnguāngdàoxiāohún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