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
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
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sòngshānrénhái--kuàng

hǎoniǎogòngmínglínshuǐshùyōurénqiànmǎishānqián

ruòwèizhǒngqiān竿gānzhúyǐnjūnjiāyǎnquán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红蕉(jiāo)¹隐隐窗纱,朱帘²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³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译文:红色的芭蕉花照映着隐隐约约的窗纱,朱红色的门帘是个小门小户的人家。绿色柳树下一位公子骑着一匹马,正在匆匆离开这户人家在断桥西边便是白堤,满湖的蒙蒙细雨笼罩着忧愁的花。
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共二十八字。¹红蕉:红色的芭蕉花。²朱帘:朱红色的门帘。³断桥:在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保佑桥,唐时称断桥。

  首二句先写送者与行者所居环境幽雅安适。“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曲。”暗示出这是一对情侣之间的送别,实际是作者的情侣送他。红蕉花的色彩隐隐约约地映在窗纱上,小巧幽雅的宅院,门上挂着朱红色的门帘,这是多么宁静清幽的环境.这是离开人叫头看到的情景。“红蕉”多被文士比喻为美女,白居易在《东亭闲望》诗中说:“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而这里的红蕉在隐隐纱窗里,是否就是美人。 “朱帘小小人家”,娴静幽雅的小院小户,却充满一种甜情蜜意的感觉,也是离人眼中所见,那几分眷恋之情就在这种氛围里。

  三、四句写行色匆匆,没有思想准备,且又是在断桥分手,更加令人伤心。此是以动景映衬别愁。一对情侣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行人骑着马在杨柳掩映的路上匆匆离去,佳人在注目远送,挥手致意,依依惜别。行人在断桥西面的白堤上离开这个令人缱绻温馨的所在,这里曾经留下那么多美好的记忆。

  结末一句,移情于物,以满湖烟雨和含愁之花,将离愁别绪物我融一。“满湖烟雨愁花。”这时,整个湖面被蒙蒙的烟雨所笼罩,湖面上到处是充满忧伤而含泪的荷花。这一句以景托情,迷蒙的景物与迷茫的情思相统一,构成一幅凄迷的意境,风情旖旎,风情无限。同时又与开头“红蕉”照映,的确含蓄蕴藉,深得小令三味。

  这首小令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作者写离别,但送别之人是谁,始终没有露面,只以红蕉、朱帘、愁花暗示送人之人是一位女子,送别是其一对情侣之间的相送。作者没有一句言情,却通过小小人家之美,西湖烟雨之愁,尤其是含愁之花,将缠绵悱恻之爱,依依不舍之情都表现出来。是借景抒情之典范佳篇。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06
2、 蔡践.元曲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00
3、 蒋星昱.元曲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697
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缸中酒似渑,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
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缸(gāng)中酒似渑(shéng)¹,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²
译文:水面辉映着美丽的晚霞,船头纷扬着细细的芦花。缸中酒有渑水那么多,天边的山色美如画,宽阔的秋江上有一片海鸥栖息的江沙。如果要问哪里是我家,红树掩映中有柴门的那间屋子就是啦。
注释: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此为北曲,属双调。¹酒似渑:酒像渑水那么多。渑水,古河名,在山东省临淄县西门,今已淤塞。²那搭:那里,那一带。

  这是一首小令,抒写的是作者游宴后邀朋乘舟晚归时的情景,是作者描写自然风光、表现闲适放逸生活情调的代表作。小令前五句写景,以浓墨重彩由远及近、由面及点、由实及虚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境界恢宏的秋江晚霞图;最后两句是写人,通过作者与友人的对话表现其归隐生活的惬意。全曲语言通俗而不乏文采,笔调轻松而富于情韵。

  首二句“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地点。芦花在秋天开放,这是一个霞光明丽的秋天的傍晚。“水面”“船头”“芦花”三者组合在一起,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地方色彩。这二句字面没有写人,然而抒情主人公已在其中,他的目光由远而近,在船头停住,所以说:“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辉辉”“细细”是仔细观察体会的结果,因为细,所以芦花下垂,所以会点着船头,他看得那么细,那么有味,可见其心绪之恬静悠逸。

  次三句“缸中酒似绳,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再由近而远,描绘山水。这三句也没有写人,而又句句写人,——原来这位抒情主人公正坐在船中喝酒,所以有这时间、这心情去欣赏远近景物。“酒似渑”,极言酒之多,还够他慢慢喝的,他就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观赏景物。他看了水面晚霞、船头芦花之后,便放目望去,远山隐约可见,在宽阔的江面上有一片栖息水鸥的沙渚。山水如此淡雅闲静,这是把抒情主人公的心态物化了。远近上下的景物全由“我”将其连缀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并且是物“我”交融的。

  最后二句“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以自问自答作结。这“红树”“柴门”所在的地方,从抒情主人公的视线看,当是在鸥沙附近的秋江之畔,而且也只有这样画面才完整,色调浓淡相衬而又和谐,与首二句相应而圆合。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至此才直写人物,自道府第,看来他也有点憋不住了,饶有趣味。

  因陈铎作曲,化用前人的较多,故常被论家指斥,或谓其“曲多蹈袭(《曲苑·雨村曲话》),或说他“所为散套,既多抄袭,亦少才情”(何良俊《四友斋曲说》),而对他精通声韵协律合乐的制曲艺艺术却是一致公认的。即便批评他“多抄袭”的何良俊也不得不肯定他在声韵艺术方面的成就:“字句流丽,可入弦索。《三弄梅花》一阕,颇称作家。”(《四友斋曲说》)顾启元则更为概括地对此作了肯定:“陈铎为指挥,善词曲,又善谑。”(《客座曲话》)这二“善”当然仅是从制曲艺术而言的,并完全扣住了曲的特点和陈铎的独到之处。陈铎确实是善谑的,如上举诸曲,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谑味,而在《滑稽余韵》集中更是比比皆是,真可谓竭尽揶揄调侃之能事。

  总之,尽管陈铎有“蹈袭”之病,而作为讲究声韵必须合律的散曲艺术而言,人以“能手”“乐王”称之,适得其所,而广泛而又生动地反映明弘治正德间社会生活面貌的《滑稽余韵》集更属他人所无,前人都充分肯定了他所作出的贡献。汪廷讷曰:“曲虽小技乎,摹写人情,藻绘物采,实为有声之画……金元作者尚矣。于昭代,独北面陈大声氏。……其韵严,其响和,其节。词秀而易晰,音谐而易按。言言蒜酪,更复擅场,借使骚雅属耳,击节赏音。里人闻之,亦且心醉。”(《刻陈大声全集序》)曹学佺曰:“其所著有《梨云》《可雪》《月香》《纳锦郎》诸稿,而《滑稽余韵》……则又妙极俳谐,令人绝倒。大都流丽清圆,丰藻绵密,事尽而思不乏趣,言浅而情弥刺骨。”(《汪昌朝精订陈大声集序》)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09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银床¹(xī)(lì)²青梧老,屧(xiè)³秋蛩(qióng)扫。采香行处蹙(cù)连钱,拾得翠翘(qiáo)何恨不能言。
译文: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注释:¹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²淅沥: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³屧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⁴秋蛩:蟋蟀。⁵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⁶蹙:聚拢,聚集。⁷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⁸翠翘:女子的首饰。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回廊¹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yǐ)。背灯和月就²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译文: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¹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²就:走进,接近。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鸣引发出对旧情的追怀,进而企图在旧地重游中寻觅芳踪。然而时过境殊,昔时采香之处已经杳非前日,何况情事隐秘,即使拾得旧情人的遗物,也只能徒增遗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纳兰的词中多次被提到,应和其早年的一段恋情有关。这个地方寄托着往日的甜蜜和此时的哀伤,是触发词人复杂情感的重要媒介。重游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结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和首句“银床淅沥青梧老”在时间上遥相呼应,在直抒胸臆中包含着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无尽悲哀。末句虽自竹屋词化得,用在此处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词抒情自然,采取的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参考资料:
1、 马大勇编著.纳兰性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03:第13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56页

měirén··yínchuángqīnglǎo--lánxìng

yínchuángqīnglǎoxièfěnqiūqióngsǎocǎixiāngxíngchùliánqiánshícuìqiàohènnéngyán

huílángcùnxiāngluòyuèchéngbèidēngyuèjiùhuāyīnshìshíniánzōngshíniánxīn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lǒng)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líng)¹
译文:陇上的鹦鹉巢空了,被人关进笼中已有多少年月了啊,扭过头自己用嘴梳理羽毛的孤独寂寞之状令人不忍相看。
注释:¹梳翎: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译文: 如果打开笼子把这只白鹦鹉放回家乡,那你们就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就会得到常念佛经为你们求福的报答。

气力渐衰损,鬓发终以皓。
气力渐衰损,鬓(bìn)发终以皓¹
译文:气力渐渐衰退,两鬓的头发也终于变得花白。
昔为春月华,今为秋日草。
昔为春月华¹,今为秋日草。
译文:以前年轻时就像春天美好月光,现在就像秋日渐渐枯萎的草。
注释:¹月华:月光,月色。

shī--zhāngzài

jiànshuāisǔnbìnzhōnghàowèichūnyuèhuájīnwèiqiū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