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枕湖楼听晓莺,不妨浅梦画升平。云峦幽邃峰峰好,轩槛临波处处明。
拥枕湖楼听晓莺,不妨浅梦画升平。云峦幽邃峰峰好,轩槛临波处处明。

西yǒngshíshǒu--

yōngzhěnlóutīngxiǎoyīngfángqiǎnmènghuàshēngpíngyúnluányōusuìfēngfēnghǎoxuānkǎnlínchùchùmíng

李祁

李祁

李祁(约公元1114年前后在世)字萧远(一作肃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 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乐府雅词》卷下载其词十四首。李祁的词作语言清俊婉朴,意境超逸。《南歌子》写一片寂寥秋色里词人在岳阳楼上听哀筝,眼前只见江月凄凉,败叶萧萧,更有秋风袅袅,雾雨迷蒙,真是一派悲气弥漫,袭人心扉。 ▶ 1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红铺径水平池¹,弄晴²小雨霏(fēi)³。杏园(qiáo)(cuì)杜鹃啼,无奈春归。
译文: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注释:¹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²弄晴:展现晴天。³霏霏:雨雪密也。⁴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⁵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niē)花枝¹,放花无语对斜晖(huī),此恨谁知²
译文: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¹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²“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李麟主编 .诗词文化常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 :175-176 .
2、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81-182 .

huàtángchūn··luòhóngjìngshuǐpíngchí--qínguān

luòhóngjìngshuǐpíngchínòngqíngxiǎofēifēixìngyuánqiáocuìjuānnàichūnguī

liǔwàihuàlóushàngpínglánshǒuniǎnhuāzhīfànghuāduìxiéhuīhènshuízhī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天阔云高,溪横¹水远,晚日寒生轻晕(yùn)²。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³掩、莺(yīng)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yōng),起来韶华都尽。
译文: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注释: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另作“夏云峰”,并题日:“伤春”。有人认为“伤春”之题可能并不太符合原作意,应是后人所加。¹溪横:溪水横在眼前。²轻晕:指淡淡的光圈。³朱门:红颜色的门。⁴旋:很快的、不久。⁵连宵:从白天到晚上。宵:夜。⁶慵困:懒散困倦。⁷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怨入双眉闲斗损¹。乍²品得情怀,看承³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yīng)花,东风不住,也则¹⁰眼前愁闷。
译文: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注释:¹闲斗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²乍:恰、正当。³看承:特别看待。⁴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⁵深深态:深深失望的样子。⁶自许:自我有期许。⁷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⁸争知道:即怎知道。⁹蓬莱:喻仙境,指与恋人相会处。¹⁰也则:依然。

  通常认为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词作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上片首句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生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这第二句作者点明了是暮春时节。“闲阶静,杨花少,朱生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也不能再“嫩”很长日子了。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深深态”两句是女子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情态,大有美人惜春迟暮之感。“深深态”和“厌厌意”二词运用对比,将女子愁绪满怀的怨态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无力之状形象描写出来,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心怀大动。 [4]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原来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此首伤春之词,却出自诗僧笔下,可见其性情坦荡,不拘礼法。上片阶静生掩,美人春睡。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正是暮春景象。睡起方识春色已阑,幽恨遂油然而生。下片因惜眷而自怜,因伤春而厌厌。这首词把年轻女子的多情与娇羞写得十分动人,她有些慵懒,有些感伤,有些哀怨,也有些甜蜜。一个感情真挚、热烈而又羞涩矜持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1]  [5]

  有观点认为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伤春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1、 上强邨民编.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42-344

jīnmíngchí ·tiānkuòyúngāo

zhòngshū sòngdài 

tiānkuòyúngāo héngshuǐyuǎn wǎnhánshēngqīngyūn xiánjiējìng yánghuājiànshǎo zhūményǎn yīngshēngyóunèn huǐcōngcōng guòquèqīngmíng xuánzhànfāng chéngyōuhèn quèyīnchén liánxiāoyōngkùn láisháohuádōujìn 
yuànshuāngméixiándòusǔn zhàpǐnqínghuái怀 kànchéngquánjìn shēnshēntài fēi yànyàn zhōngxiūrénwèn zhēngzhīdào mèngpénglái dàiwàngliǎoxiāng shíchuányīnxìn zòngliúyīnghuā dōngfēngzhù yǎnqiánchóumēn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guān)¹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²而说(yuè)³,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译文: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管国君之冠的近侍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是谁给我盖的衣服?”近侍回答说:“是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韩昭侯)并非不厌恶寒冷,而是认为臣下违反职责的危害比寒冷更大。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¹、季路²³。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hàn)。”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¹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¹¹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站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愿望呢?”子路说:“我希望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是什么呢 ?”孔子说:“使年老的人得到安乐,使朋友相互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注释:¹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²季路:春秋鲁国人,姓仲,字季路,孔子的学生。³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⁴子:指孔子。⁵盍:何不,疑问代词。⁶尔:你。⁷裘:皮袍。⁸敝:破旧。⁹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自夸。¹⁰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一说指的是不把劳苦加在别人身上)。施:表白。劳:功劳。¹¹安:安适。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江上被花恼不彻¹,无处告诉只颠(diān)²
译文: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已,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能痴狂沉醉。
注释:¹彻:已,尽。²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走觅南邻¹爱酒伴,经旬²出饮独空床。
译文:来到南边邻居处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床铺空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注释:¹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²旬:十日为一旬。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chóu)¹花乱蕊畏(wēi)²江滨,行步³(qī)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译文: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注释:¹稠:密。²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³行步:脚步。⁴欹:歪斜。⁵实:一作“独”。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诗酒尚堪驱使在¹,未须料理²白头人³
译文: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注释:¹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²料理:安排、帮助。³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¹红花映白花。
译文: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注释:¹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¹生涯²
译文: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注释:¹送:打发。²生涯:生活。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东望少城¹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²
译文: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百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注释:¹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²可怜:可爱。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谁能载酒开金盏¹,唤取佳人²舞绣筵(yán)³
译文: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注释:¹盏:一作“锁”。²佳人:指官妓。³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¹前江水东,春光懒困²倚微风。
译文: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疲倦困怠沐浴着和煦春风。
注释:¹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²懒困:疲倦困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簇开无主¹,可爱²深红爱浅红?
译文: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注释:¹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²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¹家花满蹊(xī)²,千朵万朵压枝低。
译文: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
注释:¹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²蹊:小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¹戏蝶时时舞,自在娇²莺恰恰³啼。
译文:留恋那芬芳花间时时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欢声啼鸣的黄莺。
注释:¹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²娇:可爱的样子。³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不是爱¹花即欲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译文: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注释:¹爱:一作“看”。²欲:犹“拼”。一作“肯”,一作“索”。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繁枝容易纷纷¹落,嫩蕊(ruǐ)²商量细细开。
译文: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¹纷纷:多而杂乱。²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第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白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句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

  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句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

  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观之异,而乐事则相同。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
3、 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4-536
5、 黄慧娟.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18-122

jiāngpànxúnhuājué

 tángdài 

jiāngshàngbèihuānǎochè chùgàozhǐdiānkuáng 
zǒunánlínàijiǔbàn jīngxúnchūyǐnkōngchuáng 

chóuhuāluànruǐwèijiāngbīn xíngwēishíchūn  (wèizuò guǒ 
shījiǔshàngkānshǐ使zài wèiliàobáitóurén 

jiāngshēnzhújìngliǎngsānjiā duōshìhónghuāyìngbáihuā 
bàochūnguāngzhīyǒuchù yīngměijiǔsòngshēng 

dōngwàngshǎochénghuāmǎnyān bǎihuāgāolóugènglián 
shuínéngzàijiǔkāijīnzhǎn huànjiārénxiùyán 

huángshīqiánjiāngshuǐdōng chūnguānglǎnkùnwēifēng 
táohuākāizhǔ àishēnhóngàiqiǎnhóng 

huángniángjiāhuāmǎn qiānduǒwànduǒzhī 
liúliándiéshíshí zàijiāoyīngqiàqià 

shìàihuā zhǐkǒnghuājìnlǎoxiāngcuī 
fánzhīróngfēnfēnluò nènruǐshāngliáng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