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槛风惊叶,幽庭露泫柯。芳尘千里远,幽恨九回多。
小槛风惊叶,幽庭露泫柯。芳尘千里远,幽恨九回多。
萤影穿帘押,蛩声出砌莎。寸心无以写,愬月但长歌。
萤影穿帘押,蛩声出砌莎。寸心无以写,愬月但长歌。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东门之枌(fén)¹,宛丘之栩(xǔ)²。子仲³之子,婆(pó)(suō)其下。
译文: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绿树下跳起优美的舞蹈。
注释:¹枌:木名。白榆。²栩:柞树。³子仲:陈国的姓氏。⁴婆娑:舞蹈。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gǔ)¹旦于差(chāi)²,南方之原³。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译文:选下个好日子好呀好风飘,城南门外的广场上真热闹。漂亮姑娘放下积麻的活计,在集市上跳起欢快的舞蹈。
注释:¹榖:良辰,好日子。²差:选择。³南方之原:到南边的原野去相会。⁴绩:把麻搓成线。⁵市:集市。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穀旦于逝¹,越以²(zōng)³。视尔如荍(qiáo),贻我握
译文:聚会相亲好日子就在今朝,少男越过人群挡住她的道。看你粉红笑脸好像锦葵花,她赠我一捧紫红的香花椒。
注释:¹逝:往,赶。²越以:作语助。³鬷:会聚,聚集。⁴迈:走,行。⁵荍:锦葵。草本植物,夏季开紫色或白色花。⁶贻:赠送。⁷握:一把。⁸椒:花椒。

  此诗是以小伙子为第一人称口吻写的,姑娘是子仲家的女儿。开篇就交代了男女欢聚的场所: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这既是地点实写,也是交代春天胜景。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时光,美好的地点,一群美丽的人儿,做着美妙的事情:子仲家的姣好少女,跳着飘逸优美的舞蹈。春天来了,少男少女的春天来了,他们以曼妙的舞姿吸引着对方多情的目光。

  这里说的美妙的时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特别时间“榖旦”。对这一词汇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读者顺利解读此诗,而且还有助于读者了解久已隐去的古风及其原始含义,从而认识某些节庆的起源以及少数民族中至今尚存的某些特殊节日及其节日风俗。同样,诗的地点“南方之原”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场所。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榖旦”,《毛传》云:“榖,善也。”郑笺云:“旦,明。于,日。差,择也。朝日善明,日相择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榖旦,犹言良辰也。”朱熹《诗集传》云:“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南方之原”,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解曰:“谓南方高平之原。”

  良辰吉日是祭祀狂欢日。上古的祭祀狂欢日有多种。比如农耕社会中作为时历标准并祈祷丰收的火把节、腊日节等远古年节;祭祀生殖神并乞求部族繁衍旺盛的上巳节等各种祭祀日。不同主题的祭祀狂欢日有不同的祭祀和狂欢内容,比如驱傩、寒食、男女短期的恢复自由性交等。据朱熹《诗集传》,陈国“好乐巫觋歌舞之事”,陈国的古风可以说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因此就有这样的“榖旦”。

  前人曾经常指责所谓的“郑卫之风”,认为它们“淫”。其实所谓的“淫”无非是指这些“风”热情奔放,是男女欢歌狂舞的音乐。实际上,这又何止郑风、卫风。陈风从诗文内容上看就是非常“淫”的。《汉书·地理志》说:“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就此诗而言,其内容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可以推断,这一“榖旦”是用来祭祀生殖神以乞求繁衍旺盛的祭祀狂欢日。

  诗人所写的“如荍”的女子就是第一章的“子仲之子”,也就是第二章“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的人,这人就是诗中主人公爱慕的对象。

  这首诗写得很美。在城东门外的白榆树下,在宛丘的柞树林边。在某一美妙的好时光,小伙姑娘便去那里幽会谈情,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宛转。幸福的爱情之花含苞而放。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荆葵花;在姑娘心目中,小伙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要送他一束花椒以表白感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4-267

dōngménzhīfén

míng xiānqín 

dōngménzhīfén wǎnqiūzhī zhòngzhī suōxià 
dānchāi nánfāngzhīyuán  shìsuō 
dànshì yuèzōngmài shìěrqiáo jiāo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¹不见古人²,后³不见来者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注释:¹前:过去。²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³后:未来。⁴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¹天地之悠悠²,独怆(chuàng)³而涕(tì)下!
译文: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¹念:想到。²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³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⁴涕:古时指眼泪。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47

dēngyōuzhōutái

chénáng tángdài 

qiánjiànrén hòujiànláizhě 
niàntiānzhīyōuyōu chuàngránérxià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译文:苏武被匈奴拘押了十九年,始终保留了汉节与对汉朝的忠诚。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译文: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昭帝的上林苑。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译文: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译文: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译文:终于在汉昭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译文: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哭尽眼泪,替之以血(苏武成为了千古忠臣,而李陵却万古蒙羞,使人扼腕出血!)。

  其实,李陵还是不错的汉子,三千人抵抗了匈奴十几万人的围攻,最终兵尽力竭负伤被俘。这种情况,就是按现在国际公约来看也不算叛徒,而汉武帝却杀他全家,怎么不让投降?!

  李白借咏叹苏武,隐约为李陵抱不平,在当时的唐朝是了不起的!表扬!有人考证李白是李陵的后代,真有点不知其然,毕竟年代太遥远。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这两句应该是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源头吧。

bái tángdài 

zàixiōng shíniánchíhànjié 
báiyànshànglínfēi kōngchuánshūzhá 
yángbiān luòguīxīnjué 
yǐnyuèbīng cāntiānshàngxuě 
dōnghuánshāsàiyuǎn běichuàngliángbié 
líng xiāngkànlèichéngxuè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去年人在凤凰(huáng)¹,银烛夜弹丝²。沉水香消³,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chuí)
译文: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中书省,常与朋友们宴请酬唱,秉烛促谈,弹和推盏。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深院乡帘垂,清消永夜,无穷趣,无穷意。
注释:¹凤凰池:元代中书省所在地。²弹丝:弹奏丝弦乐器。³沉水香消: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即沉香。⁴梨云梦暖:王建《梦梨花》诗:“落落漠漠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táng)月淡,独自倚阑(lán)时。
译文:今年的这个时候,一个人孤独地在江南这月下之夜,心情几个能知?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的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孤独地倚于阑干。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凤凰池”,指中书省。魏晋以来,中书令等官员掌管诏令文书等事物,能经常接近皇帝,深蒙宠爱,所以中书省被美称为“凤凰池”或者“凤池”。这里凤凰池应指萨都剌所在的翰林院。“弹练”,即弹奏琴、瑟等丝弦乐器,这是在筵席上所演奏的悠扬而又高雅的音乐。去年的这个时候,身处京城翰林院,夜晚友朋相聚,灯火通明,席间弹丝弄竹,高雅而又欢快。

  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熏香料,又名沉水香,富贵人家常用来熏染居室。“梨云梦暖”来自唐人王建所作的《梦看梨花云歌》,此诗描写梨花如云的绮丽梦境,中有“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一句。这种梨花云梦的典故曾被苏轼用在词中。萨都剌化用这个诗意,指自己当时所做的梦境也是如此温馨、雅致。聚会结束之后,众人散去,屋里烧着浓的沉香,让人醺然而醉;重重的院落里,因为夜已深了,早就把精致的萧翎放下来,人们开始在愉快的心情中入睡,因此梦里也能看到重重如云的梨花,生活是多么恬静、优雅。银烛、弹丝、沉香、绣帘,这样华丽、浓艳的生活色彩,代表官宦之家常见的事物。从这些精致的细节,读者自可相像出居室其他部分。这是萨都剌曾经拥有的悠闲而又富裕的生活,字里行同也不煞春风得意的心情。这样的生活自然令人难忘,它一直留存在萨都剌的记忆中。上阕用词华艳、热烈,颇有温庭筠遗风。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今年身处江南,离开了京城翰林院,再也没有高朋满座,在这冷冷清清的夜里,心事又有谁能知晓?这两句由上阙的热烈华贵,一变而为孤寂凄清,两相对照,以前的生活更是像仙境一般美好,值得永远怀念了。而这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只是因为官职的变迁。一句“心事有谁知”,多少有感叹事态炎凉、自怜身世遭遇的用意。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是作者眼前所见的景物。在温暖的春夜里,迎面是轻柔的春风,杨柳枝轻轻拂动;在淡淡的月光下,海棠花正在盛开。春风拂面,杨柳摇曳,月影花影,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美好的江南春夜,只是这样的美景当前,却只有作者一个人独自倚在栏杆旁观赏,没有人与自己共同分享这种感受。这三句又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独,无论是愤慨难过的心事,还是赏月赏花的乐事,都“无人知”,没有倾诉的对象,这是何等凄凉的事情。下阙着重写江南春夜室外的情景,与上阙着力写灯影人影相对应,上阙是灯影人影,软玉温香,下阙则是风柔月淡,冷冷清清,这样的安排,使人觉得前者更加温暖,令人向往,后者则更为凄凉难熬。这首词的构思甚为巧妙,深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的启发,采用了鲜明对比的写法,通过“今年”与“去年”、“冷”与“暖”、悲与欢的多重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词人两种大为不同的心境,从中不难感受到词人对当政者无故将自己赶出翰林院的不满与悲凉。并且还运用了采取分景、隔景、借景诸手法,虽然主旨抒情,却又突破了对情本身的拘泥,通过情、境的有机布置、组织创造,构成了新的情感世界,其浑然天成处,正可窥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第127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08月:第97页
3、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563页

xiǎolángàn··niánrénzàifènghuángchí--dōu

niánrénzàifènghuángchíyínzhúdànchénshuǐxiāngxiāoyúnmèngnuǎnshēnyuànxiùliánchuí

jīnniánlěngluòjiāngnánxīnshìyǒushuízhīyángliǔfēngróuhǎitángyuèdànlánshí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宝符藏山¹自可攻²,儿孙谁是出群雄。
译文:宝符藏山自可取,可子孙中谁是杰出英雄。
注释:白沟:指今河北容城东面的白沟河。北宋时,宋辽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¹宝符藏山:“宝符藏山”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²攻:研究,借鉴。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幽燕¹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²
译文:宋朝明月照不到幽燕,没有刘邦的功业何必空唱《大风歌》。
注释:¹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借其势力建立了后晋王朝。²空歌海内风:意为宋太祖未能像刘邦那样威加四海,一统天下。空:徒然。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赵普¹²无四方志,澶(chán)³(kān)笑百年功。
译文:赵普反对宋太祖收复幽燕本无四方志,可笑求和的“澶渊之盟”竞成百年丰功。
注释:¹赵普:北宋大臣,官至宰相。²元:同“原”,根本。³澶渊:指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所订和约。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¹恐未公。
译文:辽金侵入中原江淮已成为宋金国界,只归罪于宋徽宗亡国恐怕未必公允。
注释:¹宣和:宋徽宗年号,此代指宋徽宗。

  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宋太祖曾图谋收取幽燕,但并未见诸行动,而予孙又不能继承伐燕的遗志,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颔联沉痛指出严重后果,诗人用两个地名构成对仗,指出北宋没有收复沦陷的国土,空有统一之名,而无统一之实。

  颈联举出两个具体事例构成对仗,开国大臣本无统一大志,而后来的真宗在战争胜利时,又订出屈辱求和的城渊之盟。所谓澶渊和约就遗笑百年。

  尾联议论作结。辽金入侵中原,北宋灭亡,靖康南渡,界河南移,由白沟推至江淮。产生这一局面,仅责怪徽宗,有欠公允。造成北宋覆灭之祸,未能实现统一,其直接原因是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

  诗人激于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回顾了北宋一代的兴亡,批判了北宋开国后对敌退让求和的妥协政策。

  全诗“以议论入诗”,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运用诗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写。不说北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蜕“幽燕不照中天月”。不说界河南移,而说“白沟移向江淮去”。诗中运用两个典故,自然贴切;而且由虚转实,引史论今。对北宋之亡不单是进行客观的剖析,而且注入了强烈的抒情。诗人对北宋的屈辱求和,给予严正的批判,其中饱含了深刻而沉痛的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766-767页

báigōu--liúyīn

bǎocángshāngōngérsūnshuíshìchūqúnxióng

yōuyànzhàozhōngtiānyuèfēngpèikōnghǎinèifēng

zhàoyuánfāngzhìchányuānkānxiàobǎiniángōng

báigōuxiàngjiānghuáizhǐzuìxuānkǒngwèi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