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
三刀吉梦频为郡,駟马高车又出关。
宴客羽觞那有算,题诗彩笔莫教闲。
将坛义府平生事,早立边功振凯还。
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
三刀吉梦频为郡,駟马高车又出关。
宴客羽觞那有算,题诗彩笔莫教闲。
将坛义府平生事,早立边功振凯还。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洛阳清夜¹白云归,城里长河²列宿³稀。
注释:黄甫冉、郑丰:二人均为刘方平的好友。皇甫冉之前有《之京留别方平》诗。刘方平:唐朝诗人。¹清夜:清静的夜晚。²长河:指天河、银河。³列宿:指群星排列。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列闻捣万家衣。
注释:¹捣万家衣:指万家传来的捣衣声。古人有秋夜捣衣制寒衣寄于远方亲人的习俗。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长怜西雍(yōng)¹青门²道,久别东吴³黄鹄(hú)(jī)
注释:¹西雍:京城长安所在地,是黄甫冉、郑丰两人客居之地。²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³东吴:指两人家乡。⁴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列的石滩。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借问客书¹何所²寄,用心不啻³两乡违。
注释:¹客书:指诗人友人的书信。²何所:何处。指哪里,什么地方。³不啻:无异于。啻:只,仅仅。

  首联写洛阳的夜景。清静的夜晚,白云已回到了家中,只见天上的天河已没有了夏日的浩瀚,皎洁的月光笼罩全城,整个夜空只有几个稀疏的星星的闪烁。本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颔联中的“秋”“雁”“月”“捣万家衣”这几个意象。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或分别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诗人们常以鸿雁作为书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关于“月”与“捣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应征人员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备。所以,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劳作之余趁夜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而唐朝时民间衣料依然是苎麻葛,需砍来苎麻煮后再捣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时,征人之妻不仅承受着赶制戎衣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上还承受着征夫音讯不通、长年不归的煎熬。她们往往借助“捣衣”的劳作表达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盼归愿望。所以它们都是唐诗中表示思念的常见的典型意象。所以诗人选用的这几个意象,从其本身我们就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在手法上,“见”是视觉描写,展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而诗人所见的大雁高飞之处远达千里,所以所写的是远观之景。而后句的“闻”则是听的意思,诗人听见捣衣声采用的是听觉描写。而炼制苎麻捣成葛布,这声音必不会如大雁般千里之外还能听到,所以“月中闻捣万家衣”所写的是近闻之景。

  在写作思路上,“秋后见飞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见之景,正是因为看见大雁南飞,深感凉意,发觉寒冬将至,所以人们才会趁夜,诗人也才能“月中闻捣万家衣”。诗人这两句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由白天看见秋寒意象引发月下闻捣衣,也符合当时人们生活的日常逻辑,思路顺畅。

  颈联写作者在青门道送别了自己的友人,要和家在东吴黄鹄矶友人作长久的离别。“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尾联宕开一笔,作者想问一问,写给友人书信该寄往哪里呢?不知道皇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我对你的一片用心如果不能到达,这无异于彼此之心在两处违背。

qiūhuángrǎnzhèngfēng--liúfāngpíng

luòyángqīngbáiyúnguīchéngzhǎngliè宿qiūhòujiànfēiqiānyàn

yuèzhōngwéndǎowànjiāzhǎnglián西yōngqīngméndàojiǔbiédōnghuáng

jièwènshūsuǒyòngxīnchìliǎngxiāngwéi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丝衣¹其紑(fóu)²,载³(biàn)(qiú)。自堂(cú)基,自羊徂牛,鼐(nài)鼎及鼒(zī),兕(sì)(gōng)¹⁰其觩(qiú)¹¹。旨酒¹²¹³¹⁴。不吴¹⁵不敖(áo)¹⁶,胡考¹⁷之休¹⁸
译文: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注释:¹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²紑:洁白鲜明貌。³载:借为“戴”。⁴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⁵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⁶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⁷徂,门内、门限。⁸鼐:大鼎。⁹鼒:小鼎。¹⁰兕觥:犀牛角做的盛酒器。¹¹觩: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¹²旨酒:美酒。¹³思:语助词,无义。¹⁴柔:指酒味柔和。¹⁵吴:大声说话,喧哗。¹⁶敖:通“傲”,傲慢。¹⁷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¹⁸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2-694

míng xiānqín 

fóu dàibiànqiúqiú táng yángniú nàidǐng gōngqiú zhǐjiǔróu ào kǎozhīxiū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¹(rǎn)²遍天涯³
译文: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
注释:¹绿阴:绿树浓荫。²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³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林莺(yīng)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wā)¹
译文: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注释:¹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hūn

cáobīn sòngdài 

ménwàirénwènluòhuā 绿yīnrǎnrǎnbiàntiān 
línyīngdàoshēngchù qīngcǎochítángtīng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辽东¹九月芦叶断²,辽东小儿采芦管。
译文:辽东一带九月时节芦叶将断,辽东地方小孩儿们采制芦管。
注释:¹辽东:辽水之东。今辽宁南部辽河以东地区。²芦叶断:芦叶垂条,长势正旺,已到了可摘芦管之时。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可怜¹新管清且悲,一采风飘海头²满。
译文:新制芦管声音清悲多么动听,一支曲于随着风儿飘满海边。
注释:¹可怜:可爱。²海头:辽东近海,故有此称。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海树¹萧索²天雨³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译文:海边一带树木凋零天已下霜,吹起芦管声音嘹亮月色苍苍;
注释:¹海树:海边树木。²萧索:萧条。³雨:动词,降下。⁴苍苍:指月色苍茫。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白狼¹河北堪愁恨,玄兔²城南皆断肠。
译文:白狠河北戍边士卒更添愁恨,玄兔城南离乡人儿都要断肠。
注释:¹白狼: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²玄兔:又玄菟,东汉有玄菟郡,在今沈阳市东。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辽东将军¹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译文:辽东将军长安宅中宾客云集,让那美女手持芦管吹起乐曲,
注释:¹辽东将军:指裴将军。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弄调¹(jiū)(sōu)²胜洞箫³,发声窈窕横笛。
译文:欢奏芦管调儿啾飕胜过洞箫,曲子声卢多么幽远赛过横笛。
注释:¹弄调:调拨、演奏。²啾飕:象声词,指芦管之声。³洞箫:即排箫,又名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⁴窈窕:本指女子姿态之美,此处用以形容芦管之声优美动听。⁵欺:压,胜。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译文:半夜时分大堂之上宾客来说,只将芦管声声吹起把酒相劝,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巧能陌上惊杨柳¹,复向园中误落梅。
译文:声音精巧惊动路旁丝丝杨柳,又似梅花朵朵飘下落向后园。
注释:¹杨柳、落梅:这里均含双关义,既指现实的杨柳、梅花,又指《折杨柳》《落梅花》这两文古乐采。《乐府诗集》横吹采辞中有《折杨柳》《落梅花》,皆笛中采子,常用以抒写伤春悲离之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¹列红烛。
译文:座上客人爱听管瞥不愿离去,高卷珠帘遍插红烛再整酒席;
注释:¹珠帘:嵌有珠子的帘子。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采。
译文:辽东将军乘醉起舞不肯罢休,吩咐美女捧起芦管再吹一曲。

  诗的开头四句写芦管的产地及其声音特色。前两句在点明芦管来历的同时,勾划出九月深秋、芦叶遍地、辽东小儿采芦管的风俗画;后两句则写芦管声的清悲,并以“风飘海头满”来加以渲染;芦管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清和悲凉,以苍凉气氛引起全诗。诗的次四句承开头继续写芦管声音的凄清悲凉。前两句用萧索的海树、下霜的天空和苍苍的月色构成凄凉的边地景象来衬托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后两句则又以远离乡土、久戍边地的士卒们的心情来陪衬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以上八句通过边地景物的烘托,人物心情的陪衬来写芦管声调“清且悲”的特色。

  以下十二句写裴将军宅中酒宴之间吹奏芦管。前四句先点出“辽东将军长安宅”这一地点及高堂美女、佳宾满座的环境,然后以“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调之美妙,井与洞箫、横笛比较来突出其美妙。宴中之人只觉其动听,而不觉其清悲,与上文比较,已另是一副笔调。次四句接上文仍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的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诗的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在人们的这种反映中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芦管在无休无止地吹下去,诗歌也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芦管声调中结束。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戍边战士的忧愁;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辽东戍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体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这首诗前半写芦管声,而以边地景物来烘托,以言其“清且悲”;后半写芦管声,而以“会佳客”、“客未回”、“听未足”为线索,以芦管与箫、笛之类乐器,与《折杨柳》、《落梅花》之类乐曲比较并以对景物的想象来渲染,以言其“窈窕”精巧,手法是很高明的。全诗深宏阔大,波澜起伏,意境深远苍凉与清幽婉秀叠用交错。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64-165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15-219

péijiāngjūnzháiguǎn--céncān

liáodōngjiǔyuèduànliáodōngxiǎoércǎiguǎn

liánxīnguǎnqīngqiěbēifēngpiāohǎitóumǎn

hǎishùxiāosuǒtiānshuāngguǎnshēngliáoliàngyuècāngcāng

báilángběikānchóuhènxuánchéngnánjiēduàncháng

liáodōngjiāngjūnzhǎngānzháiměirénguǎnhuìjiā

nòngdiàojiūsōushèngdòngxiāoshēngyǎotiǎohéng

bàngāotángwèihuízhījiāngguǎnsòngjūnbēi

qiǎonéngshàngjīngyángliǔxiàngyuánzhōngluòméi

zhūàizhītīngwèigāojuǎnzhūliánlièhóngzhú

jiāngjūnzuìkěnxiūgèng使shǐměirénchuī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¹风且暴²,顾我则笑。谑(xuè)³笑敖(áo),中心是悼(dào)
译文:风整日的吹,又猛又急,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
注释:¹终:一说终日,一说既。²暴:急骤,猛烈。³谑:调戏。⁴浪:放荡。⁵敖:放纵。⁶中心:心中。⁷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霾(mái)¹,惠²然肯来。中往中来³,悠悠我思。
译文:风儿整日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
注释:¹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²惠:顺。³中往中来:不往来。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终风且曀(yì)¹,不日²³曀。寤(wù)不寐(mèi),愿言则嚏(tì)
译文:风儿整日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
注释:¹曀:阴云密布有风。²不日:不见太阳。³有:同“又”。⁴寤:醒着。⁵言:我。⁶寐:睡着。⁷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曀¹其阴,虺(huǐ)²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³
译文: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遣倍感伤心。
注释:¹曀曀:天阴暗貌。²虺:形容雷声。³怀:思念。

  此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9-61

zhōngfēng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zhōngfēngqiēbào xiào xuèlàngxiàoáo zhōngxīnshìdào 
zhōngfēngqiěmái huìránkěnlái wǎnglái yōuyōu 
zhōngfēngqiě yǒu yánmèi yuànyán 
yīn huǐhuǐléi yánmèi yuànyánhuái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