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xián--yán

xíngláizuòxiànshìrénshíwéiyǒuchéngnánlǎoshùjīngfēnmíngzhīdàoshénxiānguò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年年负却¹花期!过春时,只合²安排愁绪(xù)送春归。
译文:年复一年,总是辜负了百花盛开时节,春天过去,只好带着惆怅送别春天。
注释:¹负却:犹辜负。²只合:只得,只当。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译文:梅花傲雪,梨花映月,至今令人思念不已。真是春天来时不知不觉,春天去时令人惋惜。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xiāngjiànhuān ·niánniánquèhuā

zhānghuìyán qīngdài 

niánniánquèhuā guòchūnshí zhǐānpáichóusòngchūnguī 
méihuāxuě huāyuè zǒngxiāng shìchūnláijuépiānzhī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高轩暧春色,邃(suì)¹阁媚朝光。
译文: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注释:¹邃:深远。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彤庭飞彩旆,翠幌(huǎng)¹(yào)²明珰(dāng)³
译文: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注释:¹幌:用于遮挡或障隔的幔子。²曜:照耀。³明珰:珠玉。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恭己¹临四极,垂衣²(yù)³八荒。
译文: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注释:¹恭己:语出《论语》,恭谨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词句。²垂衣:语出《易·系辞》,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尧舜无为而治。³驭:统率。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霜戟(jǐ)¹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译文:(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
注释:¹戟: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mù)¹矣熏风茂,康²哉帝道昌。
译文: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
注释:¹穆:壮美。²康:康盛。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译文:(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译文: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yuán--shìmín

gāoxuānàichūnsuìmèicháoguāng

tóngtíngfēicǎipèicuìhuǎngyàomíngdāng

gōnglínchuíhuāng

shuānglièdānzhúyùnzhǎngláng

xūnfēngmàokāngzāidàochāng

wénzūnhòuguǐxúnjiànqiánwáng

cǎoxiùchūnméiyànniánzhuāng

chuānzhōngzhōuháng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累 一作:束)
久为簪(zān)¹(lěi)²,幸此南夷(yí)³(zhé)
译文:长久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
注释:¹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²累:束缚,牵累。³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⁴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闲依农圃(pǔ)¹邻,偶似²山林客³
译文: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
注释:¹农圃:田园。²偶似:有时好像。³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晓耕翻露草,夜榜(bàng)¹响溪石²
译文: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
注释:¹夜榜:夜里行船。榜:船桨。这里用如动词,划船。²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来往不逢人,长歌¹楚天²碧。
译文:来去之间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
注释:¹长歌:放歌。²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依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地方。清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7 :234-235
2、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3》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5 :113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iǔwéizánlèi xìngnánzhé  (lèizuò shù )
xiánnónglín ǒushānlín 
xiǎogēngfāncǎo bàngxiǎngshí 
láiwǎngféngrén chángchǔtiān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月色灯¹光满帝都²,香车宝辇(niǎn)³隘通衢(qú)
译文: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注释:恨:遗憾。¹灯:灯光。²帝都:指京城。³香车宝辇:指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宝辇,指用金银和宝石镶饰的车。⁴隘通衢:谓拥挤于道路。隘,拥挤堵塞。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¹赛紫姑²
译文: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注释:¹乡人:指乡里普通人。²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赛,旧俗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的仪式。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民间旧俗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

  题目中的“恨”字,诗中的“身闲”二字,合起来是“恨身闲”,那其实也是作者写此诗的主旨所在。诗很平常,然其情可悯,其言可哀。

  “月色灯光满帝都”概括了京城街景,写出元宵节的热闹。元宵节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五光十色,争奇斗妍的花灯挂满京城的大街小巷,远远地望去好像灯的长龙,置身其中好似是灯的海洋。“月色灯光”点题面中的“正月十五夜”,“帝都”扣题面中的“京师”。一个“满”字,则让京城的节日夜流光溢彩。

  “香车宝辇隘通衢”,由灯写到人,说明人之多,之繁华。元宵之夜,人们为了赏灯观景,都倾室而出,老百姓们或一家一户,或三五成群,形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达官显贵,则是驾着各种华美的车辆,一排排、一串串,挤满了条条大道,车辇所过之处,幽香久久不散。诗人未曾亲到现场却根据自己的想象,极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热烈气氛。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从前两句的想像中跌回到了现实状况。虽然元宵灯会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可是对别有感伤的诗人来说,那样的情形却愈发牵动他的万千思绪。李商隐作此诗时闲居家中。因此,后两句不仅说诗人看不到中兴景象自己只能和乡人去参加迎紫姑的赛会,充分表现诗人不愿无所事事而献身国家的殷切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841-842
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1279-1281

zhēngyuèshíwénjīngyǒudēnghènguān

shāngyǐn tángdài 

yuèdēngguāngmǎn xiāngchēbǎoniǎnàitōng 
shēnxiánzhōngxīngshèng xiūzhúxiángrénsài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fán)¹不见草纵横²
译文: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
注释:¹繁英:繁花。²草纵横:野草丛生。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栽培(péi)剪伐(fá)¹须勤力²,花易凋(diāo)³草易生。
译文: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注释:¹剪伐:指斩去枯枝败叶。剪,斩断。²勤力:勤奋努力。³凋零:凋落衰败。

  从标题看,这首诗是记游之作。记游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因景生发,别有寄托,内容是不可限止的。如果说唐人的记游诗多强调图形绘影,情寓景中,宋人的记游诗多注重借景生发,述志明理。那么,这首诗则正是符合后一特点的。

  “寺里”一联,两句各写一种景观。前一句虚出,后一句实录,构成形象鲜明的对比。但二者所写的对象又是同一的,这样就把花山寺“名”与“实”相离的现状突出了。生活中名实不符的事常有之,但诗人所见所写的情况也实在太刺眼,这就使人读了这两句诗后不能不激动,激动的同时也必然要想:寺名是因为寺里山中有花才得,而眼前却无花可赏,必然会引起人们思索玩味的兴趣,于是,作为一首诗的“发人深思"的艺术目的,也就自然实现了。作者当然是有着自己的答案的。他显然深信命名之谬,寺里和山中本来是确实有花的,之所以“繁英不见草纵横”,是因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说,“花易凋零草易生”,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正是有感于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发”,也正是对种花不易的真实感叹。无疑,从主观上说,是“栽培剪伐”不“勤力”,助长了草势的疯狂,而且从诗人对这两句次序的安排上看,显然是特别强调人的主观原因的。草本无罪,剪伐不力则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诗人在作出这一结论的时候,情感色彩却并不十分强硬,因为诗没有说“为何剪伐不尽力”,而是既讲到对草要“剪伐”,又讲到对花要“栽培”,中间加一个“须"字,就把他对剪伐不力的愤懑,变为必须要剪伐的规劝,因此,惋惜大于愤慨,警告少于劝诫的这种感情色彩,就表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是遵循着传统的“明劝诫,著升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和“美刺"的美学思想和原则的。

  这是结合诗人具体的经历和思想所作出的思想内容上的理解。但是,由于这首诗毕竟是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来,从社会生活的现象而来,所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又不仅限于社会政治方面。尽管也可以把诗中的“花”理解为贤臣,“草”,理解为奸佞,因而说诗的题旨是对革新除弊的企望。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这首诗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诗,而是对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的具有相当的哲理的醒世诗。

参考资料:
1、 王充闾著.向古诗 学哲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06:第93页
2、 刘建平编著.子规犹啼 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9:第57页
3、 陈友冰 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03月第1版:第33页

huāshān--shùnqīn

shānyīnhuāmíngfányīngjiàncǎozònghéng

zāipéijiǎnqínhuādiāolíngcǎo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