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揪争道恨非高。
辄将北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揪争道恨非高。
辄将北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秋风立马越王台¹,混混蛇龙²最可哀。
译文: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注释:¹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²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十七史¹从何说起,三千劫²几历轮回³
译文:十七史从何说起,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
注释:¹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²劫:佛教名词,劫难。³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腐儒心事呼天问¹,大地山河跨海来。
译文: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
注释:¹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临睨(nì)¹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译文:向远方眺望天外的飞云,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
注释:¹临睨: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两句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目接混茫,心潮澎湃。诗中“混混蛇龙”,亦寓有嗟叹世道陵夷,混浊纷乱,英雄埋没草莽之意。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哀回。”两句则是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大气包举,涵融古今。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说起,大千世界,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十七史”是泛言,实则着眼的是有清一代的盛衰,“从何说起”,言外有不堪闻问之意。自康乾盛世、道成以降迄于光绪季世,国运始如日丽中天,垣赫鼎盛,终至白日西倾,沧海横流。“三千劫”,将佛教语的一个绵亘久远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灾难如此频繁,浩劫如此惨重,竟然使人感到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堕入酷烈的生死哀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句慷慨悲歌,直抒孤愤。大地山河,疮痍满目,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不禁仰首苍穹,抚膺浩叹。“腐儒”,诗人自指。康有为诗学杜甫、龚自珍。杜甫即常以“腐儒”自称,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媚俗的个性,“大地山河”,叹息祖国锦绣江山,本自龙蟠虎踞,雄睨一世;惜哉金瓯已缺,列强觊觎,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顿时惊破天朝残梦。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诗人的时代敏感,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临睨八荒,青天浩荡,云海苍茫,无涯无际,横跨重洋,令人与飞云俱远。不可能坐并观天,老死户牖,而不思雄飞寰宇。末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慨叹堂堂中华旧邦,竟无破壁而出,放眼世界,吮吸现代文明之雨露,堪为民族脊梁的雄才。

  此诗以悲壮昂扬的基调,透露出砰訇的新潮音,表现了诗人愿为时代弄潮儿的神圣使命感。

参考资料:
1、 赵小文编著.中华古诗词鉴赏: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04:第394-395页

qiūdēngyuèwángtái--kāngyǒuwèi

qiūfēngyuèwángtáihùnhùnshélóngzuìāi

shíshǐcóngshuōsānqiānjiélúnhuí

xīnshìtiānwènshānkuàhǎilái

línfēiyúnhéngbiǎojiàntànxióngcái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黄鹂¹啄紫椹(shèn)²,五月鸣桑枝。
译文: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注释:¹黄鹂:鸟名,即黄莺。²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译文: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cán)¹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²
译文: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不,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注释:¹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²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驱马又前去,扪心¹空自悲。
译文: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注释:¹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不”,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2、 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piān)¹三青鸟,毛色奇可怜²
译文:翩翩飞舞三青鸟,毛色鲜明甚好看。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奇可怜:甚可爱。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朝为王母使¹,暮(mù)归三危山。
译文:清早去为王母使,暮归居处三危山。
注释:¹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我欲因¹此鸟,具²向王母言。
译文:我想拜托此青鸟,去向王母表心愿。
注释:¹因:因依,依托。²具:通“俱”,完全,详细。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在世无所须¹,惟(wéi)²酒与长年³
译文:今生今世无所求,只要美酒与寿年。
注释:¹须:通“需”,需要。²惟:同“唯”,独,只有。³长年:长寿。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piānpiānsānqīngniǎo máolián 
zhāowéiwángshǐ使 guīsānwēishān 
yīnniǎo xiàngwángyán 
zàishìsuǒ wéijiǔchángnián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gāo)¹薄暮²望,徙(xǐ)(yǐ)³欲何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注释:¹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²薄暮:傍晚。薄,接近。³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⁴依:归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皆秋色¹,山山唯落晖²
译文: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注释:¹秋色:一作“春色”。²落晖:落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犊(dú)¹返,猎马带禽²归。
译文: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注释:¹犊:小牛,这里指牛群。²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¹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注释:¹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四韵。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的五言四韵,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

wàng

wáng tángdài 

dōnggāowàng  
shùshùjiēqiū shānshānwéiluòhuī 
rénfǎn lièdàiqínguī 
xiāngxiāngshí chánghuái怀cǎiwēi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qióng)(yáo)¹
译文: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
注释:¹琼瑶:比喻似玉的雪。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译文: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