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晚泊近岩隈,精舍门临古道开。
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
篮舆晚泊近岩隈,精舍门临古道开。
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
徐玑

徐玑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1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若不爱酒,酒星¹不在天。
译文: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注释:¹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quán)¹
译文: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注释:¹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译文: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译文: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译文: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通大道¹,一斗合自然。
译文: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注释:¹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得酒中趣(qù)¹,勿为醒者传。
译文: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注释:¹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yuèxiàzhuó ·èr

bái tángdài 

tiānruòàijiǔ jiǔxīngzàitiān 
ruòàijiǔ yīngjiǔquán 
tiānàijiǔ àijiǔkuìtiān 
wénqīngshèng dàozhuóxián 
xiánshèngyǐn qiúshénxiān 
sānbēitōngdào dǒurán 
dànjiǔzhōng wèixǐngzhěchuán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凤皇¹集南岳,徘(pái)(huái)孤竹根。
译文: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注释:¹凤皇:即凤凰。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于心有不厌¹,奋翅凌紫氛(fēn)²
译文: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注释:¹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²紫氛:高空,云霄。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¹群。
译文: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
注释:¹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何时当来仪¹?将须圣明君。
译文: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
注释:¹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这首诗咏的是“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说文》),生长在南方“丹穴山”中。《大戴礼记》说它是“羽虫”之“长”,所以栖、食也与凡鸟不同:“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诗经·大雅·卷阿》郑玄笺)。这就是此诗开头所说的“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之意。诗人之歌咏凤凰,不仅因为它有此神奇的习性,更瞩意于它那绝世高蹈的怀抱:“于心有不厌(足),奋翅凌紫氛。”——它根本鄙弃“鸟为食亡”之俗,不满足于“竹实”之食,而要奋展巨翼,掠过九霄的紫霞,高远地飞翔!后一句以凤凰凌空“奋翅”的动态形象,表现它绝世超俗的高远之志,运笔劲健,富于阳刚之美。读过庄子《逍遥游》和宋玉《对楚王问》的人都记得,当鹍鹏、凤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际,“学鸠”、鷃鸟之辈曾以其井蛙之见,对它们加以无知的嘲问。宋玉因此有“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之语,将这类斗筲之辈一笔骂倒。诗人大约正有感于此,所以接着两句便借凤凰之口,对无知之辈的嘲问,作出了声震云天的回答:“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意谓: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呵!诗人仰望云空、激动不已,不禁又悠然神往地追问一句:“那么,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凤凰的回答干脆利落:“将须圣明君”。意谓: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这四句抒写凤凰之志,诗人将其置于“奋翅凌紫氛”之后,便造出了一种高天传音的雄奇境界。绝世高蹈的凤鸟,正凌空远去,万里云天却还隆隆地回荡着它那高傲的鸣叫,这壮怀是书写在高天白云之上的呵!
参考资料:
1、 语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
2、 少年文艺(写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03期

zèngcóng ·sān

liúzhēn liǎnghàn 

fènghuángnányuè páihuáizhúgēn 
xīnyǒuyàn fènchìlíngfēn 
chángqín xiūhuángquèqún 
shídānglái jiāngshèngmíngjūn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chóng)¹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注释:¹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¹(cōng)匆说不尽,行人²临发³又开封
译文: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注释:¹复恐:又恐怕。²行人:指捎信的人。³临发:将出发。⁴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读者的阅读中当然不会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感受。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当然要写长一点了。信写好了,发现还有的话没有说,当然要把信打开来补充一些了。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这首诗就做到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诗人虽然担心的自己的家书“说不尽”,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其实,诗人也并非没有写完这封信,既然已经把信封上了,就是一封完整的信了,其实就是自己的思乡情节在起作用,总觉得有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家书就是这样的言不尽意。其实,即使是拆开信封,也不一定就要补充什么。这就是心灵微妙的变化的反映,诗人通过“又开封”这一动作,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从结构上说,这也不是单纯的平面层次,是由动作,反映出了心灵的微妙感受的变化。和“断肠人在天涯”,“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情思相比,这是一种内心微妙细腻的情思,诗人用最平易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也是感人至深的。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qiū

zhāng tángdài 

luòyángchéngjiànqiūfēng zuòjiāshūwānchóng 
kǒngcōngcōngshuōjìn xíngrénlínyòukāifēng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四月戊(wù)午,晋侯¹使吕秦绝²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秦好,戮(lù)³同心,申之以盟誓(shì),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lù),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bǐ)¹⁰我惠公用¹¹能奉祀(sì)¹²于晋。又不能成大勋(xūn),而为韩之师¹³。亦悔于厥(jué)¹⁴心,用¹⁵¹⁶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译文:夏天四月初五,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注释:¹晋侯:晋厉公。吕秦,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秦,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秦。²绝:绝交。³戮力:合力,并力。⁴申:申明。⁵重:加重,加深。⁶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⁷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⁸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⁹即世:去世。¹⁰俾:使。¹¹用:因为。¹²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¹³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¹⁴厥:其,指秦穆公。¹⁵用:因而。¹⁶集:成全。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躬¹(huàn)²甲胄,跋(bá)³山川,逾(yú)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yú)、夏、商、周之胤(yìn),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jiāng),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¹⁰之,将致命于秦¹¹。文公恐惧,绥(suí)¹²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¹³于西¹⁴也。
译文:“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注释:¹躬:亲身。²擐:穿上。³跋履:跋涉。⁴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⁵旧德:过去的恩惠。⁶怒:指侵犯。⁷疆场:边疆。⁸询:指商量。⁹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¹⁰疾:憎恶,憎恨。¹¹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¹²绥靖:安定,安抚。¹³大造:大功。¹⁴西:指秦国。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¹,蔑(miè)死我君,寡²我襄公,迭³我肴(xiáo)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tiǎn)我费(fèi)滑,散离我兄弟¹⁰,挠乱¹¹我同盟¹²,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yǔn),是以有淆(xiáo)之师。犹愿¹³(shè)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¹⁴谋我¹⁵。天诱¹⁶其衷¹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译文:“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晋国的图谋得逞。
注释:¹不吊:不善。²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³迭:同“轶”,越过,指侵犯。⁴奸绝:断绝。⁵我好:同我友好。⁶保:同“堡”,城堡。⁷殄灭;灭绝。⁸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⁹散离:拆散。¹⁰兄弟:指兄弟国家。¹¹挠乱:扰乱。¹²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¹³犹愿:还是希望。¹⁴即楚:亲近楚国。¹⁵谋我:谋算我晋国。¹⁶诱:开启。¹⁷衷:内心。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襄¹即世,康、灵²即位。康公,我之自出³,又欲阙(quē)(jiǎn)我公室,倾覆我社稷(jì),帅我蝥(máo),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sù),俘我王官¹⁰,翦我羁(jī)¹¹,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¹²之不通¹³,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译文: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注释:¹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²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³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阙⁴翦:损害,削弱。⁵蟊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⁶悛:悔改。⁷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⁸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⁹俘:劫掠。¹⁰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¹¹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¹²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¹³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及君¹之嗣(sì)也,我君景公引²³西望曰:‘庶(shù)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dí),入我河县,焚我箕(jī)、郜¹⁰,芟(shān)¹¹¹²我农功¹³,虔(qián)¹⁴我边垂¹⁵,我是以有辅氏¹⁶之聚¹⁷。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jiǎo)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¹⁸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xiū)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¹⁹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²⁰,背弃盟誓。白狄²¹²²君同州²³,君之仇雠(chóu),而我昏姻²⁴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²⁵。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²⁶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²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²⁸告昊(hào)²⁹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gǔ)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nì)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³⁰,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jīn)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³¹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³²,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³³利之³⁴。”
译文:“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注释:¹君:指秦桓公。²引:伸长。³领:脖子。⁴庶:大概,或许。⁵抚:抚恤。⁶称盟:举行盟会。⁷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⁸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⁹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¹⁰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¹¹芟:割除。¹²夷:伤害。¹³农功:庄稼。¹⁴虔刘:杀害,屠杀。¹⁵边垂:边陲,边境。¹⁶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¹⁷聚:聚众抗敌。¹⁸伯车:秦桓公之子。¹⁹寡君:指晋历公。²⁰不详:不善。²¹白狄:狄族的一支。²²及:与。²³同州:同在古雍州。²⁴昏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²⁵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²⁶是用:因此。²⁷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²⁸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出入:往来。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不壹:不专一。²⁹昵就:亲近。³⁰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³¹承宁:安定。³²不佞:不敏,不才。³³图:考虑。³⁴利之:对秦国有利。

  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肴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搀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对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正所谓“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穆姬)嫁给秦穆公。公元前637年,晋文公重耳逃亡秦国,秦穆公嫁以女儿怀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婚谓之结秦晋之好,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文公如齐,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国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国,夷吾先后逃亡梁国和秦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都是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回国登上君位的,秦对晋实有再造之恩。吕相却将此说成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指穆公虽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报答晋国的旧德而已。紧接着又指责秦国“而为韩之师”,好事做得不彻底,所以“不能成大勋”。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悔厥于心”,支持晋文公顺利登上君位。吕相绝秦书中只有这一段涉及了历史上两国存在友好关系,但吕相绝不是为秦歌功颂德来的,而是为战争即将爆发来递交绝交书,所以他把秦国友好行为说成是“不忘旧德”,“悔于厥心”,可谓深文曲笔,煞费苦心。

  文章第三段对秦罪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吕相对两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轻描淡写,但对秦国的“罪咎”却是不吝笔墨。在绝秦书中,秦国韩原之战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晋共同攻打郑国,秦穆公在郑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私下订盟撤军回国,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不来凭吊,反而侵犯晋国肴地,灭掉与晋同姓的滑国,妄图倾覆晋国,是第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国因为肴之战战败,释放楚国俘虏,约定秦楚合作反对晋国,幸而上天有灵,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即位,秦帅师送公子雍回国即位,被晋军在令狐击败,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军为令狐之役伐晋,取晋羁马,两军战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国利用晋国进兵伐赤狄灭潞国的机会,侵入晋国靠近黄河的州县,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抢割庄稼、屠杀边境人民,秦晋因此有辅氏之战,这是第七罪。在历数了秦国的罪状之后,吕相才切入令狐会盟的正题,声讨秦国背盟的不义。在指斥秦国背盟时,吕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我。是秦反复无常的罪证。尤其是引楚王所述秦国之语:“尔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既暴露了秦国见利忘义的嘴脸,又刻画了秦国两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国无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代表作,故吕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论述秦康公、晋灵公时期两国关系恶化时,绝秦书先点明“康公我之自出”,康公母亲是晋献公女儿,本是至亲,但他“又欲阙剪我公室”,“摇荡我边疆”,简直是六亲不认,实在不像话。“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动。可“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这等于说,给他改过的机会,他犹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是康公绝我好也。”事实是,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张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会等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秦国亦派兵护送。可是晋襄公的夫人穆羸出来反对,坚持要立太子夷皋。赵盾临时变卦,改立夷皋,即晋灵公。赵盾派兵拒秦,在令狐把秦兵击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国。本来是晋国前去迎公子雍,却说成是秦“帅我蟊贼”,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国,责任全在秦国,讲理能讲到这种地步,吕相的口才实在令人惊叹。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yǐ)兰舟¹。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²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³,心期久要,屡(lǚ)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译文: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恋人站在岸上看着我们远行,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去再也难以留下。内心感到很无奈,想念着我的恋人,不知要经过几个春秋才能再见。感叹人生、幽深似浮萍。又要再次离别,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也随着江河一起被冲走了。
注释:¹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只。亦用为小舟的美称。²练波:白绢似的水波。³争奈:怎奈;无奈。⁴心期:引申为相思。⁵付与东流: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zhǔ)梅、幽香动,须采掇(duō)¹、倩纤柔²。艳歌粲(càn)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译文: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等到春风老去,秋天月圆时,独自倚靠在西楼。
注释:¹采掇:采摘;采集。²纤柔:纤细而柔软。

  《透碧霄》,词牌名,为柳永所创调。《词谱》卷三五:“透碧霄: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二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查荎这首词可谓精品,得到了杨慎的高度评价,杨慎在《词品》中写道,“此查荎透碧霄词也,所谓一不为少”。

  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载离愁”这个意象频频见之于文学作品中,比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船儿载满愁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愁绪仿佛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白浪滔滔,像在送别远行人,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次离别,重逢之期未定,你我二人多年莫逆之交,怎奈老是聚少离多,一次次离别让人心碎。人生就好像浮萍一样漂泊孤苦,聚散匆匆。“聚散如浮萍,死生犹幻沫”,浮萍无根,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人的漂泊无依、亲友之间的别离。

  “轻别”二字值得玩味,因为道别之时,无论怎么痛哭流涕都不足以表达不舍,不足以纾解痛苦,只有轻描淡写地道一声珍重。又或者说,无论如何痛心疾首抑或执手相看,比起内心的波澜和痛苦也不够“重”,也显得轻描淡写,只有让心中的痛随水逝去。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恨水常东”,“为谁流下潇湘去”,都是极度而无可缓解的无奈,生命中不能承受、不能逃避之痛。

  下片词人的思绪荡漾开来,想到别离之后,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远行者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丁绍仪所作《听秋声馆词话》中写道:“柳(永)、查(荎)二作,字句相同,而查作尤佳……换头三语,真是绘水绘声之笔。”光影之中,船桨划动,读者也仿佛能听到水声。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春去秋来,只剩我一人独自登上西楼。

  在《听秋声馆词话》中,还对此词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辨析,可供参考:词综录此词。“宛似”作“杳似”,“滞此”作“留此”,似不如“宛”字“滞”字。又“采掇”句本作“须采掇,倩纤柔”,六字折腰,与柳词“空恁亸辔垂鞭”,句法小异。词律谓文义亦有可疑,若作“采掇须倩纤柔”,则理顺语协,宜从之。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11月版

tòuxiāo ·lánzhōu

zhāchí sòngdài 

lánzhōu shífēnduānshìzàichóu liànsòngyuǎn píngshānzhēduàn nánliú xiāngcóngzhēngnài xīnjiǔyāo gēngshuāngqiū tànrénshēng yǎopíng yòufānchéngqīngbié dōujiāngshēnhèn dōngliú 
xiǎngxiéyángyǐng hányānmíngchù shuāngjiǎngyōuyōu àizhǔméi yōuxiāngdòng cǎiduō qiànxiānróu yàncàn shuíchuányùn láishuōxiānyóu niànrén liúxiázhōu dànchūnfēnglǎohòu qiūyuèyuánshí 西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