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腰下剑锋横紫电,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腰下剑锋横紫电,
炉中丹焰起苍烟。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炉中丹焰起苍烟。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xiānyòu--yán

céngjīngtiānshàngsānqiānjiéyòuzàirénjiānbǎiniányāoxiàjiànfēnghéngdiànzhōngdānyàncāngyāncáibái鹿guòcānghǎikuàqīngniúdòngtiānxiǎoděngxiánliáoěrrénzhīshìzhēnxiān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
君子尚义,小人尚¹利。
译文:有道德的人尊崇仁义礼智信,没有道德的人只知追求满足私利。
注释:¹尚:尊崇,注重。
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译文:追求私利,国家就会动乱;崇尚仁义礼智信, 国家就会安定。

yín--shàoyōng

jūnzishàngxiǎorénshàng

shàngluànshàngzhì

北斗垂苍莽,明河浮太清。
北斗垂苍莽(mǎng)¹,明河浮太清²
译文:北斗星高悬在茫茫夜空之中,银河悬浮在天空之上。
注释:苍莽:形容边际的辽阔开远,不着边际。²太清:天空。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译文:秋风穿过树林,落叶飘飘洒洒,露水沾湿秋草,百虫不停的鸣叫。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译文:病情随着天气转凉逐渐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下了这首诗。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还思散关¹路,炬火²驿(yì)前迎。
译文: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注释:¹散关: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²炬火:指点燃的火把。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寻真¹误入蓬(péng)(lái)²岛,香风不动松花³
译文: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注释: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¹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²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³松花:松树的花。⁴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采芝¹何处未归来,白云遍²地无人扫。
译文: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¹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²遍:一作“满”。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29-30

xúnyǐnzhě--wèi

xúnzhēnpéngláidǎoxiāngfēngdòngsōnghuālǎo

cǎizhīchùwèiguīláibáiyúnbiànrénsǎo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一年两度¹(jǐn)²游,前值³东风后值秋。
译文: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注释:¹两度:两次。²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城,一作“江”。³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⁴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¹有情皆碍(ài)²,好云无处不遮楼。
译文: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后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注释:¹芳草:香草。²碍马:碍住马蹄。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山牵别恨¹和肠断,水带离声²入梦流。
译文:愈来愈远的山景牵动了离别之愁,山景断(从视线中消失) 时肠也断了,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注释:¹别恨:离别之愁。²离声:别离的声音。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今日因君试回首¹,淡烟²乔木³(gé)绵州
译文: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后烟。
注释:¹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²淡烟:淡淡的烟雾。淡,一作“古”。³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乔,一作“高”。⁴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是这首七律的双重主题。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后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后。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后舒卷,后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后”。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后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后、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思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后、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后”、“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思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思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后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81-1282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¹幼即嗜(shì)²学,所读书必手钞³,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日沃¹⁰¹¹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像这样勤奋刻苦呢?”他回答说:“不过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罢了。”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注释:¹溥:明代文学家张溥。²嗜:热爱。³钞:通“抄”,抄写。⁴始:才。⁵如:像。⁶已:停止。⁷或:有人。⁸以:来。⁹皲:冻裂。¹⁰沃:浸泡。¹¹汤:热水。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¹²高一时。
译文: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在客人面前挥笔及书,马上就完成,因此张溥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
注释:¹故:原因、缘故。²名:命名或取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