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得玄虚理,能令句律精。
生前惟瘦苦,身后得名清。
朋友裒钱葬,先生有笔评。
林头旧题名,苔藓带云生。
悟得玄虚理,能令句律精。
生前惟瘦苦,身后得名清。
朋友裒钱葬,先生有笔评。
林头旧题名,苔藓带云生。
徐玑

徐玑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1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yù)海之民¹何所营²,妇无蚕织夫无耕。
译文:海边的盐民靠什么谋生?因为海边盐碱地种不出桑树和五谷,所以女子不能养蚕织布,男子不能耕田种地。
注释:¹鬻海之民:指海边靠煮海水卖盐为生的盐民。鬻,卖。²何所营:靠什么谋生。营:谋生。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输征。
衣食之源太寥(liáo)¹,牢盆²鬻就³汝输轮
译文:衣食没有来源,只好煮海来充抵官方的租税。
注释:¹寥落:稀少。²牢盆:煮盐的盆,一向由官家卖给盐民。³鬻就:煮成盐。⁴输征:缴纳租税。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年年春夏潮盈浦(pǔ)¹,潮退刮泥成岛屿²
译文:每年春夏时期,是收集海水的好时候。因为这时是海水潮起潮落的时候。潮水充盈于海边,等到潮水退去时,潮涨潮落的力量使海边的沙滩高低不平,堆成一个个岛屿的形状,将一部分潮水留住。
注释:¹浦:水边。此处指海边。²刮泥成岛屿:把含盐的泥刮起来堆得像岛屿一样。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风干日曝(pù)¹咸味加,始灌潮波²(liù)³成卤。
译文:等到风吹日晒时间久了,海水的盐味就增加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制成盐卤。
注释:¹曝:晒。²潮波:海水。³塯:通“溜”,过溜的意思。
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¹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译文:海水制成的卤水虽然很浓了,但是盐味还很淡,这时盐民不能闲着,而要到大山深处去砍柴以煮海水,使之最终变成盐。
注释:¹卤:没有煮以前的盐水叫做卤。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译文:深入到无穷的深山中砍柴是非常危险的劳动,因为随时都可能遇到豺狼虎豹,但不能因为有危险就去逃避,因为除此之外,别无生路可选,不得不早晨出发,傍晚回来。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船载肩擎(qíng)¹未遑(huáng)²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译文:砍得柴禾以后,船运肩扛,运出深山,一刻都不得停歇地运回来,立刻投人巨大的灶炉中。
注释:¹肩擎:肩背。擎:往上托,扛。²遑:闲暇,空闲。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¹
译文:柴禾堆积得高高的,燃起熊熊大火,从早烧到晚,最终才把原来的波涛烧成雪一样白的盐。
注释:¹雪:此处代指盐。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
自從潴(zhū)¹至飞霜²,无非假贷充餱(hóu)³
译文:自从把海水制成卤,再到制成像霜一样白的盐,几个月的辛苦过程中,盐民们靠什么生活呢?无非是向人家借贷来得到果腹的食物,聊以充饥。
注释:¹潴卤:积聚盐卤。潴:积水。²飞霜:煮成盐。³糇粮:干粮。指靠借贷来充饥。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秤入官中得微直¹,一缗往往十缗(mín)²偿。
译文:盐民们把制成的盐卖入宫中,只能得到少量的钱财,而这些钱常常还不够还所借的高利贷,因为借了一缗需要用十缗来偿还。
注释:¹直:值。²缗:一千钱串成一贯,称为一缗。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译文:就这样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地辛苦劳动,一刻都得不到休息,心情一刻也得不到放松,每天都在为怎么也还不清的债务而发愁。因为官家的租税还没有缴完,放高利贷的又要来逼着还钱了。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驱妻逐子课¹工程²,虽作人形俱菜色。
译文:在家里,不但主要的劳动力要辛苦地劳动,还要赶着妻子和孩子去做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劳累和饥饿使全家人青黄寡瘦,面带菜色。
注释:¹课:督促。²工程:指煮盐的事。当时煮盐的卤水的出盐额官家皆有规定,而且煮成的盐需全部缴公,顾称这样的煮盐的劳作为工程。
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¹
译文:这些盐民们为什么这么劳苦辛酸?哪一天才能使他们过上不愁温饱的生活?
注释:¹母富子不贫:指代国家与百姓的关系。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译文:我们这个朝代本来是可以使天下人各得其所的,应该使国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希望皇家的仁厚之德能尽快地推广到海边的盐民身上,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甲兵¹净洗征轮辍,君有馀(yú)²财罢盐铁³
译文:希望什么时候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太平幸福的生活,能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中解脱出来,希望政府有充足的财富,废除盐铁业的租税。
注释:¹甲兵:铠甲和兵器。此处指兵役。²馀:同“余”剩下来的,多出来的。³罢盐铁:自汉以来,盐铁就是国家的专卖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太平相业尔惟盐(yán)¹,化作夏商周时节²
译文:希望宰相能像调料中的盐梅一样,为治国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国家变得像夏商周三代那样太平安乐。
注释:¹太平相业尔惟盐:古人将治国比喻为烹饪,宰相相当于调味的作料。²化作夏商周时节:夏商周是古代理想的太平盛世,所以作者希望罢除苛征横敛,改变成像三代一样好的太平时代。

  《鬻海歌》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鬻海之民何所营”至“牢盆鬻就汝输征”是写住在盐场的人们,没有养蚕织布和从事农业劳动的条件,经济生活来源无着,只好从事熬盐生产。

  第二段从“年年春夏潮盈浦”至“虽作人形俱菜色”。这一段,全面地反映了熬盐的人们艰难的劳动和痛苦的生活。这一段又可分三小段。第一小段从开头至“才得波涛变成雪”,是写熬盐的整个劳动过程,每年等到春夏的潮水退去以后,就把含有盐分的泥刮起来堆起来。经过风吹日晒,又把它“灌潮波塯成卤”,一方面要把这种盐卤的咸味调的浓厚得当,一面又要到有野兽的深山里去采木柴,早出晚归,有了木料,才能“投入巨灶炎炎热”,好不容易才把食盐制造好。第二小段,是“自从潴卤至飞霜”至“一缗往往十缗偿”。这四句写他们受到严重剥削,因为他们穷苦,在盐生产出来以前,他们靠借债过活,可是等到他们生产出盐秤入官中时,原来借一千钱现在却要用一万钱来偿还了。第三小段,从“周而复始无休息”至“虽作人形俱菜色”,写一年一年地这样周而复始地过去,官租和私租轮流地逼迫着他们,只得驱妻逐子也去拼命地劳动,但还是应付不了,而过度的劳动和饥寒交迫的生活却使他们一个个地变得面黄肌瘦了。

  第三段从“鬻海之民何苦辛”至“化作夏商周时节”,这里作者对盐户的痛苦生活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希望停止战争,罢免重税,皇帝和宰相以仁慈治理国家,使社会恢复的“三代之治”。

  《鬻海歌》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盐户痛苦生活的描写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作者全面地具体地描绘了熬盐的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又全面地写出了他们所受的多方面的压迫。这首诗是这些亭户的悲惨生活的反映,是对于残酷的剥削制度的血泪的控诉。诗的末尾表达了作者对这悲惨的一群的深切同情。他所希望实现的恢复“三代之治”的善良感情,在当时阶极对立社会中,无非是乌托邦的梦想。但是,他这种思想感情却是真实地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的。《鬻海歌》比起柳永的许多词的价值要高得多,因为作者了熟悉这些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地描绘了他们凄凉的生活情景,以充满同情的笔为他们的痛苦呼吁,跟他那些只描写个人生活际遇的词比起来,意义和价值当然要大得多。

  《鬻海歌》中对盐民的深重灾难和灾难的根源揭示得相当深刻具体,表现出对盐民的深切同情。诗中的盐民之苦与自居易的《卖炭翁》中老翁之苦很相似,他们都是经历过常人难以想像的辛勤劳动获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温饱,但结果却都是被官家掳去。这种深重的灾难主要是统治阶层的巧取豪夺带来的。海边的盐民们从春到夏,靠借债过日子,晒盐煮盐,还有深山中豺狼虎豹所带来的生命之忧。按理说,人们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躲避,但他们却是“豹踪虎迹不敢避”。当然不是因为不畏惧,而是像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那位捕蛇者,除了自然界的威胁外,还有“猛于虎”的“苛政”。盐民还有捕蛇者“官租未了私租逼”的不幸周而复始,而这“一缗往往十缗偿”的私租,与常年未了的官租相结合,带给盐民的自然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鬻海歌》继承了《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表现前代诗人很少涉及的盐民生活,把制盐的过程写得详细真切。不是亲自去了解,不可能有如此效果。结尾的议论,与白居易新乐府的“卒章显其志”的模式相近,但在表达时更为婉曲,是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愿望,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钱钟书先生说,该诗和王冕的《伤亭户》是宋元两代“写盐民生活最痛切的两首诗”(《宋诗选注》)。

参考资料:
1、 (宋)柳永著胡传志,袁茹解评.柳永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5
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典文学教研组.宋代文学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1959:23-26

hǎi

liǔyǒng sòngdài 

hǎizhīmínsuǒyíng cánzhīgēng 
shízhīyuántàiliáoluò láopénjiùshūzhēng 
niánniánchūnxiàcháoyíng cháotuì退guāchéngdǎo屿 
fēnggānxiánwèijiā shǐguàncháoliùchéng 
nóngyándànwèixián cǎiqiáoshēnqióngshān 
bàozōnggǎn cháoyángchūyánghuán 
chuánzàijiānqíngwèihuángxiē tóuzàoyányán 
chénshāoshuòduīgāo cáitāobiànchéngxuě 
cóngzhūzhìfēishuāng fēijiǎdàichōnghóuliáng 
chèngguānzhōngwēizhí mínwǎngwǎngshímíncháng 
zhōuérshǐxiū guānwèiliǎo 
zhúgōngchéng suīzuòrénxíngcài 
hǎizhīmínxīn ānpín 
běncháoshīsuǒ yuànguǎng广huángréndàohǎibīn 
jiǎbīngjìngzhēngshūchuò jūnyǒucáiyántiě 
tàipíngxiāngěrwéiyán huàzuòxiàshāngzhōushíjié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百啭(zhuàn)千声¹随意²移,山花红紫树高低³
译文: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
注释:¹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啭:鸟婉转地啼叫。²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³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始知¹锁向金笼²听,不及³林间自在啼。
译文: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注释:¹始知:现在才知道。²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³不及:远远比不上。

  这是一首咏物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前二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其生存环境又是那样美好。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又通过“金笼”与“林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林间自在啼”的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照分明,反差强烈,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9 .
2、 黄进德 .欧阳修诗词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88 .

huàméini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bǎizhuànqiānshēngsuí shānhuāhóngshùgāo 
shǐzhīsuǒxiàngjīnlóngtīng línjiānzài 
众木蔽春塘,花落如堕鸟。
众木蔽¹春塘,花落如堕(duò)鸟。
译文:春天生长茂盛的树木已经遮蔽了池塘,飘洒的落花好似一只只向下飞坠的鸟。
注释:¹蔽:遮蔽。
山庄苔满阶,久雨来人少。
山庄苔满阶,久雨来人少。
译文:山庄里的台阶上已经长满了苔藓,连日下雨很少有人来此。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玉树¹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²秋。
译文:《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国破家亡,一行大雁南飞送走石城的秋天。
注释:¹玉树:《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²石城:石城特指南京,因为南京又称为石头城,所以石城又是南京的别称。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江山¹不管兴亡事,一任²斜阳伴客愁。
译文:山川、江河依旧,从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任凭那斜阳伴随着游子的愁思。
注释:¹江山:犹言山川、江河。²一任:任凭。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zàiguòjīnlíng--bāo

shùzhōngwángshōuyànxínggāosòngshíchéngqiū

jiāngshānguǎnxìngwángshìrènxiéyángbànchóu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¹醉山翁²,一葫芦酒压花梢(shāo)³重。随我奚(xī),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译文:酒杯中的酒香正浓,而春色更令我陶醉。一边喝酒一边赏春,花的美比酒更能醉人,跟随我的书童,边看边喝兴致无穷,和谁一起回去呢,青山一带来相送。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倦,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注释: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宫调。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入双调。¹春色:此处指酒。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一说即指春天色彩,亦通。²山翁:指山简,字季伦。晋时镇守襄阳,好酒,常出游,并常醉酒而归。³花梢:指花木的枝梢。⁴奚童:小童仆,书童。⁵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

  古时文人墨客常常借酒抒怀,使得酒成就了“钓诗钩”的美名。这篇《殿前欢》正是卢挚乘着酒兴挥洒而成的作品。这首小令写作者携酒游山,任性自然之乐。曲子开篇就带浓浓醉意,而后极力渲染率情任意的醉翁之态,意态飘逸。

  “酒杯浓。一葫葫春色醉山翁,一葫葫酒压花梢重。”开篇三句渗透着浓醇的酒香,满目春色尽在酒中。醉后的卢挚品味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趣来。一杯接一杯的美酒,蕴藏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和花枝叶茂的美景。酒“钓”出了春景和醉趣,作者将酒葫葫挂在枝丫上,显示出自己率真自然的醉翁情态。不仅作者自己如此,连书童也兴致高昂:“随我奚童,葫葫干、兴不穷。”两人就算喝尽了葫葫中的美酒,兴致也依然高昂。这时候酒已非必要的存在,作者因酒兴而诗意大发,畅游山水间,忘记了俗世的杂念,变得无拘无束。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此时他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于是有了“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这样的妙句。列子名列御寇,是传说中得道的“至人”,是“任真脱俗”的代表。此处借用列子的故事来表现自己饮酒之后所达到的冲而不薄,淡而有味的精神境界。卢挚正如其笔下的醉翁一般,既不追求“桃花源”式的理想,他所表现出来的超然也并不是另有寄托,别有怀抱。官运尚算亨通的他,并没有矫揉造作地强诉愁思,而是表达一种纯净无忧的情怀。他饮酒不是为了排解忧郁,而是为了享受独酌的乐趣。以“酒”贯穿全篇,是这首小令的特色。卢挚处处将情绪的表达与“酒兴”结合起来,使整首曲子读来酣畅淋漓。最后两句句式反复,又增加了几分洒脱之趣。

  卢挚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清丽派”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的“清丽”还没有像以后散曲那样过多地向词靠近。此曲体现了散曲特有的灏烂放达之趣。如“葫葫”一词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三次,这种情况是作诗词的大忌,然却是散曲特有的风味。这种以“葫葫”为语脉串通全篇,紧扣“酒杯浓”层层递进展开的作法颇得酣畅爽快的曲旨。而曲尾颠倒反复的句式更增加了全曲的洒脱之趣。此外,清丽之中而兼豪放,也是疏斋散曲的一大特色,此曲以“清”为里,以“放”为面,作者是在“我”的抒展中进入“冲虚”之境的。这种悠远和安宁与诗词大多以一种含蓄的内向深化而进入“超然”之境迥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5-57
2、 吕薇芬 黄卉.散曲流派传(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0
3、 陈思思 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75

diàn殿qiánhuān ·jiǔbēinóng

zhì yuándài 

jiǔbēinóng chūnzuìshānwēng jiǔhuāshāozhòng suítóng gān xìngqióng shuíréngòng dàiqīngshānsòng chéngfēngliè lièché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