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
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
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²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⁴愠:生气,发怒。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曰:“吾¹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¹吾:人称代词,我。²日:每天。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⁶信:诚信。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注释:¹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³惑:迷惑,疑惑。⁴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⁵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⁶从心所欲:顺从意愿。⁷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¹,思而不学则殆(dài)²。”《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注释:¹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²殆: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¹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²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¹箪:古代用来盛饭食的圆形竹器。²堪:能忍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知之¹者不如好(hào)之者²,好³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注释:¹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²者:代词,……的人。³好:喜好,爱好。⁴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¹,曲肱(gōng)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³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注释:¹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²肱:这里指胳膊。³于:介词,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¹。择其善者²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注释:¹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²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在川上¹曰:“逝²者如斯³(fú),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曰:“三军¹可夺²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注释:¹三军:指军队。²夺: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¹,切问而近思²,仁³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有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有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有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有不有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有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lúnshíèrzhāng

kǒng xiānqín 

yuē  xuéérshízhī yuè yǒupéngyuǎnfānglái  rénzhīéryùn jūn   xuéér 

zēngyuē  sānxǐngshēn wèirénmóuérzhōng péngyǒujiāoérxìn chuán   xuéér 

yuē  shíyǒuérzhìxué sānshíér shíérhuò shíérzhītiānmìng liùshíérěrshùn shíércóngxīnsuǒ    wèizhèng 

yuē  wēnérzhīxīn wèishī   wèizhèng 

yuē  xuéérwǎng érxuédài   wèizhèng 

yuē  xiánzāi huí dānshí piáoyǐn zàilòuxiàng rénkānyōu huígǎi xiánzāi huí   yōng 

yuē  zhīzhīzhěhàozhīzhě hàozhīzhězhīzhě   yōng 

yuē  fànshūshí yǐnshuǐ gōngérzhěnzhī zàizhōng érqiěguì yún   shùér 

yuē  sānrénxíng yǒushīyān shànzhěércóngzhī shànzhěérgǎizhī   shùér 

zàichuānshàngyuē  shìzhě shězhòu   hǎn 

yuē  sānjūnduóshuài duózhì   hǎn 

xiàyuē  xuéérzhì qièwènérjìn rénzàizhōng   zhāng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八首五言咏史诗,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什。左思一生,虽然“良图”变成了梦想,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并没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进污淖之中,却是断然割断俗念,“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以终。而写于早年的《咏史八首》,成了左思平生思想、节操的写照,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

  《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公元二八〇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咏史八首》写在公元二八〇年以前,则是肯定的。

  左思借咏史以言志的是:“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其一)左思的动机,是否诚如他所说的那样纯洁、信美,是需要做出具体分析的。然而统一中国,安定局势,是当时提出的历史任务。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大概不是一天产生的。只是到了洛阳,对天下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心底酝酿了很久的思想才成熟了,爆发了,寄托在自己的诗篇中。过去的一些论者谈及左思的思想时,指出左思有很强的“功业心”,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还必须把左思的这种“功业心”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确定哪些是时代所赋予的内容,哪些是阶级的立场所决定的内容,这样才能更明晰、更准确地评价左思的思想。

  有着致力于全国统一抱负的左思,并非徒作大言,纸上谈兵,而是做了许多切实的准备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他所说的:“畴昔览穰苴”(其一),即读军书兵法。在封建社会中,习文秉武,虽然并非什么罕事,然而在士族社会制度中,却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魏晋期间,士族制度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贵,左思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下层士族之家,不能不受到这种腐朽观念的影响。但他能够打破世系门第观念的束缚,立志到疆场上去,在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中觅取个人的功名,这是可贵的。而且,随之左思居住洛阳,见闻到“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其一)的情况,更是急不可捺,跃跃欲试。尽管左思自知自己的军事才能象铅刀一样的钝,然而能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即使有一割之用,也是能慰自己平生志向的。

  但是,左思美好的愿望遭到了士族制度的压抑和摧残。晋实行“门选”制以维护士族集团的利益,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更有甚者,一些门第观念很强的士族,对于文章的品评也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决定弃取的态度。《晋书·左思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陆机听说左思构思《三都赋》,抚掌大笑,在与他的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后来由于司空张华的推崇,他的赋才得以大出其名。左思的门第寒下,虽然才高志清,却很难能冲破士族制度的坚硬厚壳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冷酷的现实,使左思献身无门,报国无期,怀着无限的愤慨。《咏史》其二,正是他这种愤慨的写照。诗中,他把像自己一样才高位卑的寒门子弟,喻作生于涧底的松柏;把依赖祖业居于要津的才劣质拙的士族纨绔子弟,喻作长于山顶的柔弱的小苗。松质柏节似的人才,受到柔条弱枝般的人的遮挡,其原因为“地势使之然”,是士族制度本身造成的。然而士族制度,又是“由来非一朝”。汉张汤、金日磾的子孙,凭借着先人的荫德,数代都享受着极大的尊荣。而奇伟出众的冯唐,直到白首仍未受到重用。在此,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对比之中,使诗对士族制度的揭露,更加显得有力。

  在功名利禄到来之时,左思毅然却步了,在《咏史八首》诗中读者可以寻找到理解其原因的线索。左思居住在洛阳,面对着“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其八)的情景,愧恨交加,认识到自己来洛阳是一次失足。因此自责自惭地说:“自非攀龙客,何为忽来游?”他想步许由的后尘:“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其五)虽然想做段干木、鲁仲连式的人物,“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其三)但是,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愈演愈烈;这里又没有象魏文侯、平原君那种礼贤下士的人物。况且腐败的政治,残酷的杀夺,使荣枯盛辱瞬息万变。“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在这样的时代,“饮河期满腹”的偃鼠,“巢林栖一枝”的鹪鹩,“可为达士模”(其八)。弃却富贵,退居乡里,以求洁身自好,成了左思的必然道路。田园生活,远离杀夺中心,使左思怡然自得,乐陶其中(见《招隐》之二)。但是左思心情并不平静:“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杂诗》)又可见左思选择退居乡里的道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有着无限的悲凉与凄怆的。

  就是这样,左思的《咏史八首》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八首》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八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八首》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因而《咏史八首》“遂为古今绝唱”(胡应麟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体同左思的名字便紧紧联起来了。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八首》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读者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八首》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yǒngshǐshǒu

zuǒ wèijìn 

ruòguànnòngróuhàn zhuóluòguānqúnshū 
zhùlùnzhǔnguòqín zuò 
biānchéngmíng fēijīng 
suīfēijiǎzhòushì chóulǎnráng 
chángxiàoqīngfēng zhìruòdōng 
qiāndāoguì mèngxiǎngchěngliáng 
zuǒmiǎnchéngjiāngxiāng yòupàndìngqiāng 
gōngchéngshòujué chángguītián 

jiànsōng shānshàngmiáo 
jìngcùnjīng yìnbǎichǐtiáo 
shìzhòuniègāowèi yīngjùnchénxiàliáo 
shìshǐ使zhīrán yóuláifēizhāo 
jīnzhāngjiù ěrhàndiāo 
fénggōngwěi báishǒujiànzhāo 

duàngān yǎnfānwèijūn 
zhònglián tánxiàoquèqínjūn 
dāngshìguì zāonànnéngjiěfēn 
gōngchéngchǐshòushǎng gāojiézhuóqún 
línkěnxiè duìguīnìngkěnfēn 
liányàoqiántíng zhīyóuyún 

jīngchéngnèi wánghóu 
guàngàiyìnshù zhūlúnjìngcháng 
zhāojīnzhāngguǎn 宿shǐ 
nánlínzhōngqìng běichuīshēng 
yángzhái ménqīngxiàng 
liáoliáokōngzhōng suǒjiǎngzàixuán 
yánlùnzhǔnxuān xiàng 
yōuyōubǎishìhòu yīngmíngshàn 

hàotiānshūbái língjǐngyào耀shénzhōu 
lièzháigōng fēiruòyún 
éégāoménnèi ǎiǎijiēwánghóu 
fēipānlóng wèiláiyóu 
chūchāng gāozhuīyóu 
zhènqiānrèngāng zhuówànliú 

jīngyǐnyànshì jiǔhānzhèn 
āijiàn wèiruòbàngrén 
suīzhuàngshìjié shìshūlún 
gāomiǎnmiǎohǎi háoyòuchén 
guìzhěsuīguì shìzhīruòāichén 
jiànzhěsuījiàn zhòngzhīruòqiānjūn 

zhǔhuàn ròuháixiàng 
mǎichénkùnqiáocǎi kàngānzhái 
chénpíngchǎn guīláiguō 
chángqīngháichéng liáokuò 
xiánwěi lièguāngpiān 
dāngwèishí yōuzàitiángōu 
yīngxióngyǒuzhūnzhān yóulái 
shìcái zhīzàicǎo 

lóngzhōngniǎo chù 
luòluòqióngxiàngshì bàoyǐngshǒukōng 
chūméntōng zhǐzhōng 
shōu kuàiruòchí 
wàiwàngcùn nèidǒuchǔ 
qīnháixiàngmiè péngyǒushū 
qínběiyóushuì 西shàngshū 
yǎngshēngrónghuá duōjiēdiāo 
yǐnmǎn guìyuàn 
cháolínzhī wèishì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琎(jīn)¹,唱名殿陛²,玉来公子³,开宴尊罍(léi)。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译文:一剑横空出世,飞过了洞庭湖,又为此来。宴会上,有皇室宗室,殿试及第之人;宴会主人卢蒲江,打开了宴席上的酒器。四次科考都没有中举,多年奔走都未升任官职,是我大宋神仙刘秀才。这如何是好?只能将众多的烦恼事,交付于酒杯之中。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脉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卢蒲江:姓卢,号菊涧,曾任蒲江(今属四来)县令。新第宗室:刚刚考中进士的皇族。¹汝阳琎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昪,封汝阳郡王。此借指新第宗室。²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宜布名次。³玉来公子:唐诗人卢仝自号玉来子,此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⁴尊罍:皆酒器。⁵四举无成:应考了四次进士都没有考中。⁶调:升任官职。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未尝戚(qī)¹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²上,潮生潮落,姑苏台³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chāi)
译文:心里从来没有悲伤,想问自古以来的英雄现在还在吗?任凭那钱塘江上的潮水,潮起潮落;姑苏台畔百花凋谢和盛开。冒名书生,盛名读书人,勉强可称自己是举人,但头上的白发开始催促。谁会羡慕你:拥有众多的门客,婢妾成群。
注释:¹戚戚:忧惧或忧伤的样子。²钱塘江:浙江下游称钱塘江。其潮最为著名。³姑苏台:相传为战国时吴王阊闾或夫差所筑,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⁴强:勉强。⁵雪:如雪的白发。⁶三千珠履:指门多宾客。⁷十二金钗:指婢妾成行。

  词的基本结构是上片发泄怀才抱国而屡试不第的牢骚,下片抒写忧国伤时而献身无路的悲慨颇有李白式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讽寓和激愤。整首词前后贯通,浑然一气。
  
  开篇三句“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化用唐人吕岩《绝句》“朝游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上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一诗,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词人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力写出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开篇便有气势如虹的非凡气象。

  “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上言座中宗室殿试及第,下言卢蒲江举行酒宴招待宾朋。其中亦隐含牢骚之意。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两相对照,自是意志难平。

  “四举”三句回顾己身遭遇,造语奇警而含愤深沉。几番应试皆被黜落,多年奔走不得一官,此本极难堪事,但作者却翻出一层,谓朝廷既弃他不用,则亦乐得逍遥,自封“大宋神仙”了。悲愤之情而以狂放之语出之,愈见心中悲愤之甚。

  过拍三句继续抒发悲愤之情而情辞更苦。“如何好”一问画出回顾茫然,六神无主之情,令人想起李白“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的情态。“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则画出感慨万千之状。既失进身之路,则虽怀济世之志亦无从施展,唯有借酒浇愁而已。

  换头处上承过拍而又有进展。“未尝戚戚于怀”六字先作一顿,极见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接下“问自古英雄安在哉”则又一提,响遏行云,感怆亦出常情之外。谓古来英雄,终归乌有,辞虽旷达,意实哀伤,乃由报国无门而产生包含政治与人生双重意义的悲慨。

  “任钱塘”四句继续深化此种悲慨。潮的涨落和花的开谢象征朝政的得失和国势的兴衰,而词人却“任”其“潮生潮落”、“花谢花开”,亦非真能忘怀时事,实乃痛心于朝政腐败与国势衰危的愤激之辞。国事既不可为,朱颜又不可驻,思念及此,情更不堪,因而转出“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这样悲痛伤心之语。曰“盗号”,曰“强名”,极见枉读诗书而无补于时世的痛苦,“未老”一句则深含岁月无情而功名未立的忧惧和感叹。作者身为布衣而心忧天下,然而当世之居高位、食厚禄者则只管自己穷奢极欲,不复顾念国计民生。两相对比,更增痛愤,故乃宕开一笔,转向此辈投以极端轻蔑讥讽的冷眼:“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居高临下,正气凛然,令人想见词人当时怒发上指,目光如炬的形象。如前所述,这首词是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写成的。

  此时词人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没有消沉颓废之语,不见穷愁潦倒之态,意气峥嵘,情辞慷慨,表现出既悲且壮的特色。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不但是一个杰出的词人,而且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平生以气义撼当世”(毛晋《龙洲词跋》引宋子虚语),不望“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沁园春》)虽处逆境而不与时推移。这首词的语言也极富情采。全篇都是直抒胸臆,句句皆从性灵深处喷射出来,生气灌注,显得真率自然,激昂奔放。其中复多变化:或豪壮,如开篇三句;或典雅,如“有汝阳”四句;或狂放,如“四举”三句;或愁郁,如过拍二句;或慷慨,如换头二句;或愤激,如“任钱塘”四句,或哀伤,如“盗号”三句,或冷峻,如断章三句。且常兼数者于一拍之中,如“四举”一拍既见狂放之态,亦见悲愤之心;最后三句既见冷峻之情,亦见豪壮之气。因此又显得情感多变,意气纵横。陶九成说“改之造词赡逸有思致”(《词综》卷十五引语),刘熙载说“刘改之词狂逸中自饶俊致”(《艺概》卷四),刘过词奇思异采,令人想见颜色。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71页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中庭¹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²明。
译文: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
注释:¹中庭:庭院之中。²河汉:银河。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莫遣(qiǎn)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¹秋声。
译文: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注释:¹著:附着,承受。

  凡是写秋夜的诗,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创造一个幽清寂静的世界。如唐顾非熊《月夜登王屋仙台》:“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身去银河静,衣沾玉露寒。”就是如此。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这样写法,常见不鲜,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也是有意斡旋,寄托秋思。被称为薄命诗人的清人黄仲则,尤多此类语。如古诗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句,黄仲则偏说“愁多思买白杨栽”,又如重阳风雨,添人愁思,他偏说:“有花有酒翻寂寞,无风无雨倍凄凉”,都翻进一层,令人感慨。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五夜¹漏声²催晓箭³,九重春色醉仙桃。
译文: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注释:¹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²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³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⁴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jīng)¹日暖龙蛇²³,宫殿风微燕雀高。
译文: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醉之上。
注释:¹旌旗:旗帜的总称。²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³动:舞动。⁴风微:微风轻拂。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朝罢香烟¹携满袖,诗成珠玉²在挥毫。
译文: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
注释:¹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²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欲知世掌丝纶¹美,池²上于今有凤毛³
译文: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注释:¹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²池:指凤凰池。³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参考资料:
1、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9-140
2、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2-143

fèngjiǎzhìshěrénzǎocháomínggōng

 tángdài 

lòushēngcuīxiǎojiàn jiǔchóngchūnzuìxiāntáo 
jīngnuǎnlóngshédòng gōngdiàn殿fēngwēiyànquègāo 
cháoxiāngyānxiémǎnxiù shīchéngzhūzàihuīháo 
zhīshìzhǎnglúnměi chíshàngjīnyǒufèngm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