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院落旧秋风,只有当时人不同。惆怅一窗无用月,为谁凉夜晒梧桐。
旧家院落旧秋风,只有当时人不同。惆怅一窗无用月,为谁凉夜晒梧桐。

duànchángsānshíshǒuèrshí--zhōuduānchén

jiùjiāyuànluòjiùqiūfēngzhǐyǒudāngshíréntóngchóuchàngchuāngyòngyuèwèishuíliángshàitóng

周端臣

周端臣

周端臣,宋词人。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南京)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  周端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¹,风流²天下闻。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注释:¹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²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弃轩冕(miǎn)¹,白首²卧松云。
译文: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注释:¹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²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月频中(zhòng)¹,迷花²不事君³
译文: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注释:¹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²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³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¹安可仰,徒此揖(yī)清芬²
译文: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释:¹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²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0-302

zèngmènghàorán

bái tángdài 

àimèng fēngliútiānxiàwén 
hóngyánxuānmiǎn báishǒusōngyún 
zuìyuèpínzhōngshèng huāshìjūn 
gāoshānānyǎng qīngfēn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译文:以前我不认识来南塘的道路,今日才见识这里的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译文:名贵的园林依傍着涔涔绿水,一丛丛野竹直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译文:仿佛与谷口的郑子真旧日相交,一同游览濠梁。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译文:平生为了寻找幽境胜景,从来就不怕路途遥远。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译文: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译文: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译文: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译文: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译文:戎王子花远来万里,何年何月告别月支故土?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译文:异国绝域的珍贵花儿,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开放。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译文:汉使张骞当年都不曾把这花带回,真是徒然到了月支一回,连神农也不知道有这样美妙的鲜花。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译文:可惜的是这鲜花经过露凋雨打,真是绿肥红瘦,日益消损。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译文:高高的绿竹在舍旁连成一片,稀疏的篱笆下花儿凋零,落英缤纷。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译文:碾米的碾涡深深可以装下骏马,藤蔓弯弯足以隐藏蛇虫。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译文:我虽然工于写词作赋,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估计去山林隐居的日子也不远了。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译文:不如把诗书典籍全卖了,和你一起隐居算了。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译文: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译文: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译文:银子做的指甲是弹铮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译文: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译文:高高的山岩的石阶上狂风吹扬起白雪,细一看,原来是云门上流下的瀑布在怒吼。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译文:酒醒了就想在竹簟上睡上一觉,衣单天冷想穿绵衣。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译文:山野的老人来看做客的我,并我送河鱼,不要一分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译文:此处淳朴可爱,不亚于陶渊明的桃花源。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译文:小枣树下一片灰蒙蒙的寒云色,茵蔯与春藕共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译文:生菜又脆又美味,坐在树下的布单上吃生菜,颇感阴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译文:野鹤清晨即出,山中的精灵在白天都躲藏了起来。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译文:石林邻近蟠龙水晶宫,方圆百里,茫茫苍苍。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译文:回忆起游玩杨柳渚的情景,曾经也在定昆池飞马驰骋。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译文:醉来把玩青青的荷叶,狂欢之中把白巾小帽也给丢失了。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译文:看到那撑船的小伙子就想起郢中的船夫,他们熟悉水性如同江南的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译文:我们一直坐着饮酒,看斜阳落下秦山,游玩江湖兴致依然不减。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译文:你的床上书堆成山高,连接屋顶,阶前庭院绿树袅袅飘拂云烟。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译文:你身为将军却不好兵黩武,你的儿子真是块读书的料。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译文:微风吹来,恰好为你醒酒,静夜无事,听听吟诗颂词。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译文:你把细葛布衣挂在萝薜藤上,中天凉月如秋水洒满大地,一片雪白。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译文:我一想到要回家的日期,心里就很不爽,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一辈子作客。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译文:出得门来,溪中流水潺潺;回首一顾,山上白云婀娜,总也放不下留恋的情怀。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
译文:想这几天灯前乱舞自娱,酩酊后的歌声倾吐了我的心声,可是有谁怜悯。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译文:只有老郑老何你哥儿俩跟我知心知肺,我们约定,下次不管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一定旧地重游!

  此组诗共十章,当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初夏,当时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故作此组诗。以下是仇兆鳌《杜诗详注》对组诗各章的评析。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鹤龄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

péizhèngguǎng广wényóujiāngjūnshānlín

 tángdài 

shínántáng jīnzhīqiáo 
míngyuán绿shuǐ zhúshàngqīngxiāo 
kǒujiùxiāng háoliángtóngjiànzhāo 
píngshēngwèiyōuxìng wèiyáo 

bǎiqǐngfēngtánshàng qiānzhāngxiàqīng 
bēizhījié jiēàncháoyīng 
xiānyínkuài xiāngqínjiàngēng 
fāntuólóu wǎnfànyuèzhōngxíng 

wànróngwáng niánbiéyuèzhī 
huākāijué mànqīngchí 
hànshǐ使kōngdào shénnóngjìngzhī 
fānjiān kāichèjiàn 

pángshèliángāozhú shūdàiwǎnhuā 
niǎnshēn téngmàncángshé 
gōng shānlínwèishē 
jìnniǎnshūmài láiwèněrdōngjiā 

shèngshuǐcāngjiāng cánshānjiéshíkāi 
绿chuífēngzhésǔn hóngzhànféiméi 
yínjiǎtánzhēngyòng jīnhuànjiǔlái 
xìngsǎo suízuòméitái 

fēngdèngchuīyīnxuě yúnménhǒuquán 
jiǔxǐngdiàn lěngzhuāngmián 
lǎoláikàn qián 
zhǐchúnchù yǒushānchuān 

shùhányún yīnchénchūnǒuxiāng 
cuìtiānshēngcàiměi yīnshídānliáng 
qīngchénchū shānjīngbáicáng 
shílínpánshuǐ bǎicāngcāng 

guòyángliǔzhǔ zǒudìngkūnchí 
zuìqīng kuángbáijiēchī 
chuányǐng jiěshuǐér 
zuòduìqínshānwǎn jiāngxìngsuí 

chuángshàngshūlián jiēqiánshùyún 
jiāngjūnhào zhìzǒngnéngwén 
xǐngjiǔwēifēng tīngshījìngfēn 
chīguàluó liángyuèbáifēnfēn 

yōuqiè guīnài 
chūménliúshuǐzhù huíshǒubáiyúnduō 
xiàodēngqián shuíliánzuìhòu 
zhǐyīngpénghào fēngláiguò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我非个中闻,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冰盘¹荐琥珀²,何似糖霜³美。
注释:¹冰盘:指青瓷盘。唐陆羽《茶经》对青瓷有“如玉如冰”之评,言青釉温润的程度如玉似冰。²琥珀:言糖之色。《本草纲目》:“紫色及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³糖霜:糖色白如霜。甘蔗榨汁熬制后,清者称蔗糖,凝结有砂者称砂糖,砂糖中轻白如霜者称糖霜。糖霜是后世白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的先驱。
苏轼的乡人金山寺宝觉禅师归蜀,作《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送行。

sòngjīnshānxiāngsēngguīshǔkāitáng--shì

zhuàngzhōngshānyíngsānqiānzhǐ

zhòngzhōngwénqìngkàiwèizhīxiāng

fēizhōngrénshízi

zhènguīzhǐyǐngqiānshān

jiāngzhōnglínggòngwèishuǐ

bīngpánjiànshìtángshuāngměi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yuè)(zhī)¹王,月氏遁²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³应募,使月氏,与堂邑(yì)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时,把他的头当作饮酒的器皿,月氏时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么?”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配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注释:¹月氏:月氏国。²遁:逃走。³郎:侍郎、郎中。汉代均称为「郎官」。⁴径:经过,行经。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¹²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³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ráo),少寇(kòu),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译文: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时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时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时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用力他的夫人为时。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没有侵扰,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注释:¹属:下属。²亡:逃。³反:通“返”,返回。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留岁余¹,还²,欲³从羌(qiāng)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注释:¹岁余:一年多。²还:返回。³欲:想要。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天子既闻¹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shǔ),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qián)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译文: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注释:¹既闻:听说以后。既:……以后。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shú)为庶人。
译文: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译文: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拜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独绕虚亭¹步石矼(gāng)²,静中情味世无双。
译文: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
注释:沧浪: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现为苏州园林著名景观之一。¹虚亭:山亭,即沧浪亭。²石矼:石桥。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世盘青入破窗。
译文: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二子¹逢时犹死饿,三闾(lǘ)²遭逐便沉江。
译文:伯夷叔齐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饿死,三闾大夫屈原遭贬放逐自沉汩罗。
注释:¹二子: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叔齐。²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¹醇醪(láo)²不满缸³
译文:我如今饱食终日,高枕无忧。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满大缸。
注释:¹恨:遗憾。²醇醪:清酒。醪,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即酒酿。³缸:可盛十升的酒器。

  诗的前两联即描写沧浪亭的静谧。首先诗人安排了“静”的背景,营造出“静”的意境:“独绕虚亭步石矼”。“独”“虚”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是独自一人在沧浪亭中散步。偌大的园林,四处静谧无声,或许有人会感到冷清孤寂,而诗人却专爱这“静中情味世无双”的空静淡雅的氛围。静谧中的心情和滋味独一无二,颔联就此进一步展开,加以具体详细的描写和说明。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前一句以动写静,后一句化静为动,更显出“沧浪亭”的幽静和诗人此刻平和自乐的情绪。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名句当属六朝梁代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鸣蝉的鼓噪声,飞鸟的清鸣声,才更反衬出林间山中的静寂、清幽。“静”的意境极难表现,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论画道:“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俨静,趣远之心难形”。意即画面容易表现实物的形状动感,难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而营造出澹泊闲静的意境则是难上加难。诗画同源,二者在艺术表现手去上颇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国古代诗人多采用寂中有音、动中见静的手法,利用能引发人们特殊感受的声响和动态来反衬静境和静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管锥篇》)。这里的“山蝉带响”也正是利用蝉声来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韵噪相映,反衬其静,给人以极为真实贴切的感受。此外前人诗中也常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六朝宋代谢灵运“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的诗句,不仅将相对静止的白云、绿竹拟人化,同时赋予二者以动感,这种拟人手法和化静为动手法的的运用,更能雄现出平中见奇、似动实静的特色。此诗中“野蔓盘青入”便是将藤蔓这一静物动态化,写出了它在盘旋回绕中偷偷伸进破旧窗子的“动”的过程,这种“动”,更深化了沧浪亭中安静的气氛。胡仔评价苏舜钦说:“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此联可做为典型的一例。

  后两联引用两个典故,将它们与诗人的情况相对照,以此来表明诗人平静恬淡的心情。“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写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一般认为,周朝开国初年可谓太平盛世,两人生而逢时却因不食周粟而死;“三闾遭逐便沉江”是写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他遭人构陷,放逐湖南湘江一带,而后自投汩罗江。诗人与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遭贬,与伯夷、叔齐一样适逢政治革新的年代,但却无所作为。即使这样,诗人并未意志消沉投江而死,也并未“拒依周粟”忍饥而亡,而是每天尚能“饱食高眠”。因而诗人颇觉心满意足,欢欣庆幸。与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相比,诗人遭贬谪但仍能隐居沧浪亭算是十分幸运。所以他在沧浪亭的静谧环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离实远祸、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因而他觉得“静中情味世无双”。

  诗人的心境当然不像沧浪亭的静景一样平静如水。苏舜钦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交集,万分感慨。他本是“慷慨有大志”的志士,以“出手洗乾坤”(《夏热屋寝感咏》)为已任,结果却是“予年己壮志未行”(《对酒》),苍生有难未能济,只能隐居园林,聊以度日。对于他这种“致君事业堆胸臆”的人来说,“却伴溪童学钓鱼”(《西轩垂钓偶作》)的闲居生活极为压抑。“修竹慰愁颜”(《沧浪亭》),“愁与酒相攻”(《春日怀旧游》),“大叫欲发狂”(《舟中感怀》),这些退隐后的诗句都渲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本诗尾联中“唯恨澄醪不满缸”,以夸张的手法,表面是强调自己了无牵挂,心如止水的恬淡生活,而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怨懑、牢骚和不满。

参考资料:
1、 赵峨,倪林著.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08:第185页
2、 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中国古代十大律诗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第50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