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投閒处,群山绕地图。声名出朝士,笑语乐樵夫。
有此投閒处,群山绕地图。声名出朝士,笑语乐樵夫。
招鹤松为主,开泉月作模。犹嫌居欠僻,来往是征途。
招鹤松为主,开泉月作模。犹嫌居欠僻,来往是征途。

niútóuānwángjiǔwángxiàn使shǐyùn--liú

yǒutóuxiánchùqúnshānrào

shēngmíngchūcháoshìxiàoqiáo

zhāosōngwèizhǔkāiquányuèzuò

yóuxiánqiànláiwǎngshìzhēng

刘黻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 2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井桐双照¹新妆²冷,冷³妆新照双桐井。羞(xiū)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译文: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注释:¹照:看,望。²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³冷:淡淡色。⁴新:初次。⁵对:望。⁶羞:低垂。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¹秋,秋宜不上楼。
译文: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¹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
壮心未宜逐樵(qiáo)¹,泰运²咸思备扫除³
译文:有雄心壮志的人不适宜隐居,一帆风顺的时候就会想着为朝廷效力。
注释:¹樵渔:樵,砍柴。渔:打鱼。樵渔在这里指隐逸生活。²泰运:好运。³备扫除:谦词,即以备役使。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剑责百金¹方折(shé)²,玉遭三黜(chù)³忽沽(gū)
译文:我唐伯虎曾不为人所知,如同当年伍子胥手中的剑和卞和手中的璞玉,直到今天才得以崭露头角。
注释:¹剑责百金: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楚国伍子胥因遭到谗害被迫逃往吴国,逃到长江边时,眼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这时,江中有一渔夫在船上打鱼,知伍子胥之急,乃划船近岸将伍子胥送过江去。过江以后,伍子胥解下腰间宝剑送给渔夫,说:“此剑直(值)百金,以与父。”渔夫说:“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待百金邪!”遂不受。²折阅:商品减价销售。³玉遭三黜:典出有关和氏璧的记载。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璞玉,先后拿去献给厉王和武王,这两位君主都以为卞和欺君,直到后来献给文王,才终于把这块璞玉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玉,在这里是指诗人自己。⁴沽:卖,出售。⁵诸:语气词。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红绫¹敢望明年饼,黄绢²深惭此日书。
译文:明年我希望能可以再接再厉,考中进士。这次写的文章真是让我惭愧,算不上好文章。
注释:¹红绫:古代的一种珍贵的饼饵。以红绫裹之,故名。因当年唐僖宗幸南内兴庆池,泛舟,方食饼,时进士在曲江,有闻喜宴,上命御府依人数各赐红绫饼。所司以金盒进,上命中官驰以赐。故徐演诗云:“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来。”这里用此典表明自己明年有意再举进士。²黄绢:此用《世说新语·捷悟》典,“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这里指当日诗人应考的文章。此句为谦虚的说法。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三策¹举场非古赋²,上天何以得吹嘘。
译文:科举考试中并没有写出格调高古的文章,有劳主考官的褒扬推荐,实在愧不敢当。
注释:¹三策:三篇策论。²古赋:指六朝以前的赋体。相对后起的律赋而言。

lǐngjiěhòuxièzhǔ--tángyín

zhuàngxīnwèizhúqiáotàiyùnxiánbèisǎochú

jiànbǎijīnfāngzhéyuèzāosānchùzhū

hónglínggǎnwàngmíngniánbǐnghuángjuànshēncánshū

sānchǎngfēishàngtiānchuī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井¹梧桐秋叶黄,珠帘²不卷夜来霜。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注释: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¹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²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xūn)¹玉枕²无颜色,卧听南宫³清漏(lòu)长。
译文: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注释:¹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²玉枕:即枕头。³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⁴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高殿秋砧(zhēn)¹响夜阑(lán)²,霜深犹忆御衣³寒。
译文: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注释:¹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²夜阑:夜残;夜将尽时。³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银灯青琐(suǒ)¹裁缝歇,还向金城²明主³看。
译文: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注释:¹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²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³明主:贤明的君主。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奉帚(zhǒu)¹平明²金殿³开,暂将团扇(pái)(huái)
译文: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注释:¹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²平明:指天亮。³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⁴暂:一作“且”。⁵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⁶共:一作“暂”。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玉颜¹不及寒鸦²色,犹带昭(zhāo)³日影来。
译文: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注释:¹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²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³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真成薄命¹久寻思²,梦见君王觉后疑。
译文: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注释:¹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²寻思:思索;考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火照西宫¹知夜饮,分明复道²奉恩时。
译文: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注释:¹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²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¹下捣(dǎo)衣声。
译文: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注释:¹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¹中细草迹,红罗²帐里不胜情。
译文: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¹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²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
2、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83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126

chángxìnyuàn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jīnjǐngtóngqiūhuáng zhūliánjuǎnláishuāng 
xūnlóngzhěnyán tīngnángōngqīnglòucháng 

gāodiàn殿qiūzhēnxiǎnglán shuāngshēnyóuhán 
yíndēngqīngsuǒcáiféngxiē háixiàngjīnchéngmíngzhǔkàn 

fèngzhǒupíngmíngjīndiàn殿kāi zànjiāngtuánshàngòngpáihuái 
yánhán yóudàizhāoyángyǐnglái 

zhēnchéngmìngjiǔxún mèngjiànjūnwángjiàohòu 
huǒzhào西gōngzhīyǐn fēnmíngdàofèngēnshí 

chángxìngōngzhōngqiūyuèmíng zhāoyángdiàn殿xiàdǎoshēng 
báitángzhōngcǎo hóngluózhàngshèngqíng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译文:美人起舞好似莲花旋转,世上之人想必从未看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高堂满地红氍(qú)(shū)¹,试舞一曲天下无。
译文:高堂之上铺满红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间。
注释:¹氍毹:毛织的地毯。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译文:此曲乃是胡人传入汉家,座上客人无不为之惊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慢脸娇娥纤复秾(nóng)¹,轻罗²金缕(lǚ)花葱(cōng)(lóng)³
译文:舞女矫媚身姿多么匀称,轻绸全线衣裙多么鲜艳。
注释:¹纤复秾:说体态匀称,不胖不瘦。秾,本指草木繁盛,这里指体态丰满。²轻罗:轻而薄的丝绸。³金缕花葱茏:说舞女衣服上金线绣出的花朵十分生动逼真。缕,线。葱茏,草木繁盛。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回裾(jū)¹转袖若飞雪,左鋋(chán)右鋋²生旋风。
译文:裙袖飘动好似团团飞雪,左右飞转有如急风回旋。
注释:¹裾:衣服前襟。²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种铁柄短矛,易于手上旋转。这里将旋转的舞女比作鋋。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琵琶横笛和未匝(zā)¹,花门山²头黄云合³
译文:琵琶横笛乐曲来过一遍,花门山头飞来黄云片片。
注释:¹匝:一周,一通。²花门山:山名,在今内蒙境内。这里借指边地。³合:聚拢。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忽作出塞入塞¹声,白草²胡沙寒飒(sà)³
译文: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声,白草胡沙卷起寒风满天。
注释:¹出塞、入塞:均为乐府曲名。《西京杂记》载,汉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这里当指乐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调。²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³飒飒:形容风吹“胡沙”、“白草”的声音。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翻身入破¹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译文:乐曲将尽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后转舞姿千变万幻!
注释:¹入破:唐代大曲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乐曲进入第三段。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¹落梅²徒聒(guō)³
译文:天下舞曲谁能与之相比,采莲落梅顿觉令人生烦。
注释:¹采莲:曲名,梁武帝作。²落梅:即《梅花落》。³聒耳:形容声音杂乱刺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译文:世人学舞只是舞来舞去,姿态怎会如此神异不凡!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译文: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译文: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¹
译文: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注释:¹劫成灰: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用“劫”指天灾人祸。“劫灰”本为“劫火”之余灰,此处当指灾祸后留下的残迹。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译文: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的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独自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这首诗是一首记事诗。诗歌所记何事?且看诗歌本身。

  诗歌开首就用一个直接表达感情的词“惆怅”,不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且获总领全篇之效。此词的作用虽然易解,但问题是,谁人“惆怅”,为何“惆怅”。谁在“惆怅”呢?首句说“惆怅江头几树梅”,莫非梅在惆怅?根据颔联,前时虽曾大雪压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绽放枝头,当无惆怅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怅,惆怅的就只能是诗人自己。诗人开篇就说自己“惆怅”,可见其“惆怅”之浓之深。诗人作诗,当蓄积的感情于提笔之际浓烈得难以化解时,便无暇慢条斯理的运用所谓的技巧表达之,而常常在诗歌的开头直接予以发泄,若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难》),即为此类。然则,诗人为何惆怅?是因为江头只有几树梅,为梅之少而惆怅吗?恐亦不是。为何?因为梅虽是中国古代诗人的爱物,但其诗中的梅多以株,甚至以枝论,若“墙角数枝梅”之类,然未见有诗人因此而惆怅者。因此,朱熹之惆怅当非为梅而为其内心本有之情绪。既然诗人非为梅惆怅,为何要以“江头几树梅”紧承其后?因为诗人要借江头的这几树梅来纾解心中之惆怅。

  诗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绕去还来”。“杖藜”者,拐杖也。此句写诗人之行为。诗人手扶拐杖绕行于梅下,去而复来,何也?乃因诗人爱梅,不忍离去耶?此种可能虽不能排除,然结合首句与第三四联看,似理解为诗人因惆怅极深,徘徊难去,更为妥当。

  颔联忆寻梅之经历。“前时雪压无寻处”,似为诗人惆怅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绽放,因雪无处寻梅的惆怅当烟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怅难抑?此句再次表明,诗人的惆怅非为梅也。整联写诗人寻梅之经历,却以“雪压”表现梅生存环境之恶劣,从反面衬托梅冒寒绽放的坚贞品质;且诗人强调梅于月明之夜绽放,乃借明月烘托梅之高洁品格。诗人于此联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惆怅,而忆寻梅之经历,既使诗歌在章法上显得摇曳多姿,又为下联写折梅寄意做铺垫。

  颈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上联“折寄遥怜人似玉”,意谓折一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问题是,诗人为何将远人比作“玉”?“怜”又当作何解释?有人认为,此处的远人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怜”是爱的意思。诚恐不妥。首先,一位走路都需手扶杖藜的老者因为思念一位年轻女子而惆怅得在梅下绕去绕来,去而复来,实在有失体统。再者,这样解释与下联“相思应恨劫成灰”在意思上也难以联系起来。“相思应恨劫成灰”应是诗人的想象,是诗人想象远人思念自己时的情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句中的一个“应”字。“应”是“应该”的意思,应该怎么怎么,乃是一种推测。此句若写的是诗人自己,当然无需推测;既然用了推测,只能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这个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时候,心中还有“恨”。“恨”什么?“劫成灰”。从中便可推测,诗人要寄梅与之的人必是经历了某种严重的祸患,因此,诗人想象他在对自己的思念中仍带有怨恨。至此,诗人何以要寄梅与他,何以要喻他为“玉”就明白了。原来诗人是希望他虽经历磨难却能像梅一样坚贞不屈,像玉一样保持高洁人格。原来诗人惆怅并非为自己,而是为朋友;诗人“杖藜行绕去还来”原来是在为朋友忧虑担心。

  诗人的忧虑和担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绕于梅下“沉吟”而忘记了时间,直至“日落”时寒鸦飞起才被惊醒独自怅然而归。尾联仍重在对诗人行为的描写。“沉吟”描写诗人行绕于梅下满腹心思的样子,再次表现其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独自回”,表现其孓然一身返回时的孤寂落寞。当然,尾联也有对环境的渲染。“日落”、“寒鸦起”一方面渲染环境的冷寂、凄清,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徘回于梅下时间之长,突出其“惆怅”之深。

  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句句都是在描写诗人的行为。这些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题人认为这首诗是咏梅诗,实为不妥。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整首诗描写的主体,咏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兼而有之。这首诗虽然写了梅,却没有对其做正面描写,虽然也表现了梅的品格,目的却不在此。在诗中,梅只是诗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励朋友的凭藉,而不是要着意表现的对象。如此,不能说其是咏物诗。

yùnxuěhòushūshìèrshǒu--zhū

chóuchàngjiāngtóushùméizhàngxíngràoháilái

qiánshíxuěxúnchùzuóyuèmíngjiùkāi

zhéyáoliánrénshìxiāngyīnghènjiéchénghuī

chényínluòhánquèwàngcháijīnghuí

mǎnshāncánxuěduìtángxiǎngshìdāngniánwǎngkǒuzhuāng

ményǎnchuítiěsuǒláiliáogòngchuáng

rénwéndàowéinuǎnmiàokōngchuánzuìxiāng

wèijiāngyànqiáocuìjiǔlùnwénhuàpiānzhǎ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