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幽绝处,孤台起、突兀古墙边。叹车马此时,几人休歇,林丘我辈,随意盘桓。
帝城幽绝处,孤台起、突兀古墙边。叹车马此时,几人休歇,林丘我辈,随意盘桓。
恰还有,彩毫堪共赋,清酒罄交欢。佳气郁葱,瞻来北阙,岚光重叠,送自西山。
恰还有,彩毫堪共赋,清酒罄交欢。佳气郁葱,瞻来北阙,岚光重叠,送自西山。
斜阳风吹落,冰轮皎又见,涌上天坛。各自迷离烟树,指点乡关。
斜阳风吹落,冰轮皎又见,涌上天坛。各自迷离烟树,指点乡关。
正西湖雨后,荷香十里,梁园月下,竹影千竿。何事莼鲈高兴,偏让张翰。
正西湖雨后,荷香十里,梁园月下,竹影千竿。何事莼鲈高兴,偏让张翰。

fēngliúzixiàfāngyāotóngmènglúntàishǐféngyángzhǎnglìngshězizhāohēiyáochǎngdēngtiàomàn--sòngluò

chéngyōujuéchùtáiqiángbiāntànchēshírénxiūxiēlínqiūbèisuípánhuán

qiàháiyǒucǎiháokāngòngqīngjiǔqìngjiāohuānjiācōngzhānláiběiquēlánguāngzhòngdiésòng西shān

xiéyángfēngchuīluòbīnglúnjiǎoyòujiànyǒngshàngtiāntányānshùzhǐdiǎnxiāngguān

zhèng西hòuxiāngshíliángyuányuèxiàzhúyǐngqiān竿gānshìchúngāoxìngpiānràngzhānghàn

宋荦

宋荦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清溪¹清我心,水色异诸(zhū)²水。
译文: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注释:¹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²诸:众多,许多。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借问新安江¹,见底何如此。
译文: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注释:¹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行明镜中,鸟度¹(píng)²里。
译文: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注释:¹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²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向晚¹(xīng)猩啼,空悲远游子²
译文: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注释:¹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²游子:久居他乡的人。作者自指。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郑国铨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7-278

qīngxíng

bái tángdài 

qīngqīngxīn shuǐzhūshuǐ 
jièwènxīnānjiāng jiàn 
rénxíngmíngjìngzhōng niǎopíngfēng 
xiàngwǎnxīngxīng kōngbēiyuǎnyóu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译文: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¹,佳人²与我违³
译文:一觉醒来就想起在白帝城与你相处的美好时光,如今你我却天各一方。
注释:¹白帝: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自帝山上,东汉公孙述所建。²佳人:指巴东故人。³违:离别。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qú)¹(ráo)²(gǔ)³,音信莫令稀。
译文:瞿塘峡有许多客商来来往往,希望你我常常通信,不要让它逐渐稀少。
注释:¹瞿塘:瞿塘峡,此代指长江三峡。²饶:多。³贾客:指来往于峡江做买卖的商人。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这首诗的首联场景恢弘,以“汉水波浪”和“巫山云雨”暗喻诗人自己与巴东故人各自所在地域。此时诗人已到江夏,江夏所在地,正对汉水人江口岸,而巴东故人却在为巫山云雨所阻隔之夔州城。一“远”一“飞”,描画出二人分手之后,各自身处异地,为峡江大山阻隔的情形。

颔联二句,诗人言说自己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颈联接颔联,续写醒来之后,便想起在夔州白帝城与老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却与老朋友离别,天各一方。

尾联二句,谆谆嘱咐远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随时通音信,不要让它逐渐稀少了,而来往于峡江瞿塘做买卖的商人很多,捎带音信也是很容易的。

  五言律诗,在李白的全部诗作中并不多见。这首《江上寄巴东故人》,虽对仗不甚工稳,但气象宏大,仍不失为佳篇。

参考资料:
1、 罗承勇.夔州诗百首赏析(图文典藏本):重庆出版社,2007.12:17

jiāngshàngdōngrén--bái

hànshuǐlàngyuǎnshānyúnfēidōngfēngchuīmèng西luòzhōngshí

juéhòubáijiārénwéitángráojiǎyīnxìnlìng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西施¹晓梦绡(xiāo)²寒,香鬟(huán)³堕髻(jì)半沉檀(tán)
译文: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注释:¹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²绡帐:丝织的床帐。³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⁴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⁵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lù)(lu)¹(yī)(yā)²转鸣玉,惊起芙蓉³睡新足。
译文: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注释:¹辘轳:井上汲水木。²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³芙蓉:借指美人。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双鸾¹开镜秋水光²,解鬟临镜³立象床。
译文: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注释:¹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²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³临镜:对镜。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一编香丝¹²撒地,玉钗³落处无声腻(nì)
译文: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注释:¹香丝:指发丝。²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³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纤手却盘老鸦色¹,翠滑²宝钗簪(zān)³不得。
译文: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注释:¹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²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³簪:插定发髻。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春风烂漫¹恼娇慵(yōng)²,十八鬟多无气力³
译文: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注释:¹烂漫:形容光彩四射。²娇慵:柔弱倦怠貌。³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妆成婑(wǒ)(duǒ)¹(qī)²不斜,云裾(jū)³数步踏雁沙。
译文: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注释:¹婑鬌:形容发髻美好。²欹: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³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bèi)¹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²花。
译文: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注释:¹背人:避开别人。²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李贺以其秾丽的笔触写过一些堪称“艳诗”的诗,如《洛姝真珠》、《恼公》、《夜饮朝眠曲》、《河阳歌》、《花游曲》、《石城晓》、《夜来乐》等等。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是倡家者流,浓艳之外,略带几分轻佻;另一些是贵妇或名门闺秀,虽然俊俏,但贪图享乐,贵族气相当浓郁。这首诗属于后者,它咏歌的“美人”娇嗔慷懒,却颇有风韵,显得楚楚动人。诗人选择的题材不是美人整个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状况,而是其中的一个片断——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梳头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于美人,却是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因为头发(包括发式)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征的方面,梳理头发,关系到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美丽的姿色和迷人的风韵。李贺巧妙地选取美人梳头时的情状,以表现她的整体美。

  诗分三个部分,开头四句写梳头前的情状:“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西施代指所写美人。此时天色已明,而她还躺在薄薄的罗帐里周游梦乡哩。句中的“晓”字点明时间,晓而未起,见出其“娇慵”。而“寒”字除标明节令是早春外,还暗示她是孤眠。孤枕寒衾,已是无耐,况值春天,尤其难堪。此处透露了“恼”的直接原因。“香鬟”句是梳头的伏笔。睡在床上的她,鬟髻不整,欲坠未坠,散发阵阵清香,就像悬浮在水中的檀香木。此刻有人从井中汲水,那咿咿哑哑的辘轳声传来,把美人惊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容光焕发,恰似出水芙蓉。

  中间八句正面写梳头。梳头要临镜,不然就无法审视自己。这位美人下得床来,首先打开饰着双鸾,像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镜,然后解开鬟髻,让头发自然地披散下来。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浓密如云、纤细如丝的长发,仍然拖至地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玉钗从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没有声响。“无声腻”为“腻无声”之倒装,“腻”指长发柔细而滑,是“无声”的缘由。接着动手梳理,把像乌鸦羽毛那样黑中带碧的长发盘结起来,恢复鬟髻的原择。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可见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她显得既娇美又疲惫:“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功。”这略带夸张的笔墨,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明代的评家丘象升、姚佺激赏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恼、娇、慵”发表见解说:“三者美人之恒态也。”姚对美人梳头后显得“无气力”作了这样的分析:“虽缘鬟多,亦缘恼,亦缘娇,亦缘慵也。”二人所论极是。“金屋藏阿娇”,阿娇之所以“娇”,就因生活在“金屋”里,锦衣玉食,给宠坏了。娇惯了就喜爱生气,养成了懒散的习性。总而言之,这位美人身上有着浓烈的贵族气。贵族气固然不好,但美貌的少女或少妇带点娇嗔,却也别有风致。其中或者含有美的价值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传导,使观赏者于美感快感之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真正的美理应受到永恒的尊重。

  末四句写梳头完毕后的身姿步态:发式秀美大方,无论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婑(此字应为‘髟’下加‘委’)鬌”,音wǒduǒ,头发美好的样子。此处,头发梳成后的状貌只一笔带过。接着描述她如何曳动云裾,缓缓走下台阶。“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大雁行于沙地,显得匀缓从容。然后默默起走向庭院,采摘繁英如雪的樱桃树枝。诗歌结尾与杜甫的《佳人》颇有相似之处。凡是美人都有天生的丽质,这样的“丽质”会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不过杜甫写的是落拓的佳人,她摘花、采柏的风姿尽管高雅,却带有清苦的况味;李贺笔下的这位美人的身姿步态则搀有优美与傲慢。这些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属于“后天”。

  这首诗主要表述行动过程,按照通常写法,当以赋笔为主,诗人却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全诗十六句,句句是画,或者说句句有画,即是像“背人不语向何处”也是一幅无声的画。这位美人的气质、情绪和心性,通过“不语”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572页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译文:绕岸车响水即将干涸,水里的鱼儿仍在追逐嬉戏不知灾难将临。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无人挈(qiè)¹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译文:没有人带到沧溟大海去,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宽阔。
注释:¹挈:带,领。

ér--wángānshí

ràoànchēmíngshuǐgānérxiāngzhúshàngxiānghuān

rénqiècāngjiāngzhīshìjièkuān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江月亭¹前桦烛²香,龙门阁³上驮([tuó)声长。
译文:那年赴南郑时,江月馆的华烛散发出阵阵的油脂香,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悠悠的铃铛响。
注释:¹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广元小益道中。²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³龙门阁:在今广元驮北。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乱山古驿(yì)经三折¹,小驮孤城宿两当²
译文:我曾经过那乱山中的古驿三折,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
注释:¹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驮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²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晚岁犹思事鞍(ān)¹,当时那信老耕桑²
译文: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杀敌冲向沙场,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哪里能相信有一天竟会终老田园?
注释:¹鞍马:这里指上战场杀敌。²耕桑:农事。代指田园闲居生活。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绿沉金锁¹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译文:长久不用的绿沉枪,锁子甲都积满了尘土灰沙,对着雪洒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泪落一行又一行!
注释:¹绿沉金锁:军人用的绿沉枪和黄金锁子甲。代指从军打仗的生涯。

  诗从远处落笔,开篇便是忆旧。前四句诗在写法上有几点值得体味:第一,句式灵活。首联中的地名放在句首,颔联中的地名便放在句尾;第二,景与事相容,然亦各有轻重隐显之别。首联偏于绘景,“事”则是暗寓其中;颔联以叙事为主,然而“乱山古驿”、“小驮孤城”,却也是笔墨如花;第三,散而不散。这四句诗写了四个不同的地点、景象、事件,然而其中活动着同一个人物,即诗人自己,贯穿着同一个内容,那便是二十几年前诗人从戎南郑。所以,只要将人物与背景融入到诗中,就感到它们犹如一气呵成的四个镜头,而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的生活与气概。同时,还可以体会到那些不断闪过的镜头中,所包含的幽美抒情的已经。三四两句虽然写了“乱山古驿”、“小驮孤城”,然而一“经”一“宿”,顺流而下,一气贯注,非但没有艰难寂寞之感,反而衬托出意气昂扬、关山飞度之势。因此,诗的前半虽然都是忆旧,又是一句一个地名,但是并不显得呆板、累赘,读来只觉得事真景切,活泼流走,而且那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味。这又为下文打下了基础。

  诗的颈联用“晚岁”二字领起,从“旧”转到“今”。“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当时那信老耕桑”一语补叙了这一点,写的极为沉痛。这一句的出现,不仅将昔日之心和盘托出,而且又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今日之志。于是诗人的悲愤,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便跃然而出。岁月蹉跎,壮心犹在,而今荒村雪夜,寒灯独坐,看着这委于尘埃的绿沉、金锁,回首往事,“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这首诗题为《雪夜感旧》,写法是先写“旧”,后写“今”,篇终点出“雪夜”。“雪洒寒灯泪数行”,既是点题,也与首句暗中呼应,原来是眼前的“雪洒寒灯”之夜,将诗人的思绪引到昔日的桦烛飘香之夜,往事历历,感慨不已,写得回环往复而又思致清晰。诗的前半忆旧,轻快流畅,后半写今,沉郁悲慨。但都是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不同之中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诗人永不衰竭的报国热枕。正因为如此,两种风调,两种笔势,浑然成篇,相互烘托。感情上的辩证统一,与写作技巧上的变化相反相成,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的取得,恐怕不能仅仅归之于诗人的技巧,更主要的还是源于诗人的经历与报国深情。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2-99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