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桧移来近紫坛,亭亭将见起亭端。纤枝未觉来风韵,劲节先知度岁寒。
仙桧移来近紫坛,亭亭将见起亭端。纤枝未觉来风韵,劲节先知度岁寒。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愿将轩竹陪苍翠,带雪闻樽助雅欢。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愿将轩竹陪苍翠,带雪闻樽助雅欢。

tàiqīngxiǎoguìzhíguǎnzhōng--hán

xiānguìláijìntántíngtíngjiāngjiàntíngduānxiānzhīwèijuéláifēngyùnjìnjiéxiānzhīsuìhán

zuìguǎnzhǒngjiégēnzuòdòngcáikànyuànjiāngxuānzhúpéicāngcuìdàixuěwénzūnzhùhuān

韩琦

韩琦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沈宋¹横驰翰(hàn)墨场²,风流初不废齐梁³
译文:沈宋驰骋在初唐的诗坛墨场,文彩风流,倒也没有尽废华美的齐梁。
注释:¹沈宋:唐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²翰墨场:指诗坛。³齐梁:指南北朝时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论功若准¹平吴例²,合著黄金铸子昂³
译文:若是效仿越王平吴般论功行赏,应该铸造陈子昂的金像。
注释:¹准:按照,仿效。²平吴例:春秋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隐于五湖。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之像,置于座侧,加以礼拜。³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崇尚汉魏风骨,鄙弃齐梁绮靡诗风,诗作清新自然,不事雕饰,盛唐诗人多受其影响。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sān--yuánhǎowèn

xuéhuāngxiǎoshuōpáixiéshī

jīnrénxiàorénzhuōchúquèyándōuzhī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风雨飘摇¹日,余怀范爱农。
译文: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注释: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¹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¹²(liáo)³,白眼看鸡虫
译文: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注释:¹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²萎:枯萎。³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⁴白眼:表示藐视。⁵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世味秋荼(tú)¹苦,人间直道²³
译文: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注释:¹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²直道:正直的道路。³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奈何三月别,竟尔¹失畸(jī)²躬。
译文: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注释:¹竟尔:竟然。²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寥”,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君山洞庭¹隔江水,彭蠡(lǐ)²无风波浪起。
译文: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
注释:¹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浪;君山:洞庭浪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浪和浪上的诸岛。²彭蠡:鄱阳浪别称,也借指湘浪。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明窗晓晴图画开¹,兴入湘浪²三百里。
译文: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
注释:¹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²兴入湘浪: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浪中;三百里:极言其广。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湘江¹两岸山纵横,湘浪碧绕越王城²
译文: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
注释:¹湘江:这里指湘浪,湘浪因“浪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²湘浪碧绕越王城:湘浪位于越王城山南麓。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越王城荒陵谷¹在,古树落日长烟²平。
译文: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
注释:¹陵谷:丘陵和山谷。²长烟:大片烟雾。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游子天寒孤棹(zhào)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译文: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
注释:¹孤棹:借指孤舟。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浩歌不见濯(zhuó)(yīng)¹人,沙鹤野猿²相对晚。
译文: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
注释:¹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²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浪东云气¹通蓬莱²,我欲从之归去来³
译文: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注释:¹云气:稀薄游动的云。²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³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蛟鼍(tuó)¹(sài)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译文: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¹蛟鼍: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这是一首刘基题《湘湖图》的题画诗。“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诗人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引出了湘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象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以洞庭湖、鄱阳湖来形容湘湖,极言湘湖之广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接下来诗人点出了题图时的情景,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画图,诗人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瀚的烟波中。

  下面四联既是对《湘湖图》的描述,也是对湘湖山水的概刮。“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诗人的目光如一组长镜头在画面上掠过:首先映入眼敛的是湘湖四周的群山,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面对週遭的山陵峡谷,诗人凭吊越王城的逝去的背影,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让人不由生发怀古的幽情。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进一步向画面的细处落下,画图中,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诗人想象这是一位他乡游子,在寒冷的湘湖上奔波,也许此刻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个寒字,刻划了诗人的心境。但是面对大好的湖山,诗人没有消沉,周围群同上众多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接下来,诗人对静态的画面进行了拓展:画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却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画外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如此好山水真是退隐的好处所。但是画面上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照下栖息在沙滩上鹤和山林中的猿猴。画是不会动的,但是在诗人看来,湖上的云气是涌动的,而且是可以直通蓬莱仙山的,诗人由此了生出大胆的想法,可以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诗人在结尾时,从美好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回到了现实。“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虽然仙山十分令人向往,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翅膀,难以到达仙山,让我不由得心下无比哀伤。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¹,公²将如³观鱼者。臧(zāng)(xī)(jiàn)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谏材不足以备器用¹⁰,则君不举¹¹焉。君将纳¹²民于轨物¹³者也。故讲事以度(duó)¹⁴轨量¹⁵,谓之‘轨’;取材以章¹⁶物采¹⁷,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¹⁸行,所以败也。故春蒐(sōu)¹⁹夏苗²⁰秋狝(xiǎn)²¹冬狩(shòu)²²,皆于农隙(xì)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²³,入而振旅²⁴,归而饮至²⁵,以数军实²⁶。昭²⁷文章²⁸,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²⁹于俎(zǔ)³⁰,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³¹,古之制也。若夫山林³²川泽³³之实,器用之资³⁴,皂(zào)³⁵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译文: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注释:¹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²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在位十一年。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谏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谏地在今山东西南部。³如:往。⁴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⁵鱼:通“渔”,动词,捕鱼。⁶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⁷讲:讲习,训练。⁸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⁹材:材料,原料。¹⁰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¹¹举:指行动。¹²纳:纳入。¹³轨物:法度和准则。¹⁴度:计量。¹⁵量:轨则,法度。¹⁶章:通“彰”,彰明,发扬。¹⁷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¹⁸亟:多次,屡次。¹⁹春蒐: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²⁰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²¹秋狝: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²²冬狩: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²³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²⁴振旅:整顿部队。²⁵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²⁶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²⁷昭:表明。²⁸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²⁹登:装入,陈列。³⁰俎: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³¹射:激矢及物曰射。³²山林:材木樵薪之类。³³川泽:菱芡鱼龟之类。³⁴资:材资也。³⁵皂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公曰:“吾将略(lüè)¹焉。”遂往,陈²鱼而观之。僖伯称疾³不从。
译文: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注释:¹略地:到外地巡视。²陈:陈设,张设也。³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¹曰:“公矢²鱼于棠(táng)。”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¹书:指《春秋》。²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zāngjiànguān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chūn gōngjiāngtángguānzhě zāngjiànyuē  fánjiǎngshì cáibèiyòng jūnyān jūnjiāngmínguǐzhě jiǎngshìduóguǐliàng wèizhī guǐ  cáizhāngcǎi wèizhī   guǐ wèizhīluànzhèng luànzhèngxíng suǒbài chūnsōu xiàmiáo qiūxiǎn dōngshòu jiēnóngjiǎngshì sānniánérzhìbīng érzhèn guīéryǐnzhì shǔjūnshí zhāowénzhāng míngguìjiàn biànděngliè shùnshàozhǎng wēi niǎoshòuzhīròudēng  chǐ齿 jiǎo máodēng jūnshè zhīzhì ruòshānlínchuānzhīshí yòngzhī zàozhīshì guānzhīshǒu fēijūnsuǒ  

    gōngyuē  jiānglüèyān  suìwǎng chénérguānzhī chēngcóng 

    shūyuē  gōngshǐtáng  fēi qiěyány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