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沉沉淑气温,雨丝轻软坠云根。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天幕沉沉淑气温,雨丝轻软坠云根。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寂寞画楼和梦锁,依微芳树过人昏。堂虚座密珠帘下,试问淳于醉几樽。
寂寞画楼和梦锁,依微芳树过人昏。堂虚座密珠帘下,试问淳于醉几樽。

yùnziyuānxuéshìchūn--hán

tiānchénchénshūwēnqīngruǎnzhuìyúngēnkāichūnduōrùnrǎnjǐnhuāguāngjiànhén

huàlóumèngsuǒwēifāngshùguòrénhūntángzuòzhūliánxiàshìwènchúnzuìzūn

韩琦

韩琦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凉风吹月露¹,圆景²动清阴³
译文:秋夜中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
注释:王中丞:即王思远。齐武帝诏举士,竟陵王荐为吴郡丞,后拜御史中丞。《梁书》《南史》有传。¹月露:月光下的露滴。²圆景:指月亮。³清阴:清凉的树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蕙气¹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译文:带着兰蕙花香的风多情地投入怀抱,在这如此幽静美好的夜晚,听君抚琴尽兴。
注释:¹蕙气:香气。一作“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萧瑟¹满林听²,轻鸣响涧(jiàn)³
译文:琴音如秋风吹拂草木之音,传遍树林;又如涧水轻鸣,流淌着淙淙作响的清韵。
注释:¹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声音。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²满林听:是说树林里的鸟也为之感动,倾耳聆听。³响涧音:是说琴声犹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无为¹(dàn)容与²,蹉(cuō)(tuó)³江海心。
译文:这样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境界,千万不要耽误和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注释:¹无为:清静无为。²澹容与:指安逸闲适。澹,恬静。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³蹉跎:失时,虚度光阴。江海心:退隐之心。《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山谷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又,《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这首诗以清新俊美的笔调写出秋夜闻琴的感受,在品味琴曲情调中表现自己的失意之心。其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全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首联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惑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颔联由景及人、点明诗题。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蕙是香草,蕙风实即首句所谓凉风,此处不从触觉而从嗅觉感受着眼,故说“蕙风”。不说蕙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不仅把蕙风写得充满灵性与感情,仿佛知道诗人有听琴的雅兴,而多情地投入怀抱,而且写出了诗人那种愉悦感与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习惯,“蕙风入怀抱”正是“闻琴”的最佳环境气氛。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闻君此夜琴。”由于前三句已经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很有诱惑力,有未闻琴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因此这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以不写写之的效果。

  前四句在写景述事中流露出精神的超脱和心情的愉快,对这个美好夜晚由衷的高兴。同时,“凉风”“月露”“圆景”“清阴”都暗藏着一个“秋”字,秋季在诗人看来是个盛壮而易衰的季节,往往联系着时光飞逝、人生无成的感叹。所以后四句的情调由兴高采烈而转入萧瑟低沉。

  颈联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如一味着力刻画,反而难以尽致传神。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琴声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富有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由“林”“涧”又自然逗出下文。

  尾联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海的时间,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全诗境界可用一个“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是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富有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在写法上,此诗与中唐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多从实处见工者不同,纯从虚处传神,即着重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主观印象感受,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这种写法,往往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中似乎可以看到其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著. 古典文学名篇鉴赏[M]. 合肥:黄山书社, 2008:35-36.
2、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中[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980.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有客游濠(háo)¹,频酌(zhuó)淮河水。
译文:有个来到濠州游历的客人,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
注释: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宋金对峙的界河。¹濠梁:即濠州,今安徽凤阳县。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译文:据说江南的水多半带咸味,不如这里的水来得鲜又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春风吹绿波,郁郁¹中原气。
译文:春风吹皱绿波,使人感到一股中原特有旺盛的气息。
注释:¹郁郁:浓厚的香气,旺盛的气息。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莫向北岸汲(jí)¹,中有英雄²泪。
译文:请你不要舀取北岸的江水,那里边藏着多少英雄的眼泪。
注释:¹汲:打水。²英雄:指当时在淮北继续对金抗战的人民群众。

  此诗借对淮水的赞美来反衬作者对淮北沦陷地区恋念的感情,最后两句更写出作者对于当时活跃在淮河北岸的抗金军民的深切怀念,抒情细腻而深刻。全诗即景抒情,离意深沉,含蓄蕴藉,寄托了诗人的惆怅、悲愤和无限感慨。

  首联写客人游濠梁时的反常举动。濠梁在皖豫交界一带地方的淮河流域。游客到了此地,就像游子回到故乡;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对此水表现了无限的深情。

  颔联写频酌的原因。当时南宋国都在临安,地处国家东南沿海地区,海水是咸的,不少井水也带咸味,这是实写,诗中的“多咸”,其内涵决不仅如此。南宋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对金人妥协退让,纳币称臣,以求编安一隅,过其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多少有爱国思想的有识之士,对他们都极为痛恨和憎恶,以至对他们所盘据的美丽的西子湖畔也反感起来。连饮水也觉得味道不好。

  颈联则又进一步写出淮河水为什么会那样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这是从视觉上写淮河的美,更重要的是从淮河水里体味出了浓厚的中原民族精神。看到淮河水,就像看到了中原的大好河山;饮了淮河水,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尾联以告戒语气出之,写得极为沉痛。淮河作为界河,中流以北,便属于金国掌管。多少爱国的志士仁人,抗击金兵的英雄豪杰,他们为祖国被践踏,被分割而啼血落泪,东流的淮河水,里边搀入了许多中原父老的珠泪,完全不忍心汲取饮入腹中。

参考资料:
1、 田军等主编. 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1.12.第1045-1046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黯黯青山红日暮¹,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qǐ)²,向烟波路。使东愁,长安远,在何处³。几点渔灯小,迷近坞(wù)。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译文:青山渐渐被暮霭笼罩红日慢慢向西坠落,浩浩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地向东流去。天空中缕缕残霞就像有花纹的罗绮渐渐散开,回首望去浩淼的烟波掩映着漫漫路途。令人忧愁的是离京城越来越远逐渐模糊,愁云惨雾暮霭沉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处。几处闪烁不定的微弱的渔火,使人迷离恍惚不知船坞远近。一叶船帆渐渐低垂下来,停泊在前面的江浦。
注释:¹“黯黯”句:青山渐暗,红日西沉。²余霞散绮: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³“使东愁”三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长安不见使东愁”。⁴近坞:水边停船的地方。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¹。觉阮(ruǎn)途穷²,归心阻。断魂³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译文:默默地回想自己的一生,独自悔恨常常为追求功名所误。自己就像阮籍那样已到穷途末路,而归隐田园的情趣却常常受阻。遥望普照千里楚地的皎皎素月,此刻竟是这样令人伤感凄楚。怨恨那如泣如诉的竹枝歌啊,为何声声愁怨为谁痛苦。凄厉的猿啼悲哀的鸟鸣声,仿佛惊动了整个岛屿。昏暗的烛光下久久难以入眠,卧听着津渡边的声声更鼓。
注释:¹儒冠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挎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东往往潦倒一生。²阮途穷:晋东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苦而返。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³断魂: 因悲伤而神情恍惚。⁴平楚: 平远的树林。⁵竹枝歌:《乐府诗集》:“《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阮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东《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⁶津鼓: 渡头的更鼓。

  上阕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接着,前结四个短句是起处写景的继续和演化。从人的感情说,开始位立江滨,见青山、红日、大江,心胸为之开阔,有此壮美之景。后来,随着江水望去,“长安远,在何处“,不见长安,只见渔灯客帆,于是感到“愁”来。上阕处理景、情、意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安远”为中间枢纽,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远绮丽转为低小出寒,反映作者迷茫的心境,而通体不高“对江山”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阕一连四短句十六个字,倾吐出满怀衷肠,语凄清苦。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这样汪洋恣肆地抒怀,是上阕酝蓄、堆积的结果,当感情的阀门一下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悔儒冠误”,是一句十分悲愤感慨的话。“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感丈二十二韵》)。富家子弟养享处代,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杜诗言辞激愤,溢于纸面,政治生涯不顺利的晁补之,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普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放,表现出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换头后这四句是词人抑郁壅塞的感情的暴发。

  这首词写作者贬玉溪(信州)后,面对江山兴起的悲伧情怀。上阕以写景为主。有青山、红日、大江、余震的绮丽壮景,也有几点渔火、一片客帆的凄迷景色,略寓感情。词的艺术上的成功,着重在下阕,于一泻无余倾吐衷曲后,用多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事物,层层渲染,步步加深来抒发因贬谪而产生的伦然之情,从红日暮到红烛暗,到津鼓响,时间的跨度长,调动的景物多,但写来如春蚕吐丝,条条缕缕,清晰明白,使词人的悲伦之情如见。既曲折,又明快,用古人的话说大抵是:“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稼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皱水轩词筌》)。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12.第265-266页

shényǐn··biǎnduìjiāngshānzuò--cháozhī

ànànqīngshānhónghàohàojiāngdōngzhùxiásànxiàngyān使shǐrénchóuzhǎngānyuǎnzàichùdiǎndēngxiǎojìnpiànfānbàngqián

ànxiǎngpíngshēnghuǐguānjuéruǎnqióngguīxīnduànhúnyuèqiānshāngpíngchǔguàizhúzhīshēngshēngyuànwèishuíyuánniǎoshíjīngdǎo屿zhúànchéngmiántīngjīn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¹,愚不肯亲贤²,不祥莫大焉!
译文:富有的时候不肯好好读书,显贵的时候不能积下德业,错过了这富贵可为之时实在可惜。年少的时候不肯敬奉长辈,愚昧却又不肯亲近贤达的人,这是最不祥的预兆!
注释:¹事长:敬奉长辈。²亲贤:亲近贤达的人。
壁间得魏湘、毕平仲、张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
壁间得魏湘、毕平仲、张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
注释:芥(jiè)塘:在历阳,今安徽和县。
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青青麰(móu)¹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译文:大麦青青正要抽芒,入夜东风掀起衣裳。
注释:¹麰:大麦。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微径¹断桥寻古寺,短篱(lí)高树隔横塘²
译文:沿着小路,跨过断桥。寻找古寺,短篱边,高树下,门前横着池塘。
注释:微¹径:小路。²短篱高树隔横塘:隔着横塘已看见了在高树下有短篱围着的古寺。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开门未扫杨花¹雨,待晚²先烧柏(bǎi)子香。
译文:满地杨花未识迎宾礼节,殷勤寺主忙着煮茗焚香。
注释:¹杨花:即柳絮,絮状,白色,飘落时如雨雪。²待晚:将到晚上。柏()子香:柏子做成的香。
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底许¹暂忘行役²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译文:禅院清幽我已忘怀日间劳顿,清晨话别忽见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释:¹底许:几许,多少。²行役:这里指旅行。

  这首诗层次分明。首联写游佛祠的时间,这是春天一个黄昏。颔联写佛祠的外观,在断桥边的树林下,有短篱围着。颈联写进祠门后所见情景。尾联点出诗序所叙之意。这首诗虚实隐显,巧于安排,读来又浑然一气,毫不见雕琢之迹。

  全诗可分“寻宿”和“投宿”两部分。前四句写寻宿。诗人从麦田着笔,一则是借大麦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二则也暗示了自己在外求宿之由。当时诗人正“之官历阳石迹戍,日从事田野间”,以阅田为务,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这就和下文所说的“行役”暗相呼应,第二句写风势之大,此处的“晚”不是指日暮时分,当作晚春、暮春解,否则,与下文写天日的“待晚”,就不能契合了。贺铸此诗,正作于暮春三月间。欧阳修《蝶恋花》词“雨横风狂三月暮”,亦以“狂”字形容三月时的风势。诗人既已阅田事毕,风尘仆仆,故欲求一块清静地方栖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寺”之行。

  诗人写“寻寺”的过程仅用了两个画面。前一个画面是“微径断桥”,以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和断折不通的桥梁,把人们引进一个僻静冷落、略带荒凉感的幽深境界。环境之荒芜深僻,羁旅之寂寞疲困,尽在不语之中。正当道路不明、方向莫辨之际,前面却现出一个“短篱高树”的处所来:那池塘对面,竹篱丛中的院落,便是佛祠的所在地了。两个画面不但表现了空间的移动,而且连行人在征途中的心理变化也依稀可辨。前一句用一“微”一“断”,突出了主人公置身于人烟稀少的陌生地域中,那种惘然若失空无所依的意绪;后一句用一“短”一“高”,暗示了错落有致的人工布置和安排,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短篱”非粉垣高墙,仍带山野风味;而“隔横塘”则又可见泉石萦回之势。

  诗的后四句写“投宿”。诗人按入寺过程写来,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见满地堆积着飘落的杨花;次写走进祠殿:看寺僧点燃夜香;末写转至殿后的长廊,意外地发现了故人的题字。落花未扫,寺僧燃香,处处透出寺院所特有的清幽意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写投宿的过程中,还有人物的活动,除了行人之外,就是迎客的寺僧。诗中说“开门”,也就是是推门而入,其间已含宾主间一呼一应的意思在内。于是紧接着的“未扫”、“先烧”,就不止是写来客的所见,而实在是暗写主人殷勤待客的情意。寺僧原不料会有不速之客来到这幽僻的所在,因未及洒扫庭院而深致歉意;为了便于来客早些安息,故天色未晚就焚香净室。主人待客的殷殷情意,于此跃然纸上。在寂寞与困顿之中,诗人意外地得到温暖,但更意外的,是诗人还在这里发现了老朋友的题字,更令他感到欣慰。诗人的感情于此达到高潮。《庄子·徐无鬼》说:“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趁然而喜矣。又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见到故人题字,如亲身与其会面。于是旅途的风尘、仕途的失意,此刻都消融了。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32-633

宿jiètáng

zhù sòngdài 

jiānwèixiāng píngzhòng zhāngshìzōnghuísuǒliú jiērén 

qīngqīngmóumàichōumáng hàodàngdōngfēngwǎngèngkuáng 
wēijìngduànqiáoxún duǎngāoshùhéngtáng 
kāiménwèisǎoyánghuā dàiwǎnxiānshāobǎixiāng 
zànwàngxíngjuàn rénmǎnchángl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