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天无色,輴车下禁宸。悲风随去仗,哀泪裛行尘。
此日天无色,輴车下禁宸。悲风随去仗,哀泪裛行尘。
一闭皇堂夜,长閒御寝春。守陵来有几,萧索庆宁人。
一闭皇堂夜,长閒御寝春。守陵来有几,萧索庆宁人。

yīngzōnghuángwǎnsānshǒuèr--hán

tiānchūnchēxiàjìnchénbēifēngsuízhàngāilèixíngchén

huángtángzhǎngxiánqǐnchūnshǒulíngláiyǒuxiāosuǒqìngníngrén

韩琦

韩琦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丙辰¹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译文:宋宁宗庆元二年,计划从无锡回杭州,作此词已寄我的心意。
注释:鬲溪梅令:又名《高溪梅令》。姜夔自度曲,官调。此调调名由来不虞,姜夔对此调无相关附注。双调,四十八字,用平韵。¹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好花¹不与殢(tì)香人²,浪粼(lín)³。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diàn)何处寻。
译文:梅花不让我这个惜花的人尽兴观赏。微风吹起的细细波浪又把我送走了。只怕去到那边春天已经过去,枝头上绿叶成阴,那长钿般的娇艳春花再也见不到了。
注释:¹好花:指梅花。 ²殢香人:指为花香所陶醉的人,惜花的人。殢,困倦。³粼粼:波浪细吹貌。⁴玉钿:用 珠玉制成的花朵形状的首饰,这里代指娇艳的春花。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木兰双桨¹梦中云,小横陈。漫²向孤山山下觅(mì)盈盈³,翠禽(qín)啼一春。
译文:华美的船桨轻轻划着,一条小小的云带横曳着,出现在我的梦中。仿佛我已经到达孤山山下,正在四处寻找那盈盈的花朵。可是,只看到一只绿色羽毛的小鸟在春色里哀怨地啼叫着。
注释:¹木兰双桨:指华美的船桨。²漫:空。 ³盈盈:指仪表美好的女子。⁴翠禽:绿色羽毛的鸟。

  这首词上片写惜花,花不等待;下片写寻花,花无踪影,曲折委宛地寄托了作者借花怀人的情思。全词人花交替,幻象迭出;句句押韵,清脆悦耳。

  词人对于恋情词,或多依红偎翠的狎挚描写,或多秦楼楚馆的声色描写。白石词则不然,有的只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抒情,给人一种可爱慕不可亵渎的高雅感觉。这是因为白石本人用情专一,他除了在词中提到合肥情侣外,没有提过他人。白石《鬲溪梅令》,正是怀人之词。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起笔运用提空描写,空中传恨。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深情。殢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共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浪粼粼。”词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想象之中,遂觉此梅花所傍之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正是盈盈一水,隔断万古柔情。此即调名“鬲溪梅”之意。《诗·汉广》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古诗十九首》亦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千古诗人,精诚所至,想象竟同一神理。“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想望好花,在水一方。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阴,好花已无迹可寻。杜牧《叹花》诗云:“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词化用其语意,又不露痕迹,正是白石词的妙处。又恐二字,更道出年年伤春伤别的无限伤感。玉钿本为女子之首饰,此转喻梅花之芳姿。“玉钿何处寻”一句又暗用周邦彦“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之意(《夜飞鹊》)。此词本以好花象征美人,此则用首饰象喻好花,喻中有喻,而出入无间,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尤妙者,由玉钿之一女性意象,遂幻出过片之美人形象,真是奇之又奇。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全幅词境本来全是想象,过片二句,则是想象中之想象,可谓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梦寐中,词人忽与久违之美人重逢,共荡扁舟于波心,恍若遨游于云表。木兰双桨,语出《楚辞。湘君》:“桂櫂兮兰枻,”衬托美人之美。“小横陈”三字,为连绵句,描绘出美人斜倚舟中之“横陈”二字,让人想起“玉体横陈”等粗俗艳冶之事,但白石词以“清空”为本色,且“不唯清空,又具骚雅”(张炎《词源》),这等字面原不易见。细体味之,始知此是词人之险笔是词人精心策划的“阴谋”。大概非此二字,不足以写出美人之奇艳,不足以尽传心中之美感。状以小字,愈见化艳冶为美好。碧浪粼粼,“兰棹兮桂桨”,与美人荡舟天外,天光云影,物我皆忘,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实为词人平生梦寐追求所幻出的具备理想神采之意境。然而,梦有梦后人醒,云有风流云散。结笔二句,已从梦幻跌回想象中之现境。“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梦醒云散,如花美人无法寻觅,即好花亦亦不可得。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从过片至结笔,词境情节呈大幅度跳跃,裁云缝月之妙,在盈盈二字。《古诗十九首》云:“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本为美人之形容,此又借美人转喻好花之芳姿,一语双关,美人之形象又幻化为想象中之好花。句首下一漫字,写尽好花亦不可求之失落感。惜花人空向孤山山下寻觅好花,而好花终不可得,整个春天,唯闻翠禽对鸣而已。孤山,本指杭州西湖之孤山。多梅花,昔为梅妻鹤子之林逋隐居之处。词中之孤山,借为好花之地之代语而已。空向好花之地寻觅好花,意味着惜花人纵然重归故地,也已是花落人空,唯有绿叶成阴,鲛销泪痕了。一春二字结穴,用凄美之字面,象征时间之绵延,写出词凄艳哀绝的爱情悲剧,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结句暗用一则神异传说。《龙城录》云:赵师雄,睢阳人,(隋)开皇中过罗浮山,天寒日暮,见林间有酒肆,旁有茅舍,一美人淡妆靓逸,素服出迎,相与扣酒家门共饮,不觉醉卧。即觉,乃在大梅树下,有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而已。结笔暗用这一故事,愈增全幅词境如梦如幻的朦胧美感。

  此词艺术造诣确有独到之处。论意境乃如梦如幻,梦中有梦,幻中有幻。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此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中美人,乃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是第二境界。第一境界实为词人平生遭际之写照,第二境界则为其平生理想之象征。营造出如此奇幻之意境,真是匪夷所思。论意脉则如裁云缝月,无迹可求。上片以玉钿喻好花,遂幻出如花之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为好花。故过片梦境之呈现,真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玲珑剔透,不可凑泊。论声韵则如敲金戛玉,极为美听。全词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真文等韵,诵之如闻笙簧。句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阴、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为叠字,尤增音节之美。这是因为姜夔不仅精于填词,亦妙解音律,以音乐人的身份写词,自是千锤百炼,刻意求工了。杨万里曾激赏姜夔之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见《直斋书录解题》引),可以移评此词。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姜夔诗词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5.
2、 王克俭主编. 姜夔诗词选[M].海口: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22-24.
3、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 ,1278-1280.

méilìng ·bǐngchéndōngguīzuò

jiāngkuí sòngdài 

bǐngchéndōng guī zuò 

hǎohuāxiāngrén lànglínlín yòukǒngchūnfēngguī绿chéngyīn tiánchùxún 
lánshuāngjiǎngmèngzhōngyún xiǎohéngchén mànxiàngshānshānxiàyíngyíng cuìqínchūn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早觅(mì)¹为龙去,江湖莫漫²游。
译文:早日寻求化身成龙离去,江河湖海中切莫随意逗留。
注释:¹觅:寻求。²漫:随意,随便。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须知香饵¹下,触口是铦(xiān)²
译文:要知诱人的香饵之下,张口就是锋利的钓钩。
注释:¹香饵:诱饵。²铦钩:锋利的钓钩。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中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诗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须承而下。“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也都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担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动而巧妙。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这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意。这首《放鱼》寄意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这一寻常事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际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濬《说诗札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语,乃为上乘也。”此诗可谓得其旨。

参考资料:
1、 崔钟雷.唐诗三百首.吉林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版:第134页

fàng

qún tángdài 

zǎowéilóng jiāngmànyóu 
zhīxiāngěrxià chùkǒushìxiāngōu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彼何人¹²?其心孔³。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我只知道他的心肠太阴险。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迈进我家的门槛?请问这小哥你是谁的跟班?原来他是唯暴公马首是瞻。
注释:¹何人:什么人,不知其姓名。²斯:语助词。³孔:甚,很。⁴艰:此指用心险恶难测。⁵梁:拦水捕鱼的坝堰。⁶伊:其。⁷从:跟随。⁸暴:粗暴、暴虐。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不人¹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yàn)²我?始者不如³今,云不我可
译文:你们主仆二人相跟一路行,到底谁是这场灾难的祸根?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走进我家来慰问?当初惺惺相惜浑然不如今,今已分道扬镳你我不同心。
注释:¹不人:主人公与“彼”人。²唁:慰问。³如:像。⁴可:通“哿(gě)”,嘉、好。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¹?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为什么悄悄来我的院庭?我明明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却实实没见到的他的踪影。难道他走在人前就不愧疚,在天命面前就不诚惶诚恐?
注释:¹陈:堂下至门的路。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zhǐ)¹²我心。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好像那飘忽不定的疾风。他为什么不从北方刮过来?他为什么不是南方来的风?他为什么跑到我的鱼梁坝?他的不轨搅扰得我心不宁!
注释:¹祇:病,或曰安也。²搅:搅乱。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之安行,亦不遑(huáng)¹²。尔之亟(jí)³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xū)
译文:你不急不躁安安稳稳前行,也从未停下脚步片刻安闲。你马不停蹄急匆匆地赶路,润滑一下车毂都没有时间。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为何这样难让我望眼欲穿?
注释:¹遑:空闲。²舍:止息。³亟:急。⁴脂:以油脂涂车;或曰通“支”,以轫木支车轮使止住。⁵壹:同“一”。⁶盱:忧、病,或曰望也。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尔还而入,我心易¹也。还而不入,否²难知也。壹者之来,俾(bǐ)³我祇也。
译文:如果你返回来进入我的门,我悬着的心才会尽快平静。如果你返回来不进我的门,我心情败坏难知何去何从。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唯如此才会使我心绪安宁。
注释:¹易:悦。²否:不。³俾:使。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伯氏¹吹埙(xūn)²,仲³氏吹篪(chí)。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zǔ)尔斯。
译文:想当初老兄你悠悠吹陶埙,愚弟我为你伴和声吹竹箎。我和你在一起犹如绳相串,不料你却和我全然不相知!如今我贡献犬豕鸡三牲物,一片冰心可表我对你盟誓!
注释:¹伯氏:兄。²埙:古陶制吹奏乐器,卵形中空,有吹孔。³仲:弟。⁴篪:古竹制乐器,如笛,有八孔。⁵及:与。贯:为绳贯串之物。⁶谅:诚。⁷知:交好、相契。⁸三物:猪、犬、鸡。⁹诅:盟诅。古时订盟,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违背,令神明降祸。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为鬼为蜮(yù)¹,则不可得。有靦(tiǎn)²面目,视³人罔(wǎng)。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译文:如果你是鬼或是个狐狸精,那么咱们此生不可再相见。现你靦着脸有鼻子也有眼,给人印象却在反复无常间。我今用心写成这首妙歌曲,以慰我心不用再反侧展转。
注释:¹蜮:传说中一种水中动物,能在水中含沙射人影,又名射影。²靦:露面见人之状。³视:示。⁴罔极:没有准则,指其心多变难测。⁵好歌:善良、交好的歌。⁶极:尽。⁷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此诗塑造了一位地位虽有不同,但命运却与《卫风·氓》之主人公相似的可怜弃妇形象。她当初也许曾有过海誓山盟、夫妇相爱的短暂幸福。但随着秋来春往、珠黄色衰,“其心孔艰”(心思难测正如“氓”之“不三其德”、其心“罔极”)的丈夫,待她便“始者不如今”,粗暴取代了温柔,热恋化作了冷漠。丈夫回到家中,想到的只是上河梁去取鱼虾享用,而对操劳在室的妻子,则连“入”房中慰问一下的兴致都没有。他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大抵早已有了“外遇”罢)。说他事忙吧,他却能在庭中慢条斯理地油他的车;说他没事吧,却连“遑舍”(止息的闲暇)一夜的功夫都没有。好容易盼得他回来一次,却只给妻子留下暴虐相待的伤痛。想到命运之绳曾将自己和丈夫贯串在一起(“及尔如贯”),相互间理应亲如“埙”、“篪”相和的“伯”、“仲”(古时常以兄弟相亲喻夫妻相谐);而今,丈夫竟连起码的夫妇之礼都不顾了,不能不激得女主人公悲愤难平。在长夜焦灼的“反侧”之中,她终于发出了愤切的诅咒:“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你真正是枉然生了一张人脸,心思的险恶莫测,简直胜过鬼蜮呵!

  从诗之结语“作此好歌(因为歌意涉及男女之情,故称),以极反侧”看,此歌作于女主人公长夜难眠的“反侧”之际。诗虽也带有相当的叙事成分,但脉络并不清晰。在充满疑云的反覆诘问中,展出“彼”人的飘忽身影,又穿插进回忆中的种种生活片断,使全诗的结构显得似断非断、散乱飘忽。如果要找一个适当的词汇来说明此诗的表现特点,那就是两个字——“梦幻”。而这,大抵正与女主人公作歌时的“反侧”难眠状况有关。从诗中透露的消息可知,那位薄情丈夫对女主人公的冷遇,无疑已天长日久。每当她望眼欲穿盼其归来时,丈夫却总是迟迟不归;就是归来,也行迹诡秘、形同飘风,出没于庭院、鱼粱之际,只顾着自身的享受,极少有入房与妻子叙叙的诚意。一对往日的燕尔夫妻,竟变得如同陌路之人。这些景象,当然会深深烙在女主人公脑际而难以抹去。因此,当她辗转反侧之际、神思恍惚之中,往事今情便可能全化作散乱的片断,梦幻般地涌现在眼前。此诗正适应了这一特定背景,采用叠章和问句、跳荡不定和迅速转换的意象,表现了女主人公似忆似梦间的疑惑与惊诧、痛愤和哀伤。进入女主人公梦思中的对象,明明是她丈夫,她却似乎不认识他,开篇即以“彼何人斯”相询,正绝妙地传达了这种神思恍惚中的迷乱之感。后文的“胡逝我梁,不入唁我”、“我闻其声,不见其身”,更以扑朔迷离之辞,表现了唯有幻梦才带有的视听和思虑特点。女主人公刚想细细审视,幻境却又一变,车影、语声竟化作一团“飘风”,忽东忽西地卷向鱼梁去了;但转眼间,她又似乎看到,丈夫分明还在庭中,正如往日那样悠然自得地“脂车”呢。梦境的飘忽变幻,伴随着女主人公神思恍惚间的疑惑、惊惧、失望和愤懑,一起化作诗行涌现,便产生了这首奇妙、独特的弃妇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20-424

rén

míng xiānqín 

rén xīnkǒngjiān shìliáng mén shuíyúncóng wéibàozhīyún 

èrréncóngxíng shuíwéihuò shìliáng yàn shǐzhějīn yún 

rén shìchén wénshēng jiànshēn kuìrén wèitiān 

rén wéipiāofēng běi nán shìliáng zhǐjiǎoxīn 

ěrzhīānxíng huángshè ěrzhīxíng huángzhīěrchē zhězhīlái yún 

ěrhuánér xīn huánér fǒunánzhī zhězhīlái zhǐ 

shìchuīxūn zhòngshìchuīchí ěrguàn liàngzhī chūsān ěr 

wéiguǐwéi  yǒumiǎnmiàn shìrénwǎng zuòhǎo fǎn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槐阴添绿。雨馀(yú)花落,酒病¹相续。闲寻双杏凝伫(zhù)²,池塘暖、鸳续³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凝目
译文:槐树新添了绿色。被雨淋落的花瓣洒落了一地,因过度饮酒而生病,生活几乎都在醉与病之间徘徊。闲时出外散心,寻见一对杏树,我驻足凝望,温暖的池塘里,鸳续成双成对。不忍看下去,怀着愁苦之情离去,回内室小睡,但因心事辗转难以入眠。虽有好梦,但醒来一切都成虚空,窗帐围掩着绣有花饰的卧榻,空荡荡卧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作“雨淋铃”,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常用入声韵。¹酒病:犹病酒。因饮酒过量而生病。²凝伫:凝望伫立、停滞不动。³鸳续:在中国文学中多象征夫妻和睦、相亲相爱,以及爱情坚贞不移。⁴金花: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⁵坐:卧榻。⁶凝目:注目、凝视。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¹。蔷薇花²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³,应是香肌(jī),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译文:以前二人在一起时,一边移红烛,一边共赏。面向花丛,一杯接一杯地饮酒,记得往日在蔷薇花丛中,恋人她以绣有凤国的衣带要自己题写诗词。分别后,恋人终日精神不振,本来是丰盈的肌体,却因相思而日渐消瘦,只瘦得罗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难以寻找堂前的燕子,去传达这份感情,为什么现在进入华丽的殿堂住宿。
注释:¹促:速。²蔷薇花:泛指蔷薇科,多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³厌厌:犹恹恹,精神不振貌。⁴罗幅:罗裙的分幅。罗:古丝织物名,此指罗制的衣裙。⁵甚:为什么、怎么。⁶华堂:华丽的殿堂。

  上片写词人与恋人分开后的现状。“槐阴添绿”揭示了时间,“添”为新添,即槐树新添绿色,所以此时应为春季。与后文“正春睡难足”所揭示的时令相符。“雨馀花落”描绘了一幅冷凄之景:被雨淋落的花瓣洒落一地,雨后天地气氛冷冷清清。此句为下文奠定了凄凉的基调,“酒病相续”,词人因消愁而饮酒,因饮酒而生病,所以“相续”。与恋人分别后词人生活是如此地痛苦不堪,终日只能借酒消愁,又因饮酒过度而生病,生活几乎都在醉与病之间徘徊。闲时出外散心,寻见一对杏树,这对杏树仿佛象征着一对相爱的恋人,词人因此驻足凝望。他看到的是:“池塘暖、鸳续浴。”温暖的池塘里,一对鸳续在里面畅游,鸳续成双成对、恩恩爱爱的场景,一方面令词人羡慕,一方面又勾起他的烦心往事。此情此景使其不忍再看下去,只得怀着愁苦心情离去,回内室小睡。但因心事终难排解,所以“正春睡难足”,辗转难以入眠。虽有好梦,梦到与恋人相会,但醒来一切随梦而去,无一物真实可感可触,梦中一切都成虚空,使人不禁感叹万千,帘帐围掩着绣有花饰的卧榻,空荡荡的卧榻上只留下词人的凝目沉思。

  下片写词人在“金华坐”内的沉思,他回想过去,感叹现在。“当时共赏移红烛”,以前二人在一起时一边“移红烛”一边“共赏”。“共赏”在此处省去了宾语,所以“共赏”的对象可以更多更丰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向花间、小饮杯盘促”,此为二人恩爱的又一场景,面向花丛,一杯接一杯地饮酒,一杯接一杯的豪饮表现了词人愉悦的心情。“蔷薇花下曾记”是“曾记蔷薇花下”的倒装。记得往日在蔷薇花丛中,恋人以绣有凤凰的衣带要词人题写诗词。“别后厌厌”,分别后,恋人亦终日精神不振,与后文“应是香肌,瘦减罗幅”相呼应。本来是丰盈的肌体,却因相思而日渐消瘦,只瘦得罗裙要裁减了才能合身。最后一句“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看似埋怨燕子,实则是词人心中烦恼的一种发泄。燕子并不懂人情,“不肯传情”也是常情,只是因为词人相思的苦恼无处发泄,便将一股怨气转嫁到燕子身上而已,颇有指桑骂槐的意味。

  全词委婉含蓄,“雨馀花落,酒病相续”与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感情氛围有相似之处。虽依旧是儿女柔情,却又与柳永的依依惜别不同,而是追忆旧时旧伴的欢愉时光,蔷薇花下,燕子堂前,如今终究难寻,只余下无限惆怅,与唐玄宗如出一辙。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2011:347

línlíng··huáiyīntiān绿--cháoduān

huáiyīntiān绿huāluòjiǔbìngxiāngxiánxúnshuāngxìngníngzhùchítángnuǎnyuānyāngquèxiàngchuāngzhòuzhèngchūnshuìnántànhǎomèngpíngzhàngyǎnjīnhuāzuòníng

dāngshígòngshǎnghóngzhúxiànghuājiānxiǎoyǐnbēipánqiángwēihuāxiàcéngshuāngfèngdàisuǒshībiéhòuyànyànyīngshìxiāngshòujiǎnluówènyànzikěnchuánqíngshénhuátáng宿

《山海经》曰: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冯夷都焉。《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礼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矣。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迳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达宫也。
《山海经》曰¹: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渊,惟²冯夷³。《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yū)、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¹⁰,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¹¹(guī)¹²¹³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¹⁴、璇(xuán)¹⁵、烛银、金膏¹⁶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¹⁷以西迈¹⁸矣。粤在伏羲(xī),受《龙马图》于河,八卦¹⁹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²⁰,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²¹²²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²³、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²⁴于海,迳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²⁵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记》²⁶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²⁷,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nòu)达宫也。
译文:《山海经》说:南面就是从极渊,又叫中极渊,深三百仞,只有水神冯夷居住在那里。《括地图》说:冯夷经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着出行。黄河水又从阳纡山、陵门山流出,注入冯逸山中。《穆天子传》说:天子西征,到阳纡山,这是河伯冯夷居住的地方,冯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河伯才给天子打开图册典籍,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这些都是《河图》中所记载的。河伯以礼相待,等穆王看完图后,才引导他向西行进。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龙马图》就是八卦。所以《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后来尧在河边筑坛,接受《龙图》,写了《握河记》。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过《龙图》。李尤《盟津铭》:浩浩荡荡的大河之水,终于流入大海汇成巨浪;它从中原经过,就是河伯献上《龙图》的地方。《淮南子》说:从前大禹治洪水,在阳纡祭祀祈祷,就是在这个地方。高诱以为阳纡就是秦薮,是不对的。释氏《西域记》说:阿耨达太山,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台观阁非常宏大。这山就是昆仑山。《穆天子传》说:天子登上昆仑山,参观黄帝之宫,为雷神丰隆墓葬封土。丰隆就是雷公。黄帝宫就是阿耨达宫。
注释:¹《山海经》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²惟:同“唯”,只有。³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⁴都:居住。⁵焉:在那里。⁶恒:常,经常。⁷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名。⁸冯逸之山:山名,不详。⁹河伯冯夷:河伯、冯夷是同一个人,指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冯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赐予他的封号。¹⁰都居:居住。¹¹沉:古代祭川泽叫沉,因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¹²珪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¹³礼:行祭礼。¹⁴玉果: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¹⁵璇珠:美玉珠。¹⁶金膏:传说道教中的仙药。¹⁷导:引导。¹⁸西迈:向西行进。¹⁹八卦:《周易》中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ɡèn)、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²⁰阶:基础,阶梯。²¹尧:传说中古帝陶唐氏之号。²²坛:筑坛祭祀。²³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在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故称虞舜。²⁴朝宗:本来是指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周礼·春宫·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后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²⁵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曾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有“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²⁶释氏《西域记》:书名,不详。杨守敬认为是晋释道安的《西域志》。²⁷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