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绝编经获麟,廷臣推汝老成人。宦游独怪乌衣晚,吏隐何妨青绶新。
读易绝编经获麟,廷臣推汝老成人。宦游独怪乌衣晚,吏隐何妨青绶新。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高斋有胜宣城处,三十六峰为近邻。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高斋有胜宣城处,三十六峰为近邻。

sòngwángzhōu--liúbān

juébiānjīnghuòlíntíngchéntuīlǎochéngrénhuànyóuguàiwǎnyǐnfángqīngshòuxīn

fēngxuéyīngzhǎngxiàotāngquánníngwèijiānxīngāozhāiyǒushèngxuānchéngchùsānshíliùfēngwèijìnlín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9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玉壶冰莹(yíng)兽炉¹灰。人起绣帘开。春丛²一夜,六花³开尽,不待剪刀催。
译文:玉壶里结了一层光亮透明的寒冰,兽形香炉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烬。打开绣帘,眺望窗外,才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雪,将树木花丛点缀得晶莹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¹兽炉:铸成兽形的香炉。²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³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⁴剪刀:喻春风。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洛阳城阙(què)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ān)¹沾袖,归路似章街²
译文:洛阳的城阙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楼台,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拂过马鞍,沾上衣袖,约完会的人感觉这回家的路恰似章台街呢。
注释:¹拂鞍:拂过马鞍。²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玉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只见雪花纷纷扬扬,不待开刀裁开,树上仿佛开满了洁白的六出花朵。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开刀”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大雪纷飞的样子,形象生动。

  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首先从室外着笔。洛阳城中,城阙高耸,楼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末句笔锋一转,说行人骑马过街的情形仿佛似走马章台街。章台街为冶游场所,这似乎在点明雪中行人的身份——冶游之人。

  词作上下两片分别从闺中人和冶游者的角度写雪景,看似无联系,但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如此,则词中吟雪之时则包含闺怨之意。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2-13页

shǎoniányóu··bīngyíngshòuhuī--ōuyángxiū

bīngyíngshòuhuīrénxiùliánkāichūncóngliùhuākāijǐndàijiǎndāocuī

luòyángchéngquēzhōngtiāngāoxiàbiànlóutáiluànfēngqīngānzhānxiùguīshìzhāngjiē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西蜀樱(yīng)桃也自红¹,野人²相赠满筠(yún)³
译文: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
注释:朱樱:红樱桃。¹也自红:意思是说与京都的一般红。²野人:指平民百姓。³筠笼:竹篮。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数回细写¹²仍破,万颗匀圆³讶许同
译文:熟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樱桃竟然如此圆得匀称而相同。
注释:¹细写:轻轻倾倒。²愁:恐怕,担心。³万颗匀圆:指上万颗樱桃不大不小,均匀圆润。⁴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忆昨赐沾¹门下省²,退朝擎(qíng)出大明宫³
译文: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
注释:¹沾:接受恩泽。²门下省:官署名。肃宗至德年间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³大明宫:唐宫殿名,君臣在此上朝。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金盘玉箸(zhù)¹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²
译文:唉!金盘玉箸早已相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天涯如同转蓬。
注释:¹玉箸:华丽的筷子。²转蓬:蓬草遇风拨根而旋转,喻身世之飘零。

  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满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满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

  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

  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满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 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 “ 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rénsòngzhūyīng--

西shǔyīngtáohóngrénxiāngzèngmǎnyúnlóng

shùhuíxiěchóuréngwànyúnyuántóng

zuózhānménxiàshěng退tuìcháoqíngchūmínggōng

jīnpánzhùxiāochángxīnrènzhuǎnpéng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一轮飞镜¹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líng)²,洗秋空银汉³无山,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suō)。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yān),不醉如何?
译文: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注释: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¹飞镜:比喻中秋之月。²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³银汉:天河。⁴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⁵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⁶嫦娥:传说中月官里的仙女。⁷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这首散曲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凡此皆别具一格。

  首句“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和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的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的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山,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山浪般的星光。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嫦娥是明月的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但他可以亲身体验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这种现世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总体来说,《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16-417.

zhéguìlìng ·zhōngqiū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lúnfēijìngshuí zhàochèqiánkūn yìntòushān línglíng qiūkōngyínhàn chángqīngguānggèngduō jìnàiguìyǐngsuō lǎogāo wèiwènchángé liángyānyān zuì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华灯¹照宴敞²豪门³,娇女严妆侍玉樽(zūn)
译文: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侍女也只得装束端整,替阔佬们去递菜传杯。
注释:¹华灯:古代雕刻的有文彩的灯。这里指华贵的灯。²敞:敞开。³豪门:富豪人家的大门,此处代富豪人家的宅第。俗语有“豪门大户”。⁴娇女:这里指娇弱的少女。⁵严妆:端整的装扮。⁶玉樽:玉杯,指豪华的酒席。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忽忆情亲¹焦土²下,佯(yáng)³看罗袜掩啼痕。
译文:侍女想起焦土下的亲人,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赶忙擦拭去啼哭泪痕。
注释:¹情亲:指亲人。²焦土: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³佯:假装。这里是丝袜的意思。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这里的“华灯”“玉樽”既是写实,更是用以烘衬“豪门”的穷奢极欲铺排张扬的生活。“娇女”,说明少女处于一种被压迫无力抵抗的地位。两句对衬:一面是奢侈荒淫,一面是生活所迫;一面是酒食喧腾,一面是强为欢乐。两句写了同一场景,而人的苦乐迥异,这正是身份背景对立的表现,也是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这两句全是写“侍玉樽”的“娇女”。面对着这伙酒气熏熏的富豪们,少女忽然想到了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天地”里的亲人。她流下了眼泪,但是这眼泪却不敢也不愿让人看见,一个“掩”字,语重千钧,深刻地反映出这位孤苦无依少女的处境,凝聚着作者鲁迅深厚的同情。“佯看”,见出少女的聪明智慧,更见出少女的不得已;“强颜欢笑”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这首诗作者在“尺幅”之大的画面上,绘出了当时生动的阶级压迫情景,囊括了彼时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现实”世界。当时的旧中国,一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吃人者”的荒淫与奢侈;一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的“被吃者”的痛苦与呻吟。诗的思想内涵是既广袤而又深刻。

  在艺术上作者采取了“以小见大”“以点代面”的写法,由于作者深知七言绝句的“局限”性,所以他一面选取了豪门盛宴这一场景,一面却以“娇女侍樽”作为中心出现在“画面”上。表面看来,前者是“主”,后者是“宾”,但实际恰恰相反,诗的主题中心在“娇女”(她代表着一个阶级,一个“世界”),而“华灯照宴”那喧腾气氛,不过是用来衬托这一中心人物,反衬她的可亲可敬,以及值得同情。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98-199页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译文: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¹高。
译文:我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注释:¹钓船:渔船。

  历来写山雨的诗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本诗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论者称为“纯乎天籁”。

  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人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一夜”写其持续时间之久,“怒号”言其发出响声之大,让人于冥冥之中去想像山中夜雨的情状。

  后两句脉断意连,巧妙地运用“水涨船高”的生活体验,以只觉船高的亲身感受,来反跌出不知溪涨的视觉不足。究其本意,原不是不知“溪水长”,只是为了要强调“钓船高”的特殊感觉,才故意先说不知,然后才让“只觉”来表达不知之知。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小诗颇可玩味的还有“钓船”两字。中国古代文人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车马喧闹的世俗,常浪迹江湖,隐居山林,寻找一种樵唱渔歌式的生活情趣。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他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由此二字,人们可以想见他白天垂钓于山溪、夜间泊眠于钓船的旷放。如果将此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由此可知,此诗的好处除了它不加雕饰的“纯乎天籁”之外,还在于意境超然、韵味悠长,表现出明人追慕唐诗的一种明显意向。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