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堕河汉,烈风振南箕。秋阴变萧爽,重此田野期。
骤雨堕河汉,烈风振南箕。秋阴变萧爽,重此田野期。
森木蔽严籞,交流会清池。幽鹭起丰草,鸣蝉嘒乔枝。
森木蔽严籞,交流会清池。幽鹭起丰草,鸣蝉嘒乔枝。
客车忽已远,樽酒难重持。谁令语言适,深作别后思。
客车忽已远,樽酒难重持。谁令语言适,深作别后思。
夕霁归马轻,叩户仙真祠。羽人披衣笑,官殿凉参差。
夕霁归马轻,叩户仙真祠。羽人披衣笑,官殿凉参差。
黄鹄自飞来,青竹方可骑。相从岂无术,望君隔前陂。
黄鹄自飞来,青竹方可骑。相从岂无术,望君隔前陂。

sòngxièchéngnánháiyóuguānxiè--liúbān

zhòuduòhànlièfēngzhènnánqiūyīnbiànxiāoshuǎngzhòngtián

sēnyánjiāoliúhuìqīngchíyōufēngcǎomíngchánhuìqiáozhī

chēyuǎnzūnjiǔnánzhòngchíshuílìngyánshìshēnzuòbiéhòu

guīqīngkòuxiānzhēnrénxiàoguān殿diànliángcānchà

huángfēiláiqīngzhúfāngxiāngcóngshùwàngjūnqiánbēi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9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帘不卷,细雨熟樱桃。数点霁霞天又晓,一痕凉月酒初消。风紧絮花高。
帘不卷,细雨熟樱桃。数点霁(jì)霞天又晓¹,一痕凉月酒初消。风紧²絮花³高。
译文:窗帘不卷,窗外细雨淋洒着已经成熟的樱桃。雨后黄昏,晴朗的天空中出现的几片云霞,酒意退去,已是一弯清凉的月牙挂在天边。风吹得急,杨柳花絮高高地飘起。
注释:¹数点霁霞天又晓:雨后清晨晴朗的天空中出现的几片云霞。²风紧:形容风的猛烈。³絮花:柳絮。
萧闲处,磨尽少年豪。昨梦醉来骑白鹿,满湖春水段家桥。濯发听吹箫。
萧闲¹处,磨尽少年豪。昨梦醉酒骑白鹿²,满湖春水段家桥³。濯(zhuó)发听吹箫。
译文:这萧瑟清闲之地,磨尽了我少年时的豪气。昨夜酒醉后梦见骑着白鹿,看到段家桥边春水溢满西湖。梦中好逍遥,我一边洗头发一边听吹箫。
注释:¹萧闲:闲散,清闲。²骑白鹿:游仙赏玩。白鹿,白色的鹿,古人常以白鹿为祥瑞的象征。³段家桥:即断桥,在杭州西湖边。⁴濯:洗去污垢。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昔皖(wǎn)¹有一农妇,于²河边拾薪(xīn)³,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wù)微。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bān)斑,疑其受创微。妇奉¹⁰之归,治¹¹之旬日¹²,创¹³愈。临去¹⁴,频频颔(hàn)¹⁵之,似谢。月余,有鹜¹⁶数十来农妇园中栖(qī),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¹⁷之,即孵,得雏(chú)¹⁸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¹⁹²⁰鹜之报微。
译文: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伤口慢慢愈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注释:¹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²于:在。³薪:柴火。⁴熟视:仔细看。熟:仔细。⁵乃:是。⁶鹜:野鸭子。⁷就:靠近。⁸其:它的。⁹疑:猜疑。¹⁰奉:通“捧”,捧着。¹¹治:治疗。¹²旬日:十天。¹³创:伤口。¹⁴临去:即将离开,临走。临:到了......的时候。¹⁵颔:名词作动词,点头。¹⁶鹜:鸭子。¹⁷市:卖。¹⁸雏: 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¹⁹盖:大概。²⁰创:受伤。
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
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ǎi)¹苍苍²
译文:小溪清浅,溪水潺潺,秋日的寺院被山中云气环绕,苍茫一片。
注释:霁:雨后转晴。¹山霭:指山上的云气。²苍苍:苍茫。
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
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
译文:秋雨初晴,草木上还残留着点点雨露,夕阳西下暮鼓声阵阵。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柳阴直¹,烟²里丝丝弄碧³。隋(suí)(dī)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¹⁰过千尺¹¹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注释:¹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²烟:薄雾。³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⁴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⁵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⁶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⁷故国:指故乡。⁸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⁹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方。¹⁰柔条:柳枝。¹¹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闲寻旧踪迹¹,又²酒趁哀弦³,灯照离席。梨花榆(yú)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gāo)波暖,回头迢(tiáo)(dì)便数驿,望人¹⁰在天北。
译文: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注释:¹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²又:又逢。³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⁴离席:饯别的宴会。⁵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⁶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⁷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⁸迢递:遥远。⁹驿:驿站。¹⁰望人:送行人。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凄恻(cè)¹,恨²堆积!渐³别浦(pǔ)(yíng),津堠(hòu)(cén),斜阳冉(rǎn)春无极。念¹⁰月榭(xiè)¹¹携手,露桥¹²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上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¹凄恻:悲伤。²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³渐:正当。⁴别浦:送行的水边。⁵萦回:水波回旋。⁶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⁷岑寂:冷清寂寞。⁸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⁹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¹⁰念:想到。¹¹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¹²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34-1036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lánlíngwáng ·liǔ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liǔyīnzhí yānnòng suíshàng céngjiànfān shuǐpiāomiánsòngxíng dēnglínwàngguó shuíshíjīnghuájuàn chángtíng niánsuìlái yīngzhéróutiáoguòqiānchǐ 
xiánxúnjiùzōng yòujiǔchènāixián dēngzhào huāhuǒcuīhánshí chóujiànfēngkuài bàngāonuǎn huítóutiáobiàn便shù驿 wàngrénzàitiānběi 
 hènduī jiànbiéyínghuí jīnhòucén xiéyángrǎnrǎnchūn niànyuèxièxiéshǒu qiáowén chénqiánshì mèng lèiàn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外道¹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译文:那些不合正道的谬论如同高山一样连绵不绝,正确的言论一经发表就将那山峦般的谬论全部推翻摧毁。
注释:¹外道: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译文:希望未来我在某个明月高悬、人声寂静的夜晚,独自前往昭潭制服邪恶势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