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跳丸逝不留,吟蛩得意蜕蝉忧。
终更末伏应无暑,望见中元便有秋。
风爽气先青草动,雨凉心共白莲幽。
谁能跨鹤乘西颢,三十三天取次游。
日月跳丸逝不留,吟蛩得意蜕蝉忧。
终更末伏应无暑,望见中元便有秋。
风爽气先青草动,雨凉心共白莲幽。
谁能跨鹤乘西颢,三十三天取次游。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客从远方来,遗(wèi)¹我一端绮(qǐ)²
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锦缎。
注释:¹遗:给予、馈赠的意思。一端:即半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²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相去万余里,故人¹心尚²³
译文: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注释:¹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²尚:犹也。³尔:如此。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文采双鸳(yuān)(yāng)¹,裁为合欢被²
译文: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注释:¹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²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¹以长相思,缘²以结(jié)不解。
译文: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注释:¹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²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以胶投¹漆中,谁能别离²此?
译文: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注释:¹投:本义为投掷,这里是加入混合的意思。²别离:分开。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包含着夫君对她的无限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不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非常痛苦难挨的事。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则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云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张庚《古诗十九首解》对“故人心尚尔”一句的评价,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

  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正是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则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非常地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得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女主人公说: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有如此深沉和美好。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锦的境界。但读者应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根本不曾有远客之“来”,也不曾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就不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了。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3-164

cóngyuǎnfānglái

míng liǎnghàn 

cóngyuǎnfānglái wèiduān 
xiāngwàn rénxīnshàngěr 
wéncǎishuāngyuānyāng cáiwéihuānbèi 
zhùchángxiāng yuánjiéjiě 
jiāotóuzhōng shuínéngbié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寒谷春生,熏(xūn)¹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²清穆(mù)³。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zhóu)。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译文: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一步有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明早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候新一年的年景了,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赋新诗。虽是强颜欢笑,但也是为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注释:¹熏:通“薰”,即蕙草,又叫零陵香,一种香草。²吉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吉祥之兆。³清穆:清和。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luán)¹同社,笑歌相属。著(zhuó)意调停云露酿(niàng),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²拘束。
译文: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但世俗中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云露酿,仔细检索梅花曲谱。就算不能天天醉生梦死,也不必太过拘束。
注释:¹团栾:团聚。²休:不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chú)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注释: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²姝:美丽,漂亮。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⁴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城:城墙。隅:城墙上的角楼。⁵爱:同“薆”,隐藏。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彤管有(wěi),说(yuè)(yì)(rǔ)美。
译文: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²贻:赠。³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⁴有:形容词词头。⁵炜:色红而光亮。⁶说怿:说同“悦”。怿,喜悦。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牧¹(kuì)²(tí)³,洵(xún)美且异。匪(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译文: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¹牧:城邑的远郊。²归:同“馈”,赠送。³荑:初生的白茅草。象征婚媾。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确实。异:特殊。⁵匪:同“非”。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⁷贻:赠与。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见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见”、“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见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见只是说了句“彤见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见,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参考资料:
1、 庞坚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84

jìng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jìngshū chéng àiérxiàn sāoshǒuchíchú 
jìngluán tōngguǎn tóngguǎnyǒuwěi yuèměi 
kuì xúnměiqiě fēizhīwéiměi měirénzhī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欲别时 一作:别伊时)
曾宴桃源¹深洞,一曲清歌舞凤²。长记欲³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译文:曾记在那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欢宴,一曲清歌伴着凤鸟般的舞姿飞动。总是记得依依惜别的时候,你眼含泪水出门相送。多像一场梦,多像一场梦,残月在天,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
注释:又名“如梦令”,苏轼云: “(如梦令)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云‘如梦’”。¹桃源:理想的世外桃源。²一曲清歌舞凤:亦作“一曲舞鸾歌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³欲:即将,将要。

  这是一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词。这首词采用神话传说故事作题材,描写刘、阮和仙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别后对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曾宴,点明往事。桃源深洞,“舞凤”,即凤舞,为叶韵,乃倒用,言伊人如凤之舞。词中写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故事,省去全部细节,只将初会和离别时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高度精炼。清歌凤舞,风光何等旖旎!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长记”二字是关键,记忆中的情景是那么的美好,可这一切已如梦幻,永无再现之期。小词没有多少篇幅,不容铺叙,要求写得很精粹,所以“长记”以下几句对整个宴别的过程便撷取了送别这一高潮时的场面来写。“长记”二字,上接“曾宴”二字,“和泪出门相送”写送别之悲痛,这是实写,下面旋又转入虚写。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诗有诗眼,词亦有词眼,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倡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伤心人别有怀抱,才会有凄凉的感觉,更显萧瑟的气氛,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词人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此为虚写梦中之景的美好,成为感情之流回旋奔涌而下之处,回忆如梦,因而显得特别含蕴丰富;梦醒时分,侧重于对眼前情景的刻画,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坠落的花瓣,如烟一样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蒙孤寂的气氛,在这凄清的夜里,对她的思念绵绵不断,如此深沉。虚实两端互相补充,形成“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的特色,更显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65-66
2、 王锺陵.唐宋词鉴赏:四川出版集团,2007.1:22-23页
3、 温庭筠,柳永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5:25页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中路¹因循²我所长³,古来才命两相妨。
译文:沿着正规的道路,循序渐进,应该是我所擅长的,但自古以来,才干和命运总是相违背。
注释:¹中路:路的正中央。汉·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²因循:守旧而不改变。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³我所长:我的长处。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劝君莫强安蛇足¹,一盏芳醪(láo)²不得尝。
译文:劝君画蛇不要添足,否则添足的当口,最美好的酒,就品尝不到了。
注释:¹安蛇足:《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²芳醪:美酒。

  首句委婉地道出了诗人的悔恨之情,“中路因循我所长”。诗人从小聪慧伶俐,虽然家境贫寒,但只要一直勤奋苦读,也许会像大多数学子一样,有朝一日可以衣锦还乡。

  这本是一条常规之路,可是李商隐因为才华出众,却被当时著名的文士令狐楚所欣赏,不仅教授其写作技巧,而且将他视为己出,在经济上也对义山一家给予照顾和资助。后来李商隐还凭借着令狐楚父子的提携,在仕途中走了捷径。

  后来李商隐又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还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他。看似义山应该前途无量,可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位晚唐才子在仕途中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起点。

  诗人不禁发出一声浩叹,“古来才命两相妨”。自古红颜多薄命、文章憎命达,诗人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也许他安分守己地读书,老老实实地参加科考,结果可能比预想的要好。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诗人便告诫后世,“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作者化用了画蛇添足的故事,又将美好的生活比作“芳醪”,既劝慰人们不要弄巧成拙,又委婉地抒写了其悲戚和无奈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体悟,明白了凡事要循序渐进的道理。正如古人所言,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越是希望得到,反而越是难以企及。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语言朴实,道理深刻,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含悲,又充满理趣。开篇阐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后两句抒写议论,用典无痕、比喻恰当,读完更令人深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