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余。
不随蛟龙飞,神鳖未可除。
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余。
不随蛟龙飞,神鳖未可除。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¹。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huáng)²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³,一镜清寒。
译文:春天里,钱得闲的庭院四周开满了鲜花;秋天时,园池的周围长满了杂草;河两边的空地上花草铺地,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在荷花池的尽头有一条分叉的水道,而桃林的深处却是曲径通幽,花园周围又用高墙隔断了外人窥视园中美景的视线。花园中茂盛的竹林内,阴凉蔽日,真是个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啊。大家聚集在这儿,用诗词盛赞着园中的美景,可惜我们选遍了诗词名也写不尽园景之美。当天气刚一转晴的时候,如果晚上我们卷起园中楼阁中的窗帘,还可以毫无阻隔地欣赏那一轮悬挂在西面高墙上的清凉的圆月。
注释:庆春宫:词牌名。一名“庆宫春”。此词为平韵体,前段十一句,四平的;后段十一旬,五平韵。越:一本作“赵”。钱得闲:事迹不详。¹锦藉川原:五代十国时的钱为吴越国的建立者。其所居营为衣锦营,后开为衣锦城。钱镠游衣锦臧,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²篁:竹。³墙:一本作“嫱”。⁴一镜:指水平如镜。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风光未老吟潘¹。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²翻烬(jìn),系船香斗³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huán)
译文:园中的美景使我延缓了衰老,所谓“得山水情其人多寿”即此之谓也。但是,我那想要报国效忠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壮志,却又在这花园里的闲游之中消磨殆尽了。在这花园中,我们可以自在地弹琴奏瑟,畅饮着醇酒,室内的辟邪炉中香烟缭绕,令人陶醉。春日里,如果我们能够乘小舟绕池游园,当系住小舟上岸之时,又可以在花园各处寻找花花草草来争异斗胜。黄昏之时,我们远眺西边,晚霞笼罩在园林之外,只见群鸦聒噪,纷纷没入到西边的群山中去了。人老色衰不用再去打扮,这好比秦时的老宫女,看到春天的翠绿色,反而会扰乱她的心绪一样。
注释:¹吟潘:指晋诗人潘岳,著名篇《闲居赋》,叹“得闲”。²辟邪:香名。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³香斗:水潭形如熨斗。⁴秦宫: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⁵绿扰云鬟:语出《阿房宫赋》:“绿云找扰,梳晓也。

  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钱得闲园池的景物,并抒写作者游园时的感受。上片虚实兼写钱得闲园中各处景点,下片写出自己游园时的感受,不仅表达了隐逸之趣亦寄托了忧患之情。

  上片围绕园中之景展开笔墨。发端一韵,扣题,写钱氏园林之美。“春屋围花,秋池沿草”以对句出之。写此园内,屋之四周种满名花,池之四沿皆植卉草。“春”“秋”二字,指一年到头都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日家锦藉川原”此化用五代时吴越王钱锣荣归乡里衣锦城时,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缎之事,极写友人园林美如锦绣。友人姓钱,与吴越王同姓,故此典用得贴切自然。“莲尾分津”一韵写碧水洼漪,到处是莲花玉立,山径曲折,处处有桃花迎春。“分津”写水域广阔,渡口多。“迷路”既写曲径通幽,又写桃花茂盛,遮掩了山路。“片红不到人间”,以夸张笔法写钱氏庭园如仙境一般。“乱篁苍暗”一韵,言幽篁蓊蓊郁郁,遮掩着山中亭阁,其上面的题额隐约难见。“小晴帘卷”一韵,写园中西墙内的轩榭,屹立在平如静的水面上,睛日垂帝卷起,水上清冽的寒气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写园内主人。“风光未老吟潘”此句化用晋潘岳的《闲居赋》扣词题“得闲”二字,写友人在花园中悠闲度日,“风光”二字点出友人生活逍遥自在,情趣高洁脱俗。以下二韵围绕“风光”予以渲染。“嘶骑征尘”一韵,写其不为仕途弃波,而把兴趣付于“凭”远跳的山水之中,一个“只”字,言出兴趣的执著。“鸣瑟传杯”一韵,继续渲染“风光”二字,写友人在炉香袅袅的室内,时而饮酒赋诗,时而鸣琴鼓瑟;在一叶扁舟之中,时而荡于碧波,时而系于岸畔。这里有声响、有画面,动静交织。“晚林青外”一韵,言当夕阳西下之时,青迷漫,树枝上乱鸦归巢。此处“晚林”“乱鸦”“斜阳”为全篇涂上了暗色,与全篇景物的亮色相对照,令人有凄婉的感受,为结句作了铺垫。最后“粉消莫染”一韵,结得颇为含蓄,言这里环境虽然极为优美,好似秦朝的阿房宫,但“莫染”二字,点明这里没有绿云扰扰的晓,没有脂水涨腻的红粉,没有爱纷奢而亡秦的宫中佳丽,也就是说它不是真的阿房宫。结句空际转身,突兀而有气魄。这里是世外桃源的景,有避世隐居的情,在国势日微,动荡不安的南宋末期,词人向往平和安逸,忧虑国运日衰之情,都隐隐地寄托在词境之中。故周济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君特哀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介存斋论词杂著》)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19-122
2、 唐圭璋.词语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3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向夕临大荒¹,朔(shuò)²(zhěn)归虑³
注释:¹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²朔风:北风。³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lǔ)¹猎长原,翩(piān)²傍河去。
注释:¹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²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边声¹摇白草,海气²生黄雾。
注释:¹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²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虽投定远¹笔,未坐将军树。
注释:¹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早知行路难¹,悔不理章句。
注释:¹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秋草马蹄轻,角弓¹持弦²急。
注释:¹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²持弦:张弦。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去为龙城¹战,正值胡兵袭。
注释:¹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长风金鼓¹动,白露铁衣湿。
注释:¹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四起愁边声,南庭¹时伫立。
注释:¹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断蓬¹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注释:¹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xiàn)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写傍晚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最后,诗人借用典故,抒发了功业难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虽是一时激愤之语,但细细体味,亦在情理之中,传达出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征战中的思归之苦。诗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及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写得苍劲旷远,意蕴深长。语言的锤炼,更是炉火纯青,在一系列极意铺陈之后于篇末点出戍卒的思归之情,读来更为撕心裂肺,凄怆感人。

cóngjūnxíng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xiànglínhuāng shuòfēngzhěnguī 
píngshāwàn fēiniǎo宿chù 
lièchángyuán piānpiānbàng 
biānshēngyáobáicǎo hǎishēnghuáng 
bǎizhànfēngchén shíniánshuāng 
suītóudìngyuǎn wèizuòjiāngjūnshù 
zǎozhīxíngnán huǐzhāng 

qiūcǎoqīng jiǎogōngchíxián 
wèilóngchéngzhàn zhèngzhíbīng 
jūnhénghuāng zhànhānjiāng 
chángfēngjīndòng báitiěshī湿 
chóubiānshēng nántíngshízhù 
duànpéngzhuǎn hányànfēixiāng 
wànyúnshāzhǎng píngyuánbīngxiàn 
wéiwénhànshǐ使huán xiàngdāohuán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¹,讳²宗元。七世³祖庆,为拓(tuò)(bá)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shì),为唐宰相,与褚(chǔ)遂良、韩瑗(yuàn)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huì)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¹⁰,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¹¹,失御史。权贵人死¹²,乃复拜侍御史¹³。号为刚直¹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¹⁵
译文: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跋,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注释:¹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²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³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⁴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⁵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⁶曾伯祖奭: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奭在贞观年间(—)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⁷褚遂良:字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⁸韩瑗: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⁹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本文中指先父。¹⁰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在唐肃宗时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辅佐郭子仪守朔方。后调长安主薄,母亲去世后守丧,后来命为太常博士。柳镇以有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谢,愿担任宣城(今属安徽)县令。这里说“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误。¹¹权贵:这里指窦参。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佋,宰相窦参一同诬陷侍御史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贬官。¹²权贵人死:其后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唐德宗赐死。¹³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¹⁴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守骄悍好杀戮,官吏不敢与他相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所以这样说。¹⁵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阴。并说:“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dài)其父时¹,虽少年,已自成人²,能取进士第³,崭(zhǎn)(xiàn)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俊杰廉悍(hàn)¹⁰,议论证据今古¹¹,出入¹²经史百子,踔(chuō)厉风发¹³,率¹⁴常屈¹⁵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¹⁶,交口¹⁷荐誉之。
译文: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的官职。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注释:¹逮其父时: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柳宗元童年时代,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在长安。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随父同去。柳镇卒于年(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一岁。逮,等到。²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³取进士第:年(贞元九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年二十一。⁴崭然:崭意指突出,然指什么什么的样子,在这里指突出有所成就。⁵见:同“现”显现。在这里指出人头地。⁶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⁷博学宏词:柳宗元于年(贞元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⁸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⁹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¹⁰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¹¹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¹²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¹³踔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踔,远。厉,高。¹⁴率:每每。¹⁵屈:使之屈服。¹⁶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¹⁷交口:异口同声。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¹²拜监察御史³。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¹⁰,益自刻苦,务记览¹¹,为词章,泛滥¹²停蓄(xù)¹³,为深博无涯涘(sì)¹⁴。而自肆¹⁵于山水间。
译文: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注释:¹蓝田:今属陕西。²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³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⁴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⁵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⁶例出:按规定遣出。年(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⁷例贬:依照“条例”贬官。⁸永州:今湖南零陵县。⁹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¹⁰居闲:指公事清闲。¹¹记览:记诵阅览。此喻刻苦为学。¹²泛滥:文笔汪洋恣肆。¹³停蓄:文笔雄厚凝炼。¹⁴无涯涘:无边际。涯、涘,均是水边。¹⁵肆:放情。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¹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²。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³?”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¹⁰¹¹相侔(móu)¹²,则没¹³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¹⁴,悉¹⁵令赎(shú)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¹⁶其佣¹⁷,足相当¹⁸,则使归其质¹⁹。观察使²⁰下其法²¹于他州,比²²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²³以南为²⁴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²⁵可观。
译文: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注释:¹偕出: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²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³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是的意思是这,这里,岂的意思是难道,足指值得。⁴因:顺着,按照。⁵土俗:当地的风俗。⁶教禁:教谕和禁令。⁷顺赖:顺从信赖。⁸质:典当,抵押。⁹不时赎:不按时赎取。¹⁰子:子金,即利息。¹¹本:本金。¹²相侔:相等。¹³没:没收。¹⁴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¹⁵悉:全部。¹⁶书:写,记下。¹⁷佣:当雇工。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¹⁸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¹⁹质:人质。²⁰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²¹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²²比:及,等到。²³衡湘:衡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²⁴为:应试。²⁵法度:规范。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¹刘梦得²禹锡亦在遣中,当诣³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chóng)得罪¹⁰,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¹¹,梦得于是改刺¹²连州¹³。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¹⁴,诩(xǔ)¹⁵(qiǎng)¹⁶笑语以相取下¹⁷,握手出肺肝相示¹⁸,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¹⁹,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²⁰,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jǐng),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yí)(dí)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译文: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注释:¹中山:今河北定县。²刘梦得:名禹锡,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中山为郡望。其祖先汉景帝子刘胜曾封中山王。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这次召还入京后又贬播州刺史。³诣:前往。⁴播州:今贵州绥阳县。⁵亲在堂:母亲健在。⁶穷:困窘。⁷大人:父母。此指刘禹锡之母。句谓这种不幸的处境难以向老母讲。⁸拜疏:上呈奏章。⁹以柳易播:意指柳宗元自愿到播州去,让刘禹锡去柳州。¹⁰重得罪:再加一重罪。¹¹“遇有”句:指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为刘禹锡陈情一事。¹²刺:用作动词。¹³连州:唐属岭南道,州治在今广东连县。¹⁴征逐:往来频繁。征:约之来。逐:随之去。¹⁵诩诩:夸大的样子,讨好取媚的样子。¹⁶强:勉强,做作。¹⁷取下:指采取谦下的态度。¹⁸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诚恳和坦白的样子。¹⁹背负:背叛,变心。²⁰如毛发比:譬喻事情之细微。比,类似。陷穽圈套,祸难。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前时少¹年,勇于为人²,不自贵重顾籍³,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yì)。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¹⁰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¹¹,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¹²,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译文: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已像在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投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夫,以致于象今天这样一定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能有辨别它的人。
注释:¹少:稍微。²为人:助人。此处有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政治上的失慎之意。所以下面说“不自贵重”。³顾籍:顾惜。⁴立就:即刻获得。⁵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⁶废退:指远谪边地,不用于朝廷。⁷有气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⁸推挽:推举提携。⁹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¹⁰台省:御史台和尚书省。¹¹自力:自我努力。¹²为将相于一时:被贬“八司马”中,只有程异后来得到李巽推荐,位至宰相,但不久便死,也没有什么政绩。此处暗借程异作比。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子厚以元和¹十四年十一月八日²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³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¹⁰,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¹¹。遵,涿(zhuō)¹²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¹³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¹⁴其家,庶几¹⁵有始终者。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万年县他祖先墓地的旁边。子厚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周六,才四岁;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后才出生的。两个女儿,都还小。他的灵柩能够回乡安葬,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先生付出的。行立先生为人有气节,重信用,与子厚是朋友,子厚对他也很尽心尽力,最后竟仰赖他的力量办理了后事。把子厚安葬到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舅弟卢遵。卢遵是涿州人,性情谨慎,做学问永不满足;自从子厚被贬斥之后,卢遵就跟随他和他家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离开;既送子厚归葬,又准备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属,可以称得上是有始有终的人了。
注释:¹元和:唐宪宗年号(—)。十四年,即年。²十一月八日:一作“十月五日”。³万年: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⁴先人墓:在万年县之栖凤原。见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⁵周七:即柳告,字用益,柳宗元遗腹子。⁶河东:今山西永济县。⁷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时任桂管观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⁸节概:节操度量。⁹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言。¹⁰尽:尽心,尽力。¹¹卢遵:柳宗元舅父之子。¹²涿:今河北涿县。¹³从而家:跟从柳宗元以为己家。¹⁴经纪:经营、料理。¹⁵庶几:近似,差不多。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铭曰:“是惟¹子厚之室²,既固既安,以利其嗣(sì)³。”
译文:铭文说:“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适,对子厚的子孙会有好处。”
注释:¹惟:就是。²室:幽室,即墓穴。³嗣人:子孙后代。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酣姿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从全文中可看出两个比较含蓄之处:其一是暗示做人与做文的关系。其二是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合二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问题,韩愈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他特别敬重柳宗元的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围绕着“人的品质”这个关键问题演进、发展,尽管自然段落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却是脉络清晰,贯彻始终的。

  此文之所以脍炙人口,千载流传而不衰,就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由此,愤激之笔频出,不平之鸣屡见,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形式,形成了夹叙夹议、议论横生、深沉蕴藉、诚挚委婉的特殊风格韵味。这一特点即便在最后一段铭文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铭文自古用四言韵文连缀而成,大都用来概括前面所述之事。可是韩愈却有意识地只写了三句有韵角却失体例的奇句单行,便就此搁笔。这难道仅仅是出于改革文体的考虑吗?如果后人能够理解到柳宗元对孱弱幼子的眷恋之心,那么韩愈这三句铭辞,也就是对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话了。

  作为文体之一的墓志铭自有其体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后需交代身后安厝及子女情况,这都是为名人写墓志时不可省的笔墨。在写此类文章时,能积极利用体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制方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现其刚直的节操风骨。后写裴行立、卢遵二人对子厚后事安排和家属抚恤的尽心尽力,表现他们生死不变的友情,这些都可与墓主风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沈德潜评语说:“噫郁苍凉,墓志中千秋绝唱!”对此文概括得颇为到位。

liǔhòuzhìmíng

hán tángdài 

    hòu huìzōngyuán shìqìng wéituòwèishìzhōng fēngyīngōng zēngshì wéitángzǎixiàng zhǔsuìliáng hányuànzuìhòu gāozōngcháo huángkǎohuìzhèn shìtàichángshì qiúwéixiànlìngjiāngnán hòunéngmèiquánguì shīshǐ quánguìrén nǎibàishìshǐ hàowéigāngzhí suǒyóujiēdāngshìmíngrén 

    hòushàojīngmǐn tōng dàishí suīshàonián chéngrén néngjìnshì zhǎnránxiàntóujiǎo zhòngwèiliǔshìyǒu hòuxuéhóng shòuxiándiàn殿zhèng lántiánwèi jùnjiéliánhàn lùnzhèngjīn chūjīngshǐbǎi chuōfēng shuàichángzuòrén míngshēngzhèn shíjiēzhījiāo zhūgōngyàorén zhēnglìngchūménxià jiāokǒujiànzhī 

    zhēnyuánshíjiǔnián yóulántiánwèibàijiāncháshǐ shùnzōngwèi bàiyuánwàiláng yòngshìzhězuì chūwéishǐ wèizhì yòubiǎnyǒngzhōu xián  lǎn wéizhāng fànlàntíng wéishēn érshānshuǐjiān 

    yuánzhōng chángzhàozhìjīngshī yòuxiéchūwéishǐ érhòuliǔzhōu zhì tànyuē  shìwéizhèng  yīn wéishèjiàojìn zhōurénshùnlài nánzhìqián yuēshíshú běnxiàngmóu wéi hòushèfāng lìngshúguī yóupínnéngzhě lìngshūyōng xiàngdāng shǐ使guīzhì guāncháshǐ使xiàzhōu suì miǎnérguīzhěqiěqiānrén héngxiāngnánwéijìnshìzhě jiēhòuwéishī jīngchénghòukǒujiǎngzhǐhuàwéiwénzhě yǒuguān 

    zhàozhìjīngshīérwéishǐ zhōngshānliúmèngzàiqiǎnzhōng dāngzhōu hòuyuē  zhōufēirénsuǒ érmèngqīnzàitáng rěnmèngzhīqióng báirén qiěwànwǎng  qǐngcháo jiāngbàishū yuànliǔ suīchóngzuì hèn yǒumèngshìbáishàngzhě mèngshìgǎiliánzhōu  shìqióngnǎixiànjié jīnpíngxiàngxiàngyuè jiǔshíyóuxiàngzhēngzhú qiángxiàoxiàngxià shǒuchūfèigānxiàngshì zhǐtiān shìshēngxiàngbēi zhēnruòxìn dànlínxiǎohài jǐnmáo fǎnyǎnruòxiàngshí luòxiànjǐng yǐnshǒujiù fǎnzhī yòuxiàshíyānzhě jiēshì qínshòusuǒrěnwéi érrénshìwéi wénhòuzhīfēng shàokuì 

    hòuqiánshíshàonián yǒngwéirén guìchóng wèigōngjiù zuòfèituì退 tuì退 yòuxiàngzhīyǒuwèizhětuīwǎn qióng cáiwéishìyòng dàoxíngshí shǐ使hòuzàitáishěngshí chíshēn néngshǐshí chì chìshí yǒurénnéngzhī qiěyòngqióng ránhòuchìjiǔ qióng suīyǒuchūrén wénxuézhāng néng zhìchuánhòujīn  suīshǐ使hòusuǒyuàn wéijiāngxiàngshí  shúshúshī yǒunéngbiànzhīzhě 

    hòuyuánshíniánshíyuè niánshí shíniányuèshí guīzàngwànniánxiānrén hòuyǒunánèrrén zhǎngyuēzhōuliù shǐsuì yuēzhōu hòunǎishēng èrrén jiēyòu guīzàng fèijiēchūguāncháshǐ使dōngpéijūnxíng xíngyǒujiégài chóngránnuò hòujiéjiāo hòuwéizhījìn jìnglài zànghòuwànniánzhīzhě jiùzūn zūn zhuō涿rén xìngjǐnshèn xuéwènyàn hòuzhīchì zūncóngérjiāyān dài wǎngzànghòu yòujiāngjīngjiā shùyǒushǐzhōngzhě 

    míngyuē  shìwéihòuzhīshì ān rén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¹庄公娶于齐²东宫³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guī)。生孝伯,蚤(zǎo)死。其娣(dì)戴妫生桓公¹⁰,庄姜以为己子。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孝伯,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注释:¹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²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³东宫:太子的居所。⁴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⁵硕人:典出《诗经 · 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⁶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⁷厉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姓。⁸蚤:通”早“。⁹娣: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¹⁰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所杀。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公子州吁,嬖(bì)¹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译文: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注释:¹嬖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妾。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石碏(què)¹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²,弗纳于邪。骄奢(shē)淫佚(yì)³,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lù)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hàn)而能眕(zhěn)者,鲜(xiǎn)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¹⁰¹¹¹²,而速¹³之,无乃¹⁴不可乎?”弗听。
译文: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那这就是导致祸乱的阶梯了。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注释:¹石碏:卫国大夫。²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³佚:这里指逸乐。⁴阶:导致祸乱的阶梯。⁵眕:自安自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⁶鲜:少见。⁷陵:欺侮。⁸将:应当。⁹祸:祸害。¹⁰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无意义。¹¹务:副词,一定、尽力。¹²去:去除。¹³速:招致。¹⁴无乃:恐怕。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¹,乃老²
译文: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注释:¹立:继承。²老:告老致仕。

  如何爱子,对一个国君来说,决不单单是他个人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治乱。正因妹这样,所以石碏才进谏卫庄公。但石碏进谏,并没有像许多进谏者那样,举述以往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是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切入谏旨,提出“爱子”应“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观点。接着,便有的放矢地指出“骄、奢、淫、佚”是使“爱子”走上邪路的来由;而这四种恶习的养成,则是妹人君者过分溺爱所致。然后,话题轻轻一转,就落到州吁身上。须知,州吁作妹庶子而“好兵”,这往往是作乱的前兆。所以石碏一针见血却又语重心长地指出:“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妹祸。”之后,又连用四个顶针(也叫“顶真”或“联珠”)句,断定州吁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屈居人下。再接下来,又根据传统的伦理关系和社会规范,总括出“六逆”和“六顺”,提醒庄公:“去顺效逆”只能加速祸患的发生,作妹人君必须防患未然,全力消除祸患的根由。这样,就把“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一爱子观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突出出来。然而,被糊涂蒙了心的卫庄公却根本听不进去。

  石碏的谏言有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其一,“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说明骄奢淫逸来源于娇纵溺爱;其二、受宠爱就会变得骄横,骄横就不会安于自己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就会有怨恨之心,心生怨恨就不会安分守已;其三,从此以后,地位低贱的就会欺压地位尊贵的,年纪小的就会想办法凌辱年纪大的,关系疏远的就会找机会离间关系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小的欺凌大的,淫乱的就会破坏有道德的。如此这般,祸事就注定要来了!

  劝主谏君,须在紧紧把握谏旨韵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理,则须说透,说到位。做到了这点,被劝谏者却听不进去,那只能证明被劝者太顽固不化,《石碏谏宠州吁》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肯定地说,“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爱子方法,历来被认妹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 .古文观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4-5
2、 傅德岷 赖云琪主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5-6
3、 邬志华 译注.春秋 左传.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10-12

shíquèjiànchǒngzhōu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wèizhuānggōngdōnggōngchénzhīmèi yuēzhuāngjiāng měiér wèirénsuǒwèi shuòrén  yòuchén yuēguī shēngxiào zǎo dàiguīshēnghuángōng zhuāngjiāngwèi 

    gōngzhōu rénzhī yǒuchǒngérhàobīng gōngjìn zhuāngjiāngzhī 

    shíquèjiànyuē  chénwénài jiàozhīfāng xié jiāoshēyín suǒxié zhězhīlái chǒngguò jiāngzhōu nǎidìngzhī ruòyóuwèi jiēzhīwèihuò chǒngérjiāo jiāoérnéngjiàng jiàngérhàn hànérnéngzhěnzhě xiǎn qiějiànfángguì shàolíngzhǎng yuǎnjiànqīn xīnjiànjiù xiǎojiā yín suǒwèiliù jūn chénxíng  xiào xiōngài jìng suǒwèiliùshùn shùnxiào suǒhuò jūnrénzhě jiānghuòshì érzhī nǎi  tīng 

    hòuzhōuyóu jìnzhī  huángōng nǎilǎo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金陵¹城上西楼²,倚(yǐ)清秋³。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注释:¹金陵:南京。²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³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中原乱¹,簪(zān)(yīng)²散,几时收³?试倩(qìng)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显贵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¹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²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³收:收复国土。⁴倩:请。⁵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宋词的花朵——宋词名篇赏析:北京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85页

xiāngjiànhuān ·jīnlíngchéngshàng西lóu

zhūdūn sòngdài 

jīnlíngchéngshàng西lóu qīngqiū wànyángchuíjiāngliú 
zhōngyuánluàn zānyīngsàn shíshōu shìqìngbēifēngchuīlèiguòyá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