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乱石增惊浪,长滩激迅风。
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乱石增惊浪,长滩激迅风。
舟行天堑内,身在夹城中。绝壁皆侵汉,于兹识禹功。
舟行天堑内,身在夹城中。绝壁皆侵汉,于兹识禹功。

tángxiá--zhāngniè

tángshēnyǎotiǎocuìxiǎokōngméngluànshízēngjīnglàngzhǎngtānxùnfēng

zhōuxíngtiānqiànnèishēnzàijiāchéngzhōngjuéjiēqīnhànshígōng

张嵲

张嵲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5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miǎn)想咸阳¹事可嗟(jiē),楚歌²哀怨思无涯。
注释:¹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²楚歌:为古楚国(以今湖北省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歌曲,详见本诗说明。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¹属汉家²
注释:¹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后世以鸿沟比喻难以逾越的界限。²汉家:指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弓断阵前¹争日月²,血流垓(gāi)下定龙蛇³
注释:¹弓断阵前:弓断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²日月:意为天下。³龙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又解作龙和蛇,指成功者与失败者。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拔山力尽乌江¹水,今古悠悠²空浪花。
注释:¹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江畔的乌江镇内有唐代所建项王庙,庙后有明代所建项羽衣冠冢。²悠悠:遥远,长久。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史载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统军三十万,兵分三路追击西楚霸王项羽,把项羽围困在咳下。刘邦并用张良计,命汉军夜时皆于四面唱起楚歌,楚兵闻之,军心涣散。项羽在楚歌声中亦不能寐,披衣饮酒帐中,缅怀往日称雄于世,至今穷途没落,顿生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遂对着爱妾虞姬和心爱的战马而慷慨悲歌,潸然泪下。天明后孤身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垓下怀古》综述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由于刚愎自用、暴戾骄矜,政治上霸道不仁而丧失民心,终于帝业无成,自杀身死的史实。本诗格调深沉悲壮,充满感慨,充满激情,令人回肠荡气,一唱三叹。

gāixià怀huái--

miǎnxiǎngxiányángshìjiēchǔāiyuàn

qiānziguīchùwàn鸿hónggōushǔhànjiā

gōngduànzhènqiánzhēngyuèxuèliúgāixiàdìnglóngshé

shānjǐnjiāngshuǐjīnyōuyōukōnglànghuā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bì)开。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¹八月何如此?涛(tāo)似连山喷雪来²
译文: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注释:¹浙江:此指钱塘江。²来:一作“东”。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宋代的苏轼苏这样写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héngjiāng··--bái

hǎishénláiguòèfēnghuílàngtiānménshíkāi

zhèjiāngyuètāoshìliánshānpēnxuělái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sì)¹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jué),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²敬,蓄禄³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páo)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hóng)夭泰颠于罝(jū)(wǎng)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sì)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禹选用益在阴方(地名)之中,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汤选用伊尹在厨房之中,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文王推举闳夭、泰颠于从事渔猎之中(罝:捕鸟兽的网),把政权交给他们,商朝末年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禄厚位尊的大臣,没有谁不敬惧并且戒惕的(施:通“惕”,小心谨慎);即使是从事农业、手工业、市集(店铺)的人,没有不争着勉力去崇尚道德的(意:疑为“德”字的讹误)。所以士这种人能用为得力助手(承嗣:副官,助手)。所以得到士,谋略就不会受挫,身体不必劳苦。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就是由于得到了士的缘故。
注释:¹肆:店铺。²弗:不。³蓄禄:俸禄。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¹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因此墨子说:“如愿以偿的时候,贤士不可不选用;治国不顺利时,贤士不可不选用。往上想师法前人,奉行尧舜禹汤之道,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尚贤的人,是政治的根本啊。”
注释:¹尚:通“上”,往上,这里作状语。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译文: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山峰有如碧玉之簪,江水宛若青萝之带,其中意境,深远丰厚,值得仔细欣赏。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士气未饶¹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hān)
译文:文人取功名的志气要胜过军人作战的士气,文场上的较量就像战场一样激烈。
注释:¹未饶:不逊。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zhù)¹剧谈。
译文:就像对着强大敌人的关外虎豹,飞万里的鲲鹏一样。
注释:¹竚:同“伫”。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文眼摩(mó)(suō)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译文:今天你们让我喜不自禁,双目增爽。祝愿各位如南斗六星一样,高悬天空,闪闪发光。

jiātàigǎiyuánguìlínxiézhěshíyǒurénjiǔyuèshíliù--wángzhènggōng

guìlínshānshuǐjiǎtiānxiàluóqīngcān

shìwèiráojūnzhènwénchǎngduānshìzhànchǎnghān

jiǔguānbàokànjìnwànkūnpéngzhùtán

lǎoyǎndùnzēngshuǎngzhūjūnduānshìdòuzhīnán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巴水¹急如箭(jiàn),巴船去若飞。
译文: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注释:¹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译文: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bái tángdài 

shuǐjiàn chuánruòfēi 
shíyuèsānqiān lángxíngsuì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