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绿英满香砌(qì)¹,两两鸳鸯小。
译文: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注释: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¹砌:台阶。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译文: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yuānyāngcǎo--xuētāo

绿yīngmǎnxiāngliǎngliǎngyuānyāngxiǎodànchūnzhǎngguǎnqiūfēngz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注释

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

砌:台阶。

薛涛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客心¹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译文:游子之思像草木在萌芽,与春风一起摇曳。
注释:欧阳秀才:名辟,字晦夫,曾和弟简从梅尧臣学诗。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上人的泛称。游:兼含游历和游学两种意思,它可以长阅历,增见识,广交游,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及第入仕之前常常要从事的一项活动。¹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¹梦。
译文: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
注释:¹西江:长江下游西段,即题中的“江西”。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我家无梧桐¹,安可久留凤。
译文:我家没有梧桐树,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
注释:¹梧桐:传说凤凰是神鸟,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此喻欧阳秀才人品才干出众,非凡人可比。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凤巢在桂林,乌哺(bǔ)¹不得共。
译文:凤凰的巢就在那片遥远的桂树林,希望你不要与乌鸦同行。
注释:¹乌哺:旧说乌能反哺。此指乌鸦,喻平庸之辈。乌鸦凤凰品类不同,贤士小人不能共处。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无忘桂枝¹荣,举酒一以送。
译文:富贵之后不要忘记了我们,那就举起酒来算是给你送别。
注释:¹桂枝:旧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晋书·郄诜传》:“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这首诗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后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这首诗纯用比喻,语言素朴,精致细密,韵味悠长。这首诗分作两节。

  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都开始萌芽,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字、“动”字下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看还光秃秃的,第二天却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随”二字紧接转入下文。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古典诗词写落花,常常带着感伤的情调,这首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使人联想到他醒里梦里对此日客居京中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无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门人即将远行,作老师的对他将来的一切非常关心,下面两句就是对他的谆谆嘱咐。这首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这是作者的临别赠言。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

  古代诗歌运用比喻手法的很多,但像这首十句的五言古诗,通篇从头到尾全都采用比喻的,却不多见。这正是此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比喻可以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该篇绝无华丽秾艳语,精致细密,韵味悠长,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111-112

sòngménrénōuyángxiùcáiyóujiāng西--méiyáochén

xīnméngchūnfēngdòng

yòusuíluòhuāfēizuò西jiāngmèng

jiātóngānjiǔliúfèng

fèngcháozàiguìlíngòng

wàngguìzhīróngjiǔsòng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¹(pàn)²,薄³采其芹。鲁侯戾(lì),言观其旂。其旂(qí)(pèi),鸾(luán)¹⁰声哕(huì)¹¹。无小无大¹²,从公¹³于迈¹⁴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远远看见旗帜仪帐空翻影。只见那旌旗飘飘迎风招展,车驾鸾铃声声响悦耳动听。无论小人物还是达官显贵,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
注释:¹思:发语词。²泮水:水名。³薄:语助词,无义。⁴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⁵戾:临。⁶止:语尾助词。⁷言:语助词,无义。⁸旂: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⁹茷茷:飘扬貌。¹⁰鸾:通“銮”,古代的车铃。¹¹哕哕:铃和鸣声。¹²无小无大:指随从官员职位不分大小尊卑。¹³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¹⁴迈:行走。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¹。鲁侯戾止,其马蹻(qiāo)²。其马蹻蹻,其音昭昭³。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中藻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只见他的坐骑是那样强盛,他讲话的声音又悦耳动听。他满脸和颜悦色满脸笑容,不怒自威教化百姓树新风。
注释:¹藻:水中植物名。²蹻蹻:马强壮貌。³昭昭:指声音洪亮。⁴色:指容颜和蔼。⁵伊:语助词,无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mǎo)¹。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²,永锡³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译文: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凫葵菜以备大典之用。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在宏伟的泮宫里饮酒相庆。他开怀畅饮着甘甜的美酒,祈盼上苍赐予他永远年轻。通往泮宫的长长官道两侧,大批的淮夷俘虏跪拜相迎。
注释:¹茆:即今言莼菜。²旨酒:美酒。³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⁴道:指礼仪制度等。⁵丑:恶,指淮夷。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mù)¹鲁侯,敬²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³文允武,昭假祖。靡(mí)有不孝,自求伊祜(hù)
译文: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庄敬清慎保持严整的形象,不愧天下百姓的风范榜样。他既能教化又能卫国开疆,把列祖伟大事业继承发扬。同时也没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当然要得到福禄祯祥。
注释:¹穆穆:举止庄重貌。²敬:努力。³允:信,确实。⁴昭假:犹“登遐”,升天。⁵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⁶孝:同“效”。⁷祜:福。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明明¹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huái)(yí)²³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guó)。淑问如皋(gāo)(yáo),在泮献囚。
译文:我们勤勉的主公鲁侯君王,庄敬恭谨展示出品德高尚,先是筹划修建宏伟的泮宫,接着又发兵淮夷束手臣降。那一群勇猛如虎的将士们,泮宫水滨献俘大典正奔忙。那些贤良如皋陶的文臣们,筹备献俘大典聚在泮水旁。
注释:¹明明:同“勉勉”。²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³攸:乃。⁴矫矫:勇武貌。⁵馘: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⁶淑:善。⁷皋陶: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¹于征,狄²彼东南。烝(zhēng)烝皇皇³,不吴不扬。不告于讻(xiōng),在泮献功。
译文:鲁国上下济济一堂众臣工,倾力推广我王的善意德政。威武之师坚定地踏上征程,一鼓作气把东南淮夷平定。文臣武将生龙活虎气势盛,但大家既不喧嚣也不高声,不跑官要官也不抢功争名,都来泮宫献俘奏捷展战功。
注释:¹桓桓:威武貌。²狄:同“剔”,除。³烝烝皇皇:众多盛大貌。⁴吴:喧哗。⁵扬:高声。⁶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角弓¹其觩(qiú)²。束矢³其搜。戎车孔。徒无斁(yì)。既克淮夷,孔淑¹⁰不逆¹¹。式¹²¹³尔犹¹⁴,淮夷卒获¹⁵
译文:战士们把角弓挽得曲曲弯,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响;冲阵的兵车坚固而又宽大,步兵车兵连续作战不歇晌。威武之师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齐归顺不敢相抗。因为坚持了你的战略决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终入我囊。
注释:¹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²觩:弯曲貌。³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⁴搜:多。⁵孔:很。⁶博:宽大。⁷徒:徒步行走,指步兵。⁸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⁹斁:厌倦。¹⁰淑:顺。¹¹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¹²式:语助词。无义。¹³固:坚定。¹⁴犹:借为“猷”,谋。¹⁵获:克。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翩彼飞鸮(xiāo)¹,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²我好音。憬(jǐng)³彼淮夷,来献其琛(chēn)。元龟象齿,大赂(lù)南金。
译文:本为恶声鸟如今却翩翩飞,栖居起落在我泮宫的树林。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当然要感念我的仁爱之心。野蛮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国,忙不迭地前来献宝把贡进,这些宝物有美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铜!
注释:¹鸮: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²怀:归,此处为回答意。³憬:觉悟。⁴琛:珍宝。⁵元龟:大龟。⁶象齿:象牙。⁷赂:通“璐”,美玉。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鲁僖公能修文德。

  此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写文治。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后一章主要写武功。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败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鸮,即猫头鹰,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此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05-709

pànshuǐ

míng xiānqín 

pànshuǐ cǎiqín hóuzhǐ yánguān  luánshēnghuìhuì xiǎo cónggōngmài 

pànshuǐ cǎizǎo hóuzhǐ jiǎojiǎo jiǎojiǎo yīnzhāozhāo zàizàixiào fěijiào 

pànshuǐ cǎimáo hóuzhǐ zàipànyǐnjiǔ yǐnzhǐjiǔ yǒngnánlǎo shùnchángdào qúnchǒu 

hóu jìngmíng jìngshènwēi wéimínzhī yǔnwényǔn zhāoliè yǒuxiào qiú 

míngmínghóu míng zuòpàngōng huáiyōu jiǎojiǎochén zàipànxiànguó shūwèngāoyáo zàipànxiànqiú 

duōshì guǎng广xīn huánhuánzhēng dōngnán zhēngzhēnghuánghuáng yáng gàoxiōng zàipànxiàngōng 

jiǎogōngqiú shùshǐsōu róngchēkǒng  huái kǒngshū shìěryóu huáihuò 

piānfēixiāo pànlín shísāngshèn huái怀hǎoyīn jǐnghuái láixiànchēn yuánguīxiàngchǐ齿 nánjīn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¹。纵芭蕉不雨也飕(sōu)²飕。都道晚凉芭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译文: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芭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注释:¹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²飕:形容风雨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年事¹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²尚淹留³。垂柳不萦(yíng)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译文: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注释:¹年事:指岁月。²客:作者自指。³淹留:停留。⁴萦:旋绕,系住。⁵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芭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芭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芭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漫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50-2053

tángduōlìng ·bié

wényīng sòngdài 

chùchéngchóu rénxīnshàngqiū zòngjiāosōusōu dōudàowǎnliángtiānhǎo yǒumíngyuè dēnglóu 
niánshìmèngzhōngxiū huākōngyānshuǐliú yànguī shàngyānliú chuíliǔyíngqúndàizhù mànchángshì xíngzhōu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知音¹者诚希²,念子³不能别
译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注释:¹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琴,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²希:同“稀”。³念子:想念你。⁴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行行¹天未晓,携(xié)²踏明月。
译文: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注释:¹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²携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融入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2、 陈秉智,陈红涛,陈洪海著.寂寞长亭 唐人别离之美:九州出版社,2012.07:189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陆困泥蟠(pán)¹未适从²,岂妨耕稼(jià)³隐高踪。
注释:¹陆困泥蟠:指诸葛亮未出世之前犹如蛟龙困在泥土之中一样。²适从:既没有机会施展抱负。³耕稼:指《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若非先主¹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²
注释:¹先主: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²卧龙:诸葛亮的号。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三顾茅庐”的典故为题材,肯定了刘备寻访贤才为国效力的诚挚心情,同时也慨叹身逢乱世的人才报国无门的抑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