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锸长鑱出万峰,鉴开混沌作玲珑。
市朝可是无巘敛,更向山林巧用工。
短锸长鑱出万峰,鉴开混沌作玲珑。
市朝可是无巘敛,更向山林巧用工。
章良能

章良能

章良能,字达之,南宋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迁居湖州(治今浙江湖州),字达之。淳熙进士,除著作佐郎。开禧二年(1206),任宗正少卿,以为人欠庄重免职。不久起用,累官兵部、礼部、吏部侍郎,曾预修国史、实录、玉牒。嘉定元年(1208),任御史中丞,建议加紧治理两淮、荆襄,当地长官未满任不得迁转,并弹劾朝廷大臣有败行劣迹者。后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著有《嘉林集》,今不传。 ▶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燕郊¹芳岁²晚,残雪³冻边城。
译文: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
注释:¹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²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³残雪:残存的积雪。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四月青草合¹,辽阳²春水生³
译文: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注释:¹合:即长满,遍布。²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³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胡人¹正牧马,汉将日²征兵。
译文: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注释:¹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²日:即天天。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露重宝刀湿,沙虚¹金鼓²鸣。
译文: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
注释:¹沙虚:指沙土不结实。²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一作“金甲”。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寒衣著(zhuó)已尽,春服¹与谁成²
译文: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
注释:¹春服:春日穿的衣服。²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寄语洛阳使¹,为传边塞(sài)²情。
译文: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注释:¹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使者。²边塞:一作“边戍”。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四句是说: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起句点名时节地点。辽西地处北国,虽然已是晚春,却残雪犹存,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既称“芳岁”,复称“残雪”,再一个“冻”字,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四月”照应“芳岁晚”;“春水”暗应“残雪”。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意境宁静优美。

  “胡人月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四句意为:关外胡人月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月牧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此春天牧马,看似安宁祥和,实暗伏杀机,因而汉将日征兵,严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两句,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引出下文的感叹。

  “寒衣着已尽,春服谁为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四句意为: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应开头次句“残雪冻边城”。寒衣已尽,春服无着,戍边生活倍加艰辛,却无人知晓、可怜。“春服谁为成”,采用疑问语气,意即没有做成,自然引出结句寄语洛阳使,亦即寄语朝廷,要体恤边关将士的辛苦。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深切同情。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liáo西zuò--cuīhào

yànjiāofāngsuìwǎncánxuědòngbiānchéng

yuèqīngcǎoliáoyángchūnshuǐshēng

rénzhènghànjiāngzhēngbīng

zhòngbǎodāo湿shīshājīnmíng

hánzhejǐnchūnshuíchéng

luòyáng使shǐwèichuánbiānsāiqíng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斜髻(jì)娇娥(é)¹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注释:¹娇娥:美人美貌的少女。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心中比较的压抑,但是心事又无法和别人说起。表现出比较的悲惋凄凉之意。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译文: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乐乾(qián)¹窃禄(lù)²人。
译文: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
注释:¹乾坤:天地间。²窃禄:盗窃官俸,犹言尸位素餐。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诗旨¹未能忘救物²,世情奈(nài)³不容真。
译文: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注释:¹诗旨:乐诗的意旨。²救物:拯救百姓。³值:遇。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平生肺腑(fǔ)无言处,白发吾唐¹一逸人²
译文: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处,做一个隐逸之人。
注释:¹吾唐:唐人称本朝。²逸人:避世隐居者。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投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恼。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陈述怀抱,满篇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东西:借以泻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诗人是十分贫寒、孤独的。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熟谙”一词,总括了诗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的长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乐于贫”的“乐”字,表现了诗人的耿直性格和高尚情操。这样正直、高尚的人,不能“乐于”为国施展才华,而只能“乐于贫”,这是统治者造成的真正悲剧。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表明“乐于贫”的心迹:“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获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这一联警句,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泾渭分明,坚定有力,震慑人心。这种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诗人说宁愿作“闲吟客”,第五句对“吟”什么作了回答:“诗旨未能忘救物”。诗人困于蒿莱,也不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他的诗多是“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见李处士》),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情。正因为他的诗“多主箴刺”,而不能为世所容,以致“众怒欲杀之”(见《唐才子传》)。故诗的第六句深深慨叹:“世情奈值不容真!”真,指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现实社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峰。诗人单刀直入,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在《离骚》中,屈原也是掩泪叹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此诗结尾两句和《离骚》的卒章同样感人。诗中刻画了诗人白发满鬓、愁容满面、仰天长啸、老泪纵横的形象。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议论中又饱和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惠洪《冷斋夜话》),充满着悲切和激情。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进入: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浑然一体。随着层次的推进,诗人的形象越来越鲜活;诗人感情的波涛,似长江后浪推前浪,逐步推向高峰;诗的主旨也一步一步开拓、深化。此诗的意境转过一层又一层,愈来愈入佳境。

xún tángdài 

jiǔwèngqínshūbànbìngshēn shúānshíshìpín 
nìngwéizhòuxiányín zuòqiánkūnqièrén 
shīzhǐwèinéngwàngjiù shìqíngnàizhíróngzhēn 
píngshēngfèiyánchù báitángrén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画图¹曾识²零陵郡(jùn),今日方³知画不如
注释:¹画图:对山水自然景观,泼墨为图,谓之画图。²曾识:曾经认识。³方:用作时间副词。才,方才。⁴不如:不及,比不上。谓前者比不上后者,即零陵郡胜过画图。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城郭¹²临潇(xiāo)水上,山川³犹是柳侯
注释:¹城郭:城,本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郭,本指外城。城郭,为都邑之称,这里指永州府古城。²恰:正好。³山川:山河。⁴侯:1104年(宋崇宁三年),宋徽宗赵佶赐封柳宗元为“文惠侯”,世人敬称“柳侯”。⁵余,剩,引申为遗留、遗存。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驿(yì)¹幽绝²³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注释:¹驿亭:古时在大道上所设立的交通站,是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²幽绝:幽,僻静。绝,极。幽绝,形容十分寂静,引申为幽雅。³堪:可,能。⁴垂钓:钓鱼。⁵岩石:指岩洞,如朝阳岩。⁶虚明:虚,空。明,光明。虚明,谓岩洞宽阔明亮。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欲买愚(yú)溪三亩地,手拈¹茅栋(dòng)²竟移居³
注释:¹拈:用手指头取物。²茅栋:茅,即白茅,俗称茅草。栋,房屋的正梁。茅栋,即茅秆。³移居:挪动居所。

  欧阳修的这首诗曾被收入《永州府志》。柳宗元贬谪永州司马,这里的山水之胜便形于词人学士之口。自唐宋以来,吟咏零陵、永州的诗文层见叠出,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欧阳修的《咏零陵》。

  这首七律,首联以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来写总的感觉,提挈全篇。颔联、颈联铺写城郭、山画、驿亭、岩石等典型景物,以点带面,活现了零陵的真面目。尾联画龙点睛,曲终奏雅,巧用移居事,使描绘的所有物象都获得了灵魂。通篇即兴即事,信笔点染,全以口语道出,但天巧偶发,外质内秀,富有自然真率、似俗实雅的韵致。

yǒnglínglíng--ōuyángxiū

huàcéngshílínglíngjùnjīnfāngzhīhuà

chéngguōqiàlínxiāoshuǐshàngshānchuānyóushìliǔhóu

驿tíngyōujuékānchuídiàoyánshímíngshū

mǎisānshǒuniānmáodòngjìng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齐饥。陈臻(zhēn)¹复:“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²,殆(dài)³不可复。”
译文:齐国遭受饥荒,陈臻说:“国内百姓都以为你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灾民,你大概不会再这样做了吧。”
注释:¹陈臻:孟子的弟子。²棠:齐国地名。³殆:大概,表推测。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复:“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¹野,有众逐虎。虎负嵎(yú)²,莫之敢撄(yīng)³。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rǎng)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孟子说:“再这样做那就成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人,善于与虎博斗,后来成为很善良的读书人。一次他到郊外,有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凭借着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靠近。众人看见冯妇来了,便跑上去迎接。冯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跳下车,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读书的人讥笑他。”
注释:¹之:到,往。²嵎: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³撄:接触,触犯。⁴攘臂: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