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仗星辰转,霜冬景气和。树含温液润,山入缭垣多。
天仗星辰转,霜冬景气和。树含温液润,山入缭垣多。
丞相金钱赐,平阳玉辇过。鲁儒求一谒,无路独如何。
丞相金钱赐,平阳玉辇过。鲁儒求一谒,无路独如何。

wēnquánshì--huángrǎn

tiānzhàngxīngchénzhuǎnshuāngdōngjǐngshùhánwēnrùnshānliáoyuánduō

chéngxiāngjīnqiánpíngyángniǎnguòqiú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¹,眉上锁²新教配钥(yào)(shí)³,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cí)。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¹⁰,蚕蛹(yǒng)儿毕罢了¹¹相思。
译文:眼前的花怎么能够接上连理枝,要打开紧皱的鼎上锁须得重新配钥匙。描几笔字画勾销伤在的心事。心里像闷葫芦不明白怎么会断了线,为什么好好一对佳偶却另配了雄雌?他就像野蜂一般难以寻觅,我却像蝎虎一般活活被坑害死,从今后像蚕蛹般断了相思。
注释:“水仙子”又称为《湘妃怨》、《冯夷曲》、《凌波曲》、《凌波仙》等。入【双调】,亦入【中吕】、【南吕】。首二句宜对。六、七句可作五字,宜对;亦可作两个四字句,与末句相配。兼作小令、套曲。也可带《折桂令》为带过曲。南曲略同。¹连枝:连理枝。²眉上锁:喻双眉紧皱如锁难开。³钥匙:开锁用的东西。⁴描笔:画笔。⁵勾销:消除,这里指忘掉。⁶闷葫芦:俗语,指不说话,亦指纳闷。⁷铰断了线儿:这里指断绝了联系。⁸野蜂儿:指像野蜂一样的男人。⁹蝎虎:即壁虎,又名守宫。¹⁰干害死:白白地被坑害死。¹¹毕罢了:结束了。

  小令题为“怨风情”,很明显是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对爱情的埋怨和绝望,其中交杂着忧愁、猜忌、悲伤、怨恨等多种复杂情愫。在这支小令中,乔吉运用了一系列的双关和比喻的手法来衬托主人公心中对爱情的失望。这首小令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女子失恋后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心世界,其中纠结着相思忧愁、困惑疑猜、怨愤绝望等复杂的情感,令人倍感伤情。

  当往事渐渐成为往事,熟悉的渐渐变得不那么熟悉,回忆却像一条蛇还停留在曾经的故事里,女主人公虽然不能忘情,但她面对现实,必须努力走出失恋的阴影,从而减轻因失恋带来的梦魇式的痛苦、相思的煎熬和忧愁的折磨。因此,小令起首用一鼎足对将这种复杂的心境展露无遗。这里的“眼中花”并非真花,而是自己的心上人,“怎得”表明白己与意中人的爱情山穷水尽,很难结合在一起。为此,她忧心忡忡,双眉紧蹙,仿佛被一把锁紧紧困住。她不能就此自怨自艾终其一生,必须找到打开眉上锁(亦即心锁)的那把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可见,描几笔字画无疑是她情感释放的最佳方式,于是,她在抑郁之中,提笔写下断肠诗,她希望那些失恋的相思、怨愤和痛苦能找到一个隐秘的突破口发泄出来,那些青春爱情的烦恼、令人感伤的琐碎情节和心灵的痛苦能就此一笔勾销。可是,蓬山已远,锦书难托,纵然写好情书又不知寄往何处。

  “闷葫芦铰断线儿”,心上人没有说什么,就无缘无故中断了联系。她在心里反复掂量这件事,种种可能的原因被一一提起,又一一被否决,最终,像闷葫芦一样,她找不到发生变故的原因所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他。“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困惑之余,她猜测心上人很可能是看上了别的女子,另觅新欢了。

  最后三句,写出了她的怨恨和绝望。她没料到,自己的心上人和其他轻浮薄幸的男子一样,不把感情当回事,像野蜂一样,到处寻花问柳,踪迹难寻。这个痴情的女子在刹那间彻悟了男人的劣根性,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痴傻,何苦要为这样滥情不专的臭男人坚守贞操,白白地害相思。她的心底升腾起一种愤激的情感,她要自己坚强起来,要像蚕蛹一般停止吐丝,把曾经的心上人从心里摈弃,从而决绝地告别过去,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最后三句看起来具有“俚曲”特点,从正、反、侧三个方面,又多用衬字,描写出了自己的失意。

  这首小令大量采用俗语口语人曲,摈除典故和藻采,一以本色出之,使这位女子声口毕肖,生动传神,尤能展现元代散曲质朴通俗的特点。曲中每句皆用比喻,形象得体,语言活泼俏皮,清爽洒脱,风格迥别于赋体小令和清丽之曲,值得品味。

参考资料:
1、 李伯钦编.家藏四库系列 元曲三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7页
2、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第495页

shuǐxiānzi··yǎnqiánhuāzěnjiēliánzhī--qiáo

yǎnqiánhuāzěnjiēliánzhīméishàngsuǒxīnjiàopèiyàoshimiáoérgōuxiāoleshāngchūnshìmènjiǎoduàn线xiànérjǐnyuānyāngbiéduìlexióngfēngérnánxúnxiēérgànhàicányǒngérlexiāng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¹(cú)²西,至于艽(qiú)³。二月初吉,载(zài)寒暑。
译文: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我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凉僻远。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历经酷暑与严寒。
注释:¹征:行,此指行役。²徂:往,前往。³艽野:荒远的边地。⁴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⁵初吉:上旬的吉日。⁶载:乃,则。⁷离:经历。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心之忧矣,其毒¹大苦。念彼共(gōng)²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gǔ)³
译文: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禁不住潸潸泪如涌泉。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将法令之网触犯。
注释:¹毒:痛苦,磨难。²共:通“恭”,此指恭谨尽心。³罪罟:指法网。罟,网;罪,捕鱼竹网。二字并列,犹云网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¹。曷(hé)²³?岁聿(yù)。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译文: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那时候正逢旧岁将除。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眼看年将终归期仍无。顾念到自己形单影只,差事却多得数不胜数。
注释:¹除:除旧,指旧岁辞去、新年将到。²曷:何,何时。³云:语助词。⁴其:将。⁵还:回去。⁶聿云:二字均语助词。⁷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⁸孔庶:很多。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心之忧矣,惮(dàn)¹我不暇²。念彼共人,眷眷³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qiǎn)
译文: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疲于奔命无暇自顾。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无限眷念朝夜思慕。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上司的责罚恼怒。
注释:¹惮:通“瘅”,劳苦。²不暇:不得闲暇。³眷眷:恋慕。⁴谴怒:谴责恼怒。此言惧怕当权者惩罚。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¹。曷云其还?政事愈蹙(cù)²。岁聿云莫,采萧³获菽(shū)
译文: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转暖的气候。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公务却越加繁忙急骤。眼看将年终时日无多,人们正忙着采蒿收豆。
注释:¹奥:“燠(yù)”之假借,温暖。²蹙:急促,紧迫。³萧:艾蒿。⁴菽:豆类。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心之忧矣,自诒(yí)¹²³。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译文: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辗转难眠思念不休。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世事翻覆祸当头。
注释:¹诒:通“贻”,遗留。²伊:此,这。³戚:忧伤,痛苦。⁴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一说“兴”,意谓起来,"言"即焉。⁵出宿:不能安睡。一说到外面去过夜。⁶反覆:指不测之祸。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¹安处²。靖(jìng)³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gǔ)¹⁰
译文: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
注释:¹恒:常。²安处:安居,安逸享乐。³靖:敬。⁴共:通“恭”,奉,履行。⁵位:职位,职责。⁶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⁷式:乃,则。⁸榖:善,此指福。⁹以:与。¹⁰女:汝。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¹尔景福²
译文: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碌碌无为。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注释:¹介:借为“匄(gài)”,给予。²景福:犹言大福。

  《诗经》中有些篇章索解不易,以致岐见纷错,此篇就是一例。

  《毛诗序》称此诗的主题为“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寻绎诗意,此诗当是一位长期奔波在外的官吏自诉情怀的作品。他长年行役,久不得归,事务缠身,忧至忡忡,诗中披露出他的复杂至情,千载之下,使人犹闻其叹息怨嗟之声。

  全诗共分五章。一、二、三章的前八句都是自述其行役之苦、至怀之忧。对这八句的理解,各家基本上无甚异词。接下来则是反覆咏唱“念彼共人”,对“共人”的理解也就岐见纷呈了。“共”即古“恭”字,所谓“恭人”即恭谨之人,具体何指,诸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说。一种意见认为“共人”是指隐居不仕者。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丘氏曰:“‘共人’谓温恭之人,隐居不仕者也。贤者久不得归,于是悔仕,进退既难,恐不免于祸,念彼不仕之友闲居自乐,欲似之而不得,故涕零如雨也。”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云:“当时必有温共静退之人劝大夫以不仕者,不从其言,故悔恨至涕泣,睠(按,即眷)睠怀顾,欲出宿而从之也。”朱熹则释为:“共人,僚友之处者也……大夫以二月西征,至于岁莫而未得归,故呼天而诉之,复念其僚友之处者,且自言其畏罪而不敢归也。”(《诗集传》)朱熹的说法颇为含混。所谓“僚友”,既可理解为同僚中的朋友,也可看作是同僚与友人并提;而所谓“处”,既可解作隐居不仕,也可释为居留在朝。今人高亨则解共人为“恭敬的人,此指作者的妻”(《诗经今注》)。吴闿生则解为“‘念彼共人’者,念古之劳臣贤士,以自证而自慰也”(《诗义会通》)。

  此诗的难解之处在于后二章的诗意似与前三章断为两截,难以贯通。后二章中“靖共尔位”的“共”亦当作“恭”解,那末这一句就是克尽职守之意。如果将前面的“共人”理解为忠于职守的同僚,那末后面敦劝“靖共尔位”似属多余。如果将“共人”理解为隐居不仕者,那末前面既已表示了悔仕乱世、向往归隐之意,后面又勉以恭谨尽职,自相矛盾;而且既然是退隐之士,就不可能有职可守。历来的注解都试图解决这些矛盾,使之能自圆其说,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后二章为“自相劳苦之辞”。《吕氏家塾读诗记》引欧阳修说云:“‘嗟尔君子,无恒安处’,乃是大夫自相劳苦之辞,云:无苟偷安,使靖共尔位之职。”吕祖谦申此说曰:“上三章唱悔仕乱世,厌于劳役,欲安处休息而不可得,故每章有怀归之叹。至是知不可去矣,则与其同列自相劳苦曰:嗟尔君子,无恒欲安处也。苟静恭于位,惟正直之道是与,则神将佑之矣,何必去哉!”戴溪之说与吕氏同,谓“前三章念共人而悔仕,后二章勉君子以安位”,“始悔仕于乱世,终不忍去其君,可以为贤矣”(《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这样的解释也许颇合于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教,但将后二章看作既是自勉、又是互相劝慰之词,实在是很牵强的,“自勉”云云只能是解诗者的曲为之说,因为此处说话的对象“君子”明明是第二人称的“尔”。

  其实此诗与《四月》、《北山》等诗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即感慨征戍久役、劳逸不均。所谓“共人”应该是与诗人一样效命王室、忠于职守的人,因而想到他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同病相怜、眷然怀恋之情,“涕零如雨”、“睠睠怀顾”就是这种情绪的体现。“兴言出宿”则表现诗人在怨艾之后仍起身踏上征途。“念彼共人”的复叠之词展示出诗人情感演变的轨迹:虽然忧伤孤独,疲于奔命,但对王事还是不敢懈怠,有“彼共人”作为榜样,他也只能席不暇暖,奔走四方。有了这样的铺垫,下面转入对“君子”的劝勉也就顺理成章了。揣摩诗意,这四、五两章当是诗人对在上者的劝戒。“君子”不是指一般人,而是那些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实在有着无穷的感喟,在这声声敦劝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怨嗟。“无恒安处”的言外无疑意味着这些“君子”的安居逸乐,它和诗人的奔波劳碌、不遑宁处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劝勉这些“君子”勤政尽职,正说明他们未能像“共人”那般一至为社稷黎民操劳。“神之听之”的声声祝愿中不能说没有告诫的弦外之音在回响。

  这首诗采用赋体手法,不借助比兴,而是直诉胸臆,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诗中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诗人的内至世界,又展示了他至理变化的轨迹,纵横交织,反覆咏唱,细腻婉转。可以说这首诗与《北山》诗同样表现了不满上层统治者的怨情,但它不像《北山》那样尖锐刻露、对比鲜明,它的措辞较为委婉。

xiǎomíng

míng xiānqín 

míngmíngshàngtiān zhàolínxià zhēng西 zhìqiú èryuèchū zàihánshǔ 

xīnzhīyōu tài niàngōngrén líng huái怀guī wèizuì 

wǎng yuèfāngshū yúnhuán suìyún niàn shìkǒngshù 

xīnzhīyōu dànxiá niàngōngrén juànjuànhuái怀 huái怀guī wèiqiǎn 

wǎng yuèfāng yúnhuán zhèngshì suìyún cǎixiāohuòshū 

xīnzhīyōu  niàngōngrén xīngyánchū宿 huái怀guī wèifǎn 

jiēěrjūn héngānchǔ jìnggōngěrwèi zhèngzhíshì shénzhītīngzhī shì 

jiēěrjūn héngān jìnggōngěrwèi hàoshìzhèngzhí shénzhītīngzhī jièěrjǐng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鸿¹海上来,池潢(huáng)²不敢顾。
译文: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连池塘都不敢看。
注释:¹鸿:雁类的泛称。²池潢:护城河,代指朝廷。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侧见双翠鸟¹,巢(cháo)在三珠树²
译文: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注释:¹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²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jiǎo)¹珍木巅(diān),得无金丸惧²
译文: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注释:¹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²“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美服患¹人指,高明²逼神恶³
译文: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注释:¹患:怕,忧虑。²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³恶:忌妒,厌恶。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今我游冥(míng)¹,弋者何所慕²
译文:今日的我翱翔于天际,那些猎取者将无法猎取。
注释:¹冥冥:高远的天空。²“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gǎnshíèrshǒu ·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hóng鸿hǎishànglái chíhuánggǎn 
jiànshuāngcuìniǎo cháozàisānzhūshù 
jiàojiǎozhēndiān jīnwán 
měihuànrénzhǐ gāomíngshén 
jīnyóumíngmíng zhěsuǒ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从来¹只有情难尽²,何³事名为情尽桥。
译文: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注释:¹从来:向来。²尽:完。³何:什么。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¹,任他离恨²一条条。
译文: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¹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²离恨:离愁别恨。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qíngjǐnqiáo--yōngtáo

cóngláizhǐyǒuqíngnánjǐnshìmíngwèiqíngjǐnqiáo

gǎimíngwèizhéliǔrènhèntiáotiáo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¹赋》,其辞曰:
译文: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
注释:¹大人:喻天子。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¹。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²兮,朅(hé)³轻举而远游。乘绛幡(fān)之素蜺(ní)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máo)。垂旬始¹⁰以为幓(shēn)¹¹兮,抴(yè)¹²彗星而为髾(shāo)¹³。掉¹⁴指桥¹⁵以偃(yǎn)(jiǎn)¹⁶兮,又旖(yǐ)(nǐ)¹⁷以招摇¹⁸。揽¹⁹(chán)²⁰以为旌兮,靡屈²¹虹以为绸²²。红杳(yǎo)(miǎo)²³以眩(xuàn)(miàn)²⁴兮,猋(biāo)风涌而云浮²⁵。驾应龙²⁶象舆²⁷之蠖(huò)²⁸²⁹(wěi)³⁰兮,骖(cān)³¹赤螭(chī)³²青虬(qiú)³³之蚴(yòu)(liào)³⁴蜿蜒。低卬(áng)³⁵夭蟜(jiǎo)³⁶³⁷以骄骜³⁸兮,诎(qū)³⁹隆穷⁴⁰(jué)⁴¹以连卷⁴²。沛(xiù)(yì)⁴³赳螑(xiù)(yǐ)⁴⁴以佁(chì)(nǐ)⁴⁵兮,放散畔岸⁴⁶(xiāng)⁴⁷以孱(chán)⁴⁸。蛭(chì)(duó)⁴⁹(hè)⁵⁰容以委丽⁵¹兮,蜩(tiáo)(qiú)⁵²偃篬(qiāng)⁵³(chù)(chuò)⁵⁴以梁倚⁵⁵。纠蓼(liǎo)⁵⁶叫奡(ào)⁵⁷踏以艐(jiè)⁵⁸兮,蔑蒙⁵⁹踊跃腾而狂趡(cuǐ)⁶⁰。莅(lì)(sà)卉翕(xī)⁶¹(biāo)⁶²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译文: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把格泽星竖作长竿啊,系住阳光成彩旄。垂挂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装饰尾梢。挥动起来轻柔回翔啊,也自婀娜随风摇。天橇天枪二星作旌旗啊,挽曲彩虹把旗杆缠包。红光强烈眼花迷乱啊,暴风奔涌祥云狂飘。乘应龙象舆如尺蠖曲行啊,骑赤螭虬龙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纵恣奔驰啊,龙身隆起疾速向前。昂头伸颈摇身不行啊,放纵自恣翘首望天。摇目吐舌前后瞻顾啊,转头奔走高耸如梁。相引相呼喧嚣而去啊,飞虫般踊跃奔腾狂。飞奔追逐如火光闪电啊,突然雾散云消闪亮光。
注释:¹中州:中原,中国。²迫隘:窘迫艰难。³朅:通“盍”,何不。⁴幡:旗。⁵蜺:通“霓”,副虹。⁶格泽:星名。⁷总:系。⁸采:通“彩”。⁹旄:旌旗。¹⁰旬始:星名。¹¹幓:旗旒,旗下饰物。¹²抴:曳。¹³髾:燕尾,此指燕尾状饰物。¹⁴掉:摇动。¹⁵指桥:“随风指靡”,柔弱的样子。¹⁶偃蹇:夭矫的样子。¹⁷旖旎:婀娜。¹⁸招摇:飘动的样子。¹⁹揽:摘取。²⁰欃枪:星名,又名天欃、天枪。²¹靡屈:使降下弯曲。²²绸:缠裹物。²³杳渺:深远的样子。²⁴眩湣:眼花迷乱。²⁵猋风涌而云浮:指如猋风涌动,如祥云浮游,形容轻举之状。²⁶应龙:有翅膀的龙。²⁷象舆:太平盛世才出现的一种像车的精气。²⁸蠖:尺蠖虫。²⁹略:缓行。³⁰逶丽:通“逶迤”,弯弯曲曲。³¹骖:三马驾一车。此为驾乘意。³²螭:一种似龙的动物。³³虬:无角龙。³⁴蚴蟉:屈曲行进的样子。³⁵卬:高。³⁶夭蟜:曲伸的样子。³⁷据:直着颈。³⁸骄骜:纵恣奔驰。³⁹诎折:通“曲折”。⁴⁰隆穷:通“隆穹”,隆起的样子。⁴¹躩:疾行的样子。⁴²连卷:蜷曲的样子。卷:通“蜷”。⁴³沛艾:昂首摇动的样子。⁴⁴仡:举头。⁴⁵佁儗:停止不前。⁴⁶畔岸:自我放纵的样子。⁴⁷骧:举,抬头。⁴⁸孱颜:高峻的样子。⁴⁹蛭踱:忽进忽退的样子。⁵⁰輵辖:摇目吐舌。⁵¹容以逶丽:闲适地曲身。容,从容、安闲。⁵²蜩蟉:掉转头。⁵³偃篬:高耸的样子。⁵⁴怵彘:奔走。⁵⁵梁倚:如梁相倚。⁵⁶蓼:通“缭”,相引。⁵⁷叫奡:相呼;奡,通“嚣”。⁵⁸踏以艐路:踏上征途;艐,至。⁵⁹蔑蒙:通“蠛蠓”,一种小虫,性喜乱飞。⁶⁰狂趡:狂奔。⁶¹莅飒卉翕:飞奔相追逐。⁶²熛:火焰。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邪绝¹少阳²而登太阴³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yǎo)(tiǎo)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yǔ)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¹⁰先导兮,反¹¹太一¹²而从陵阳。左玄冥¹⁴而右含雷¹⁵兮,前陆离¹⁶而后潏(yù)(huáng)¹⁷。厮¹⁸征北侨¹⁹而役羡门²⁰兮,属²¹岐伯²²使尚方²³
译文:斜穿东极登北极啊,与神仙¹³相聚在一堂。相携右转共探幽远啊,横渡飞泉在正东方。把所有仙人招来挑选啊,部署众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开道啊,遣返太一侍从留陵阳。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陆离后有濡湟。役使神仙羡门、征北侨啊,黄帝太医岐伯管药方。
注释:¹邪绝:斜渡;邪,通“斜”。²少阳:东方极地。³太阴:北方极地。⁴真人:仙人。⁵相求:相交游。⁶窈窕:指深邃的地方。⁷厉:涉水,渡。⁸灵圉:仙人名。⁹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¹⁰五帝: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¹¹反:通“返”。¹²太一:天神名。¹³陵阳:陵阳子明,古仙人。¹⁴玄冥:一说水神,一说雨师。¹⁵含雷:一说是天上造化神,一说是水神。¹⁶陆离:神名。¹⁷潏湟:神名。¹⁸厮:役使。¹⁹征北侨:古仙人名。²⁰羡门:羡门高,古仙人。²¹属:通“嘱”,叫。²²岐伯:相传是黄帝的太医。²³尚方:主管方药。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石褱。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祝融¹惊而跸(bì)²御兮,清雰(fēn)³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cuì)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¹⁰兮,杂遝(tà)¹¹胶葛¹²以方驰。骚扰冲苁(sǒng)¹³其相纷挐(rú)¹⁴兮,滂濞(pì)¹⁵(yǎng)(yà)¹⁶洒以林离¹⁷。攒(zǎn)罗列聚¹⁸丛以茏(lóng)¹⁹兮,衍曼²⁰流烂²¹²²以陆离²³。径入雷室²⁴之砰磷郁律²⁵兮,洞²⁶出鬼谷²⁷之崛礨(lěi)(wéi)石褱(huái)²⁸。遍览八紘(hóng)²⁹而观四荒³⁰兮,朅(qiè)³¹渡九江³²而越五河³³
译文: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恶气后启程才宜。集合我的龙车上万辆啊,车篷如云扬起华丽旗。让木神勾芒奉命随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游嬉。历经尧墓在崇山啊,路过舜坟在九嶷。旗上飘带密集交错啊,众车并驱不整齐。扰攘冲撞牵扯纠结啊,车流弥漫遍布如云移。聚集罗列如草丛啊,连绵续进拥挤参差。直入幽深险恶的雷渊啊,通往鬼谷颠簸于地势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啊,尽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注释:¹祝融:传说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后为火神。²跸: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³雰气:恶气;雰,通“氛”。⁴綷:合,五采杂合。⁵勾芒:相传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后为木神。⁶嬉:嬉戏。⁷崇山:狄山。⁸九疑:九嶷山,又名苍梧山。相传虞舜葬此山。⁹湛湛:积厚的样子。¹⁰交错:交互。¹¹杂遝:众多而杂乱。¹²胶葛:驱驰。¹³冲苁:冲撞;苁,通“摐”,撞。¹⁴纷挐:牵扯,纠结。¹⁵滂濞:众盛的样子。¹⁶泱轧:弥漫。¹⁷林离:众盛的样子。¹⁸攒罗列聚:聚集排列。¹⁹茏茸:聚集的样子。²⁰衍曼:即“曼衍”,连绵不绝。²¹流烂:布散。²²坛:通“啴”,众多的样子。²³陆离:参差众盛貌。²⁴雷室:雷渊,神话中水名。²⁵砰磷、郁律:一说都是形容深峻,一说都是雷声。²⁶洞:通。²⁷鬼谷:众鬼所居之地。²⁸崛礨嵬石褱:不平的样子。²⁹八紘:八极,八方;紘,维。³⁰四荒:四方荒远之地。³¹朅:往。³²九江:一说指长江水系的九条河,一说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长江边。³³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绛、青、黄)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经营¹炎火²而浮弱水³兮,杭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¹⁰鼓瑟而舞冯夷¹¹。时若薆(ài)¹²将混浊兮,召屏翳(yì)¹³诛风伯¹⁴而刑雨师¹⁵。西望昆仑¹⁶之轧(zhá)(wù)(guāng)¹⁷兮,直径驰乎三危¹⁸。排阊(chāng)(hé)¹⁹而入帝宫兮,载玉女²⁰而与之归。登阆(làng)²¹而遥集兮,亢²²乌腾²³而一止。低回²⁴阴山²⁵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²⁶?矐(hé)²⁷白首,戴胜²⁸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²⁹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³⁰万世不足以喜。
译文:历经炎火山渡过弱水河啊,横穿沙丘走过沙漠时。到葱岭休息游水嬉戏啊,女娲弹琴跳舞有冯夷。天时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诛杀风神雨师。西望昆仑看不分明啊,径直向仙山三危奔驰。推开天门进入天帝宫啊,载上天女一路相携。远登阆风山去歇息啊,如鸟高飞又齐下聚集。在阴山徘徊盘旋飞舞啊,我现在才见西王母容仪。满头白发戴首饰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乌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长生不死啊,即使活万代何足悦怡。
注释:¹经营:经过,往来。²炎火:炎火山。³弱水:河水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山在昆仑山外,水在昆仑山下。⁴杭:通“航”,渡。⁵绝:横渡。⁶流沙:沙漠。⁷奄息:休息。⁸葱极:葱岭山顶。⁹泛滥:漂流。¹⁰灵娲:女娲。传说伏羲作琴,使女娲鼓之。¹¹冯夷:黄河水神河伯的姓名。¹²薆薆:通“暧暧”,昏暗的样子。¹³屏翳:《史记正义》:“天神使也”。¹⁴风伯:风神。¹⁵雨师:雨神。¹⁶昆仑:昆仑山,传说是天帝的下都。¹⁷轧芴洸忽:不分明的样子。¹⁸三危:仙山名。¹⁹阊阖:天门。²⁰玉女:神女,美女。²¹阆风:神山,传说在昆仑之颠。²²亢:高。²³腾,飞腾。²⁴低回:徘徊。²⁵阴山:传说在昆仑山西。²⁶西王母:传说中神女。²⁷矐然:白的样子。²⁸胜:玉胜,一种首饰。²⁹三足乌:传说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鸟。³⁰济:渡。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回车¹(hé)²来兮,绝道不周³,会食幽都。呼吸沆(hàng)(xiè)兮餐朝霞,噍(jiào)芝英兮叽琼华。僸(yǐn)侵浔(xún)¹⁰而高纵兮,纷鸿涌¹¹而上厉¹²。贯¹³列缺¹⁴之倒景¹⁵兮,涉丰隆¹⁶之滂沛¹⁷。驰游道¹⁸而循¹⁹降兮,骛(wù)²⁰遗雾²¹而远逝。迫²²区中之隘(ài)²³兮,舒节²⁴出乎北垠(yín)²⁵。遗屯骑²⁶于玄阙(què)²⁷兮,轶²⁸先驱²⁹于寒门³⁰。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³¹而无见兮,听惝(chǎng)³²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译文:何不回转车归来啊,路尽不周山会食极北山陵。呼吸露气吞食朝霞啊,咀嚼琼华和芝英。缓缓仰面高高腾跃啊,群龙攒动如波涛涌腾。穿过闪电下射光芒啊,冒着云神降滂沱大雨行。从远游道上长驱而下啊,迅速抛掉云雾远远奔。迫近狭隘的人世间啊,缓缓驶出从北极边垠。把屯骑官留在北极之山啊,把前导人留在北极之门。下看不见峥嵘大地啊,上看不见广阔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见啊,耳朵模糊听而不闻。凌空虚之境向上游啊,超脱有无独自长存。
注释:¹回车:转车。²朅:通“盍”,何不。³不周:不周山。传说在昆仑山东南。⁴幽都:极北之地,传说是日落处。⁵沆瀣:夜半气,露气。⁶噍咀:咀嚼。⁷叽:小吃。⁸琼华:玉英。⁹僸:仰望。¹⁰侵浔:渐进。¹¹鸿涌:波涛腾涌的样子。¹²厉:扬。¹³贯:通。¹⁴列缺:闪电。¹⁵倒景:下射光。¹⁶丰隆:云神。¹⁷滂沛:雨水盛。¹⁸游道:远游的路途。¹⁹循:长。²⁰骛:奔驰。²¹遗雾:把云雾抛在身后。²²迫:逼近。²³隘陕:狭隘。²⁴舒节:缓行。²⁵北垠:极北边际。²⁶屯骑:官名,管骑士。²⁷玄阙:北方的山。²⁸轶:通“遗”,留下。²⁹先驱:前导。³⁰寒门:北极之门。³¹眩眠:目不安的样子。³²惝恍:模糊不清的样子。

  此赋用骚体赋形式,汉大赋的手法,虚构夸张地铺叙“大人”游仙,对跨乘的各种龙想像描写得尤其生动形象。先写“大人”不满人生短促,人世艰难,于是驾云乘龙遨游仙界;然后分东南西北四方写遨游盛况,其中游西方见“西王母”几句通过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来劝诫求仙的;文末归于超脱有无,暗含对汉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讽谏,同时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仕途进退的矛盾之情。全赋想象丰富,文字糜丽,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纵观全文,此赋在结构、文句等方面拟则《远游》,但又有变异。

  在结构上,《远游》始述“悲时俗之迫陬兮,愿轻举而远游”,然后述游求仙,从故乡“南州”出发,历东、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蝾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一段,最后归结到“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此赋袭用这一结构而先谓“世有大人兮……竭轻举而远游”,然后写“大人”从中州出发的东、南、西、北四方之游,文末袭《远游》“下峥嵘”四句而归结到“乘虚无而上假兮,超无友而独存”。

  在文句上,此赋造句于首尾袭用《远游》数句,但中间四游诸段则并不照抄,而是用辞赋家敷衍夸艳之笔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此赋应该是以《天子游猎赋》述游仙的“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与神俱”数句为蓝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调整别构:“载云气而上浮”源自“扬节而上浮”;“焱风涌而云浮”源自“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而上假”源自“乘虚无”;“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后陵阳”以下一段源自“与神俱”。

  在内容上,此赋之旨则在于求仙不足为喜,以讽武帝求仙之谬,与《远游》抒发恋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托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李孝中,侯柯芳 注译.司马相如作品注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1-69
2、 方鸣 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89-191
3、 李诚 主编.巴蜀文化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05月第1版:103-10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