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谢年方久,哀荣事独稀。虽殊百两迓,同是九泉归。
徂谢年方久,哀荣事独稀。虽殊百两迓,同是九泉归。
诏使归金策,神人送玉衣。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诏使归金策,神人送玉衣。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zènggōngshùnhuánghòuwǎn--huángrǎn

xièniánfāngjiǔāiróngshìsuīshūbǎiliǎngtóngshìjiǔquánguī

zhào使shǐguījīnshénrénsòngkōngshānjìngcóngníngkěnxuéxiāngfēi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¹夷吾者,颍(yǐng)²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³,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huán)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注释:¹管仲(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颍上(颍水之滨)人。²颍:颍河,发源于河南,流入安徽。³游:交往欺:这里是钱物不平均分而多占的意思。⁴事:侍奉。⁵小白:齐襄公的弟弟,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他与他的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⁶囚:被拘禁。⁷进:荐进,推举。⁸九: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下文中的“三仕而三见逐”中的“三”也指“多次”。⁹匡:纠正,扶正。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gǔ)¹,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²,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³,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注释:¹贾:做生意,经商。²穷困:困厄,窘迫。³不肖:不贤,无能。⁴遭:遇。⁵走:跑。⁶召忽:当初与管仲都是公子纠的手下。⁷以:因为。⁸多:称赞。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译文: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译文: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译文: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¹无定在²,彼此更³共之
译文:衰落与荣盛没有定准,双方不断变更,相互转化。
注释:¹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²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³更:更替,交替。⁴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shào)¹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译文:邵平晚年因为贫穷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哪里还有当年东陵侯的样子了。
注释:¹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寒暑有代谢¹,人道²³如兹(zī)
译文:寒来暑往有更替变化,人生的道理或规律常常便是这样。
注释:¹代谢:更替变化。²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³每:每每,即常常。⁴兹:此。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达人¹解其会²,逝³将不复疑。
译文:通达事理的人会明白理之所在,我将隐居独处不再怀疑。
注释:¹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²会:指理之所在。³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一樽 一作:一觞)
¹与一樽(zūn)²酒,日夕欢相持³。(一樽 一作:一觞)
译文:快快地给我来杯酒,从早到晚拿着它痛快畅饮。
注释:¹忽:尽快。²樽:指酒杯。³持:拿着。

yǐnjiǔ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shuāiróngdìngzài gènggòngzhī 
shàoshēngguātiánzhōng nìngdōnglíngshí 
hánshǔyǒudàixiè réndàoměi 
rénjiěhuì shìjiāng 
zūnjiǔ huānxiāngchí  (zūnzuò   )
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
浔阳¹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²³记之,久辞而未获。
译文: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
注释:¹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²属:古同“嘱”,嘱咐,托付。³予:我。
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一日,与客往候¹之,入其室,竹树翳(yì)²深,庭户虚寂³,落然无嚣(xiāo)。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译文: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
注释:¹候:问候。²翳:遮蔽。³虚寂:清静;虚无寂静。⁴嚣声:喧闹声。
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lì)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qī)长林之下,干戈¹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²而行,块然³而坐,颠倒攫(jué),无异奔骛于埃壒(ài)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shū)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译文: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淡泊处之,不为所动,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安静是和人有关系,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虽然这样,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但不是这种说法。《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最宽广的住宅,就是仁。自己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仁”,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至于看重它,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所以说“仁者静”。张君的理想,大约就在于此,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
注释:¹干戈:兵器。²夷然:平静镇定的样子。³块然:安然。⁴攫攘:争夺。⁵奔骛:奔驰。⁶埃壒:尘土。⁷廉退:谦让。
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 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 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译文: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而内心安静,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却愿意学习。你的话非常全面了,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
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¹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译文: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姑且书写记下来,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
注释:¹识:记。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译文:庭院小小,园圃却极清幽雅致,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译文:雨后成双成对的鸟雀在竹枝上对鸣、跳跃,深秋时节,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唤人扫壁开吴画¹,留客临轩试竹茶。
译文:唤人打扫墙壁灰尘把吴道子的画挂起,与好友在窗边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细细端详赏鉴这画。
注释:¹吴画:指 唐 吴道子所画的佛像。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野兴¹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译文: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就如同过去的山居生活一样闲适。
注释:¹野兴:指对郊游的兴致或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末句则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通篇情深意挚,曲折婉转,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

  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祐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舌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9-180页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东风吹雨过青山¹,却望千门草色²闲。
译文: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注释:¹“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²草色:一作“柳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¹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译文: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几个是回去的呢?
注释:¹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川原¹缭绕浮云外,宫阙(què)参差落照间。
译文: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注释:¹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谁念为儒逢世难¹,独将衰鬓(bìn)客秦关²
译文: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¹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²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76-277页 .
2、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402-404页 .

chángānchūnwàng

lún tángdài 

dōngfēngchuīguòqīngshān quèwàngqiānméncǎoxián 
jiāzàimèngzhōngdào chūnshēngjiāngshàngrénhuán  (chūnshēngzuò chūnlái )
chuānyuánliáoràoyúnwài gōngquècēnluòzhàojiān 
shuíniànwéiféngshìnán jiāngshuāibìnqín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