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恶之人,凶横无过。细寻思、最易奈何。生遭官法,死见阎罗。
造恶之人,凶横无过。细寻思、最易奈何。生遭官法,死见阎罗。
向狱儿囚,碓儿捣,硙儿磨。
向狱儿囚,碓儿捣,硙儿磨。
积善之人,恭顺谦和。细寻思、却总输他。难收黑簿,怎入刑科。
积善之人,恭顺谦和。细寻思、却总输他。难收黑簿,怎入刑科。
更神明祐,家门庆,子孙多。
更神明祐,家门庆,子孙多。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晚堂疏(shū)¹暗柴门,忽入残荷泻(xiè)石盆。
译文:傍晚堂对疏雨,外面是昏暗的柴门,阵雨掠过残荷,忽地像倾翻石盆。
注释:¹疏雨:稀疏的小雨。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石坐黄昏?
译文: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¹惟怜菊尚存。
译文:奔波于客途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荒凉的道上只有可怜的野菊尚存。
注释:¹荒径:荒凉的小路。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suō)长笛下江村。
译文:想到那家乡中耕作和垂钓的地方,披短蓑带长笛,逍遥自在出入江村。

yīnyùn--wángshǒurén

wǎntángshūàncháiméncánxièshípénwàncāngjiāngshēngbáiréndēnghuǒzuòhuánghūn

zuìjuéqiūxiāndàohuāngjìngwéiliánshàngcúnquèyuángēngdiàochùduǎnsuōzhǎngxiàjiāngcūn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乱山深处小桃源¹,往岁求浆(jiāng)²忆叩门。
译文: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注释:西村: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又名西村。”但西泠桥在孤山之后,与此诗首句“乱山深处”之说不合,疑是山阴的一个小村庄。¹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²浆:茶水。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高柳簇(cù)¹桥初转马,数忆临水自成村。
译文: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注释:¹簇:聚集。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¹
译文: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
注释:¹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gěng)¹黄昏。
译文: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释:¹耿:发光照耀。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

  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走过柳树簇拥的小桥,就要勒转马头拐个弯,前面临水数户人家便是西村。对于摆脱尘世喧嚣的山水深处,诗人是心向往之的。他另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绝句:“数家茅屋白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也把数家的小村视为桃源。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写法颇为接近。这不仅回应了首句“小桃源”三字,而且从山回路转中展示了这一桃源境界。

  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

  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

  作为一首纪游诗,此诗的特点在于能够不为物累,脱去形似,用渗透感情的笔墨去捕捉形象,将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敏锐感受到的物象写入诗中,几乎每一笔都带感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48-149

西cūn

yóu sòngdài 

luànshānshēnchùxiǎotáoyuán wǎngsuìqiújiāngkòumén 
gāoliǔqiáochūzhuǎn shùjiālínshuǐchéngcūn 
màolínfēngsòngyōuqín huàitáiqīnzuìhén 
shǒuqīngshījīn yúnxīnyuègěnghuánghūn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西来决昆仑¹,咆(páo)(xiào)万里触龙门²
译文: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注释:¹昆仑:昆仑山。²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波滔天,尧咨嗟。
波滔天,尧(yáo)(zī)(jiē)
译文: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大禹(yǔ)¹百川,儿啼不窥(kuī)²
译文:大禹也为治触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注释:¹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²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杀湍(tuān)(yān)洪水,九州始蚕麻。
译文: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¹
译文: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注释:¹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被发之叟(sǒu)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译文: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译文: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虎可搏,河难凭¹,公果溺死流海湄。
译文: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注释:¹凭:徒步渡过河流。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译文: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箜篌所悲竟不还。
箜篌所悲竟不还。
译文: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参考资料:
1、 潘啸龙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0-132

gōng--bái

huáng西láijuékūnlúnpáoxiāowànchùlóngmén

tāotiānyáojiē

bǎichuānérkuījiā

shātuānyānhóngshuǐjiǔzhōushǐcán

hàinǎimángránfēngshā

bèizhīsǒukuángérchīqīngchénlínliúwèi

pángrénzhǐzhīgōngzhī

nánpínggōngguǒliúhǎiméi

yǒuzhǎngjīngbái齿chǐruòxuěshāngōnggōngguàjuànjiān

kōnghóusuǒbēijìnghái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qī)萋春草秋绿¹,落落²长松夏寒。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
注释:¹绿:全诗校:“一作碧。”²落落:松高貌。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译文: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tiányuánshǒu ·

wángwéi tángdài 

chūncǎoqiū绿 luòluòchángsōngxiàhán 
niúyángguīcūnxiàng tóngzhìshíguān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jì)庭萧瑟故人稀¹,何处登高且送归。
译文: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注释:¹稀:少。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¹飞。
译文: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注释:¹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jiǔsòngbié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tíngxiāorén chùdēnggāoqiěsòngguī 
jīnzàntóngfāngjiǔ míngzhāoyīngzuòduànpè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