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重焱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汉鼎重焱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王令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玉碗¹冰寒滴露华,粉融²香雪³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译文: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颊边粉汗微融,纱衣轻薄,隐隐透出白腻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注释:¹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²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³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⁴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bìn)(duǒ)¹欲迎眉际月²,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注释:¹鬓透: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²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上片概写美人夏日装扮,下片特写美人容貌,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俨然是一幅夏日仕女图。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前后照应,自成一体。

  比如,在词作中,末句中的“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其次,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全词婉转有致,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从不同方面浓墨重彩,表现出独到的形象感,韵味无穷。

  再次,比喻手法,突出特点

  比如,词作中,“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这两句,词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女子晚来面胜似丰艳的荷花之美。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第105页

huànshā ·wǎnbīnghánhuá

yànshū sòngdài 

wǎnbīnghánhuá fěnróngxiāngxuětòuqīngshā wǎnláizhuāngmiànshènghuā 
bìnduǒyíngméiyuè jiǔhóngchūshàngliǎnbiānxiá chǎngchūnmèng西xié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梅花¹(qiāng)笛吹,淮南桂树²小山词。
译文: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注释: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小和,亦七言绝句。¹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²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小新翻¹杨柳枝。
译文: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小新创作的《杨柳枝》。
注释:¹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南陌¹东城春早时²,相逢何处不依依?
译文: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注释:¹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²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红李白¹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译文: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注释:¹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凤阙(què)¹轻遮翡翠帏(wéi),龙池(chí)²遥望麴(qū)尘丝³
译文: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注释:¹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²龙池: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墀”。³麴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沟¹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译文: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注释:¹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¹中莺乱飞,铜驼²陌上好风吹。
译文: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²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东桃李须臾(yú)¹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译文: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注释:¹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¹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²
译文: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注释: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²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译文: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炀帝¹行宫汴(biàn)²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译文: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注释:¹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²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译文: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御陌¹青门²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译文: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注释:¹御陌:都城的街道。²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如今绾(wǎn)¹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译文: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注释:¹绾:旋绕打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mèi)¹日西时²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注释:¹挥袂:挥手告别。²日西时:黄昏。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绾 一作:管)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¹垂杨绾²别离。(绾 一作:管)
译文: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注释:¹唯有:只有。²绾:系念,挂念。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轻盈袅娜(nuó)¹占年华,舞榭(xiè)妆楼处处遮。
译文: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注释:¹袅娜:柔软细长貌。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译文: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1-842

yángliǔzhījiǔshǒu

liú tángdài 

sàiběiméihuāqiāngchuī huáinánguìshùxiǎoshān 
qǐngjūnzòuqiáncháo tīngchàngxīnfānyángliǔzhī 

nándōngchéngchūnzǎoshí xiāngféngchù 
táohóngbáijiēkuāhǎo chuíyángxiānghuī 

fèngquèqīngzhēfěicuìwéi lóngchíyáowàngchén 
gōuchūnshuǐxiānghuīyìng kuángshāchángānshàoniánér 

jīnyuánzhōngyīngluànfēi tóngtuóshànghǎofēngchuī 
chéngdōngtáojìn zhēngchuíyángxiànshí 

huāèlóuqiánchūzhòngshí měirénlóushàngdòuyāozhī 
jīnpāozhìchángjiē hènshuí 

yángxínggōngbiànshuǐbīn shùzhūcánliǔshèngchūn 
wǎnláifēnghuāxuě fēigōngqiángjiànrén 

qīngménchuí qiāntiáojīnwàntiáo 
jīnwǎnzuòtóngxīnjié jiāngzèngxíngrénzhīzhī 

chéngwàichūnfēngchuījiǔ xíngrénhuīmèi西shí 
chángānshàngqióngshù wěiyǒuchuíyángwǎnbié  (wǎnzuò guǎn )

qīngyíngniǎonuózhànniánhuá xièzhuānglóuchùchùzhē 
chūnjìnfēiliú suífēnghǎoluòshuíjiā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画鼓¹声中昏又晓²。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³。神仙一曲渔家傲
译文: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注释:¹画鼓: 有彩绘的鼓。²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³揭调:高调,放声歌唱。⁴渔家傲: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绿水悠悠天杳(yǎo)¹。浮生²岂得长(cháng)年少(shào)³。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译文: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¹杳杳:悠远渺茫。²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³长年少:青春常驻。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浅欢风日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61页

jiāào ·huàshēngzhōnghūnyòuxiǎo

yànshū sòngdài 

huàshēngzhōnghūnyòuxiǎo shíguāngzhǐjiěcuīrénlǎo qiúqiǎnhuānfēnghǎo jiēdiào shénxiānjiāào 
绿shuǐyōuyōutiānyǎoyǎo shēngchángniánshào zuìláikāikǒuxiào xìndào rénjiānwànshìshíliǎo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都无色可并¹,不奈此香何。
译文: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注释:¹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¹落晚²过。
译文:李将军家为乘凉而设席,我乘马伴着那夕阳而来游曲江。
注释:¹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²落晚:向晚。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译文: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预想前秋¹别,离居梦棹(zhào)²
译文: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注释:¹前秋:秋前。²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诗一开头便极言荷花之芙,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十亩方塘,田田绿盖。颜色纯净,姿态婷婷,摇曳在清风之中,那种清新明丽之美和那红绿相映所产生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其色如此,其香也独具一格,英特点是“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这既“远”又“清”的芳香在群芳之中的确是少见的,所以,从色彩和香气上看,荷花确实不同一般的凡花俗卉。难怪诗人惊叹它“无色可并”,无香可比,深深地迷恋上它,实际上这是诗人为爱侣的美色而醉心。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前一句是在月下观赏,后一句是在夕阳下观赏。调整后的语序是:“金羁落晚过,瑶席乘凉设。”夕阳下的荷花自有一番风韵,那鲜艳的花朵衬着碧绿的荷叶,本已娇媚非常,这时它上面又洒上了夕阳的金辉,带上了“金羁”。就更加鲜艳绚丽、光彩照人了!而月下的荷花,那种朦朦胧胧的美也是令人心醉的,淡淡的夜色。皎皎的月光。这是荷花的衬景。徐徐的清风,摇动着花朵花叶,又给这奇妙的画面增加了动感。此时的荷花娇美轻盈,摇曳多姿,仿佛月中的仙子,款款移步于琼楼玉宇之中,与特有的环境,特有的氛围交织共融,产生梦幻一样的关,这两句的实际内容是诗人从傍晚到黑夜约会情人,面对爱侣时的情形。诗人同时写的《曲池》一诗有“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的诗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五、六两句“回衾席照绮,渡袜水沾罗”也是描写与爱侣的欢会。前四句主要是托物寓意,用的是曲笔,写得比较“隐晦”,而这两句近于写实,比较明显。前一句侧重于场面描写:又点亮了席,明亮的席光照着锦被。由这场景可知两人的感情达到何种地步了。后一句重在写人,交待得十分清楚:女方是渡水而来,罗袜已经被水打湿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也表现出诗人的细心。

  最后两句“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是叹别。“前秋”是秋前之意,因为前面是“预想”.当然不会是过去时而是将来时。“棹歌”一句是用典。《南史·羊侃列传》记载羊侃“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此外“梦棹歌”即“梦采莲”之意,也即梦想再次相会的意思。“莲”,是“怜”的谐音,“采莲”(怜)意为求欢。这一联中的第一句,推开了一步:诗人此时本来是和情人欢会。

  鱼水相得,可是却又忽然间发愁了。愁什么?原来他想到在秋天到来之前就要与恋人分别了。于是便预想起别后的情况:天各一方,不易相见,只能是“梦棹歌”,即只能在梦中相会了。相会之时想到离别。心中犯难;离别之后,又难相会,更令人难以忍受。实在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啊!这推开一步的预想,从侧面透露出两人感情的深度,所以,当诗人的这位爱侣后来亡故之后,他故地重游之时。眼见凤去楼空,抚令追昔,无限凄楚:“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在那荷叶初生的春天我与你相遇,并从此增添了离愁别恨,而今你像枯荷一样谢世了,只留给我一片凄凉。只要我身在人世,对你的情意就永远不会消失。曲江池头那无尽的流水啊,你带给我多少惆怅!可见《荷花》一诗,不是一般的咏物诗,它是李商隐爱情生活的写照。

  这首诗主要用象征手法,借描写荷花来寄托自己的情事。本来是描写自己热恋之人,但却不直接描写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即使是描写欢会之事,也不用直白之笔,而是通过“衾绮”、“罗袜”来侧面暗示,没有露骨、庸俗的平直之语。

参考资料:
1、 靖宇.唐诗多用途 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83-84
2、 刘建龙.诗词类鉴: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01:第41页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¹
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
注释:¹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南长江中。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洲势逶(wēi)(yí)¹²碧流,鸳鹦鸂(xī)(chì)³满滩头。
译文: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
注释:¹逶迤:曲折绵延貌。²绕:全唐诗校:“一作还。”³鸂鶒:水鸟名,多紫色,较鸳鹦为大,成双游水中,又称紫鸳鹦。⁴滩:全唐诗校:“一作沙。”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滩头日落沙碛(qì)¹长,金沙熠(yì)²动飙(biāo)³
译文: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注释:¹沙碛:浅水中的沙石。²熠熠:闪光貌。³飙光:风吹水动,沙光闪耀。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舟人牵锦缆¹,浣女结罗裳。
译文: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注释:¹锦缆:华美的系船缆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¹香。
译文: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
注释:¹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
君行采采莫相忘。
君行采采¹莫相忘。
译文: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注释:¹采采:盛貌。此就鹦鹉洲的风光言。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势”以下,即着意描写鹦鹉洲的胜景:碧流、水鸟、夕阳、沙石、舟人、浣女、明月、芦花、江风、杜若等,从傍晚到月夜,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体,依次写来,浓墨重彩,声光满纸。最后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结,点出送王迥出游之意。鹦鹉洲的故乡的象征,“采采”是对上面所写繁花胜景的概括,又暗寓作者送行的感情,于是作者劝友人此行不要乐而忘返,以至忘了家乡和友人的一片深情,全都包含在这一句的临别赠言之中。

yīngzhōusòngwángjiǔzhījiāngzuǒ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dēngjiāngshànghuánglóu yáoàijiāngzhōngyīngzhōu 
zhōushìwēiràoliú yuānyāngchìmǎntāntóu 
tāntóuluòshācháng jīnshādōngbiāoguāng 
zhōurénqiānjǐnlǎn huànjiéluócháng 
yuèmíngquánjiànhuābái fēngyáowénruòxiāng 
jūnxíngcǎicǎixiāng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