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经过,客同住、萧斋促膝。更羡是、殷勤投赠,慰予从昔。
好友经过,客同住、萧斋促膝。更羡是、殷勤投赠,慰予从昔。
名士谁能过卫玠,诗人偏爱随高适。较当年、杜义更如何,睛如漆。
名士谁能过卫玠,诗人偏爱随高适。较当年、杜义更如何,睛如漆。
倾盖处,君相得。棹舟来,吾未失。信风流蕴藉,无烦修饰。
倾盖处,君相得。棹舟来,吾未失。信风流蕴藉,无烦修饰。
狂草直须裙练写,新词不用巾绡乞。想五陵、裘马正当时,时应惜。
狂草直须裙练写,新词不用巾绡乞。想五陵、裘马正当时,时应惜。
吴绮

吴绮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¹,行路艰难²。青泥小北关³,红叶湓(pén)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译文:遥望京师长安,只觉前程渺茫而今已是两鬓斑白。我追随那南来北往的征雁,经历多少险难。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得了个半纸功名,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
注释:殿前欢:曲牌名,为张可久所创,双调四十二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叶韵。¹征雁:指来往于南北两地的大雁。²行路艰难:喻求取功名的艰难。³青泥小北关:指青泥岭如同北关。⁴湓江岸:指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写之地。⁵白草:北方之草,坚挺。⁶连云栈:在今陕西汉中,为古时川陕通道。⁷功名半纸:形容功名微不足道。

  这首散曲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三、四两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最后两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作者借长安喻指元朝廷所在地大都,他遥望大都,那个地方跟自己的前程一样渺茫,而他已然两鬓斑斑。一个“望”字,暗含作者期待被朝廷重用而未能得偿所愿。“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按说他已到了致仕归家之年,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奔波于艰难的路途中,和征雁一道“南来北往”。一个“随”字则暗示作者仕途不顺、身不由己的伤感。

  “青泥小剑关”三句是鼎足对。所谓“鼎足对”,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所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张可久的《殿前欢·客中》运用鼎足对列举几个关山要地,把“南来北往”具象化,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

  “青泥”古为甘、陕人入蜀要道。据《元和郡县志》载:“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可见此地地势之险峻。此小令的鼎足对里,除了“青泥”还有“剑关”“湓江”“连云栈”这些地名,无一不是险要之地。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这一路,作者踏遍了万水千山。

  最后两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则是道尽了当时无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剧。尽管他们知道所追逐的功名无足轻重,却又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作者明知“前程渺渺”,虽然只是一小吏,又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这样的感慨,流露出一种面对酸楚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散曲中的鼎足对与结尾的合璧对,十分精工;再加上色调的有意组合配搭,使意境极为鲜明。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360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小苑华池¹烂熳²通,后门前槛(jiàn)思无穷。
译文:幕府中的小苑和华池相连,到处都是花枝烂漫,蜜蜂在前面的阑槛处和后门边不停地飞来飞去,似乎有着无尽的思恋。
注释:¹华池:景色佳丽的池沼。²烂熳:杂乱繁多貌。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fú)¹腰细才胜露,赵后²身轻欲倚风。
译文:蜜蜂的细腰就像宓妃腰一样堪堪担负起一点露珠之重,轻小的身子又好比能做掌中舞的赵后,风一吹就能刮跑似的。
注释:¹宓妃: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²赵后:即赵后身轻。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红壁¹寂寥(liáo)²崖蜜³尽,碧帘迢(tiáo)雾巢空。
译文:蜜蜂寂寞地在山崖边的红壁上酿尽了蜜汁,薄雾中高高的像碧帘一样的树叶下的巢穴也成了空室啊。
注释:¹红壁:红墙。亦指赤色的山壁。²寂寥:寂静无声;沉寂。³崖蜜: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又称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⁴迢递:高峻貌。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青陵粉蝶¹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译文:我那家乡离别的妻子,你不要有怨恨之心,我们早就说好了,等到来年的二月我们就会相逢呀。
注释:¹青陵粉蝶:《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晋干宝《搜神记》:“大夫韩凭取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fēng--shāngyǐn

xiǎoyuànhuáchílànmàntōnghòuménqiánkǎnqióngfēiyāocáishèngzhàohòushēnqīngfēnghóngliáojǐnliántiáocháokōngqīnglíngfěndiéxiūhènzhǎngdìngxiāngféngèryuèzhōng

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桧风篁远近闻。
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桧风篁远近闻。
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蹋一梯云。
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蹋一梯云。
孤烟薄暮关城没,远色初晴渭曲分。
孤烟薄暮关城没,远色初晴渭曲分。
长欲然香来此宿,北林猿鹤旧同群。
长欲然香来此宿,北林猿鹤旧同群。

  全诗以淡雅之笔写出少华甘露寺的高峻清幽的环境,并暗示作者久经世乱后远离凡尘、归隐山林的愿望。首联总揽全篇,写甘露寺的地形与环境。

  首句是视觉意象,次句为听觉意象,绘形绘声,境界真切自然。这是一座建筑在高山之上的幽静寺院,院门用山石垒筑而成,门前的山间小道因平日行人稀少,长满了茂密蜿蜒的藤萝。寺院的四周屏翳着挺拔的桧树与蓊郁的竹林。每当雨打风吹之时,树林里就传来阵阵枝叶相击的有韵律的响声。这响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随处可闻,犹如一部在半空演奏的山林交响曲。这两句诗中,首句着意表现静态,决句努力写出动感,一静一动两相映衬,山寺的超绝尘寰、安谧幽邃的独特地理环境全给烘染出来了。

  颔联承首联意脉而来,分写山间僧人与动物的活动,以进一步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山寺的清幽与高绝。出句以双涧之分流来映衬山寺周围环境之美,以野鹿之自由来往、尽情饮水和欢快鸣叫来表现山间日常安静清雅,连禽兽也相安无事。这里一个“喧”字,兼指涧水之声与野鹿之鸣,既有 “鹿喧”,亦有“水喧”,两种声音交相鸣响,愈发反衬出寺院与山林的寂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描写同一机杼。

  更妙的是“上楼僧踏一梯云”一句。一般诗人写楼之高、山之峻,总不外乎“上摩青天”、“插入云端” 之类,或者最多拉飞鸟和天仙之类来陪衬。这样写成熟套了,就不能给人以新警生动的感受。即如郑谷本人的另一首五言排律《华山》,其中状写山之高峻,也只说: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虽然颇有气势,但意境的创造未免落套,显得一般化。此句却不但形容夸张十分具体,而且翻新出奇,道前人所未道。他不说山在天外,寺在云端,而说云彩缭绕楼梯,寺僧上楼都是一步步踏云而上的。这样,寺院地理位置之高和寺僧之离地入天就给人以可信之感,几乎没有让人觉察出这是诗人的夸张。晚唐诗写景述事往往在细微处争奇斗巧,于此可见一斑。

  诗的颈联,视线转换,写从甘露寺远眺所见,实际上是以视野之广来进一步映衬山寺之高。薄暮时,孤烟袅袅,云霭纷纷,极目远望,关城渐渐隐没,山寺独立于苍茫的天地之间,愈发静寂; 每当雨后初晴,天青日朗,则远方爽然开豁,蜿曲的渭水隐然在望。每当这种时候,作者更觉此山之美、此寺之清,而不禁萌发燃香人寺,与山林猿鹤作伴,了此余生(这一年作者四十七岁)的念头了。

  结联“长欲然香来此宿,北林猿鹤旧同群”即景生情,表达自己归隐山林之愿,其意略同于常建《宿王昌龄隐居》结联“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从全篇来看,前四句写景精采,有独特境界,有新警动人之句; 后四句则无论情与景都显得较平,与前面不太相称。这也是晚唐不少诗作的通病

shǎohuágān--zhèng

shíménluójìngtiānlínguìfēnghuángyuǎnjìnwényǐnjiàn鹿xuānshuāngpàishuǐ

shànglóusēngyúnyānbáoguānchéngméiyuǎnchūqíngwèifēn

zhǎngránxiānglái宿běilínyuánjiùtóngqún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¹。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注释:¹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己卯¹上元²,予在儋(dān)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杂揉(róu),屠沽(gū)纷然。归舍已三鼓¹⁰矣。舍中掩关¹¹熟睡,已再鼾(hān)¹²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¹³?过¹⁴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¹⁵
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数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数得到大鱼。
注释:¹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²上元: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³儋州:唐设儋州于海南岛(州治在儋县),其前身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7年)所设之儋耳郡。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闰二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七月至昌化(儋县)。⁴过:拜访,探望。⁵民:指汉族人。⁶夷:指少数民族(如黎族等)人士。⁷杂揉:同“杂糅”,混杂。⁸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⁹纷然:盛多的样子。¹⁰三鼓:汉魏以来,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又可分为五鼓,即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还可分为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三鼓,即三更、丙夜,相当于现在讲的夜十一时至一时。¹¹关:门栓,文中指门。¹²再鼾:第二次打鼾,如俗语所说第二次睡觉。¹³孰为得失:何为得何为失,指出游与“已再鼾”而言。¹⁴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¹⁵“然亦笑”三句:韩愈有《赠侯喜》诗云:“吾党侯喜字叔起,呼我持竿钓温水。……哺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qí)。是时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jù)洳(rù)?”此三句意谓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便欲归隐箕颍之地,却不明白即便是隐居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文章展现了一次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断,写整个游历路程,只用了“步”、“入”、“历”三个动词,加上所属宾语,就历历在目。而其所见者,为“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儋州元宵节特有的热闹、喜悦,皆跃然纸上。夜晚游市,如历梦境。父子相对而笑,见出苏氏父子虽处“多病瘦悴”、“饮食百物艰难”的困境,却超然自得,生活和谐,心境恬静。结尾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蕴含着苏轼对人生得失无定的妙悟,其中有一生“钓鱼无得”的几分自嘲。全文语极简约,意境怡然。

  这篇散文,前半记述与海南文士月夜出游的一个生活断片。在那明月皎洁的上元美好之夜,应几位老书生之邀,苏轼“欣然”出游。城西的风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纷纷攘攘的生意人,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使他流连忘返,回到家中,天已三更,儿子也已掩门熟睡。苏轼借这一生活断片,不用细节刻画,自然透露出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祥和风俗,并抒发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反映了自己与海南人民的亲切交谊,文笔轻快自然,隽永优美。“步”、“入”、“历”三个动词连用写出了苏轼从容观赏景物的心态和乐而忘返的浓厚游兴。以“杂揉”形容汉族和黎族的融洽相处,用“纷然”描写市井气象的繁荣,文笔简净。作者的三鼓始归和儿子的“掩关熟睡”,说明他们虽然远谪海南,但与生活环境十分和谐,心境十分安闲恬静。

  “放杖而笑”以下,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的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但苏轼不是用议论来直接阐说,而是用富有生活情趣的“放杖而笑”来表现,这四个字又本于《庄子·知北游》。由“放杖而笑”引出儿子发问,从而推进到“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韩愈曾写过一首《赠侯喜》诗,是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诗中说:门生侯喜叫他到洛水钓鱼,洛水很浅,是虾蟆、雀儿戏游的地方,不值得垂钓。果然他们从早钓到晚,举竿引线,好不容易才钓到一寸长的小鱼,这时他们很为感慨扫兴。

  韩愈写此诗时才三十四岁,在仕途上不甚得意,赴京师调选官职,竟无所成,侯喜则奔走举场十余年,不获知遇。故韩愈的钓鱼之喻,既是不满仕途的愤激之谈,又含有对门人的激励之意。但在苏轼看来,“钓鱼须远去”,未免有意于希进务得。把握当前随缘任天,自能无往而不适;远行下海,执意追寻,未必能得其所求。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自慰自解的特殊心态。他认为,一切得失都是相对的,只要抓住当前,与环境协调,就会悠然自得;心怀奢望,不切实际地务得而强求,反会心力交瘁,自寻困扰。小文信笔写来,既饶有情趣,又寓理于事,耐人寻味,堪称东坡小品文的佳篇。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331—1332页

shūshàngyuányóu

shì sòngdài 

    mǎoshàngyuán zàidānzhōu yǒulǎoshūshēngshùrénláiguò yuē  liángyuèjiā xiānshēngnéngchū  xīnráncóngzhī chéng西 sēngshè xiǎoxiàng mínróu fēnrán guīshèsān shèzhōngyǎnguānshúshuì zàihān fàngzhàngérxiào shúwéishī guòwènxiānshēngxiào gàixiào ránxiàohántuì退zhīdiào gèngyuǎn zhīzǒuhǎizhěw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