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知时节,清江足稻粱。
黄雀知时节,清江足稻粱。

shí--zhāngshùnmín

huángquèzhīshíjiéqīngjiāngdàoliáng

张舜民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好诗读罢倚团蒲,唧唧铜瓶沸地炉。
好诗读罢倚团蒲¹,唧(jī)²铜瓶沸(fèi)地炉。
译文:把好诗读完便背靠着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地炉上的铜瓶正嗞嗞的响着。
注释:¹团蒲:用蒲草编成的圆垫。²唧唧:嗞嗞似的响声。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qú)(shū)¹分坐与狸(lí)²
译文:天气稍冷我便不出门了,与我的猫一起坐在地毯上。
注释:¹氍毹: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²狸奴:猫的别称。

chū--liúzhòngyǐn

hǎoshītuántóngpíngfèitiānshāohánchūshūfēnzuò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
亏功一篑(kuì)¹,未成丘山。
译文:差一筐土的努力,也会堆不成山丘。
注释:¹篑:盛土的筐子。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译文: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qì)¹²(rú)其尾。
译文:一百里走了九阶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
注释:¹汔:接近。²济:过河,渡。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
译文:所以说时机稍纵即逝、时光一去不回。
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译文:君子应该始终如一、谨慎警醒。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萧萧¹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译文:凋落的树叶送走了残败的秋天,寒冷的降水在夜晚急速地涌流。
注释:¹萧萧:草木摇落声。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译文:今晚不知将小船停泊在哪里,时断时续的猿鸣声和高悬的明月伴着这一叶小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来驱我去¹,不知竟²何之³
译文: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注释:¹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²竟:究竟。³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行行至斯¹²,叩门拙言辞³
译文: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注释:¹斯:这。²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³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行余意¹,遗(wèi)²赠岂虚来³
译文:主人理行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注释:¹行余意:理行我的来意。²遗:赠送。³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谈谐¹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²
译文: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注释:¹谈谐:彼此谈话投机。²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觞:进酒劝饮。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情欣新知¹欢,言咏²遂赋诗。
译文: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注释:¹新知:新交的朋友。²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¹子漂母惠²,愧我非韩才³
译文: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注释:¹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²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³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衔戢(jí)¹知何谢,冥报²以相贻(yí)³
译文: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注释:¹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戢:收藏。²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³贻:赠送。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可印证。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渊明乃固穷之士。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多么好的人呵!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渊明爱酒。“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2-533

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lái zhījìngzhī 
xíngxíngzhì kòuménzhuōyán 
zhǔrénjiě wèizènglái 
tánxiézhōng shāngzhìzhéqīngbēi 
qíngxīnxīnzhīhuān yányǒngsuìshī 
gǎnpiǎohuì kuìfēiháncái 
xiánzhīxiè míngbàoxiāng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¹,独醒其旁。坐客²欲得小词,援笔³为赋(fù)
译文: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喝了,在筵席上大家都在喝,我一个人在看。在座的客人要我填首小词,我就提笔来写。
注释:¹宴集:宴饮集会。²坐客:座上的客人。坐,通“座”。³援笔:执笔,提笔。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断送¹一生惟有,破除²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zhàn)³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译文:我这一生都是在酒中度过,但消磨万事也没有什么过错。现在身边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我要是不喝酒,她们就笑话我。
注释:¹断送:犹言度过。²破除:亦指度过、消磨之意。³远山横黛,指眉毛。蘸,原意为物体沾染液体。⁴秋波:眼波,此写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花病等闲¹瘦弱,春愁无处遮拦²。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³月斜人散。
译文:花像病了一样那么瘦弱,春天这么多忧愁无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还是别留着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注释:¹等闲:无端。²遮拦:排遣。³不道:犹不思,不想。此为反辞,谓“何不思”。

  此词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

  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以议论破题,一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愈的两句诗经过他的组织,竟成为一联工整的对偶,足见点化之妙。

  “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西京杂记》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又,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见伶玄《赵飞燕外传》。“秋波”则指眼波。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它描绘出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引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联想。“远山”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而着一“蘸”字则光彩顿生,境界全出。尽管有宾客、歌女劝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为对花伤春。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等闲”,意谓“无端”,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时。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遣,“遮拦”即“排遣”之意。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所以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这一句也是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的诗句,而“留残”则又本于庾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末句“不道月斜人散”,“不道”意为“不思”“不想”,多用为反辞,犹云“何不思”“何不想”,此句是说何不思月斜人散后,无复会饮之乐乎。

  这首词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愁闷抑郁,颇堪玩味。字面上明白如话,但词意却颇多转折,且处处显示出巧用成语典故的功力,故而深刻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隐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88-789

西jiāngyuè··duànsòngshēngwéiyǒu--huángtíngjiān

lǎojièjiǔyǐnyànxǐngpángzuòxiǎoyuánwèi

duànsòngshēngwéiyǒuchúwànshìguòyuǎnshānhéngdàizhànqiūyǐnpángrénxiào

huābìngděngxiánshòuruòchūnchóuchùzhēlánbēixíngdàoshǒuliúcándàoyuèxiéréns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