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高飞上帝畿,通道八蛮人九夷。历大古剌小古剌,西南远赴风教齐。
文皇高飞上帝畿,通道八蛮人九夷。历大古剌小古剌,西南远赴风教齐。
五长官司两宣慰,周夕郎功著驿鞮。滇王何处北汉大,五千里外增藩篱。
五长官司两宣慰,周夕郎功著驿鞮。滇王何处北汉大,五千里外增藩篱。
梁州地灵最崛奇,禹贡二川所分釐。南金沙会岷江出,北金沙引黑水驰。
梁州地灵最崛奇,禹贡二川所分釐。南金沙会岷江出,北金沙引黑水驰。
桑经郦注愧未尽,大荒为待博物稽。此其大者配九山,更有馀润成土宜。
桑经郦注愧未尽,大荒为待博物稽。此其大者配九山,更有馀润成土宜。
难河之水清涟漪,诸峒异香怪陆离。龙脑鸡舌并麝脐,苏合兼车如江麋。
难河之水清涟漪,诸峒异香怪陆离。龙脑鸡舌并麝脐,苏合兼车如江麋。
烟煴百和醇且旨,芳馨一直沁心脾。贡之天子入内府,浴罢一杯便啜醨。
烟煴百和醇且旨,芳馨一直沁心脾。贡之天子入内府,浴罢一杯便啜醨。
县官元气正旁魄,神膏醍醐过五齐。洞天三十六宫天浆饫,福地七十二府地泽怡。
县官元气正旁魄,神膏醍醐过五齐。洞天三十六宫天浆饫,福地七十二府地泽怡。
以通神明疏渣滓,酿出乾端与坤倪。浓于崖蜜甜于饴。
以通神明疏渣滓,酿出乾端与坤倪。浓于崖蜜甜于饴。
犁庭三出威绝域,此水曾偕玉食携。贮之铜瓶志铢两,岁月进奉均留题。
犁庭三出威绝域,此水曾偕玉食携。贮之铜瓶志铢两,岁月进奉均留题。
太素色映黄琉璃,袭以古剌锦襹褷。守成令辟首仁庙,六服岁见无差池。
太素色映黄琉璃,袭以古剌锦襹褷。守成令辟首仁庙,六服岁见无差池。
摩挲署书考时代,犹识纪元在洪熙。在昔西南记职贡,昆明有露曰蔷薇。
摩挲署书考时代,犹识纪元在洪熙。在昔西南记职贡,昆明有露曰蔷薇。
妙香尚出此水下,妃子千群洒里衣。遐方异物虽不贵,要亦王会所会归。
妙香尚出此水下,妃子千群洒里衣。遐方异物虽不贵,要亦王会所会归。
圣心诚如玄酒淡,万国争饮醴泉嬉。土官兼并不可诘,缅甸干厓世羁縻。
圣心诚如玄酒淡,万国争饮醴泉嬉。土官兼并不可诘,缅甸干厓世羁縻。
我抚此水三太息,考證遥遥拾坠遗。接境已亡底马撒,近界但闻佛郎机。
我抚此水三太息,考證遥遥拾坠遗。接境已亡底马撒,近界但闻佛郎机。
谷洛门馀淮汝竭,九庙黄流涸辙悲。莱阳侍郎坐圜扉,谁投一盎慰朝饥。
谷洛门馀淮汝竭,九庙黄流涸辙悲。莱阳侍郎坐圜扉,谁投一盎慰朝饥。
引领长陵不下咽,哀吟清泪纷淋漓。
引领长陵不下咽,哀吟清泪纷淋漓。
可怜崎岖皭火投,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折足生还邓都督,曾记包胥九顿仪。
可怜崎岖皭火投,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折足生还邓都督,曾记包胥九顿仪。
弃馀流落归好事,足补故宫文献资。三百年来废兴感,拟之渭流涨水脂。
弃馀流落归好事,足补故宫文献资。三百年来废兴感,拟之渭流涨水脂。

mínghóngshuǐwèixiè--quánwàng

wénhuánggāofēishàngtōngdàománrénjiǔxiǎo西nányuǎnfēngjiào

zhǎngguānliǎngxuānwèizhōulánggōngzhe驿diānwángchùběihànqiānwàizēngfān

liángzhōulíngzuìjuégòngèrchuānsuǒfēnnánjīnshāhuìmínjiāngchūběijīnshāyǐnhēishuǐchí

sāngjīngzhùkuìwèijǐnhuāngwèidàizhěpèijiǔshāngèngyǒurùnchéng

nánzhīshuǐqīngliánzhūdòngxiāngguàilóngnǎoshébìngshèjiānchējiāng

yānyūnbǎichúnqiězhǐfāngxīnzhíqìnxīngòngzhītiānzinèibēi便biànchuài

xiànguānyuánzhèngpángshéngāoguòdòngtiānsānshíliùgōngtiānjiāngshíèr

tōngshénmíngshūzhāniàngchūgānduānkūnnóngtián

tíngsānchūwēijuéshuǐcéngxiéshíxiézhùzhītóngpíngzhìzhūliǎngsuìyuèjìnfèngjūnliú

tàiyìnghuángliújǐnshīshīshǒuchénglìngshǒurénmiàoliùsuìjiànchàchí

shǔshūkǎoshídàiyóushíyuánzàihóngzài西nánzhígòngkūnmíngyǒuyuēqiángwēi

miàoxiāngshàngchūshuǐxiàfēiziqiānqúnxiáfāngsuīguìyàowánghuìsuǒhuìguī

shèngxīnchéngxuánjiǔdànwànguózhēngyǐnquánguānjiānbìngmiǎndiāngànshì

shuǐsāntàikǎozhèngyáoyáoshízhuìjiējìngwángjìnjièdànwénláng

luòménhuáijiéjiǔmiàohuángliúzhébēiláiyángshìlángzuòhuánfēishuítóuàngwèicháo

yǐnlǐngzhǎnglíngxiàyànāiyínqīnglèifēnlín

liánjiàohuǒtóunánjiǎozhūgōngzhōngzhōngshìwēizhéshēngháidèngdōucéngbāojiǔdùn

liúluòguīhǎoshìgōngwénxiànsānbǎiniánláifèixìnggǎnzhīwèiliúzhǎngshuǐzhī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今日竹林宴¹,我家贤侍郎。
译文: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注释:¹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三杯容小阮(ruǎn)¹,醉后发清狂。
译文: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注释:¹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船上齐桡(ráo)¹,湖心泛月归。
译文: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注释:¹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译文: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chǎn)¹君山²好,平铺湘水³流。
译文: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注释:¹刬却:削去。²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³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¹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¹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4-325页

péishìlángshūyóudòngtíngzuìhòu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jīnzhúlínyàn jiāxiánshìláng 
sānbēiróngxiǎoruǎn zuìhòuqīngkuáng 

chuánshàngráoyuè xīnfànyuèguī 
báiōuxián zhēngjiǔyánfēi 

chǎnquèjūnshānhǎo píngxiāngshuǐliú 
língxiànjiǔ zuìshādòngtíngqi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这首诗摹写的是清晨微雨,与诗人其他咏雨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先看首联:“小雨晨光闪”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试想,大雨滂沱的话,怎见雨丝反照晨曦?同时,首联将小雨置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

  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这仍是写雨之细,一个“折”字既显风力,更摹雨微。

  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麝香山一半,”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雨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这首《晨雨》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一个生活悲观,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从而拨动读者对大自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

chén--

xiǎochénguāngnèichūláishàngwén

jiāocáifēngxuánsuíyún

zàncháijīngqīngzhānniǎoshòuqún

shèxiāngshānbàntíngwèiquánfēn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罗浮山¹下四时春,卢橘²杨梅次第新。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注释:¹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²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¹人。(不辞 一作:不妨)
译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¹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huìzhōujué

shì sòngdài 

luóshānxiàshíchūn yángméixīn 
dànzhīsānbǎi chángzuòlǐngnánrén  zuò fáng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¹解相亲。
译文: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
注释:¹里:通“理”,道理。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¹
译文: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注释:¹出尘:道教思想,超出世俗,脱离烦恼的牵绊。

zèngdòujiāxiǎoér

zhāng tángdài 

shēn绿chángxiǎoxiǎorén měiláitīngjiěxiāngqīn 
tiānshēngyúnxiāoshàng chǐsōngzāichūchén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译文:广阔的江面上浮现高高的楼阁,云朵聚在陡峭壁立的高山上。
尘沙连越雟,风雨暗荆蛮。
尘沙连越雟(xī)¹,风雨暗荆(jīng)蛮。
译文:越雟、荆蛮之地,沙尘飞扬,风雨交加,犹如当下动荡不安的时局。
注释:¹越雟:古郡名,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雁矫衔(xián)¹内,猿啼失木²间。
译文:大雁衔着芦草奋力飞翔,猿猴失去栖息地哀鸣不已,犹如悲苦的百姓。
注释:¹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²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弊裘(qiú)苏季子¹,历国未蛮还。
译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而我亦是奔波劳碌、无家可依。
注释:¹弊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