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chóngshèngxínggōng--hún

西línběnxíng殿diànchíxièzhì..guòshuǐchūzhǎngyúnkāishānjiànduō

xiǎojiēchuíliǔqiūyuàngōngshājièwènlóngguīchùdǐngkōng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4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京洛¹风流²绝代人。因何风絮(xù)落溪津³。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piāo)(miǎo)身。
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落风流绝代佳人。
注释:¹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²风流:品格超逸。³津:码头。⁴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⁵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¹²笑,绿³长嚬(pín)。与谁同度可怜春。鸳(yuān)(yāng)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译文: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注释:¹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²乍:表示时间短暂。³绿:青黛色的眉毛。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由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层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绝代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绝。“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深一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惯”,也深一层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此时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情过度,因热情过度容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理。此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此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¹兮朅(qiè)²兮,邦之桀(jié)³兮。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
译文: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注释:¹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²朅:英武高大。³桀:同“杰”,杰出的人。⁴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¹,谁适(dí)²为容?
译文: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并非没有膏沐以整饰仪容,只是丈夫远征在外,就是专心的打扮,又给谁看呢?
注释:¹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²适: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其雨(yù)其雨,杲(gǎo)¹杲出日。愿言²思伯,甘心首疾。
译文: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注释:¹杲:明亮的样子。²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焉得谖(xuān)¹,言树之背²。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³
译文:到哪里去找一株萱草,把它种到北堂去。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¹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²背:屋子北面。³痗:忧思成病。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参考资料:
1、 王绪霞.闺怨诗的女声原唱——《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5,06
2、 周蒙.深情绵邈 婉转感人——《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1,03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qiè bāngzhījié zhíshū wéiwángqián 
zhīdōng shǒufēipéng gāo shuíwéiróng 
 gǎogǎochū yuànyán gānxīnshǒu 
yānxuāncǎo yánshùzhībèi yuànyán shǐ使xīnmèi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¹成岭侧(cè)²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³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注释: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¹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²侧:侧面。³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¹庐山真面目²,只缘(yuán)³身在此山中。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¹不识:不能认识,辨别。²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³缘:因为;由于。⁴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0-421

西lín

shì sòngdài 

héngkànchénglǐngchéngfēng yuǎnjìngāotóng 
shíshānzhēnmiàn zhǐyuánshēnzàishānzhōng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
玉殿(diàn)¹春浓花烂熳,簇(cù)神仙伴²。罗裙窣(sū)³缕黄金,奏清音
译文:华丽的厅堂花开烂漫春意正浓,美貌女子与我簇拥相伴。金黄色丝缕装饰的衣裙拖曳在身后缓缓走动,耳畔回响着清越动听的乐曲。
注释:¹玉殿:华丽的厅堂。²簇神仙伴:聚集着一群神仙般的美女为伴。³窣地:在地上拖曳。窣:勃窣,缓慢行走的样子。⁴缕黄金:金黄色的丝缕妆饰着裙带。⁵奏清音:奏出了清越动听的乐曲。
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酒阑(lán)¹歌罢两沉沉²,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译文:酒尽歌罢一时沉寂,妙语欢声撩动君心。愿天长地久仿效鸳鸯不离左右,相恋白首情真意切。
注释:¹酒阑:酒将尽的意思。²两沉沉:饮宴歌舞俱停,气氛沉静下来。
这首词是写男女宴饮调情。上片写宴饮,下片写调情。《栩庄漫记》评这两首词说:“缘题敷衍,味若尘羹”。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liànqíngshēn··殿diànchūnnónghuālànmàn--máowén

殿diànchūnnónghuālànmànshénxiānbànluóqúnhuángjīnzòuqīngyīn

jiǔlánliǎngchénchénxiàodòngjūnxīnyǒngyuànzuòyuānyāngbànliànqíngshēn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凛冽(liè)倦玄冬¹,负暄²(shì)飞阁。
译文:厌倦了冬天的严寒凛冽,喜好登上高阁晒太阳来取暖。
注释:¹玄冬:冬季。²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xī)¹流德泽,颛(zhuān)(xū)愧倚薄²
译文:太阳散布着光辉流温暖的恩惠,寒士生活困顿,贤明的君主应会为此感到愧疚。
注释:¹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驾御日车的神。代指太阳。²倚薄:谓生活困迫。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¹
译文:在阳光的温暖照耀下,毛发都舒畅了,肌肤渐渐润泽,太阳实在是十分仁慈。
注释:¹沃若:润泽貌。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太阳信深仁,衰气¹(xū)²有托。
译文:依赖着冬日的阳光,身上衰败之气很快得到了驱散。
注释:¹衰气:衰败之气。²歘: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为快速的意思。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译文:枕头倾斜了烦请着眼一看,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得到了调流。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流离木杪(miǎo)¹猿,翩(piān)(xiān)²山颠鹤。
译文:树梢上的猿猴流利敏捷,山巅的鹤飘逸飞舞。
注释:¹木杪:树梢。²翩跹:飘逸飞舞貌。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译文:朋友了解我苦于分离流相聚,常常因为流离漂泊而悲伤,短暂相逢流安居而欣慰。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译文:面对眼前的事物而作诗,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恍惚之间淡忘了。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古来遭丧乱,贤圣¹尽萧索²
译文:自古以来遭到国丧战乱的君子都凄凉衰颓。
注释:¹贤圣:道德才智极高的人。²萧索:凄凉衰颓。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胡为¹将暮年,忧世²心力弱。
译文:为什么我将进入晚年了,还在因为忧愁时事而心力憔悴?
注释:¹胡为:为什么。²忧世: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