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笑意如何,知随贡举科。吟诗向月露,驱马出烟萝。
西笑意如何,知随贡举科。吟诗向月露,驱马出烟萝。
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自怜归未得,相送一劳歌。
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自怜归未得,相送一劳歌。

sòngzhèngxiùcáigòng--quán

西xiàozhīsuígòngyínshīxiàngyuèchūyānluó

wǎnpíngyuǎnqiūshēnghòuyànduōliánguīwèixiāngsòngláo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3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译文: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乱离¹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译文:到处都是战乱,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注释:¹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shì)¹眼惊魂定,衔杯²笑语频。
译文:擦一擦眼睛稳何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饮着酒与朋友笑谈。
注释:¹拭:擦;抹。²衔杯:谓饮酒。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¹
译文: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注释:¹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首联紧扣题中“遇”字。“已过才追问”,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笔简洁省净。沈德潜赞赏说:“起语得神,与‘乍见翻疑梦’同妙。”但同妙并不同工。“乍见翻疑梦”写一照面的心理活动,是凝定的场景。“已过才追问”写的是“乍见”后的下意识反应,仿佛流动的镜头。两句都表现久失消息,不期而遇的疑惑。前者直接道出,是确信后的不敢相信;后者却通过“追问”的动作蕴含其中——恍然面熟,但犹疑不定,需“追问”才能确认。故下句递接“相看是故人”,上前仔细打量,原来真的是老友。

  既然是“故人”,如何见面竟难以确认了呢?颔联宕开一步,作了回答:“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这里“乱离”指明末清初的战乱。在动乱中分离之后,再无从相见,那偶或传来的消息也难辨真假。可以想见,频年兵戈,人的死伤误传,比比皆是。后面“惊魂”两字暗示,也许这消息里就有对方不测的说法。正是这“苦难真”的传说,才使作者有“已过才追问”的行为。动乱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却仍探问对方情况,一个“苦”字,道出了两人情谊的深厚。

  颈联的“拭眼”,既是说擦去激动的泪水,又有重新拭目,再仔细相看的意思。乱世重逢的旧友,该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倾诉,但写去略而不及,只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将情感的无限波澜尽含其中,这就是所谓白描传神。一番问候后,擦净朦胧泪眼,望着眼前旧友,才彻底安下心来,所以说“惊魂定”。随后自然是庆幸,喜悦,当然要“衔杯笑语频”了。此处写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态极为生动,转换跳跃又极自然,具有对人生同类心态、行为普遍的概括性。但一次偶然相遇的“衔杯”,难以尽诉各自乱世遭际的感受;而且一旦分手,谁又能保不会再度失去对方呢?

  “移家就吾住”——作者不由分说,要“旧友”索性搬来同住。难舍难分,正是重情重义的体现。更在这“旧友”的情义之中,作了别有深意的开掘。清王朝建立后,从明朝过来的许多人不仕清朝,称为“遗民”。本诗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此时吴梅村尚未被迫出仕,故以“遗民”自居。“白首两遗民”道出两人坚守“气节”的共同情操,从而使诗中表现的友情,蕴含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格气质。“两遗民”的“两”字除实指外,还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战乱中有多少旧侣亲朋死于刀兵,又有多少前代文臣武将摇变为新朝权贵。而他们两人幸存于劫后,那同气相求的友情不更以一种自豪自傲显得尤为珍贵吗?

jiùyǒu--wěi

guòcáizhuīwènxiāngkànshìrén

luànchùjiànxiāonánzhēn

shìyǎnjīnghúndìngxiánbēixiàopín

jiājiùzhùbáishǒuliǎngmín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wò)¹深处草堂闲。
译文: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注释:¹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身随敝屦(jù)经残雪,手草寒衣入旧山。
译文: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译文: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¹
译文: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注释:¹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sònglíngchèshàngrénháiyuèzhōng--liúzhǎngqīng

chánxīnzhàngháizhōushēnchùcǎotángxián

shēnsuíjīngcánxuěshǒuzhànhánjiùshān

xiàngqīngshùxiàkōngliúbáizàirénjiān

kānbiéhòuzhǎngxiāngyúncāngcāngdànguān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官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译文:八月十五的晚上,无论哪里的月色都很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¹
译文:不需挑剔住在茅草屋还是楼房,我居住的地方就像蓬莱岛一样。
注释:¹蓬岛:蓬莱山。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凤咮(zhòu)¹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译文:凤咮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飘香,剑潭桥边秋意深,荷花也老了。
注释:¹凤咮堂:在杭州凤凰山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官月十官潮,壮观天下无。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壮观程度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鲲鹏¹水击三千里,组练²长驱十万夫。
译文:像传说中的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涛;又像披挂出战的十万兵马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练。
注释:¹鲲鹏:《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从北海迁到南海,“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²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译文: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译文:世上机缘少,人生幸会难,这般的美景,这般的旅行,哪能两者得兼呢?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¹如立鹄(hú)²
译文: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能够从此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等着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
注释:¹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没有官职的人依宋制穿白袍。²立鹄:即鹄立,形容伸颈踮脚盼望的样子。

cuīshìguānkǎojiàozuò

shì sòngdài 

yuèshí yuèsuíchùhǎo 
máoyánshìlóu kuàngguānpéngdǎo 
fèngzhòutángqiánxiāng jiàntánqiáopànqiūlǎo 
yuèshícháo zhuàngguāntiānxià 
kūnpéngshuǐsānqiān liànchángshíwàn 
hóngqīnggàimíngmiè hēishābáilàngxiāngtūn 
rénshēnghuìnán jǐngxíngliǎng 
yuànjūnwéntiānzhú ménwàibáipáo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四海十年兵不解¹,胡尘²直到江城³。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rán)似雪,衰涕欲生冰。
译文: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稀疏的胡须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悲伤时流下的泪水快要结冰了。
注释:¹兵不解:指战争未结束。²胡尘:指金兵。³江城:指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⁴客:词人自指。⁵疏髯:稀疏的胡须。⁶浑:全。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送老齑(jī)¹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²。故人³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译文: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在吴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友人只能独自面对深夜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注释:¹齑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²吴兴:在今浙江省湖州市。³故人:老朋友。⁴若为情:如何为情,难为情。

  词的上片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这一起句,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疏髯江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归隐虽是作者所愿,但是他却不忍心与老朋友道别。“相望”二字,点出依依惜别之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除此之外,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沉郁中蕴含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32-333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5-136页
天街如水翠尘空。建章宫。月明中。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天街如水翠尘空。建章宫。月明中。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天街”三句,言京城临安的接官街道已经洒扫清净,明月掩映下的皇宫里,皇上也在等候着吴潜尽快来京任职。“天街”,即京城街道;“建章宫”,本汉宫殿名,这里泛指皇宫。“人未归来”,两句,言吴潜的人还没有抵达京城,但他能干的声名早已名闻京师。“玉树”句,“玉树”美材之喻,如《世说·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倚玉树”。又杜甫《饮中八仙歌》赞萧宗之云:“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上述是其出典处。“宝粟”三句,言用片片宝玉拼镶成的宝粟灯一盏盏高悬在宫阙前,在秋风中闪烁。皇上派使者送来官带赐给吴潜,催促他从速经水路赴京城到任。当时,吴潜正在绍兴任上。  

  “夜凉”三句,转而写送别夜宴。言秋夜沉沉,虽然凉意不断透过门帘袭向宴会中人,但是宴席正趋在高潮中,大家酒杯交觞,频频向吴大人祝贺,酒酣耳热之时,从词人的醉眼中环视四周景物,都已处在雾蒙蒙一片模糊之中。“钗列”两句。“腰褭”,即要褭。《汉书·武帝本纪》应劭曰:“古有骏马名要褭(音袅),赤喙黑身,一日行万五千里。”“金虫”,指金龟。据《旧唐书·舆服志》云:“三品以上龟袋以金饰,四品以银饰,五品以铜饰。”李商隐《为有》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即指身穿官服的夫婿。此处即是以金龟指代官服。此言酒宴上虽有成群姣娘侍立一旁侑酒助兴,但吴潜入朝用的官服与马匹都已准备妥当,随时在催促吴大人赶路。真是“世无不散之筵”也。“三十六宫”三句,承前感叹语。此处是说:皇宫肃穆壮严,现在同样都沉浸在秋夜融融的月色之中,这送别的盛宴虽情深意厚,终究留不住吴大人遵诏命身穿官服入朝为官去啊。

jiāngshénzi··sòngguìhuāxiànshíyǒujiǎnxiángzhīmìngwèiquē--wényīng

tiānjiēshuǐcuìchénkōngjiànzhānggōngyuèmíngzhōngrénwèiguīláishùqiūfēngbǎowàndīnghuāzhòngcuīdàiguòchuíhóng

liángshěnshuǐxiùliánlóngjiǔxiāngnóngméngméngchāilièyāoniǎodàijīnchóngsānshíliùgōngchánguānlěngliúzhùpèidīng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