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一生如土梗,万虑相桎梏。永愿事潜师,穷年此栖宿。
一生如土梗,万虑相桎梏。永愿事潜师,穷年此栖宿。
偶来人境外,心赏幸随君。古殿烟霞夕,深山松桂薰。
偶来人境外,心赏幸随君。古殿烟霞夕,深山松桂薰。
岩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清净诸天近,喧尘下界分。
岩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清净诸天近,喧尘下界分。
名僧康宝月,上客沈休文。共宿东林夜,清猿彻曙闻。
名僧康宝月,上客沈休文。共宿东林夜,清猿彻曙闻。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3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无才不敢累明时¹,思向东溪守故篱(lí)²
译文: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²故篱:故乡。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岂厌尚平¹婚嫁早,却嫌陶(táo)²去官迟。
译文: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注释:¹尚平:即尚长(尚子平)。一作“向平”。²陶令:即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草间蛩(qióng)¹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²悲。
译文: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注释:¹蛩响:犹蛩声。蛩:蟋蟀。²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寂寞柴门¹人不到,空林²独与白云期³
译文: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注释:¹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²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³期:约,约定。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79

zǎoqiūshānzhōngzuò--wángwéi

cáigǎnlèimíngshíxiàngdōngshǒu

yànshàngpínghūnjiàzǎoquèxiántáolìngguānchí

cǎojiānqióngxiǎnglínqiūshānchánshēngbáobēi

cháiménréndàokōnglínbáiyún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叶初冉(rǎn)¹,初蕊新霏(fēi)²
译文: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注释:¹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²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逢君后园讌(yàn)¹,相随巧笑²归。
译文: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注释:¹讌:同宴。²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¹
译文: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注释:¹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用持插云髻(jì)¹,翡(fěi)²³光辉。
译文: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注释:¹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²翡翠:青绿色的玉。³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

yǒngluòmé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xīnchūrǎnrǎn chūruǐxīnfēifēi 
féngjūnhòuyuányàn xiāngsuíqiǎoxiàoguī 
qīnláojūnzhǐ zhāizèngnánwēi 
yòngchíchāyún fěicuìguānghuī 
chánglíngluò jūnēnzhuī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呵冻¹提篙(gāo)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译文: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
注释:¹呵冻:冬天手指冻僵,呵气使其温暖或融解。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译文: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

  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排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 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jiā--sūnchéngzōng

ādònggāoshǒuwèimǎnchuánliángyuèxuě

huàjiāshíjiāhǎozuòhánjiāngdiàoxuě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映了今人——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从结构上看,四诗各自独立成篇:首篇写轮船、火车载人远去;次写抵达异域后,以电报向家人报平安;三写寄相片以慰离愁;四写思妇,欲梦佳期,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眠起不同,佳期难梦。但在内在逻辑上,四诗又一线贯穿,首尾相衔,是一组小型组诗,表现了“今别离”的特点和近代人相思别离的全过程。

  古、今别离的不同,首先在于别离时所用交通工具的不同。不同的交通工具所激发的离情别绪,就有快慢、浓烈、强度和类型的不同。第一首咏火车、轮船,即以古代车舟反村,以当今火车、轮船的准时、迅速,表现近代人离情别绪的突发与浓烈。全诗的核心是一组对比——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别离,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其中有发车之准时:“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有马力巨大的“万钧柁”,不畏打头石尤风,决无“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之可能性。其迅疾:“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故其离情,既不似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缓慢;更无郑谷“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之从容,倏忽之间,人已不见,此时便只能看一个“快乘轻气冲球“(海上飞艇)的愿望而已。

  既已别离,辄起相思。相思何以慰——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遂过渡到咏电报的第二首。

  “朝寄”、“暮寄”,寻常家书而已。但驰书之快,迅疾如电,又与通常家书不同。其不同处有四:一非君手书;二无君默记;三无亲呢语;四经“三四译”,已难尽如人意——实是近代电报通讯的特点,以思妇的口吻道出,又贴切、自然而有新意。更有甚者,“只有斑斑墨”以下六句,诗人竟以南朝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以斑斑墨、门前树及江南水乡常见的藕与丝,来描写与电报有关的电讯器材和电讯设施。“斑斑墨”,写的是电码;“两行树”,写的是电线杆;“中央亦有丝”,借莲藕之丝写电线中央的铜丝;“两头系”,写的是相隔万里之遥的两座电讯大楼。藕断丝(谐思)连,仅是谐音比喻;而电线丝却真的能传递相思之情,这比借丝之喻又进了一层。整首诗以思妇接到远行丈夫电报来驰骋想像,展开内心独白,把相思之情与电报的特点高度融合在一起,如刘燕勋所说:“结想俱匪夷所思,直入化境矣。”

  别离愈久,思念愈切,慰尔相思,除电报外,还寄来照片——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遂又写照片。

  古代别离,虽朝思暮想,却不能面见。经过长时间的别离,倘若“今日见君面”,则一定是夫妻重逢,“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时的通讯往来,常常是片言只语,雁字鱼书而已,感情的表现形式也仅是“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或“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虽有“画图省识春风面”的方法,却从不用在“—种相思,两处闲愁”上。近代则不同,因为出现了照相术,故能见照片上的的“君面”,虽然不是真的相逢。不过,即使把“君”的照片与自己的照片悬挂在一起,以便“汝我长相从”,但实际上仍隔着千山万水,别恨无穷。或者不如说,由于收到“对面不解语”的照片,反更易惹起自己一般浓浓的相思离别之情。于是,此首便由“自非梦往来,密意何由通”转入第四首。

  思妇收到电报,怨无寻常并坐语,况经三四译;收到照片,恨对面不解语,仍觉忧心忡忡,自觉“密意”难通,于是寄希望于“梦”。忽然,她又想到,由于“君”与“妾”之间“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昼夜既相背,眠起即不同,“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处“举头见明月”,君处“侵晓刚披衣”。彼此既不相闻,故“魂梦难相依”。连梦也做不到一块,这比起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思可以“梦佳期”的张九龄,以及自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来,不仅“以至思而抒通情,以新事而合旧格,质古洲茂,隐恻缠绵”,且确是咏古人未见之物,发古人未发之情,“辟古人未曾有之境”(陈三立语)。

  这组诗的佳处,自然还不止以上所说,诗人以其深厚的古典诗歌修养,将新事物成功地溶入古典诗歌的氛围中,也是本诗的特点之一。不过,那些弥漫着古色古香的诗句,在本诗中只起着“旧瓶”的作用,未能与其所装的“新酒”媲美,所以,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第1592—159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jīnbié--huángzūnxiàn

biéchángzhuǎnlúnwànzhōu

yǎnjiànshuānglúnchízēngzhōngxīnyōu

yǒushānchuānyǒuchēzhōu

chēzhōuzàibiéxíngzhǐyóuyóu

jīnzhōuchēbìngshēngchóu

míngzhījǐngshāochóumóu

zhōngshēngshíqǐngshǎoliú

suīyǒuwànjūnduòdòngràozhǐróu

tóufēngwèishíyóu

sòngzhěwèifǎnjūnzàitiānjǐntóu

wàngyǐngshūjiànyānyǎoyōuyōu

guīdìngliúzhì

suǒyuànjūnguīshíkuàichéngqīngqiú

cháopíngānxiāng

chíshūxùnyúnshìjūnsuǒ

fēijūnshǒushūyòujūn

suīshǔhuāmíngzhīshuíqiánmínwěi

xúnchángbìngzuòwèixīnshì

kuàngjīngsānnéngrén

zhǐyǒubānbānshìlínxínglèi

ménqiánliǎngxíngshùdàotiān

zhōngyāngyǒuyǒuliǎngtóu

jūnshūduànshízhì

měibǎishūdàoshíyǒu

xiāngwén使shǐróngyáncuì

āndiànguāngshǎnzhìjūnpáng

kāihándòngfēnmíngshìjūnróng

jūnjìngliánláiqiè怀huáixiùzhōng

línxíngjiǎnzhōngshìqièqīnshǒufèng

féishòuqièjīntóng

biéjiànjūnqíngchūnjiǔnóng

jīnjiànjūnmiànréngjuéxīnchōngchōng

lǎnjìngqièzhàoyántáohuāhóng

kāiqièchízèngjūnjūnxiāngféng

qièyǒuchāichābìnjūnyǒujīndāngxiōng

shuāngxuánliányǐngzhǎngxiāngcóng

suīzhǎngxiāngcóngbiéhènzhōngqióng

duìmiànjiěruòshānwànzhòng

fēimèngláiwǎngyóutōng

húnjiāngzhījūnzhuīsuí

piāoráncānghǎiwèifēngwēi

zuójūnshìshǒuqiānjūnwéi

wéijiànrénxiǎngjūnjiùzhěnchí

jūnhúntǎngxúnhuìmiànnán

kǒngjūnhúnláishìqièmèishí

qièshuìjūnhuòxǐngjūnshuìqièzhī

xiāngwénānguàichángcānchà

tóujiànmíngyuèmíngyuèfāngfēi

shíxiǎngjūnshēnqīnxiǎogāng

jūnzàihǎizhījiǎoqièzàitiānzhī

xiāngsānwànzhòuxiāngbèichí

miántóngshíhúnmèngnánxiāng

zhǎngnéngsuōduǎnnéngfēi

zhǐyǒuliànjūnxīnhǎizhōng

hǎishuǐshēnshēnnánliàngxiāng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年来肠断秣(mò)¹舟,梦绕²秦淮(huái)水上楼。
译文: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
注释:¹秣陵:南京古名。²梦绕:往事萦怀。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艳景 一作:烟景)
十日雨丝风片¹里,浓春艳景似残秋。(艳景 一作:烟景)
译文:十几天来的和风细雨,使浓丽的春天变得像晚秋一样凄冷。
注释:¹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通过言怀虚写秦淮的人文景观(舟、楼),秣陵的自然地理特点(秦淮河流贯市区)已寓于其中。作者对秦淮胜地向往已久,故说:“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断肠”一词有二义,一为极度悲伤,二为极度思念。前者如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后者如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自然,因思而悲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故此二义亦相通。这句诗中的“肠断”,用的是第二义。与下句的“梦绕”相对应,合言正所谓“昼思夜想”,可见作者对秦淮胜景的情之切、思之深。在诗中,秣陵属地而言舟,秦淮属水而言楼,可见此舟非一般的舟,乃是行驶或停泊于内陆河的画船游舫;此楼亦非一般的楼,而是临水的雕梁画栋。这确实是秦淮胜景的特色。此地曾经繁华一时、声名远播,正是作者为之“肠断”“梦绕”所在。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通过记游实写秦淮的自然景观(雨丝风片、浓春烟景),但当时社会变迁的痕迹(秦淮无复旧日繁华)也宛然可寻。“十目雨丝风片罩,浓春烟景似残秋。“写诗人亲履其境后的印象。明代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有云:“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炯波商船”。王士祯的诗句脱化于此,而又自出新意。上引《牡丹亭》诸句重在描写令人神怡的美景,而王士祯的“浓春烟景似残秋”却透露出无限的感伤。“浓春”不是初春,而是春意正浓的时节;“残秋”显然一片凋零、屑近严冬了。春意正浓的秦淮胜地,本应姹紫妍红、美不胜收,如今却是这等苍凉。作者的感受很深沉,但是这种感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言。“残秋”是时令即将交替的关捩点,也许诗人由时令的交替想到王朝的兴替,顿起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吧。或许诗人什么都没想,只是为秦淮河畔的实况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而觉得失望吧。作者虽未明言,读者却可因此而生出许多联想与忖度,欣赏此诗丰富的美感。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下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第1231页

qínhuáishīèrshíshǒu ·

wángshìzhēn qīngdài 

niánláichángduànlíngzhōu mèngràoqínhuáishuǐshànglóu 
shífēngpiàn nóngchūnyǎnjǐngcánqiū  (yànjǐngzuò yānjǐ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