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xuán)(shū)¹无停运,四序²相错行³
译文:天上的星辰无休无止的转动,地面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运行。
注释: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阴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¹璿枢:璿,北斗第二星;枢,即天枢,北斗第一星,璿枢,此处应指北斗,代指星辰。古人认为北斗的逗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转动。²四序:春夏秋冬四季。³相错行:更迭(dié)运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寄言赫曦(xī)¹,今日一阴生²
译文:传话给炎热的夏天,从今日起昼短夜长,阴气开始萌动, 秋冬慢慢会来人间了。
注释:¹赫曦景:光明炎热的展观,即炎夏。²一阴生:夏至后, 夜晚渐长,古人认为是阴气萌动,逐渐进人秋冬。

xiàzhìzuò

quán tángdài 

xuánshūtíngyùn xiāngcuòxíng 
yánjǐng jīnyīnsh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星辰无休无止的转动,地面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运行。

传话给炎热的夏天,从今日起昼短夜长,阴气开始萌动, 秋冬慢慢会来人间了。

注释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阴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璿枢:璿,北斗第二星;枢,即天枢,北斗第一星,璿枢,此处应指北斗,代指星辰。古人认为北斗的逗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转动。

四序:春夏秋冬四季。

相错行:更迭(dié)运行。

赫曦景:光明炎热的展观,即炎夏。

一阴生:夏至后, 夜晚渐长,古人认为是阴气萌动,逐渐进人秋冬。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3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暮檐凉薄¹。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miǎo)²。渐夜久、闲引流萤(yíng)³,弄微来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shēng)(yǎo))、玉绳西落。掩綀(shū)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lán)角。
译文:暮色已降,人在檐下,感觉秋凉之意,清风吹动庭竹,好像故人从远处到来。想象她还保持着旧日憨态,夜深时故意引来流萤,弄微光在怀抱中呈现可爱的纤细白色。和双成相会的梦远了,笙声也听不见了,即幻影消逝,只剩下天上的北斗星向西倾落。在放下室内布帷而不想入室休息的傍徨时候,陡然牵动了旧情,忆起当时在阑干角相偎相倚时,汗香侵袭。
注释:解连环:又名“望梅”“杏梁燕”。计三体。此用正体,双调一百零六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¹凉薄:微凉。²邈:远,渺茫。³流萤:飞行无定的萤。杜牧《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⁴素怀:平素的抱负。⁵双成:董双成,传说为西王母的侍女。⁶凤笙:笙的美称。笙形如凤凰,音如凤鸣。⁷玉绳:天乙、太乙两星之共名。在北斗第五星玉衡北面。秋季夜半,玉绳自西北转,逐渐下沉,故古人多以玉绳低垂形容夜深或拂晓。⁸綀帷:粗布制成的帷幔。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¹先觉。抱素影、明月²空闲,早尘损丹青³,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jiàng)(xiāo)暗解,褪花坠萼(è)
译文:音信断绝。梧桐不等到秋天,一叶凋零,就使露井先知道。手中持的团扇,上面绘有情人画像,已被尘损,但眉山依旧秀丽。虽然画中人丹青尘损,但仍然很美丽,还怕它将惊起西池鱼跃。到看画像想起情人,定情之夜偷偷解下石榴裙的情景。
注释:¹露井:指没有覆盖的井。²明月:指团扇。³丹青:本指绘画用的材料,后泛指绘画。⁴楚山:代指美女双眉。⁵西池:指苏州西园中之池。一说指西湖。⁶湘娥:湘夫人。代指苏州故人。⁷绛绡暗解:即“香囊暗解”。⁸萼:花萼。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后被遣去。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吴文英对她的情感是真挚深厚的,他在词作里常以极隐讳的笔法抒写无尽的哀怨。这首词是词人寓居苏州的后期、在其恋爱悲剧发生之后作的。充分抒发出作者的一腔忧怨之情。

  词的起笔“暮檐凉薄”,点明环境和时间。暮色已沉,人在檐下,感到秋之凉意,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清风吹动庭竹,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疑”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有似梦非梦之感。此两句用李益“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诗句,“故人”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邈”,渺远之意;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这些描写表现的均为非现实的梦幻般的情境。“渐夜久”表现由暮入夜的过渡。“闲引流萤”乃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写出故人天真可爱的情态;借着微弱的萤光,从她的“素怀”暗里见到“纤白”。这几句词意较为模糊,作者有意以某些优美的细节片断暗示幽会时留下的难忘印象。

  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能吹云和之笙,词中的“双成”即以仙子借指故人。双成在梦中远去,凤笙之音渐渐消逝了。一切均是梦境,惊醒时已是“玉绳西落”。吴文英喜用生僻的典故,词语十分难解。“玉绳”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为纬书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是斗柄的部分。玉绳西落标志下半夜已过。

  这时主人公才由外室进到内室。放下布帷,欲进内室,却又“倦入”,当是梦境历历触动了对往事的回忆,故“又惹旧愁”。不能忘记,在庭栏的角落还留有故人的粉汗香气。

  对往事的思念,令词人抚今追昔倍加伤痛。词的过片以特殊的意象深刻地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银瓶”是古时汲水用的器具。“银瓶恨沉断索”援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句意。汲水时丝绳意外地断绝,白诗以此比喻“似妾今朝与君别”,言中道分离,遗恨无穷。他们恋爱悲剧的发生,似乎早在预料之中:“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飘零摇落的命运是注定的了。“抱素影、明月空闲”,即叶梦得《虞美人》“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之意。团扇如月,扇面上绘有素女的小影,已积有灰尘。“抱”,持也;团扇曾经是她用来“闲引流萤”的,“明月空闲”意为它已闲着无人用了。这纪念物上以丹青绘的小影封尘已久,可是那秀眉却依稀动人。

  词锋至此陡然一转。“翠冷红衰”,一派衰落凋残的景象。“西池”在吴文英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中多次出现,当为词人寓所阊门外西园之内的池。在这凋残衰谢的季节、清寂冷落的秋夜,怕有轻微的声响惊起西池里的睡鱼,西池的鱼跃又将搅扰静寂的秋夜和人的思绪。因为主人公正因西池的落花回味起故人留下的一个销魂印象:“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湘娥”本为传说中的湘妃。近世词家考证,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所恋者原籍湖湘,所以“湘娥”或“湘女”皆借指苏州故人。记得那次幽会时,她偷偷解下轻薄的绛色绡衣。词的结尾颇具新意,幸福美好的形象用以作为悲伤之词的结尾,同今昔的劳燕分飞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回环往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果。

  吴文英是属于那种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最善于捕捉并表现瞬间的、形象鲜明的主观感受。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意象具有纤细的主观感受性质,又以晦涩的语句表现出来,其词意往往缥渺朦胧,恰似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这首词的整体使人如临梦境,比如故人团扇扑萤,令人难辨是梦幻还是往事;银瓶断索、梧叶早坠,未知其人是离是亡。在词的结构上虽也有时间关系的交代,但意群之间总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而且往往不甚连属。如下阕的四个意群之间便缺乏应有的顺序联系,结尾则似有词意未尽之感。这正是梦窗词结构奇幻的特点。理解梦窗词较为困难,如果细续便会发现作者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化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复杂、真挚和缠绵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990-1992页 .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故枥¹思疲马,故窠(kē)²思迷禽。
译文:用旧的马槽想念已日渐老去的马儿,迷路的鸟儿想念自己的巢穴。
注释:¹枥:马槽。²窠:昆虫、鸟兽的巢穴。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浮云蔽我乡,踯(zhí)(zhú)游子吟。
译文:天上浮云遮蔽了家乡,远离家乡的游子还在痛苦徘徊。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cén)¹
译文:悲痛不已一直不愿前行,那天边的层云已渐渐积聚厚重的得挡住了东边的高山。
注释:¹岑:小而高的山。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lín)¹
译文:接待客人的厅堂寂静无声,簌簌而下的落叶仿似绵绵不休的秋雨。
注释:¹秋霖:秋天所下的大雨。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译文:远行的游子想到旅途艰难,所以悲痛难绝。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译文:仅仅一首以浮云而做的词,又怎能表达其中的忧思郁闷呢。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qīn)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只盼望自己能一展所长。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¹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归去呢,因为常年病痛无法出行。
注释:¹胡:为什么,何故。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未老霜绕鬓(bìn),非狂火烧心¹
译文:还未年老双鬓却已斑白,只是因为心中忧思太多。
注释:¹烧心:心急如焚;烦恼。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太行何难哉,北斗¹不可斟。
译文:越过太行山有多困难呢,美酒连那酒杯都不能斟满。
注释:¹北斗: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夜静星河出,耿(gěng)¹²与参。
译文:寂静夜晚星河满天,就像黎明时那般明亮。
注释:¹耿耿:明亮貌。²辰:同“晨”,清早。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佳人夐(xiòng)¹青天,尺素²重于金。
译文:心中佳人相隔万里,一纸书信重于千金。
注释:¹夐:远。²尺素:这里指书信。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泬寥(liáo)¹群动²异,眇(miǎo)³诸境森。
译文: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注释:¹泬寥:指晴朗的天空。²群动:各种动物。³眇默:悠远;空寂。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苔衣¹上闲阶,蟋蟀催寒砧(zhēn)²
译文: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注释:¹苔衣:泛指苔蘚。²寒砧: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立身¹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译文: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却始终不得机会,道路险阻不容有一点闪失。
注释:¹立身:立足;安身。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译文:三年了还不能回到故乡,安定无忧的生活仿佛已与我有千里之遥。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wǎng)¹古今。
译文:在梦里总能毫无困阻的回去,离思忧愁的心情是不分古今的。
注释:¹罔:无,没有。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胡为不归欤(yú),辜负匣中琴。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回去呢,让我如何能对得起这匣中之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腰下是何物,牵缠¹旷登寻²
译文:腰下的植物不知是和品种,总是想攀附着身子往高处爬。
注释:¹牵缠:纠缠。²登寻:登高寻觅。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译文:与山峦一起等待清晨,与江河一起迎接傍晚的到来。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嶔。
楚水殊演漾(yàng)¹,名山窅²岖嵚(qīn)³
译文:湖面水波荡漾,崇山峻岭连绵不绝。
注释:¹演漾:水波荡漾。²窅:深远。³岖嵚:形容山势峻险。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客从洞庭来,婉娈(luán)潇湘深。
译文:从远方来到此处,无法了解这江河有多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¹秋音。
译文:柑橘柚子生产于南方,南飞的大雁只留下秋天的声音。
注释:¹遗:余,留。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译文:下方芳草绵延不尽,上边的橘林正当茂盛。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引烛窥洞穴,凌波¹睥天琛²
译文:拿着火烛探寻那幽深洞穴,那奔腾的波涛好似天然的珍宝。
注释:¹凌波:奔腾的波浪;波涛。²天琛:天然出產的珍宝。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蒲荷¹影参差,凫(fú)鹤雏(chú)淋涔(cén)²
译文:香蒲与荷花纵横交错,那些才出生不久的野鸭、白鹤幼鸟也被淋的浑身湿透。
注释:¹蒲荷:香蒲与荷的合称。²淋涔:水流滴貌。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浩歌¹惜芳杜,散发轻华簪(zān)
译文:放声高歌为那甘棠惋惜,用簪子轻轻的挽起散发。
注释:¹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译文: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心中愁苦泪流满面,不禁打湿衣衫。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yuān)飞戾(lì)霄汉,蝼蚁制鳣(zhān)(xún)
译文:鸢鸟极度渴望飞上那遥远天河,渺小的蝼蚁也可以制住比它强大的大鱼。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译文:国家正值强大繁荣时期,好似被日月照耀那般耀眼。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译文:君主虽然知道重视贤臣,但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被埋没而无法施展抱负。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层城¹登云韶²,王府锵(qiāng)球琳³
译文:王宫中的音乐未曾停止,王府环佩声不觉。
注释:¹层城:指京师;王宫。²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³球琳: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译文:正因为我希望能为国尽力,所以更加应该劝诫君王啊。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竹爆惊春,竞喧填¹、夜起千门箫鼓。流苏²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³
译文:爆竹声惊醒了春天,街头巷尾喧闹声一片,千家万户箫鼓敲击声响彻夜晚。五彩流苏在暖帐上坠悬,炉鼎中升腾起缕缕香烟。先把酒杯放在一边,我要献上新的诗句恭贺新年。心中要思索出清新圆润的歌词,虽说不如上林苑的莺歌燕语甜美。
注释:¹喧填:即“喧阗”,哄闹声。²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编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的垂饰。³未夸上林莺语:形容歌者的声音清脆嘹亮胜过黄莺。上林: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时扩建,苑中豢养许多珍禽异兽。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¹风度。屠苏²办了,迤(yǐ)(lǐ)³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译文:眼下已是年尽日暮,我即使是随意地抒发心中愁苦,也不能缺少当年刘郎豪放的风度。屠苏酒我早已备足,眼看春天将来,马上就要杨柳气盛、腊梅嫉妒。时间未到,清晨还未在滴漏上露出,可街上已是人马络绎不绝,绣车充盈道路。我要把这夜晚的明月、拂晓的花树,从头到尾一点一滴细细地记住。
注释:¹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²屠苏:酒名,古人常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以祛瘟疫。³迤逦:曲折连绵。⁴宫壶:宫中报时的铜壶。

zhīchūnchú--yángzuǎn

zhúbàojīngchūnjìngxuāntiánqiānménxiāoliúzhàngnuǎncuìdǐnghuǎnténgxiāngtíngbēiwèinàigāngyàosòngniánxīnyīngyǒuqīngyuánwèikuāshànglínyīngcóngsuìqióngzòngxiánchóuzěnjiǎnliúlángfēngbànleliǔméigōngwèixiǎozǎojiāoxiùchēyíngháiyòuyuèhuācháojīnshù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译文: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chǎng)(huǎng)¹令人愁。
译文: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注释:¹惝恍:模糊不清,这里形容草书变化无端。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chōu)¹
译文: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
注释:¹瘳:病愈。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自言其中有至乐¹,适意无异逍遥游。
译文: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
注释:¹至乐:与下句的“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至乐,最大最高层次的快乐。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译文: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乃知柳子¹语不妄,病嗜(shì)土炭如珍羞。
译文: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
注释:¹柳子:柳宗元。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译文: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shū)忽踏九州。
译文: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我书意造¹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²
译文: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注释:¹意造:以意为之,自由创造。²推求:指研究笔法。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胡为议论独见假¹,只字片纸皆藏收。
译文: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
注释:¹假:宽容,这里是作者的自谦。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减钟张¹君自足,下方²罗赵³我亦优。
译文: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
注释:¹钟张:指钟繇、张芝,皆汉末名书法家。²方:比。³罗赵:罗晖、赵袭,皆汉末书法家。这两句说:石苍舒的书法是可以与钟、张相比,我的书法也比罗、赵略胜一筹。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qīn)(chóu)
译文: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石苍舒字才美(苏轼诗集作“才翁”),长安人。擅长草书、隶书书法,人称得“草圣三昧”。苏轼由开封至凤翔,往返经过长安,必定到他家。1068年(熙宁元年),苏轼凤翔任满还朝,在石家过年。他藏有褚遂良《圣教序》真迹,堂取名“醉墨”,邀苏轼作诗。苏轼回到汴京,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苏轼是大书法家,有多篇诗谈到书法。像《凤翔八观》里的《石鼓文》、《次韵子由论书》、《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和这首《石苍舒醉墨堂》,都是脍炙人口的。那几首诗都涉及论书,而这首诗纯粹从虚处落笔,尤其特殊。

  这是苏轼早期的七古名篇。他后来的七古中常见辩口悬河、才华横溢的特色,这首即是这种特色早期成熟的表现。堂名“醉墨”就很出奇,诗也就在这名字上翻腾。

  起首明要恭维石苍舒草书出众,却偏说草书无用,根本不该学。这种反说的方式前人称为“骂题格”。

  第一句是充满牢骚的话。这些牢骚是和苏轼那段时期的感受分不开的。在凤翔的前期,知府宋选对他很照顾。后来宋选离任,由陈希亮接任。陈希亮对下属冷冰冰的,又好挑剔,甚至苏轼起草的文字,他总要横加涂抹。苏轼对此很不满,在诗里也有所表现,如《客位假寐》。苏轼到了京城,正值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张变更法度,苏轼也不满意,以致后来因此而遭放逐。这时虽未到和王安石闹翻的地步,但心里有牢骚,所以借这首诗冲口而出。这句话表面上不怎么样,但把“忧患”的根源归于“识字”,是有点惊人的。至于“忧患”到底何在,作者却一点即收,使读者自己领会。古人轻视识字的,要数项羽最有名气。他认为字不过用来记记姓名,不值得学(《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巧妙地用了项羽这个典故而不落用典的痕迹。开头说,识字本是多余的事,更何况认草字;写草字,又写得龙飞凤舞,让人打开卷子一看惊叹不己,那就更不对了。“惝恍”二字形容草书的变化无端。“令人愁”明贬暗褒。这两句紧紧呼应下文“兴来”二句。这四句破空而来,合写两人而侧重对方。

  五六二句从诗人到对方,在章法中是转换之处。苏轼是书法家,《次韵子由论书》一开始就说:“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用“我尝好之”对比“君有此病”,也是明贬暗褒。“病”指其好之成癖,暗伏对方草书功力之深,引出下面六句正面点明“醉墨”的旨趣。七八两句把《庄子》两个篇名用来赞美对方草书功力之深。九、十两句正面点明以“醉墨”来命名的用意,十一、十二两句又用柳宗元的比喻回应“君有此病何能瘳”,看似批评,实是夸奖。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不倦,造诣必深。下面四句即是正面赞美。这四句极有层次,首句总提,次句暗用前人“笔冢”(如王羲之、智永、怀素等)的故事写其用力之勤。接下来写其造诣之深,这是用力之勤的结果。这两句又和篇首“神速”句呼应,一正写,一比喻。条理井然,语言飞动。

  “我书”四句回到诗人自己,呼应上文“我尝好之”句。诗人先谦称自己的书法“本无法”,即不合规矩,“点画”句和“惝恍”句相应。接下两句反问石苍舒为何对他的书法如此偏爱,表面上是诗人自我否定,实有自负书法之意。如果正写就显得乏味,而且易流为诗人的自我吹嘘,用反诘语气来表现,供人回味,深得立言之体。怀素说:“王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不减钟张”句即翻用这个典故赞美石苍舒。汉末张芝(伯英)和罗晖(叔景)、赵袭(元嗣)并称,张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见《晋书·卫恒传》)“下方罗赵”句即正用此典以收束“我书”。张芝人称“草圣”,《三国志·魏书·韦诞传》注说,张芝家里的衣帛,必定先用来写字,然后才染色做衣服。他临池学书,每天在池里洗笔,池水都成黑色了。结尾两句,诗人又反用此典回应篇首四句,既点到了石苍舒,又点到了自己。这四句都用写字的典故,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

  这首七古体现出苏轼的作诗本领。赵克宜评价说:“绝无工句可摘,而气格老健,不余不欠,作家本领在此。”所谓不余不欠,就是既把题意说透,又没有多余的话。这正是苏轼风格的特色。善于在别人难于下笔之处着墨,把叙事议论抒情完全熔为一炉。语言形象生动,结构波澜起伏,正说反说,忽擒忽纵,意之所向,无隐不达。如同天马行空,去来无迹;细加寻绎,却又纲举目张,脉络分明。正如作者所说的画竹之妙:“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王维吴道子画》)至于使用典故,更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

  苏轼对于书法技艺的看法是「由技入道」,追求无意的境界,但此一境界必须由积学勤练而得,诗中有「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便是积学勤练的过程,「我书意造本无法」则是所达到的境界。《苏轼文集》卷六十九〈评草书〉:「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

  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於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最足以作为证明。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331页
沪教版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¹曰:“学而时习²之,说亦³(yuè)乎?有朋远方来,说亦乐(lè)乎?人说知而说愠(yùn),说亦君子¹⁰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注释:¹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²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而:顺接作用,然后。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³亦:也。⁴说:同“悦”,高兴,愉悦。⁵朋:志同道合的人。⁶自:从。⁷乐:快乐。⁸人说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说知,是说别人说了解自己。⁹愠:恼怒,恼恨,生气,怨恨。¹⁰君子:指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¹之为知之,说知为说知,是²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注释:¹知:知道,了解。²是:这。也:表判断的语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知之者说如好(hào)¹之者,好之者说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注释:¹好:喜爱,爱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说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岁¹寒,然²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³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注释:¹岁:年。²然:这样。后:以后。³凋:凋谢。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说达;见小利,则大事说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吾尝¹终日说食,终夜说寝²。以³思,无益,说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注释:¹尝:曾经。²寝:睡。³以:表目的,用来。
苏教版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