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¹未偶,而游处略同²
译文: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当时他们还没有做官,交游来往大抵都是相同的圈子。
注释:旗亭:酒楼。¹风尘:比喻仕宦。偶,遇,值。风尘未偶,意即未做官。²游处略同:指交游相处大抵都在一块儿。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译文:有一天,冷风飕飕,微雪飘飘。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忽然有梨园十余子弟登楼聚会宴饮。三位诗人离席,相互偎依,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译文: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编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译文: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
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qiè)¹泪沾臆(yì)²,见君前日书。夜台³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译文: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
注释:¹箧:小箱子。²臆:胸。³夜台:指坟墓。⁴子云居: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字。诗中以扬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这句说他虽然在九泉之下,那里依然是一处文学家的住所。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译文: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
译文: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译文: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译文:那些歌手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公子,在笑什么呢?”三位诗人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当时他们还没有做官,交游来往大抵都是相同的圈子。

有一天,冷风飕飕,微雪飘飘。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忽然有梨园十余子弟登楼聚会宴饮。三位诗人离席,相互偎依,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

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编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

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那些歌手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公子,在笑什么呢?”三位诗人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注释

旗亭:酒楼。

风尘:比喻仕宦。偶,遇,值。风尘未偶,意即未做官。

游处略同:指交游相处大抵都在一块儿。

箧:小箱子。

臆:胸。

夜台:指坟墓。

子云居: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字。诗中以扬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这句说他虽然在九泉之下,那里依然是一处文学家的住所。

猜您喜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zhū)¹。兔走²(chù)³株,折(jǐng)而死。因(shì)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¹⁰兔。兔不可复得,而身¹¹¹²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¹株:树桩。²走:跑。³触:撞到。⁴折:折断。⁵因:于是,就。⁶释:放,放下。⁷耒:一种农具。⁸冀:希望。⁹复:又,再。¹⁰得:得到。¹¹身:自己。¹²为:被,表被动。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¹如青铜根如石。
译文: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注释:¹柯:枝柯。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霜皮¹溜雨²四十围³,黛(dài)色参天二千尺。
译文: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注释:¹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²溜雨:形容皮的光滑。³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译文: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译文: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¹武侯同閟(bì)²
译文: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注释:¹先主:指刘备。²閟宫:即祠庙。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崔嵬(wéi)枝干郊原古,窈窕¹丹青户牖(yǒu)空。
译文: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注释:¹窈窕:深邃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¹盘踞(jù)虽得地,冥(míng)²孤高多烈风。
译文: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注释:¹落落:独立不苟合。²冥冥:高空的颜色。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译文: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译文: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不露文章¹世已惊,未辞翦(jiǎn)伐谁能送²
译文: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注释:¹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²送:移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luán)凤。
译文: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志士幽人莫怨嗟(jiē):古来材大难为用。
译文: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之别。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bǎixíng

 tángdài 

kǒngmíngmiàoqiányǒulǎobǎi qīngtónggēnshí 
shuāngliūshíwéi dàicāntiānèrqiānchǐ 
jūnchénshíhuì shùyóuwéirénài 
yúnláijiēxiácháng yuèchūhántōngxuěshānbái 
zuóràojǐntíngdōng xiānzhǔhóutónggōng 
cuīwéizhīgànjiāoyuán yǎotiǎodānqīngyǒukōng 
luòluòpánsuī míngmínggāoduōlièfēng 
chíshìshénmíng zhèngzhíyuányīnzàohuàgōng 
shàqīngyàoliángdòng wànniúhuíshǒuqiūshānzhòng 
wénzhāngshìjīng wèijiǎnshuínéngsòng 
xīnmiǎnrónglóu xiāngzhōngjīng宿luánfèng 
zhìshìyōurényuànjiē láicáinánwéiyòng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蒲留仙¹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²左史、龙门³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tuò)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yīng),中贮苦茗(míng),具淡巴菰(gū)¹⁰一包,置¹¹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pàn)。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¹²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¹³。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¹⁴告蒇(chǎn)¹⁵。故¹⁶笔法超绝。王阮亭¹⁷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¹⁸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¹⁹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ruǎn)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文中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同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蒲松龄先生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着浓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铺设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看到有人经过,一定极力拉住他们和他交谈,搜罗奇异的传说,讲述离奇的故事,只要路人知道的就行;渴了就给路人喝茶,有时递上烟,一定让路人尽情地说完才结束。每当听说一件奇异的事,回去就加工润色记录下来。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王阮亭听说先生的大名后,特地来拜访他,他却避而不见,拜访了三次都是如此。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人(指的是王阮亭)虽然风流儒雅,但终究是富贵气象,我是一介农夫不方便与其来往。”可见先生品格是多么高尚。后来王阮亭(号渔洋山人)想花三千金买下先生的稿件,替他刊登,他执意不肯。王阮亭又找人几次去请先生,先生感激他的诚恳,于是让使者赶快步行去给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读完又略微加以批注,使者仍将批注完的稿件带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认为他特别突出,与世俗难合。
注释:¹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清代作家。²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³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 于龙门。⁴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无偶:没有朋友。一说无比,不能匹敌。⁵尤: 格外,十分。⁶临:到,来。⁷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⁸贮:储藏、装着。⁹具:准备。¹⁰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¹¹置:放置。¹²或:有时。¹³已:止,停止。¹⁴方:才。¹⁵蒇:完成。¹⁶故:所以,因此。¹⁷王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下文“渔洋”即指他。¹⁸刊:出版。¹⁹鉴:了解,感到急足;急行传达信件的人。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译文: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荠花榆(yú)(jiá)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荚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chūnfēng

bái tángdài 

chùnfēngxiānyuànzhōngméi yīngxìngtáokāi 
huājiáshēncūn dàochūnfēngwèilái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小雨湿¹黄昏。重午佳辰独²掩门。巢(cháo)³引雏(chú)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mì)宿痕。
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注释:¹湿:浸润。²独:独自一人。³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客舍¹宛如村²。好事³无人载一樽(zūn)。唯有莺声知此恨,殷(yīn)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注释:¹客舍:旅居的客舍。²村:乡野山村。³好事:喜悦的事情。⁴唯:只,仅仅。⁵恰似:好像是。⁶闻:听到。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