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美人挟瑟对芳树,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美人挟瑟对芳树,
玉颜亭亭与花双。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玉颜亭亭与花双。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zèngyuǎn--

niánchūnfēngzhìzhōngtíngtáoyìngsuǒchuāngměirénxiéduìfāngshù

yántíngtínghuāshuāngjīnniánxīnhuājiùshíniánměirénzài

jièwènhènshēnqiǎnzhǐyīngyǒutínghuāzhī

独孤及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 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拔剑绕残尊¹,歌终便出门。
译文: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
注释:剑客:精通剑术的人,常指侠客。¹残尊:残宴,酒宴将残。尊,酒器,又作“樽”,这里代酒宴。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译文: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勇死风常事,轻雠(chóu)¹不足论。
译文: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
注释:¹轻雠:轻视仇敌。雠,同“仇”。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翻嫌易水上¹,细碎²动离魂³
译文: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注释:¹易水上:指荆轲渡过易水行刺秦王之事。²细碎:琐细,谓击筑、作歌之事。³离魂:精神凝注于人或事而出现神不守舍的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 慷慨高歌 ,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 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 ,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

  “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衬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风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剑独立, 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 ,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 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仇找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置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决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勇敢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岸送别荆轲的场面 ,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

  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jiàn--

jiànràocánzūnzhōng便biànchūmén

西fēngmǎntiānxuěchùbàorénēn

yǒngxúnchángshìqīngchóulùn

fānxiánshuǐshàngsuìdònghún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王门外,欲谒武王。
武王伐纣,都洛邑(yì),未成。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王门外,欲谒(yè)武王。
译文:周武王讨伐纣,打算筑王都在洛阳,一时没有成功。阴寒雨雪十多天,雪深丈余。甲子天将明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来的五辆车和两匹马,停在了王宫门外,想要面见周武王。
武王将不出见,尚父曰:“不可,雪深丈余,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王在内未有出意,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武王将不出见,尚父曰:“不可,雪深丈余,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王在内未有出意,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译文:周武王不想出去见他们,尚父说:“不可以,雪深丈余,他们的车骑却没有痕迹,恐怕是圣人。”太师尚父于是命令一个人端着一锅粥出去,打开门让五辆车和两个骑马的人进来,说:“周武王在里面不想出来,现在天气寒冷,你们先喝点热粥御寒,不知道该先给谁呢?”两个骑马的人说:“先给南海君,再给东海君,再给西海君,再给北海君,再给河伯、雨师、风伯。”
粥既毕,使者具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虐收,河伯名冯夷,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粥既毕,使者具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虐收,河伯名冯夷,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译文:献完粥,使者具告尚父。尚父对周武王说:“可以面见客人了。五辆车两个骑马的人,分别是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南海的神叫祝融,东海的神叫句芒,北海的神叫玄冥,西海的神叫辱收,河伯叫冯夷。雨师叫咏风伯叫姨,请使谒的人招呼他们的名字让他们觐见。”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股立周,谨来受命,愿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太公金匮》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股立周,谨来受命,愿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太公金匮》
译文:周武王于是坐在殿上,谒者在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都很惊讶,互相看着感慨。祝融拜见。周武王说:“在天气阴寒时远道而来,是有什么指教吗?”回答说:“上天要伐殷立周,我们前来受命,愿命令风伯雨师,让他们各自奉其职。”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顷岁¹,孙莘老²识欧阳文忠公³,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读书而多为之,自工¹⁰。世人患¹¹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¹²求过人,如此少有至¹³者。疵(cī)¹⁴不必待人指擿(zhāi)¹⁵,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¹⁶有味。
译文:近年间,孙觉结识了欧阳修,曾找机会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努力读书并经常练习写作,(文章)自然会越来越精妙;但是世上有人担忧自己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勤它超过别人,像这样的事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的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后就能发现毛病了。”欧阳修将自己曾亲身体验过的方法告诉别人,所以意味尤其深长。
注释:¹顷岁:近年间。²孙莘老:孙觉,字莘老,高邮人。³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shì)号。⁴乘间:乘机,趁着空儿;找机会。⁵它:其他,别的。⁶唯:只有。⁷勤:努力,尽力。⁸而:并且。⁹为:写,练习(写作)。¹⁰自工:自然精妙; 工:精妙,好。¹¹患:忧虑,担忧。¹²即:就。¹³至:达到。¹⁴疵病:指文章毛病。¹⁵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¹⁶尤:尤其,更加。

liù

shì sòngdài 

    qǐngsuì sūnshēnlǎoshíōuyángwénzhōnggōng chángchéngjiān wénwènzhī yún  shù wéiqínshūérduōwéizhī gōng shìrénhuànzuòwénshǎo yòulǎnshū měipiānchū qiúguòrén shǎoyǒuzhìzhě bìngdàirénzhǐ duōzuònéngjiànzhī  gōngchángshìzhěgàorén yóuyǒuwèi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水边杨柳曲尘丝¹,立马烦君折一枝。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注释:¹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yīn)勤更向¹手中吹。
译文: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注释:¹向:一作“肯”。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37-738 .

zhéyángliǔ

yángyuán tángdài 

shuǐbiānyángliǔchén fánjūnzhézhī 
wéiyǒuchūnfēngzuìxiāng yīnqíngèngxiàngshǒuzhōngchuì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lǐ)(yǐ)¹
译文:春天黎明后的庭院中,花丛曲折连环,欲落不落的晶莹露水点缀在娇艳的花瓣上。
注释:¹逦迤:曲折连环貌。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黄蜂一过慵(yōng)¹,夜夜栖香蕊(ruǐ)
译文:突然飞来一只黄色小蜜蜂,停在那芬芳的花蕊上。
注释:¹慵:困倦,懒得动。

chūnxiǎo--guīméng

chūntíngxiǎojǐngbiéqīnghuā

huángfēngguòyōngxiāngr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