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装结束灿花衣,采藿兰娘釂翠卮。三五二八月皎皎,东西南北草离离。
侨装结束灿花衣,采藿兰娘釂翠卮。三五二八月皎皎,东西南北草离离。
非君之故岂妄集,对酒不狂无乃痴。口住山閒省前梦,而今不似洛阳时。
非君之故岂妄集,对酒不狂无乃痴。口住山閒省前梦,而今不似洛阳时。
张良臣

张良臣

张良臣(约公元1174年前后在世)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登进士第。官止监左藏库。笃学好古,室无长物,妻子不免饥寒。性嗜诗,但不强作,或终年无一句,故所作必绝人。学者称雪窗先生。良臣著有雪窗集十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 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言多令事败¹,器²漏苦³不密
译文: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注释:临终诗:临终之时所作的时,也叫绝命诗。¹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所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²器:用具,这里指容器。³苦:苦于。⁴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河溃(kuì)¹蚁孔²³,山坏由猿(yuán)穴。
译文:河堤溃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注释:¹河溃:河堤崩溃。²蚁孔:蚂蚁穴。³端:开头,引申为缘由。⁴坏:崩塌,倾倒。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juān)¹江汉流,天窗²通冥室³
译文: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溃、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注释:¹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²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³冥室:光线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chán)¹害公正,浮云翳(yì)²白日。
译文: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住天空的太阳。
注释:¹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²翳:遮蔽。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mí)¹无忠诚,华²繁竟³不实。
译文: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注释:¹靡辞:华丽的言辞。²华:同“花”,花多而不结实,即华而不实。³竟:终。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人有两三心¹,安能合为一²
译文: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注释:¹两三心:三心二意,心不齐。此谓人们对维护汉室不是忠贞不二。²安能合为一:《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反其意而用之。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三人成市虎¹,浸渍(zì)²³胶漆
译文: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注释:¹三人成市虎:谓集市内本来无虎,由于传说的人多,便令人信以为真。此比喻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²浸渍(zì):浸泡。³解:溶解,分解。⁴胶漆:胶水和油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生存多所虑¹,长寝²万事毕。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注释:¹虑:思虑,忧愁。²长寝:即长眠,指死亡。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与此正相类似。更深一层,作者用“山”、“河”二字暗隐汉家山河。蝼蚁卑微善钻,附羶趋利。猿猴能言不离走兽,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作者所选取的动物形象,暗比篡汉的野心家,语含谴责,憎恶情烈。

  “涓涓不塞,终成溃河”(《周金人铭》)。屋顶天窗可以直通青冥幽深。“涓涓”两句似在警戒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又似在暗示窃国篡位,其来浸渐,迹象可征。两解均堪耐人寻绎,似故弄玄虚,有意让人捉摸不定。

  下边“谗邪”两句颇为显露。汉成帝时《黄雀谣》有“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句,系喻王莽败坏汉政,饰伪乱真。“谗邪害公正”可能暗引其意。“浮云翳白日”昭示奸臣蔽君迹象,揭发曹操当权、挟持天子实况。

  “靡辞”二句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然而听者逆耳,全无效果。恰如繁花空开,并不结果。又《黄雀谣》中有“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之句,据《汉书·五行志》引注谓:“桂赤色,汉家象。花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像黄雀巢其颠也。”这里自不排斥作者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产生联想和比附。

  “人有”两句哀叹满朝官员,大多二三其德,不能忠于汉室。“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与这帮人并列朝班,无非貌合神离,终必分道扬镳。此句颇有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之感。

  “三人”两句,说明流言可畏。城市本无猛虎,但经三人转述,便可惑乱视听,何况进谗者如郗虑、路粹之流,又决不止三人;而曹操原本疑忌自己,身遭横祸注定难免。此句重在说明造谣传播者多。胶漆一类物质难溶于水,但长期浸渍,同样也会稀释离解。此句重在说明中伤由来已久。

  于是作者最终以极其沉痛的语调,作无可奈何的结笔。“生存多所虑”,活着倒是千忧百虑,无时或已,不如“长寝万事毕”,让身死来解脱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都听任它了结去罢。

  全诗叙喻错综。或单叙,或先叙后喻,或连续用喻,造成笔法参差多变。引事运典灵活,或隐括,或变用。而以双关、假托、暗示、含蓄等讽刺艺术手法,揭示曹操篡汉野心。作者持身贞正,志意高迈,秉性刚直,不畏邪恶,幼龄即曾冒死私藏党人,并与其兄争承官府罪责。又曾因面斥权贵,几遭暗杀。诗如其人,读时如感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凛然生气,故远非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摹拟的《临终诗》所能企及者。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著.《中国历代文学大观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第181页
月华边。万年芳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¹。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²。端门³清昼,觚(gū)(léng)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译文:皎洁的月宫中,万年桂树芳香依旧,可爱的月光笼罩着壮丽的京城,京都各处缭绕着吉祥的云气。眼前皇家京城的辉煌富丽,国家气运的兴旺昌盛,远远胜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宫殿被笼罩在一片明丽的阳光下,富丽堂皇,飞檐拐角处的瓦棱洁净明亮,皇家的宫殿巍峨高大,更显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太平盛世中人们的欢乐生活:眼下正值太平盛世,朝廷内外,举国上下,歌舞升平。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面带笑容的游人。男子们衣着鲜丽,女子们浓妆艳抹,所经之处,香气浓郁。京城到处乐声悠扬,人们就像在阆苑之中的神仙一样,过着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日子。
注释:透碧宵:词牌名,以柳永词《透碧霄·月华边》为正体,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二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¹祥烟:吉祥的云气。古人称天子所在之处,上有祥云瑞气相应,会观气者能识之。²宝运当千:朝廷的气数运势有千年之久。³端门:皇宫的正门。⁴觚棱:殿堂建筑上最高的转角处。⁵双阙中天:形容双阙高耸,冲天而起。曹植《铜雀台赋》:“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阙,门观。⁶钧天:即钩天广乐,传说中的天上音乐。⁷阆苑:传说中的西王母居处。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阴,寻花径,空恁亸辔垂鞭。乐游雅戏,平康艳质,应也依然。仗何人、多谢婵娟。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阴,寻花径,空恁亸(duǒ)(pèi)¹垂鞭。乐游²雅戏,平康³艳质,应也依然。仗何人、多谢婵(chán)娟。道宦(huàn)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译文:昔日在京城观赏风光,恣意纵情,感觉春光无限。今日故地重游,景物更加艳丽多姿。我漫步于柳阴之下,在花丛中徘徊,但再也找不到昔日欢乐的踪迹,不禁黯然神伤,只是信马由缰,不再有昔日扬鞭跑马观花的意兴。想起自己曾经熟识的青楼歌女们应依然像过去那样尽情嬉戏,游玩逗乐,应该还是那样娇艳风流,妩媚可人。应该请何人代我向她们致以问候之意呢?仕宦身份所拘,不能再与她们相见。自己多年来的仕宦生涯漂泊无定,如萍浮沉,歌酒风流情怀,已经不似当年了。
注释:¹亸辔:放松马辔头,即停下马车的意思。軃,下垂。²乐游:即乐游原,在陕西长安东。汉宣帝立庙宇于曲江池之北,号乐游,后因称其地为乐游原。该原居京城最高处,四望宽敞,俯视则全城尽在指掌。本句的乐游原和下一句中的“平康”,都是借用唐代长安城冶游繁华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的冶游场所。³平康:唐代平康坊,在长安,为妓女聚居之地。当时习俗,新进士常游其中。

  这是一首赞美京都繁华,歌颂太平盛世的词篇。上片集中描写京城汴京的繁荣景象,歌颂帝王圣明,朝野多欢,举国上下,歌舞升平。下片写词人自己的身世,回忆当年,恣意狂荡,今天旧地重游,睹万物生情,寻找过去的踪迹,却没有见到熟知的歌女,不觉茫然。这首词作者感叹自己仕途无定,像过去那种饮酒作歌的情怀也已经不存在了。这首词用白描铺叙,以喜衬忧,以乐写哀的反衬手法,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落寞。

  上阙中的第三韵“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三个四字句是上片叙写的中心,整个上片都在说作为“皇家” “帝居”之京城的“壮丽”、“熙盛”、“宝运”。此前之第一、二韵一短一长两句,是以无垠的天宇漫起的“祥烟”为京城布设一个祥瑞的气氛,紧扣“宝运”;此后数句则从环境与人事两个方面进行铺叙:“居门”一韵三句写王宫,紧扣“壮丽”;“太平时”两韵四句写帝都生活,紧扣“熙盛”。描写都市繁华与城市生活本是柳永的“强项”,此首上片又一次尽展此长。“居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他以清朗白昼中的“居门”,显示皇宫的气派;他以阳光照耀下的“觚棱”,显示皇宫的富丽;他以直冲天际的“双阙”显示皇宫的巍峨。寥寥十二个字,写尽了“帝居”的壮丽。

  接下来“太平时”三字是从环境向人事的过渡,因了这“太平时”,“朝野”才得以“多欢”,不露痕迹地表露出歌功颂圣之意。底下的结拍一韵三句,就是对“多欢”的具体叙写了——“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街市繁荣,用视觉感受“锦”、嗅觉感受“香”作具体修饰;歌吹高扬悦耳,用“钧天”显气势,歌妓舞女美艳绝伦,用仙境仙子作比况。这些词人仍觉不够,所以“锦街香陌”之上缀以“遍”字,领起这三个四字句。这一切,真是写尽了“皇家”都城的“熙盛”。这一番笔墨,在宋代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难觅得的。

  下阙换头“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概括词人早年在京城的放荡生活,“狂游”二字似随手而书,但一个活生生的风流浪子形象呼之欲出。接着“再睹更精妍”一句,仅一个“再”字,明点出自已是旧地重游,因而也就埋下了今昔感怀的伏线:京城而今是“更精妍”了,而篇末最后四字——“不似当年”——一语道出词人如今的境遇已绝非昔日了。

  所以下阙自第二韵始,都是层层铺写自己的“不似当年,“傍柳阴”一韵三句写自然美景“柳阴”、“花径”如昔,自己虽“傍”之而行,觅之多有,但是“空恁蝉辔垂鞭”,游兴淡漠,即使停马驻足也是枉然。这是“不似当年”之一。“乐游雅戏”“平康艳质”是玩赏地、冶游处,但接下来“应也依然”一个推测句,可知词人这时连“傍”、 “寻”的兴致都没有了。这是“不似当年”之二。昔日,柳永引许多下层歌妓为知己,如今却不思再去亲近她们,“仗何人、多谢婵娟”,想着仰仗旁人向“婵娟”表示谢罪之意。这是“不似当年”之三,且是已深入到具体的人物身上了。于是词的最后一韵,词人用充满人情人性的话语向这些美艳的少女们表示歉意:自己因“宦途踪迹”而年老气衰,而“歌酒情怀”“不似当年”了。词人把自己内心情愫的表白通过一个“道”字,化作了对美人的致歉语,情致更为委婉曲折,在一句看似家常的话语中,包含了词人难以言述的内心伤痛。

参考资料:
1、 (宋)柳永著胡传志,袁茹解评,柳永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01,第264-266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494-496页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团圆¹莫作²波中月³,洁白莫为枝上雪。
译文:夫妇团圆应当持久,不能像水中的月影;也不要作枝头的落雪,尽管它洁白纯净,却没有芳香。
注释:¹团圆:圆貌。亲属团聚,多指夫妻而言。²莫作:不要作。³波中月:水波中的明月。⁴莫为:不要成为。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月随波动碎潾(lín)¹,雪似梅花不堪²折。
译文:波中之月虽圆,但水波晃动就会破碎;枝头的落雪虽洁白如梅花,但终不能折下来插瓶供赏。
注释:¹潾潾:波光闪烁貌。²不堪:不能,不可。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李娘¹十六青丝发²,画带³双花为君结。
译文:李娘才十六岁,年纪轻轻就已经嫁人了,可丈夫是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
注释:¹李娘:李家姑娘。²青丝发:黑发。³画带:绘画的衣带。⁴双花:打结成双花形状。结:打结,结系。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门前有路轻离别¹,惟恐²归来旧香³灭。
译文:家门前有条水路,丈夫轻易就离别而去,只怕他回来时年华已逝,红颜已老。
注释:¹轻离别:轻易离别,轻视离别。²惟恐:只怕。唯有恐怕。³旧香:旧日的香火香烛。

xiāngsānzhōu--wēntíngyún

tuányuánzuòzhōngyuèjiébáiwèizhīshàngxuěyuèsuídòngsuìlínlín

xuěshìméihuākānzhéniángshíliùqīnghuàdàishuānghuāwèijūnjié

ménqiányǒuqīngbiéwéikǒngguīláijiùxiāngmiè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译文:我虽然不擅长书法 但是通晓书法的又没有人比的过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译文:我经常说:假如通晓书法的本意在于追求寄意,即使不经常学习书法也是可以的。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貌妍(yán)容有颦(pín)¹,璧(bì)美何妨橢(tuǒ)²
译文:佳人只要容貌靓丽应该容许有皱着眉头忧愁的时候;璧玉只要色质美貌,即使椭圆又有什么妨碍呢?
注释:¹貌妍容有颦:苏轼书法不计工拙,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讽刺,黄庭坚辩道:“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²璧美何妨橢:璧玉只要色质美好,即使形状上不是很圆又有什么妨碍呢?璧是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椭圆便是有些不圆满,有缺憾。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ē)(nuó)
译文:端正庄重之中混合着流畅华美,坚强有力之中包含着轻盈柔美。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译文: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却每每自我调侃,想不到你也是这样看待我的。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书成辄(zhé)弃去,谬(miù)被旁人裹(guǒ)
译文:我平常书法创作完成以后就随手丢弃,却被他人包裹而去。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体势¹本阔略,结束²入细麽³
译文:形体结构﹑气势风格本来就疏放不拘束,笔势收束却能进入细微之处。
注释:¹体势:指字画的形体结构﹑气势风格。²结束:指字的笔势收束。³细麽:细微。麽,细小。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译文:你的诗也对我的书法大加推举,话语虽然诚恳,我却不敢承当。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笥(gǎn)
译文:近来,我又学习射箭,总是忧愁自己臂力不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译文:爱貌很多终究没有成就,如果技艺不精湛,即使多几种技艺又有什么用呢!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译文:什么时候能把这些都抛开,对万事都懒惰些啊。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¹
译文:我听说古代的书法原则是:一味骏快不如带点跛偃。
注释:¹守骏莫如跛:一味骏快不如带点跛偃,也就是藏巧于拙的意思。骏:迅速。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wéi)(é)¹
译文:世俗书法的毛病在于过于骄矜,总想在众人之中强行出头。
注释:¹嵬騀:高大。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钟张¹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译文:三国的锺繇、东汉的张芝早已被人们忘记了,我得这些说法,恐怕已不合时宜了。
注释:¹钟张:三国的钟繇、东汉的张芝,皆为古代书法家。

  这首诗意在说明书法重在“寓意”,不必死学古人,斤斤计较于“法度”。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把书法艺术作为写意、乐心、游息的一种手段,不计工拙,唯在自由挥洒耳。

  苏轼曾自我剖示道:“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这种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兴,不计工拙,也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讽刺,有人说苏轼的书法多病笔,“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等等。黄庭坚辩曰:“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苏轼提倡“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论书》)。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能发之于胸,应之以手,便能听笔之所至。苏轼的书艺神而化之,法意互得,无意于佳而自佳,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yóulùnshū

shì sòngdài 

suīshànshū xiǎoshū 
gǒunéngtōng chángwèixué 
màoyánróngyǒupín měifángtuǒ 
duānzhuāngliú gāngjiànhánēnuó 
hàozhīměi wèi 
shūchéngzhé miùbèipángrénguǒ 
shìběnkuòlüè jiéshù 
shījiàntuī zhòngwèigǎn 
ěrláiyòuxuéshè chóuguān 
duōhàojìngchéng jīngānyònghuǒ 
dāngjìnpíng wànshìlǎnduò 
wénshū shǒujùn 
shìjiāo zhòngzhōngqiángwéiě 
zhōngzhāngyuǎn shízuǒ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

  词中将离索难眠的人的活动,放江天云薄、风雪迷茫的浑阔背景上来写,以烘托和加强离子的孤寂之感,又使人的活动一片空蒙的广大背景。映衬下,显得更为集中、突出、鲜明。不仅如此,词中正通过暮寒、晓寒的描写,以寒冷的客观环境烘托寒冷的主观心境。全词以写景发端,首两句写暮冬时节江天迷茫,大雪纷飞。薄,迫也;云薄,写出了彤云压江、天低云暗之势。“江头”句巧妙地化用东晋谢道韫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形象地刻画出大雪纷纷扬扬的情景。这里的“江天”、“江头”,表明了这是一个飘泊江湖的特定环境;而“云薄”、“雪落”,则又进一步造成了一种凄冷、黯淡的特定的艺术氛围。“寒灯”三句,写游子独宿江边客舍难以入眠的情景。“离索”乃“离群索居”之略语,指离开友朋亲人而独处散居。寒灯本是无生命的物体,本来就不参预人间之事,却说成灯不理会人有离群索居之苦,兀自照得人睡不着。这与一般写灯烛的“照人无寐”有明显的不同。那是人本睡不着,旁边有个灯照见而已。而这里说人之睡不着,是灯照得来的结果,出奇者一;灯之照得人睡不着,要承担“不管人离索”这样一桩“不是”,出奇者二:“睡不著”又要加上“真个”二字以强调之,出奇者三。有奇想方有此奇句,出之以白话口语,益发传神,这种构思和韵味,是“镂玉雕琼”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的。

  下片承前“真个睡不着”句转入心理刻画,道出了游子夜不能寐的原因。“归期”两句写游子并没有忘记跟闺中女子先前所立的盟约——梅花盛开时如期归来。而眼下梅花早已开放,残冬欲尽,春意已动,自己却依旧飘泊外,行止无定,归期杳然。失约的内疚和刻骨的相思交织一起,使得游子更加思念远方的情侣。“晓寒”三句是游子的想象。身卧江边客舍,而心驰远方闺室。想象她仍依梅花旧约,日日企盼游子归来。早上起来即精心梳掠,然后不管飞雪满天,仍自独上西楼,阑干一角相候。“谁看伊梳掠”者,是有梳掠之事,不过旁边无人看着而已。由此又可知,良人远出期间,她定是如《诗经·伯兮》所写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及至梅开雪至,才又梳妆打扮,如期迎候远人归来。

  这一想象之笔,更觉闺人情意之深挚热切,又暗暗道出游子愆期之自愧自责之心。一笔映照双方,精力弥满。孙竞称周紫芝的词“清丽婉曲”。此词正体现了这一艺术风格。

  该词以浅近平实的语言、曲折深婉的笔调,抒写了游子怀人思归的情怀。词中将离索难眠的人的活动,放在江天云薄、风雪迷茫的浑阔背景上来写,以烘托和加 强离子的孤寂之感,又使人的活动置于一片空漾的广大背景映衬下,显得更为集 中、突出、鲜明。不仅如此,词中正通过暮寒、晓寒的描写,以寒冷的客观环境烘托清冷的主观心境。

参考资料:
1、 《传统国学典藏》编委会编著,宋词三百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06,第191页

zuìluò··jiāngtiānyúnbáo--zhōuzhī

jiāngtiānyúnbáojiāngtóuxuěshìyánghuāluòhándēngguǎnrénsuǒzhàorénláizhēnshuìzhe

guīméihuāyuēyòuháichūndòngkōngpiāoxiǎohánshuíkànshūlüèxuěmǎn西lóurénlángànji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